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的学历与能力_第1页
论职业教育的学历与能力_第2页
论职业教育的学历与能力_第3页
论职业教育的学历与能力_第4页
论职业教育的学历与能力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职业教育的学历与能力

外部环境的改善对中国相对劣势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要“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这对于全社会形成共同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念,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意义重大。本文从“学历”与“能力”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我国学历社会中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尝试提出了构建“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社会环境的努力方向。一、不唯学历凭能力学历(schoolingrecords,或academiccreden⁃tials)是指“个人求学的经历,包括曾在某种类型与等级的学校肄业或毕业,并获得某种学位或证书”。广义上的学历,是指或长或短、或正规或非正规的学习经历。狭义上的学历,仅指正规的学校教育经历。文凭是学历的外在形式,是个体学习合格后由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权威部门颁发的认定性凭证。能力(competency),“系指从事工作时,个人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经验及重要价值观、理解力等行为特质而言”;或指“成功地执行某一任务(task),并且达到所要求的水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或态度”。在“不唯学历凭能力”这一语境中,它具有更加广泛的含义,可以认为它就是指“做事的本领”。现代学历制度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其前提假设是在“生人社会”中现代大学的学历文凭可以为雇主提供客观、公正和便于操作的标准,一个人学历越高,能力就越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曾指出,“几百年来,一个大学学位或文凭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丰富知识的获得和在社会范围内明智地运用这种知识的能力。”人力资本理论权威舒尔茨也认为,“学历层次越高的人,其才华学识一般较强。就人才群体来说,高学位的比例大,标致人才群体业务素质基础好,反之则低。不同工作岗位需要不同能力等级。”可以说,学历与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这也正是多数用人单位招聘高学历员工的重要原因。二、“自然”是教育对象的选择从概念上分析,学历主要是个人学习人类间接经验的经历,个人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使知识和各种能力、素质内化,它是内隐的,是理论导向的;而能力总是和人特定的实践相联系的,离开了具体实践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它是外显的和实践导向的。学历与能力这种根本差异造成了它们之间关系的“二律背反”,即一方面学历代表着能力,但现实中又不能证明它所代表能力的存在。学历与能力的关系,涉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价值问题,不同级别、类型学校的学历之间的价值问题,以及不同种类知识的价值和级别问题。二者关系“纠结”。从正规教育起源上看,学校有点儿像保存剩余物质的机构,接受教育是与获取某种特权联系在一起的。早期教育中学识内容的大部分就是在对超自然服务中得来的一些知识和经验,即如何以最适当、最有效或最满意的方式接近和礼拜自然动作力的知识。学校训育,是与获得社会常识认可结合在一起的,是与公认的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教育自古是与不同阶级或阶层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它是阶级关系的再生产的“母机”,对学历的承认,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阶级关系再生产的认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历教育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专业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同时,也成为人民当家做主,实现阶层流动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学历文凭成为各种用人单位选聘人才所依据的客观、公正且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高学历意味着相对稳定的工作,高学历带来高薪水、高社会声望,以及与学历捆绑的户籍、职称等稀缺资源,使学历的使用价值逐步超过了其自身的价值,再加上就业压力及各种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大,以“攀高”(从专科层次到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层次)为特征的纵向学历主义和以鄙视职业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横向学历主义绑架了各种考试,绑架了教育,社会对学历形式的重视逐步超过了对其内容的关怀,学历成了“敲门砖”,学历本身超越学历对应的专业训练,学历社会(CredentialSociety)中的“高分低能”、“高学历低能力”日益明显,并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从知识论角度看,东西方哲学都存在着对与技术相关知识关注的缺失。古希腊人认为“技艺”(techne)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提供了实用性却没有为人们指明生活的方向。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把创作、制造相关的知识放在的最低端,“technologia”一词在被亚里士多德创造出来之后即被抛弃,此后两千年是“craft”(手工艺)和“art”(艺术)的天下。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直到1829年哈佛大学教授J·J·毕哥罗重新启用“technology”一词,并赋予了它今天“技术”的含义。在中国,《考工记》中“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充分证明了“工”的崇高地位:“取法乎天,取材于地,中间一竖有通天之意。”但此后儒家思想把“工”的“三才”抛弃“两才”,只剩下“人论”;而道家虽崇尚自然,但也顺应、接纳自然,无改造自然之心、之术。纵观中国传统哲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研究的相关著作凤毛麟角。可以说,对知识不同等级的传统认识是造成横向学历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我国社会逐步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风气。三、社会普遍评价标准学历社会是以文凭为中心、学历至上的社会,它是以学历作为选拔、使用和评估人才的社会普遍评价标准。我国学历社会中,纵向学历主义的发展使社会个体不断追求层次越来越高的学历,而横向学历主义使学术教育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首选,而职业教育吸引力严重不足。