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蔡元培的大学观及其影响
蔡元培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高等教育体系的思想,借鉴和整合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教育模式,形成了自己的大学愿景。他认为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大学,应坚持民主管理,开放办学,实行“思想自由”,采取“兼容并包”,以海纳百川的气度网罗有识之士,并通过“教授自治”来有效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不仅为中国近代大学的创立和发展确立了一种范式,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今天的高等教育实践、大学校长如何有效管理大学等具有重要作用。一、大学教育思想的出发点—“研究高深学问”是大学的职能蔡元培曾先后两度留学德国,其留学德国的经历不仅使他直接受到了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的熏陶,而且大大开阔了视野,加深了他对现代大学内涵的理解,也为他日后的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1917年,他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说:“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业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1912年,他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之初,就亲自起草并颁布了《大学令》,提出“大学为研究学术之蕴奥,设大学院”,招收大学各科毕业生或“经试验有同等学力者”为“大学院生”,规定“大学院生在院研究,有新发明之学理,或重要之著述,经大学评议会及该生所属某科之教授会认为合格者,得遵照学位令授以学位”。后来,北京大学能够迅速发展,与当初蔡元培提倡“研究高深学问”,鼓励“有新发明之学理”,并努力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是分不开的。蔡元培提出大学的性质和任务是“研究高深学问”的主张,既反映了其远见卓识,也体现了在德经历对他的影响。蔡元培认为,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这既是他办学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他大学教育思想的出发点。蔡元培如此强调大学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是为了扭转当时学生上大学仅为做官的陈腐观念。当时的北京大学,学生入学“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而对于学问则没有什么兴趣。因此,他认为,要改革旧北大,“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基于对大学性质的认识,蔡元培要求大学教员不是灌输固定知识,而是对学问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并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要求大学生不是死记硬背教员的讲义,而是在教员的指导下自动的研究学问。为使大学能承担起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他极力主张“凡大学必有各种科学的研究所”。二、兼容并包思想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思想初见于《〈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今有《月刊》以宣布各方面之意见,则校外读者,当亦能知吾校兼容并收之主义,而不至以一道同风之旧见相绳矣。”后来又在《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函》中详细阐述了这个思想的内容:“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与公所提出之‘圆通广大’四字,颇不相背也。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思想,并使之成为其在主持北京大学时的办学理念,是与他对大学性质的认识分不开的。他在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的第一次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误国家。是误人也。……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在研究学问的出发点上,蔡元培认为,“学问之成在信,而学问之进步则在疑。非善疑者,不能得真信也。”所以在读古人书时,聆听老师和朋友的见解,一定要在内心里研究道理成立的根据,就是知其所以然。如果暂时不能够明白原因,一定要反复进行推理和求证,直到透彻其意义,毫无疑问为止,这样才能算掌握了真知识。否则,人云亦云,自己内心不搞明白,即使是博学多识,也只能算是一个盛书的箱子而已,无所谓掌握知识。但是针对怀疑,蔡元培认为,也不能一开始就先入为主,先存成见,凡是他人言论,不仔细进行研究,不求其所以然,就马上给予反对,这就是怀疑过头了,反而导致不知道学问为何物了。“盖疑义者,学问之作用,非学问之目的也。”所以他提出了“兼容并包”的思想,对于不同的观点应“和而不同”。只有这样,不同观点和学说才能在一起进行对比,相互切磋,相互补充,才能在争论中达成共识。尽管有时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但也可以使研究者开阔眼界,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而不囿于自己的独断。三、管理体制的改变,为“教授治校”之旅;1912年,蔡元培任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颁布的《大学令》,即有大学设立评议会与教授会之条款,已经明确规定教授有参与校务决议之权。其中,“第十六条,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随时齐集评议会,自为议长;第十七条,评议会审议下列诸事项:各学科之设置及废止;讲座之种类;大学内部规则;审查学生成绩及请授学位者之合格与否;教育总长及大学校长咨询事件;第十八条,大学各科各设教授会,以教授为会员;学长可随时召集教授会,自为议长;第十九条,教授会审议下列诸事项:学科设置;学生实验事项;审查学生属于该科之成绩;审查提出论文请授学位者之合格与否;教育总长及大学校长之咨询事件”。可惜的是,还来不及落实这些法令,蔡元培就因不满当时的政治时局,愤然辞职,再次赴欧。但不管怎样,这已经很好地体现出了蔡元培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直到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才真正开始了他的“教授治校”之旅。“教授治校”是蔡元培效仿德国大学的民主管理体制。其“教授治校”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对北京大学的改革实践上,体现在他所建立的一些机构和规章制度上。首先,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最高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评议员从各科学长和教授当中选举产生;不是教授不能当选为评议员,每5名教授选评议员1人,1年选举1次,可以开会选举,也可以在选票上写好被选人姓名,把选票寄给评议会,然后由评议会定期当众开票。