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君主专制政体1.皇权专制(1)地位:皇帝天下独尊,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2)特点:独断性、随意性。(3)影响①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②导致国家成为一个人的国家。③君臣关系实质上成为“主子”和“奴才”的关系。2.君权与相权(1)抑制相权①西汉:频繁换相;组成“中朝”参与决策。②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分散相权。③宋代:设中书门下,曾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枢密院和三司分管军事与财政。(2)影响:加强了专制君权,削弱了相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1.秦汉:设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设置了州。2.唐代:道、州、县三级制。3.宋代:路、州、县三级制。4.元代:行省制(1)内容①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是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简称行省。②行省以下的行政区:路、府、州、县。③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④行省之外,另设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辖区。(2)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为明清沿用,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三、监察制度1.演变朝代机构职权汉中央:御史大夫主管中央的监察机构地方:州部刺史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唐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宋提点刑狱专职监察刑狱元御史台负责复按人命重案,御史在纠举官吏时,可以采取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等手段2.评价(1)积极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整顿吏治。②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2)局限①监察官员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②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③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四、选官制度1.世官制: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2.察举制(1)含义: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2)表现:汉武帝曾下诏策试贤良。(3)评价: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以及方式和程序上,都体现出封闭特征。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以“中正”评定所考察对象的品级授予官职。4.科举制(1)实施:隋朝创立,唐代完善,明清时期演变为八股取士。(2)实质: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3)评价①进步性: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②局限性:明清八股取士,压抑知识分子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阻碍着人们的思想和文化的进步。[知识拓展]三省六部制“民主色彩”的本质所谓的“民主”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以防止大臣专权,且唐太宗鉴于隋亡的教训,善于纳谏,增加了这一制度的“民主色彩”。但从本质上看,这一制度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一部分,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因此,它只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问题情境]郡国并行制度材料汉初政权推行郡国并行制,扩大地方王国的自治权力,中央政府对地方事务不多加干涉,也是当时“无为而治”的表现形式。思考运用:郡国并行制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有哪些?提示:(1)增强各诸侯国发展地方经济的主动性;(2)便于各诸侯国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生产;(3)促使地方经济迅速发展。[素养感悟]家国情怀——行省制度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形成行省制度把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间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易错易混]元朝的行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郡县是地方机构,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中央政令直达郡县,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形象地表示:中央→郡→县,直线行政。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是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教材补缺]宋代的官职差遣体制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所谓“职”,不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是官僚担任的实际职务。[易混辨析]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政令;元朝的中书省是行政机构,它与唐朝尚书省的职能类似。[拓展延伸]科举制的发展历程一、新教材新增知识1.唐代的藩镇割据唐玄宗在位期间,为了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其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这造成了一些军镇(藩镇)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等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史称“藩镇割据”。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2.门阀士族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为官,严格等级,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二、新史学最新视野郡国并行制的合理性西汉初推行的封国制导致了后来的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但它的实行有一定的合理性。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此外,郡国并行制也有利于汉初的经济恢复。主题一古代地方管理体制的创新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1)山川形便: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体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线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但极易产生割据局面。(2)犬牙交错: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这样削弱了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从而使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环境,中央比较容易控制。[针对训练](2020·天津南开区二模)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但越到后来,前一原则越占上风。这一变化主要表明()A.犬牙交错更便于进行军事防御 B.山川走势随岁月发生巨大改变C.不同区域间经济文化联系密切 D.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为防止地方势力依据地理优势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在行政区划上越来越重视犬牙交错,故选D项;犬牙交错打破了自然地理的天然屏障,不利于军事防御,排除A项;山川走势发生变化需要长期的地质变化,排除B项;中国古代行政区划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主要是政治方面而不是经济方面,排除C项。答案:D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演变规律(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王朝建立初期,一般都要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的后期,中央集权制受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2)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比如宋代设置通判监督各州,设置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效率降低的局面出现。