(一)普通的本科教育和“断头路”纵向学历主义的发展现实要求职业教育自成体系,最好能够建立起通向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由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没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体系没有梳理清楚,人们在就读职业教育时感觉取得本科水平学历无望,再加上我国目前冠以“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律确定为专科层次,而没有“职业技术”字样的一律可以是本科层次,这就使就读中职、高职的学生不得不为取得本科文凭而多走弯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所谓“立交桥”、“直通车”,实际上大多为“斜拉桥”,真正的职业教育还是“断头路”,当广大考生面临用人单位本科层次学历起点的基本要求时,职业教育吸引力严重不足。再加上中国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而公务员招考过程中的本科起点决定了人们对于人才的基本定位和人才价值的基本判断,职业教育沦为了“二流教育”。(二)横向学术主义横向学历主义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知识论差异。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实现不同类型学校间学分的互认甚至是身份的转换,建立起二者之间的沟通渠道,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目前,除了在少数沿海地区的部门普通中学可以选学一些职业课程,少量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可以升入普通高等教育接受学术教育外,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学术教育基本处于各自的发展轨道上,这是由横向学历主义造成的,同时也更加强化了横向学术主义。许多被动进入职业教育体系的学生,在没有学历上升通道的同时,也无法进入普通学术教育体系,而在普通学术教育这一轨接受教育的学生即使有意转向职业教育习得自己喜欢的“一技之长”,客观条件和舆论环境都不允许这种“背叛”。这样现实使职业教育发展很难有足够的动力。(三)职业资格教育是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行依据,有利于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按照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虽然我国《职业教育法》和《劳动法》都明确规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但由于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各自管理的职业院校在学历证书和代表职业操作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是脱节的,教育部门主管的职业院校其学历证书受横向学历主义的消极影响,为了证明毕业生有从事相关工作的实际能力,不得花大力气去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而广大技工院校的学生要在学历社会中找到理想的工作,获取教育部门的学历证书又成为必然。目前的“双证书”制度是我国学历社会中职业教育发展的无奈选择,它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效能的低下。四、坚持“唯学历凭能力”,长期努力受学历主义的影响,“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社会环境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系统谋划,长期努力。笔者认为,今后努力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政策支持的变化在学历主义盛行的当下,要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坚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更加和谐、公正的社会,要将过多的“好处”“从大学文凭上分解开来”。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户口改革“不搞指标分配,不搞层层加码”,这对于消除学历在劳动力流动中的消极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创造平等就业环境,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这一政策的落实对于我国形成公平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民工、职业院校毕业生等在学历社会中就业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提供了保障。(二)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配套改革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依靠出卖体力劳动或简单技能生存的农民工群体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要形成“崇尚一技之长”的社会氛围,不断增加技术工人的职业声望,在现代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必须建立起工人阶层专业发展的多种通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在一些国有企业实行的“八级工资制”不失为一种为技术工人提供专业发展的科学制度。这种制度按年龄、技术把工人分成八级,根据级别发给不同的工资,它为技术工人提供了专业发展的路径,也为他们提供了身份升迁的通道。另外,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企业内(尤其是大企业)形成新的技术教育体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工厂学徒制”,“实践共同体”(communityofpractice)的形成将为技术工人“从新手到专家”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此外,还要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相对收入水平;要制定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使用和激励政策,不断激励、推动技术工人在专业发展上迈上新的高度。(三)职业教育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预备制度以及就业准入制度等系列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有利于打破学历证书“独霸一方”的局面,有利于提升劳动者的综合工作能力,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认真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支持在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完善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办法。”此外,要推动教育和人社部门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管理体制改革,改变目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脱节的现状,积极推动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学术教育学历证书之间的互认、互换,为“不唯学历凭能力”社会的发展构建新的可操作性强的标准体系。(四)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成我国教育的一大“荒唐”现实是,素质教育可以提早到“零岁”进行,而广大青少年却往往没有职业意识,他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学、拿学位或出国,甚至大学生在即将毕业时还没有树立起自己的职业理想!缺乏职业意识(CareerAwareness)的教育只能产生“意外的成功者”,规范化的社会里,人生是一个不断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可以设计的发展过程。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美联邦政府早在1987年就成立了全国职业资讯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