校长是评议会的议长,负责评议会的召集。评议会制定和审核学校的各种章程、条令,凡大学立法均须经评议会通过。其次,设行政会议,作为全校最高行政机构和执行机关。评议会决定的事项,一般交行政会议实施。它掌握全校行政大权,成员以教授为限,下设专门委员会分管事务。再次,设教务处,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教务长由各系教授会主任推选,任期1年。这些领导体制的改革,对推动北京大学向近代新型大学的转变上,起了积极作用。实行“教授治校”,是蔡元培关于大学行政管理的基本思想。他主张“教授治校”,是为了建立民主的管理体制,防止校长主观专断、任意办事,这是他民主思想的反映,更主要的是为了依靠真正懂得教育和学术的专家来管理学校。由此可见,民主精神和依靠专家治校,这是蔡元培“教授治校”主张的两根支柱,教授是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主力,他们既懂教育又有学问,蔡元培依靠他们来管理学校,这不仅彻底扭转了旧北京大学一切校务由校长等少数几个人决定的状况,而且大大调动了教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现了民主办校的生动局面。四、改善健全人格,培养受教育者的整体人格蔡元培在《大学令》中指出,“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这里所说的大学的宗旨,实际上就是大学的培养目标。蔡元培所主张的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教育要培养人的智慧、发扬人性、完善人格,其目标是人。他在《教育独立议》中指出,“教育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以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中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蔡元培注重培育学生的“健全之人格”。所谓“健全之人格”,就是指人的整体的精神素质,人的全面、自由和充分的发展,是要通过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和谐发展,使生理、体能与心理、精神等方面相互协调。教育就在于使人走出种种奴化状态,培养受教育者作为“人”的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开发其潜在的能力,实现人性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蔡元培将大学教育视为整个国民教育的根基所在。他认为,大学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精英;作为国家栋梁的大学生,只有具备健全人格,才能成为民众楷模;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其健全人格,必须坚持五育并举的大学教育理念。在德育上,他主张学生不应满足于做个好学生和好公民,而应砥砺德行,成为社会楷模,以树立新风。在智育上,他主张学生要养成学问家的人格,不仅要有研究学问的兴趣,而且要养成服务社会的习惯,以追求真才实学为目标,以促进社会发展为使命。另外,蔡元培还在大学首开体育课程,并亲自在大学开设美育课程,成立各种学术团体。同时,他还在学科和课程设置上撤消文、理、法的界限,倡导学生文理兼习、文理渗透,以文理作为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他认为,作为大学教育的对象,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因此,健全人格的培养要建立在尊重其个性的基础上,遵循个性化教育原则,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他在北京大学要求教师向学生灌输质疑意识和创新精神,反对教师以己意塑造学生;倡导尊重学生意愿,因材施教。为了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现,蔡元培改学年制为选科制(学分制)。允许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跨系选课。这种个性化教育在北京大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优秀人才层出不穷。五、从教育的社会复归内容看,“教育是可以改变的,是不改变教蔡元培向来主张,教育是崇高和神圣的事业,应脱离政党的控制和宗教的影响而独立。“教育独立”是他奋斗的目标,也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初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就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指出,“教育有两大类别:曰隶属于政治者,曰超轶乎政治者。……共和时代,教育家得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标准,乃得有超轶政治之教育。”在“教育独立”的理论阐述中,他强调的是教育要不受政党的控制,要摆脱教会的影响。“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教育为什么应不受政党的影响呢?蔡元培认为,教育要求个性与群性平均发展,而政党则强调“群性”,抹杀个性,如鼓励人民亲善某国、仇视某国,或用某一民族文化去同化另一民族。若将这种政策参与教育,“便是大害”。教育是求“远效”的,犹如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政党是求“近攻”的,政党掌握的政权,经常更迭;教育若这样变来变去,就很难有成效。所以,“教育事业不可不超然于各派政党之外。”教育何以要摆脱教会的影响呢?蔡元培指出,教育是进步的,学术总是后胜于前,推陈出新,不断变化;而教会则是保守的,不管怎样标榜“尊重科学”,一遇到《圣经》的训条便绝对不许批评。教育和学术是“共同的”,一国的学生可以学习和利用别国的学术成果,没有什么界限;而教会则有很多派别,真伪难以定论。各国宪法都规定“信仰自由”,若由教会掌握教育权,就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教育事业不可不超然于各派教会之外”。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蔡元培是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护耳朵教案及反思
- 配件风险管理策略
- 服装行业招投标违规责任追究
- 游戏厅装修施工合同
- 商业综合体砌体施工协议
- 公共安全管理办法释义
- 大型电力变电站施工合同
- 劳动争议处理策略研究
- 北京环保项目采购规定
- 污水处理工程招投标合同
- 2024年居间服务委托协议
- 2024年动迁房购买合同范本
- JJG 165-2024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检定规程
-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 新版加油站安全操作规程
- 2023年贵州黔东南州州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
- 货物质量保证措施方案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期中) 英语 含答案
- 4S店展厅改造装修合同
- 公务员2022年国考申论试题(行政执法卷)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