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结题报告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郭连兵2009年12月30日(一)课题的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农村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教师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非常脆弱。其表现为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缓慢;农村教师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自我发展空间狭小,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受阻。目前国内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都是对教师队伍宏观方面的研究,包括教育投入、教师配备、教师培训等方面,而涉及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则是局部研究。近几年来,我们也从不同的侧面对临江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进行了研究,推广了研究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研究都未能从教师整体发展水平上进行研究,对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在全局上没有起到指导作用。国际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其研究成果我们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我们站在世界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认识到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将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对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在总结过年几年来提升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本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申报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课题,经吉林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评审,已获批准立项为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编号为JKY0932。(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价值1、教师专业素质要可持续发展。教师做为一种社会专业,仅仅获得一定的学历、获取了教师任职资格证已经显得不够了,尽管这是最基本的必备条件。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2、教师专业发展要以校为本。教师工作岗位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也是在学校和课堂实践中产生的,中小学校应该而且也必须成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基地。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3、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研修的过程。教师通过校本研修、网络学习,真正体验到专业发展的价值。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交流空间和学习领域,从而产生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的动力。4、专职教研员引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课程意识、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以及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专业工作方式,这些都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作为教研员,我们关注的是应该怎样给广大教师提供专业上的支持。教研员自身成长于学校,研究经验根植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理论研究延伸到教育教学的新领域,从而使研究成为“真实、可信”状态下的研究,所进行的研究是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研究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开,研究结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结果。以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基础,以进修学校教研员为研究者、以校本资源为主、中小学教师参与行动研究,进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至今还是一项空白,对教师教育校本化、网络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把教研员的科研行为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联系起来进行有实效性、针对性的研究,探索以科研课题带动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范式,形成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教师队伍全面发展。这些我们以前尚未关注,这也就是我们选取此课题开展研究的意义所在。(三)课题的研究特色与创新拓宽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研修、网络交流、教研员指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领域,研究一条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包括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行动研究中,教师由传统的被动教育教学成为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使教师拥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地位,研究过程本身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过程。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探索一条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课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学校教育管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为基础,规划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科学研究方案,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学和培训工作,整体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素质,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五)理论依据1、现代教育学理论。关于教师的职业和地位,一直是现代教育学研究的范畴。现代教育原理认为,由于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复杂性、创造性和感染性等特点,教师的职业性质已具备专业工作的特点,教师属于与医生、律师等相似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特长,必须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不断在职进修,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专业素养。(厉以贤主编:《现代教育原理》,北京师大出版社,1988年1月第1版,P360-366)2、教育管理学理论。学校管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管理不仅仅是对教师的使用和管辖,而且还应包括建立集体教研、教师进修、职务培训、队伍建设等制度和措施,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吴志宏等主编《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P195-196)。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特别是教师管理的主要内容。3、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成熟的驱动力。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正是由于人有了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自我实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源动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可以使自己胜任本职工作,更主要是获得事业的进步、价值的实现、他人的赞许和尊重,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超越自我,实现教师价值。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的知识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扩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知识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不能是一种外在的灌输式培训或者强制性制度要求,教师是主动学习的个体,是成长过程中的人,需要不断地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质是教师专业素质不断建构的过程。5、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教授提出以来,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相联系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就是发展教师不同领域的智能。