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刑事法律制度
第一节刑法的根本原那么
一、维护宗法伦理〔一〕宗法伦理直接入罪古代法重点维护君权、父权、夫权,将严重危害、侵犯宗法伦理的行为直接入罪,如典型的十恶。〔二〕依服制定罪量刑服制是指以丧服制度来确定血缘亲属关系的远近。服制一般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故称“五服〞。以服制定罪量刑的核心是维护尊亲属的利益。具体是:亲属相杀伤奸等,以卑犯尊者,关系越亲,处分越重。亲属相盗,以卑犯尊者,关系越亲,处分越轻。〔三〕亲属得相容隐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汉宣帝:“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祸害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能!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子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唐律疏议:诸同居,假设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假设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曲部、奴婢为主隐:皆勿论二、维护贵族官僚特权〔一〕“八议〞是对八种特权人物(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犯罪时,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理,皇帝交群臣议对之后,由皇帝决定。一般死罪可免,流罪以下减一等。八议起源于西周时的“八辟〞之法。曹魏将八议入律,沿用至清。〔二〕“请〞即“上请〞,就是贵族官僚犯罪之后,一般司法官员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断的一种特殊程序。适用于皇太子妃大功以上亲、八议之人期以上亲和官爵五品犯死罪之人。〔三〕“减〞是指减一等处分。适用于应请者的亲属和七品以上官犯流刑以下罪。〔四〕“赎〞即以铜赎罪。适用于应议、请、减者九品以上官犯流罪以下者。〔五〕“官当〞即以官品或爵位折抵徒、流两种刑罚。私罪,五品以上者,一官当徒两年;九品以上者,一官当徒一年。公罪,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三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扔有余刑,以铜赎刑。三、援法定罪西周无简不听。秦朝也要求司法官认真依据法律和事实决案;汉代时法官判决首先也须引用正式法条来定罪量刑,但汉代广泛采用比附定罪,即在律无正条的情况下,采取已判决的典型案例作为审判依据;隋开皇年间文帝下令各地审案断狱必须依据法律;还要将所依据的条文明确地写出;唐朝的援法定罪制度比较完善。明确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宋代“鞫谳分司〞制度,将审与判别离,负责检法断刑的审官无权过问判,负责判决的官无权检法断刑,为此在中央和地方设“谳司〞机构或官员,专职检详法律条文,从而为援法定罪,正确使用法律提供了保证。大明律规定:对于律无正条,需要引律比附定罪,必须转到达部议定奏。清律规定:凡断罪,皆须具引律例,违者笞三十。假设断罪无正条者,引律比附,定拟罪名,议定奏闻。
四、其他原那么〔一〕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周礼?三赦三宥。三宥:不识、过失、遗忘。三赦:幼弱、老耄、蠢愚汉朝以后对老幼减免的规定愈加细化。存留养亲北魏孝文帝下诏规定了存留养亲制度。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均予以保存。存留养亲适用于十恶以外的死罪或流罪,其适用条件是罪犯祖父母或父母年老病残,可暂时不执行刑罚,权且留下来侍养年老病残的父祖。
〔二〕自首减免唐律:犯罪未发而自首,原其罪。自首不实、自首不尽轻罪已发,能首重罪,免其重罪;审问它罪而能自首余罪,免其余罪。〔三〕区分首从唐律:造意为首,余并为从。造意者依律处断,随从者减一等。〔四〕再犯累犯加重唐律:犯罪已发及已配而更为罪者。〔五〕类推原那么唐律: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那么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那么举轻以明重。〔六〕化外人原那么唐律: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以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明律: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第二节犯罪
