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网络版)_第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网络版)_第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网络版)_第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网络版)_第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网络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形势与政策之社会专题中国传媒大学姚旭2012、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背景基本概念社会、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大社会: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2.中社会:国家与社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3.小社会:公民社会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新格局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2005年中共十七大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界定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政策、改进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012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改革开放35年,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烈变迁。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等都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快速而深刻的社会变迁的需要。(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

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治保持总体稳定、社会问题多发凸显。社会问题多发凸显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来解决。(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面临一些重大变化的挑战。原有的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干部和知识分子组成的简单阶层结构,已经转化成由许多不同利益群体组成的复杂阶层结构;中国城镇化的过程中,已经有2.4亿农民离开耕作的土地和生活的村庄,从事着第二和第三产业,来到城市里的农民如何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城市,成为社会管理的重大挑战;存在于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如何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是当前社会需要解决的深层问题。(三)社会组织方式的深刻变化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组织方式出现了由“单位人”到“社会人”的变化。在城市就业总人口中,“单位人”由过去占95%以上下降到现在占25%左右。在政府和分散的“社会人”之间,原有的单位管理网络在弱化,而新的社区管理网络还不够完善,导致出现社会整合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要直接面对分散的个人,加大了治理的成本,自上而下社会事务的落实和自下而上社会问题的解决受到阻碍。(四)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了人们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的变化。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获得了正当性和合理性,但约束、监督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规范系统还不完善;社会生活和生产行为的复杂性大大提高,但适应这种复杂性的社会管理技术还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理念发生深刻变化,但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的社会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等等。上述情况表明,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把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把社会管理放在社会建设突出重要的位置上。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升华,是深入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和体制社会建设制度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相对应的社会领域的制度。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为规范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及其运行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原则的总和。功能:具有传播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培养人才、推动自主创新等。

劳动就业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是为调整劳动和就业社会关系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原则的总和。具有个体自由保护、个体价值实现和社会安全保障等功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为规范医疗卫生行为而制定的规则和原则的总和。目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原则:公益性、公平性和可及性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而制定的有关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等一系列规则和原则的总称。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对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要、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管理制度社会管理制度是为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总和。要建立健全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民生”释义(一)“民生”释义“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国传统社会,民生指百姓的基本生计。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给“民生”注入了新的内涵,并将之上升到“主义”、国家方针大政以及历史观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孙中山较为经典的解释“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2页\第835页\第825页)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孙中山对民生的界定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立论的。狭义上的民生概念

着眼于社会层面,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民生问题由低到高、呈现递进状态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二)改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目标:“五个有”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社会建设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总纲——是中国共产党人新世纪的伟大宣言——是中国人民数千年来世世代代的不绝梦想教育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全国:2006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3%,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7.0%,高中毛入学率5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2%,高度教育总规模达到25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海:2006年,上海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9%以上。上海在2004年高度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55%,位居全国首位。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2002年)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七大报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就业一、城镇登记失业率2007年为4.0%,2008年为4.2%,2009年为4.3%,是三年来失业率的最高水平。二、实际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00多万,加上尚未找到工作进城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有2000多万人。三、新增就业岗位200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从2009年6月份开始,企业岗位出现净增。失业率的变化(1978-2008)2001-200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及就业情况

数据来源:教育部2001-2009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待业(万)(%)(万)2001年11490.0132002年14580.0292003年21270.0632004年28073762005年33872.693(7%读研读博)2006年41370124(读研读博)2007年49566.7165(读研读博)2008年59060150万以上(读研读博)2009年61160200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7月1日)、74%(截至9月1日)、87%(12月底)?2006-2008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趋势

大学本科平均就业率:

20062007200888%91%88%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前10位专业(单位:万人)2008届本科各专业大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单位:元)

三、医疗您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的最重大社会问题是什么?(2006)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贪污腐败养老保障教育收费住房价格过高社会治安城乡/地区差距环境污染社会风气进城农民工受到不公平待遇干群关系司法不公征地、拆迁补偿不公卖淫嫖娼劳资矛盾图11城乡居民对当前社会问题的综合排序%医疗改革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2006年8月,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14部委(后增加至16部委)成立医改协调小组2007年5月底,医改协调小组共选择了包括北大、复旦、北师大、人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麦肯锡咨询公司等8家海内外独立机构起草的医改方案2007年6月,清华大学联合哈佛大学起草了第9套医改方案呈交到医改协调小组上报国务院主要分歧:市场主导、政府主导

十七大报告: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四个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四个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医疗、教育成为食品之外的两大生活负担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2008)城乡居民的医疗费支出的自理比例情况(2008)政府办综合医院收入来源构成。

四、收入分配(大众消费阶段的到来)1.人均GDP4000美元(2010年左右)2.城市化水平接近50%(2010年48%左右)3.二、三产业从业者比重近70%(2010年62%左右)4.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2010年25%)

5.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接近30%6.我国消费的第三波到来收入差距过大抑制消费

1985-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从52%下降到35.4%。美国居民消费率70%,日本65%。美国3亿人一年消费约十万亿美元商品,欧盟15国消费九万亿美元,中国13亿人只消费一万亿美元商品。1990-2008年,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85%下降到72.7%。1991年至200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居民储蓄存款的比例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由1991年的1.02下降到2008年的0.50,下降了一半多。钱到哪里去了?1.国家有钱

1994-2008年,税收总量从5000多亿元增加到5.4万多亿元,年均增长18%。政府支出占最终总消费支出的比重,80年代为21.6%,90年代为24.2%,现在是约27%。2.老百姓有钱

1994-2009年3月,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2万多亿元增加到24.7万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相当3/4强的一年GDP。3.为何消费不振?

1985-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从52%下降到35.4%。美国居民消费率70%,日本65%。美国3亿人一年消费约十万亿美元商品,欧盟15国消费九万亿美元,中国13亿人只消费一万亿美元商品。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趋势难以扭转

(基尼系数不断上升)

2008年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基尼系数为0.5左右4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原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收入结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两个提高)增长措施: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两个提高一个让)调节方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实现目标: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初次分配不太合理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05年,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长为30.5%,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年均增长分别为18.6%和16.6%,而城镇单位劳动报酬年均增长仅为9.9%。2002年到2006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62.1%下降到57.1%,企业收入比重由20%上升到21.5%,政府收入比重由17.9%上升到21.4%。中国社科院2007年《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提出要警惕“利润侵蚀工资”现象。据2001年至2005年《劳动工资统计年鉴》显示: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在直辖市中列倒数第一位,在华东地区列倒数第二位,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列倒数第八位。上海职工工资有64%低于市平均工资,一些企业存在最低工资最高化的现象。再分配前后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三、社会管理的加强和创新(一)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1、社会管理界定社会管理,通常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社会管理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领域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2、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3、社会管理的特点

阶段性:动态变化;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问题不一样的;

复杂性:涉及社会生活的全过程,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不同人群的不同利益诉求,涉及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长期性:内容和形式将会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

中国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社会管理理念还不科学;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重管理控制、轻社会服务,重强势群体利益、轻弱势群体保障。

2、社会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存在着政府管理职能越位、缺位等问题;3、社会管理法律政策还不完善,存在社会管理立法滞后、执法不公等问题;4、社会管理方法还不适应发展需要,存在社会管理过于行政化、渠道不畅、体制新旧转化不到位等问题。(二)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社会管理水平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执行力的重要体现。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目标,推进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的创新,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之路。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之路的构建(一)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二)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三)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1、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2、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3、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四)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