6、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则着重于研究群体中的个体、群体、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不仅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教师转变学习方式,创新教学方式也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六)课题的界定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信息技术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1)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2)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信息技术就是由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两个要素所组成的。16、现代教育技术李克东先生在《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一书中给出了定义:“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七)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等全方位研究,形成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师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在教师专业领域范围内,用专业水准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八)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在教师在原有的专业水平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在知识系统、教育能力、研究能力、师德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在注重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同时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而不是所有教师同层次、同水平的发展。具体内容包括: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开发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任务分解(子课题)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研究:干训部。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师训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研究:中小学教研部。开发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艺体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信息技术办公室。(九)课题研究的步骤1、准备阶段(2007年8月-2007年9月),调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定研究方案。任务分解到具体人员,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2、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9年9月)(1)课题组成员对自己所负责的研究任务进行全面规划研究,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2)课题组成员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者,调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定课题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教师专业水平评价方案,完成教师专业水平前测,做为研究比较的初始条件。在研究结束后,要进行一个全面的比较分析。(3)课题组成员要经常搜集分析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和对本课题研究进程的反馈信息,做好课时科研日志,做为改进研究工作的依据。(4)课题组成员结合教研年活动,开展科研工作,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实践一种教育理念,解决一个教学方法上的问题,提供一个研究课例,编写一套学期验收试题,设计一个优秀教案及课件,写理一篇深刻的教学反思。(5)课题组成员要通过听课、阅读专业书刊、外出学习、与同事讨论有关问题、网络查询学习资源等形式进行学习,撰写科研反思,在科研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科研能力。(6)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和课题组成员的需要开展培训和研讨,召开行动研究培训、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校本研修经验交流会、案例教学分析会等。(7)课题研究所涉及到的中小学教师(包括研究人员)要把学习体会、研究新得、阶段成果、教育反思、教学日志、教育随笔、教学案例、科研日志、科研反思等材料,发布在吉林省教师博客上,起到专业引领,经验分享、反思提高、共同发展的目标。(8)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期要提交一项成果,能够代表自己专业水平教育论文、阶段总结、研究报告等,并在教育期刊上发表。3、总结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1)课题组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课题领导小组对子课题研究进行评估。(3)课题领导小组撰写《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研究》结题报告。(十)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要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做好文献综述,收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教师各个阶段的专业发展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2、调查研究。通过座谈会、教师问卷和教师档案了解教师现有专业素质水平和专业发展需要。3、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寻找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要求、不同特点和不同规律,了解国内与国外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同经验和做法。4、行动研究。立足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找准教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寻找有效对策,不断改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让中小学教师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而得到真正的专业发展。以解决实践问题为行动目标,教师既作为行动者又作为研究者。研究人员要和中小学教师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通过研究实际工作者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课题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课题。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所理解、掌握和实施,在研究中反思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行为。5、案例研究。选取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包括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考察他的成长历程,研究他的成功经验的不足之处,从中发现教师专业发展某些规律。(十一)课题研究的原则1、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原则。(1)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指导教育科研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教育理论。教育科研人员还应从整体上通晓现代科学的基础,学习和了解现代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以及等学科的理论原理和观点。(2)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目的。行动研究是适合一线教师的研究方式,以解决实践问题为行动目标,教师既作为行动者又作为研究者,研究对象是教师自身的“行动”,所以,行动研究是以行动为重要特征的研究途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行动研究为教师提高“专业能力”搭建了平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更新学科知识,提高相关领域的知识素养(专业知识);——从经验型走向科研型,注重反思与实践(专业能力);——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生“学”,以学定教(专业能力与专业品质);——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民主与平等(专业品质)。2、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这一原则就是在研究活动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又要使正确的服务方向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贯彻实施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在教育科研活动中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与重大实际问题。(2)要坚持科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3)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育科研中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尊重客观事实,深入实际调查,掌握大量有事实根据的材料,总结分析研究而发现规律、验证规律。3、客观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原则。即教育科研必须采取严格的客观态度,全面系统地占有材料,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应全面地搜集材料,充分掌握研究问题的足够的事实。