(3)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要线路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变革为辅。(4)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三、“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从史料中发现问题】——正确认识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史料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发现问题:西周分封和汉代分封在形式和实质上都有所不同。要求:为什么说“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试答:答案:汉代受封的诸侯国以下仍是郡县制;受封的列侯其侯国直属中央,地位相当于县。【运用史料说明问题】——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史料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通判……建隆四年(公元963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职掌倅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元]脱脱等《宋史》要求:根据史料中有关知府与通判地位关系的论述来说明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试答:答案:地位和关系:知府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可以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特点:通判监督知府,知府与通判互相牵制,反映宋代通过地方分权来强化中央集权。主题二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演进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中外朝制度西汉时期的中央官制在汉武帝时期形成。“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的亲信近臣组成,负责决策。“外朝”是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组成的执行机构。这一制度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针对训练]读取下面的“中朝”和“外朝”关系示意图,它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皇帝开始兼任最高行政长官B.行政权的独立性渐趋减弱C.皇权和相权的斗争趋于激烈D.决策权和行政权逐渐分离解析:汉武帝时期,以侍从、亲信组成的中朝为决策机构,以丞相为统领的外朝逐渐演变为执行机构,故选B项;A、C、D三项说法不正确,排除。答案:B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三、“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从史料中发现问题】——全新视角认识三省六部制史料“三省六部制”,简单地说,就是朝廷下面设立三个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这套制度在唐朝的政治运作中最大的特色归结为一句话:追求体制内最大限度的民主,让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各自独立,政令与施政相分离,使得权力分配均衡合理且在有效监督下运行,做到理性决策,而且切实可行。以德治国的国家中枢权力机构最重要的是决策民主,在决策层面不是由哪一个部门单独负责,而是由三个省共同进行,三省长官共同组成朝廷决策班子。——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发现问题:史学主流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是皇权集中的产物,是皇权加强的表现。而史料中韩教授的观点是“三省六部制体现了体制内的民主”。要求:史料认为“三省六部制体现了体制内的民主”的理由是什么?试答:答案:决策、审议、行政权各自独立;决策与行政分离;形成部门协同机制。[提炼史料观点]——秦汉至宋元君主专制权力的运作史料在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诏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宋代下诏书需经中书、门下之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反对内批,反对君主独裁专行的理由,也就更加充足。或从制度上、道理上批评滥用内批是违反“礼”“正”“道”;或从历史经验教训上批评滥用内批会导致“祸”“乱”;或从道德上批评滥用内批是出于“私”心。——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要求:根据史料,依照角度2,完成历史结论1、3。思考方向历史结论角度1君主行使权力的变化角度2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角度3君主专制与官僚政治的关系试答:答案:角度1:中国古代君主行使权力越来越制度化并很少受到制约。角度3: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君权,但同时又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主题三古代选官制度一、“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辩证分析科举制的影响积极影响社会整合功能打破了历史上的特权垄断,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推动儒学发展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繁衍巩固国家统一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交融,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推动世界文明早在唐朝时,科举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消极影响重才轻品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品德的考察,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官本位思想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还存在禁锢思想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二、“家国情怀”下的“历史担当”正确认识科举制蕴含的公平、公正理念公平、公正是人类有史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当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公平、正义社会的需求。高考特别重视对古代选官用人制度尤其是科举制的命题考查,亦是呼应社会热点的表现。从科举制的特点、演变及影响角度,理解认识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阶段及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综合认识古代选官用人制度对今天完善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借鉴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惩治腐败,建立公平、清正、廉洁的社会。全国卷全国Ⅰ2019·T25;2018·T25;2017·T25;2016·T26从汉至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完善和成熟的时期,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2019年全国卷Ⅲ在此命制了第40题,2020年天津卷在此命制了第16题。考查内容主要涉及汉代国家治理与外戚干政、唐代三省六部制和藩镇割据、宋代社会阶层流动及乡约制度。从新高考角度看,体现国家治理和社会公平、公正原则的重大制度创新仍将是命题的重要思路,注重发掘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作用。全国Ⅱ2020·T26;2018·T26;2016·T25全国Ⅲ2019·T26;2018·T25;2017·T27;2016·T25地方卷山东2020·T3;天津2020·T16;海南2019·T2;江苏2019·T2[感悟真题——明确命题方向]1.命题点:宋代科举制的发展(2020·高考全国卷Ⅱ)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解析:C对:材料中宋太祖时出现省试主考官徇私舞弊的情况,宋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形成殿试的常制,这是对科举制录取程序的完善。A错:主考官徇私录取“同乡”,与世家大族没有关系。B错:省试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降低了省试的权威,故宋太祖组织了殿试。D错:题干强调的是完善科举考试的程序,在省试之上,添加了殿试,可以减少此类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不涉及人才选拔的标准问题。答案:C2.命题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2019·高考全国卷Ⅰ)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解析:C对:由材料可知,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的“千户侯”参加献礼时,必须购买40万钱一张的“皮币”用来置放礼物,朝廷的这种做法会使诸侯王的经济实力受到极大削弱。