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眷恋着祖国_第1页
始终眷恋着祖国_第2页
始终眷恋着祖国_第3页
始终眷恋着祖国_第4页
始终眷恋着祖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钱学森他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钱学森简介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接触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9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过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的实验……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光荣称号。钱学森和妻子蒋英在授予荣誉称号仪式上。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江泽民在授奖仪式上致词,高度评价了钱学森对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本文,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钱学森简要生平事迹和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钱学森身上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生字生词眷恋:深造:得意门生:遨游:据理力争:怀念、留恋达到精深的境界,后泛指进一步深入学习周游、漫游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很满意的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并完成任务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钱学森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国。整体感知2.文中的哪些话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请找出来。

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主要写了钱学森的哪五件事?请各用四个字概括。

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饱受折磨——胜利回来

1.为回国钱学森受到哪些阻挠和迫害?1、美国移民局通知他,不许离开美国,并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2、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关押15天。3、美移民局非法限制钱的自由,要他一个月到移民局报到一次,并不准离开洛杉矶。处在与世隔绝的境地——五年的时间。研读课文

2.这种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的返回祖国的意志!他们是怎样为回国做准备的?试从文中找出。

1.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随时准备搭飞机回国2.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了一年的合同,五年中竟搬了五次家3.教育孩子心中装着祖国和亲人3、根据课文内容请谈谈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钱学森。钱学森:

成就辉煌,对祖国贡献巨大,眷恋祖国赤子之心。

品味语言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文中叙述的钱学森在美期间学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不畏艰辛力争回国的过程。自渎过程中用小标题的形式理请文章思路。合作探究你认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线:时间先后、时间发生的先后暗线:眷恋祖国的深情你从钱学森这位优秀的知识分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