全面、系统地搜集各种事实材料,首先要考虑需要搜集哪些材料,怎样去搜集才能达到全面性要求,作出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其次,坚持系统的工作程序,不从主观愿望出发,以科学、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全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到事实的来龙去脉。第三,在分析研究中,如发现尚缺什么材料,应认真去寻找和补充,不应主观臆想,采取主观主义的态度。(2)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客观求实态度。科研工作者对观察或实验中搜集的事实材料与数据,绝对要如实记录,要按照严格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处理材料,概括结论,即使自己的研究结果跟自己的愿望相违背,也必须绝对忠于研究的结果,绝不应以个人的利害得失而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3)要保证科研过程及科研成果有最大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此,首先必须有端正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既实事求是,又不畏艰辛,才能获得可靠而又准确的结果;二是就合理地选择研究方法;三是所搜集得来的材料,必须是真实的、全面的、准确的、典型的,对现象的观察和事实的记录必须是全面的、准确的;四是材料必须得到正确的、科学的处理,分析讨论必须实事求是,推论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则;五是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应力求达到高度的准确性。4、继承与创造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育科研应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既要对历史上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批判继承,又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发展创新,使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教育科研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创造,才能使认识深化,使理论完善和发展。勇于探索,首先要解放思想,不迷信本本,不迷信权威,敢干冲破守旧势力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在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上开拓前进。其次,要不断锻炼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克服习惯性思维的障碍,变思考方式的封闭性、单一性、随意性为开放性、多维性和批判性。此外,在科研中善于对待失败,善于在挫折和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树立百折不回的恒心。5、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均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在教育科研中,对所研究的对象不仅应有定性的分析,而且应有数量的统计。定性常常是定量的前提,定量则是定性的精确化。教育科研中,贯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就是指在研究中不仅注意事物的质量,也要注意事物的数量,并要善于运用数量的统计反映事物的质量,使科学研究规范化,使研究结果精确化。贯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1)要深入实际,细微观察,掌握事物的真象。(2)要在了解事物的质量时,注意事物的数量。任何客观事物,其数量和质量都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不存在的,没有数量的质量也是不存在的。(3)要正确运用统计和测量的手段。6、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指导科研活动。科学研究必须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要有整体系统的观点。要考虑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分析家庭环境、系统环境的影响。还要重视总体的系统研究,全面地探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7、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原则。人不能离群独居,教师也是一样。一个现实的人,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依从于经济和政治地位、种族或民族、社区、年龄、性别、职业、血缘、兴趣、信仰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要与别的人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参加一定的群体生活。而且,一个人通常不只属于一个群体,一般都同时是若干群体的成员,社会群体生活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1)应当研究学校中现实教师群体,而不是去研究我们头脑中的教师群体。(2)应当在农村教育的背景上去分析教师群体问题,而不能孤立进行研究。(3)要从行动原则出发分析教师群体问题,如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观察教师专业发展情况。(4)要从发展的角度分析教师群体,把老师发展划分为不同的发展水平和阶段。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教师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教研组或学校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便因材施教。一般来说,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个别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第一,在某方面是否有显著的行为表现,第二,与这方面有关的某些测量评价指标是否与众不同,第三,教师、家长等主要关系人是否都有类似的印象和评价。(十二)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总负责人于庆利负责课题方案、研究报告的撰写,指导课题组成员完成相关研究任务,侧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侧重于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框架和实施方案。子课题由负责人具体落实研究工作,带领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研究:干训部负责《师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研究》,师训部负责《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中小学教研部负责《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研究》,艺体部《开发校本教材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信息技术办公室负责《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研究》。课题组各成员具体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层面研究和指导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研究工作的安排、活动记录、资料积累和整理等。子课题经过二年研究,形成了五个子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组通过对五个子课题研究报告,最终形成了课题总报告。课题实施过程中,针对教师原有的专业水平,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教师的知识系统、教育能力、研究能力、师德素养等方面进行的培养,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注重培养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达到了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的目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十三)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师德建设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方面:1、形成了师德高尚、师风纯正的教师素养。通过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整体状况持肯定态度,普遍认为绝大多数教师基本能做到教书又育人、为人师表。绝大多数教师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道德品质,并认真贯穿到教学工作中。大多数教师能基本上做到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追求较高的精神境界,以个人的人格力量和优良的行为表现来积极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较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2、部分中青年教师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下滑。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极少数中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3、部分教师教风不严谨、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技能不高。在进行“你的任课教师是否有形象不佳、着装等不符合教师职业形象的现象”调查中,此项中很多的仅占4.4%;有个别现象者占33.5%,没有的占62.1%;从“教师是否上课时接听手机”的调查中发现,经常有的占15.16%;在第六项,“教师是否有不遵守作息时间,迟到或拖延下课时间的现象”的调查表明,经常存在的占11%;在“教师是否有讽刺、挖苦、歧视学生行为”的调查问题中,经常存在的占4.4%。3、部分教师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教师的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压力,二是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在职业压力方面,纵观各式个样的“百花奖课”、“示范课”、“新秀课”,其目的都是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学问题,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学习和借鉴的范例,其教学效果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是现在的这种类型的课无形中成了校与校之间相互评比的瓶颈,目标定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此,教师心中反复思考,多次“权衡”,因而一节课要多次修改,多次操练,多次折腾,给执教者和指导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在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方面,更多的教师表现出的是一种无奈与深度苦恼。