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发展理论的若干问题_第1页
关于现代发展理论的若干问题_第2页
关于现代发展理论的若干问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现代发展理论的若干问题

我同意黄宗智教授在《中国问题研究模式危机》一文的最后一句话。换句话说,当前的危机不仅限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研究领域,也包括中国灾害研究的广泛领域。如果我们仅作这样的理解,那未免太狭窄了。实质上,正如黄教授所说的那样,它是一场世界范围的历史研究危机的一部分,它的发生跟存在于过去几十年间的世界“冷战”体制的终结是相联系的(这里所说的历史研究,依我的理解,主要应是指对近代以来东西方社会现代发展历程的研究)。之所以说中国史研究的范型危机(paradigmaticcrisis)是世界性历史研究危机的一部分,是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近几十年来在关于西方和非西方社会现代发展历史的研究中,同样存在两个相互对立的架构(constructs),而这两种架构对经验现象的解释力同样是有限的——可以说,同样存在一场“范型危机”。有人把五六十年代以来在有关现代发展研究领域出现的两种分析架构当做两个相互对立的“范型”来看待,把它们分别称做“正统范型”(theorthodoxparadigm)和“激进范型”(theradicalparadigm)。有关对这两种范型的详细评论,参见拙作《评现代化/发展理论的两大对立范型》,“正统范型”以哉后形成的、到六七十年代又经过某些“修正”的“现代化理论”为主。作为一种基于欧美社会现代发展的历史经验而形成的分析架构,用这种理论来解释欧美社会自身的现代化历史过程,倒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把它照搬到其他社会的历史研究中,恐怕就“驴头不对马嘴”了。一位批评者因此毫不客气地说,现代化理论“远非一个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研究普遍适用的理论。相反,只反映了个别社会的特殊发展阶段。”实际上,“正统范型”之所以在战后盛行并能居于“正统”地位,与其说是缘于自身的魅力,倒不如说冷战时不是代特定的国际环境使然。正如同一位批评者所说,现代化理论的产生,乃是“美国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对战后国际环境的回应行动”,“现代化理论已被证明与美国决策者意气相投”,“它把美国的乃至整个西方的文化选择强加于其他社会,同时优先考虑经济发展的技术要求,而把其他考虑(也许政治稳定除外)置于次要地位。”“正统范型”的一些特征跟西方中国问题研究界近几十年来流行的分析架构大致上是一致的。例如当50年代正统派现代化论者倾向于把传统与现代视为互不相容的对立物时,某些学者也把“传统的顽固控制”视为中国现代化失败的主要原因。后来,当现代化论者发现传统与现代化也有相互融合的一面之后,人们又把目光集中到明清时期的商业化现象,企图从中找到现代发展的某些迹象。对于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的历史,人们更多地是从经济发展的技术性要求这个角度来考察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因此相信,西方的影响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正如《范型危机》一文所说,“在他们看来,中国的不幸在于,受市场驱动的发展遭到历史上异常现象诸如战争、饥荒和革命的干扰而中断。”从他们的角度看,革命不能算是中国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变化的必然趋势。所谓“激进范型”,往往被理解为五六十年代以来在拉丁美洲形成的较具激进色彩的“依附理论”(Dependencytheory)和“低度发展”(Underdevelopment)理论。这些理论把非西方国家特别是拉丁美洲的经济落后完全归因于“中心”(即西方)与“边陲”(非西方不发达国家)之间历史上的依附关系。认为有中心的发展就只有边陲的低度发展;边陲性国家要摆脱“低度发展”,唯一的办法是结束这种不平等的依附关系。个别激进的依附论者坦率直言:第三世界“只有与资本主义体系断绝关系,才是经济独立的必要条件,也才能够有‘发展’的机会。”我以为,广义的“激进范型”可以包括跟“正统范型”相对立的所有与现代发展问题相关的理论和分析架构。1949年以来中国史学界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理论解释,也未尝不可归入这一“范型”。这种解释在许多方面跟“依附论”是一致的。例如,按照一种流行的说法,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资本主义势力跟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不仅加重了对人民大众的剥削和掠夺,而且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反帝反封建是中国社会取得进步的先决条件和根本出路。革命的结果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以上两种“范型”在冷战时期各自的阵营里都有着充分的存在的理由。现在之所以都面临着危机,不仅因为冷战结束后人们普遍对它们失去兴趣,更因为这两种“范型”在相互对立的表象背后,又存在着某种相通的东西。这些共同点跟《范型危机》一文所指出的中国史研究上两种对立模式(models)的相通之处是一致的。“正统范型”的基本架构,是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原生地)历史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架构就其实质性内容而言,跟当年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脉相承。“激进范型”的最基本假设(underlyingassumptions)归根结蒂也是建基于西方的现代发展经验,更具体地说,是基于英格兰的特殊经验。这些最基本的假设可以适用于西方,或扩大一点说,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适用于自然、人文环境跟西方比较接近的地方。但是它们能否适用于自然人文环境跟西方大不相同的地方,能否把它们当成普遍适用的准则,就很值得置疑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哪种“范型”(正统的或激进的),当它们被照搬到非西方国家之后,这些以西方经验为基础的假设都程度不同地被证明是不适用的,都有可能出现诸如中国史研究上存在的范式假设与经验现象相矛盾的种种“悖论”(paradoxes)。而这一点,正是使得现存的两种对立“范型”陷入危机之中的根本原因所在。这样,在当前的现代发展问题研究中,便面临着一个范型创新的课题。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史和中国现代发展问题研究者来说,范型创新显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第一,现存的范式假设跟中国社会经济的经验现象之间的冲突显得特别突出,人们亟需一种新的理解范畴(categoriesofunderstanding)来对这些经验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第二,中国本身是一个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1/5以上、面积跟欧洲差不多大的大国,有关中国问题的研究理应在新的范型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第三,中国自从80年代以来,正在经历着令人瞩目的现代化加速发展进程。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不同于现存种种“模式”的独特经验,将直接启发着人们在现代发展问题上产生新的认识,形成新的思路,从而有助于一个新的范型的成长。至于如何发展一个新的范型,这当然不是短时间之内所能解决的。这篇短文的目的,也只是想在《范型危机》一文的基础上,把这个问题进一步明确提出来——这使得本文的内容与它的标题出入很大。但不管怎样,对中国史研究者来说,目前首先应该撇开旧的分析架构,在历史研究中尽量不受这种或那种“范型”的影响。就方法论而言,我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