A错:材料没有提及对货币的管理情况。B错:与材料反映的史实不符,汉武帝时期通过实行儒学独尊,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D错:朝廷这种做法是加强而非“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3.命题点:北宋募兵制(2019·高考全国卷Ⅲ)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解析:A对:通过材料可知,募兵制使北宋政府掌握了大量军队,而且兵士待遇较为优厚,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财政负担。B错:不符合史实,北宋积贫积弱,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中处于劣势。C错:不符合史实,宋朝收地方的兵权、行政权和财权,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错:募兵制并不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4.命题点:武则天时期削弱相权(2018·高考全国卷Ⅱ)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解析:C对:从材料可知,武则天通过改革中书、门下二省官制,使得低品级官员也取得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的资格,从而使“宰相数量大增”,再通过缩短宰相任职时间,来分散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从而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A错:实际上中书、门下的权力被分化。B错:统治者的目的是巩固自身统治。D错:由材料中“宰相数量大增”“更替频繁”可知,宰相权力被削弱。答案:C5.命题点:唐朝地方行政(2018·高考全国卷Ⅰ)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解析:D对:表格内容反映出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中原型、边疆型与东南型的藩镇中的官员都由朝廷任命,上供或少上供,说明这些藩镇承认唐朝中央政府的统治;从这些藩镇的功能“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及题干信息“‘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看,它们延续了唐朝的统治。A错:表格内容反映了藩镇赋税是否上供,但不能说明藩镇控制朝廷财政。B错:表格内容无法反映出藩镇间的战争(攻伐)情况。C错:从表格中的藩镇情况来看,大部分藩镇有财权,而且河朔型藩镇拥重兵,有兵权,并有官吏任免权,说明“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并不都维护中央的权威。答案:D6.命题点:宋代科举制发展带来的影响(2018·高考全国卷Ⅲ)下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解析:B对:从材料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宰相中祖辈无官职的占据三分之一以上,南宋时期,这一比重增加到一半以上,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为没有世宗大族背景的人能够跻身社会上层创造了条件,从而导致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A错:材料反映了宋代宰相中世家大族的比重降低,说明其影响减弱。C错:材料强调的是宰相的出身,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大小问题。D错:科举制的功能主要是选拔有利于统治阶级统治的人才,这一功能没有弱化。答案:B7.命题点: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2020·高考山东卷)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解析:D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从唐高祖到唐玄宗时期,翰林学士的权力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说明中央内部部分权力向学士转移,体现了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A错:翰林学士参与朝政决策并不意味着其“控制了决策权”,唐代控制决策权的是皇帝。B错:材料强调的是翰林学士由“备君主顾问”发展到“参与朝政决策”,反映了其权力的增大,不是强调文官地位的提高。C错:材料并未涉及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内容。答案:D8.命题点:五代时期科举制(2019·高考海南卷)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 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 D.促成了国家统一解析:据材料“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说明科举对于寒门和王孙的公平选拔,故选C项;材料表明的是在科举选拔方面的平等不是寒门和王孙的绝对平等,排除A项;科举制是促进阶层流动不是改变社会结构,排除B项;据材料“五代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处于分裂,排除D项。答案:C9.命题点:汉初政治统治(2019·高考江苏卷)《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解析:“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指的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权力过大而发生叛乱,故C项正确;察举制是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与诸侯叛乱无关,故A项错误;独尊儒家学说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与诸侯叛乱无关,故B项错误;全面推行郡县制是在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模拟精练——好题精练赢高考]1.(2020·湘豫名校高三6月联考)下表为西汉王国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皇帝纪年公元纪年王国数量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0国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17国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25国A.郡国并行制下汉朝疆域不断扩大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推行“推恩令”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汉代王国数量逐渐增多,结合所学知识,汉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采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措施分化王国势力,逐渐加强中央集权,从而为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提供了条件,故选C项;表格信息反映的是王国数量增多,与疆域扩大无关,排除A项;表格信息反映的是王国数量增多,属于地方行政体制,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汉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采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措施分化王国势力,王国数量虽然增加,但王国的控制区域并未扩大,排除D项。答案:C2.(2020·河北石家庄一模)下表是阎步克对曹魏时期察举入仕者的社会成分所做统计,其意在说明曹魏时期()项目高官贵戚子弟中级官僚子弟下级官吏子弟普通士人合计汉代官僚名族子弟23.9%8.7%13%10.9%56.5%家族在汉无官位族望者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铁线洒瓶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地脚螺栓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DTU连接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非防爆电起动牵引机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全棉塔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中国电力金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牛奶油香精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小型拖拉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聚合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磁性流体展示仪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科学学法指导讲座
- 药学中的药物计量和营养支持
- 大学生职业规划生涯发展展示
- 设备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 《水稻栽培》课件
- 《宪法基本知识》课件
- 2024年天津津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课件
- 足月小样儿护理课件
- 枣庄传统文化知识讲座
- 自动化流水线方案的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