他们认为,当今的社会对教师的最大要求就是保证升学率,至于教师到底想什么?心理健康会不会有问题?很少有人关心过。教师的社会地位底,人际关系狭窄,压力得不到宣泄,时间长了就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形成心病。在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1、在实施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并使校本研修活动达到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目标。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适逢“新一周期”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我们在教师“网络校本研修”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网络校本研修平台由博客群组、网络邮箱群组、QQ群组三部分组成。依托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开展“网络校本”研修活动,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专教师业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升。3、通过课题实施,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实现了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由“普通型”教师向“特长型”教师转变。4、形成科研与教研同培训的有机结合的培训方式。正确把握了教育科研的方向,找准了教育科研的新视角,切实保证了科研工作不走过场,加强了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基层学校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我市承担的国家级课题9项,省级课题17项,白山市级课题21项,在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已顺利结题,取得了阶段性的科研成果。有118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317篇论文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论文。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发展方面:1、实施区域划片教研,提高教学质量。重心下移,深入研究,引导基层学校切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市直学校为龙头,以乡镇学校为成员校,开展区域划片教学活动。通过开展各类的“划片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极大地开阔了乡镇教师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教学技能,提升了他们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学科整合能力,整体素质明显进步。使各学校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促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2、结合教研年活动,开展科研工作,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六个一”活动。教研员手里做到“三有”,一是要有一本摘录报刊杂志先进教育理论、教育现状的笔记,在笔记中要有结合自己实际提出的推进方略心得。二是要有一批创造性精品在手,优秀课例、优秀论文、优秀试题、优秀教研模式。三是要有一项研究课题,每学期要在其中一个问题的研究上有突破。3、开展学科建设工程,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实行同伴互助。设立了中小学学科建设示范校、优秀教研组、学科首席教师,建立了以骨干教师为主的学科教研室,初步建成全市学科教学资源库(试题、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教育科研、教学指南等),召开中考各学科研讨会和教材培训会,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城乡互动,达到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4、基层学校科研课题研究提高教学效率。基层学校有些研究课题很有时代性、超前性,但由于缺乏专家、教研人员的引领指导。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很难落实到位,这样影响了实验研究的效果,根据学校教研工作的需要,教研员承担起扶持、帮助、指导基层科研课题的实验任务,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广大教师在“合作、探究、共享”的意识领域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5、构建教学新模式,打造高效课堂。通过实施课题研究,改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广大教师积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探索的精神,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导学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注意发掘学生身边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开展实践活动,初步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6、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搭建研究与实践的平台。教学模式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新上岗教师达标课、学科集体备课、学科主题教研课、学科教师专业知识的考核、基本功大赛等等是搞好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是实施新课程最基本的教研活动,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是搞好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的环节。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各种教研活动为主,辅以“教学反思”“教学个案分析”“与名师对话”“青蓝工程”“学科联谊会”等形式,初步构建了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机制。课题组成员以各种形式强化对基层教研活动的指导,增强各项活动的研究性和全体教师的参与性,达到人人研究教学、教材、教法,提倡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形成一种主动探索,创新发展的良好教研局面。在校本教研促进艺体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1、组织音乐教师参加白山市音乐教师“教学十佳”评选活动,建国小学尤莉、河南小学李祥文荣获“教学十佳”奖,立新小学邹娜获“教学能手”奖,外国语学校锰宪香、解放小学魏晶华、花山小学张征芳获优质课一等奖。2、教师科研论文取得新成果。董芳英《恰当的张扬孩子的行为》、《不要过早地展示孩子的才能》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年轻人》杂志上。翟芸的《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能力培养》论文在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四届音乐新课程教学观摩与交流大会上进行交流。3、组织全市8名体育教师参加吉林省第三届教师基本功大赛,7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开展网络研修方面:在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上已经建立了1400多个人空间,52个学校、学科教研中心组建立了交流圈子(群组)一个论坛交流板块,发布日志、图片、影音、书签、论坛帖子等信息20000多篇(条),推出30多名空间之星,培养了一批技术构成高、专业特色强、整合学科广、文学艺术精、生活品味浓、信息素养好的教师个人空间经典,引起了国内外网络用户的关注。国内多家网站通过搜索引擎采用教师个人空间日志,吉林省教育信息网、吉林省教师教育网和吉林语言文字网已经采用了百余篇个人空间日志。通过中国教育网、中科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研网、港澳台地区、欧美等国外主机访问教师研修日志的人数不断增加。教师通过网络交流学习,教育信息化能力与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应用资源的技巧不断深化,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逐步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程度不断加强,教师素质中技术含量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快思网幼儿园课件
- 玉溪师范学院《体操》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师范学院《社会统计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投影仪销售行业的成本核算-记账实操
- 某电商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管理
- 2024年制造业统一数据管理方案-工控机操作系统备份与恢复
- 肿瘤患者营养教育
- 2024年耐高温涂料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年筒式采煤机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案例课件
- 《高速公路收费员培训》专业知识点课件
- 工作汇报流程图
- 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第8课 最亲近的家具
- 2024年煤焦油相关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文化中心运营方案
- 苗木出库入库管理制度
- 电缆沟及电缆井的施工方案
- 纪检监察业务培训课件
- 前置血管课件
- 给朋友贷款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