一、刑事责任年龄秦实行以身高为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规定男六尺五寸,女六尺二寸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汉改秦制实行年龄段的划分。大约免除或者减轻刑事责任年龄的上限为70岁、80岁,下限为7岁至10岁。“民年七十以上假设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皆完之。〞“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颂系之。〞唐律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更为完善。7岁以上15岁以下和废疾者,犯流罪以下,可以铜赎。80岁以上10岁以下和笃疾者,犯谋反等死刑的,上请,盗及伤人,收赎,其余勿论。90岁以上7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二、犯罪主观意图和犯罪情节西周罪疑有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眚、非眚。惟终、非终。汉代“原心论罪〞。张斐: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违忠欺上谓之谩,背信藏巧谓之诈,亏礼废节谓之不敬,两讼相趣谓之斗,两和相害谓之戏,无变斩击谓之贼,不意误犯谓之过失,逆节绝理谓之不道,陵上僭贵谓之恶逆,将害未发谓之戕。唱首先言谓之造意,二人对议谓之谋,制众建计谓之率,不和谓之强,攻恶谓之略,三人谓之群,取非其物谓之盗,货财之利谓之赃。唐朝: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故杀:斩或绞,杀而未死者,已故伤论。斗杀:绞戏杀:减斗杀二等误杀:减斗杀一等共同犯罪首犯与从犯“造意为首,余并为从〞。但:“假设家人共犯,止坐尊长;“监临主守为犯,岁造意,仍以监主为首,凡人以常从论。特殊制度1.唐朝保辜在伤害行为发生后,确定一定的期限,期满之日根据被害人的死伤情况,决定加害人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手足殴伤人限十日,以他物殴伤人者二十日,以刃及汤火伤人者三十日,折跌肢体及破骨者五十日。限内死亡的,各从本条杀罪科断限外死亡的,或在限内以他故死者,以伤害罪论处。2.连坐夏朝:孥戮商朝:劓殄秦汉:夷三族魏?新律?缩小了缘坐从死的范围,不株及祖父母辈以上与孙辈以下。西晋?泰始律?继续缩小株连范围,规定养子养女不再连坐生父母所犯弃市重罪。唐朝某犯罪,本犯处斩,连坐范围仅及夫、16岁以上子,其他从流。明、清不管老疾,成年男子一律处斩。
三、主要罪名(一)十恶重罪1.谋反谋危社稷。2.谋大逆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3.谋叛谋国从伪。4.恶逆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5.不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支解人,造畜蛊毒,厌魅。
6.大不敬盗窃御用物品,因失误导致皇帝人身平安受到威胁,不尊重皇帝等。7.不孝控告、詈骂祖父母、父母;父母在,别居异财,供养有缺;父母丧,匿不举哀,释服从吉等。8.不睦谋杀缌麻以上亲,殴告夫及夫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9.不义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见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闻夫丧,匿不举哀等。10.内乱奸小功以上亲、父祖妾及与和者。
(二)思想言论罪1.秦朝思想言论罪主要有:私藏诗书罪、妖言诽谤罪、非所宜言罪、妄言罪、投书罪等。2.汉朝思想言论罪主要有:诽谤妖言罪、非所宜言罪、腹诽罪等。3.唐朝思想言论罪主要有:造妖书妖言、上书奏事犯讳、上书奏事误等。4.明、清文字狱?明律·吏律?公式门有〞上书奏事犯讳〞条,误犯者止〞杖八十〞。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字狱就达一百八十多起,往往是按谋反、大逆罪处分。
(三)职务犯罪1.唐朝六赃强盗、窃盗、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坐赃受财枉法:赃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受财不枉法: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受所监临:赃一尺笞四十,赃五十匹流二千里;监守自盗,列为盗窃罪,凡盗二等;坐赃:非监临官利用不当手段获取的财物,一尺笞二十,罪止徒三年。
明、清时期的贪赃罪明、清时期贪赃罪,从实际处分来看,比唐律有所加重。监守盗,赃一贯以下杖八十,赃满四十贯即处斩。假设是风宪官吏犯赃,加其余官吏罪二等。〞2.一般渎职根据唐律的规定,一般渎职罪主要有: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刺史县令私出界、脱漏户籍、擅自兴造等。大明律对各级官吏职责作了明确规定,凡有违反者,均给予惩罚。
3.司法渎职主要罪名有:(1)官司出入人罪唐、宋时本罪包括成心和过失两种情况,成心采取反坐,过失减成心者三至五等。(2)断罪不依律即断罪不详尽引用法律条文。(3)主守不觉失囚
(四)侵犯人身平安1.杀人罪汉律中杀人罪已有“谋杀〞、“斗杀〞、“戏杀〞等不同情节,且区别处刑。唐律对杀人罪的规定更为完备,将杀人罪人分为谋杀、故杀、斗杀、戏杀、误杀、过失杀六种。宋朝在“六杀〞之外增加“劫杀〞故称“七杀〞。
2.伤害罪唐律中的伤害罪分作成心伤害、过失伤害、共同伤害、两相伤害、持械伤害等。唐律从身份上将斗殴伤害分为凡人斗殴、亲属间斗殴、良贱斗殴,以民殴官或官殴民师等。
3.奸淫罪和奸、强奸等。唐律?杂律?将奸淫罪分为三类:一般的奸淫罪、亲属间的奸淫罪、贱民强奸良人等4.略卖人口罪5.诬告罪(五)侵犯财产侵犯财产罪主要有:强盗、窃盗、恐吓取人财物、诈欺官私取财物等。西周:窃贿为盗、窃器为奸。秦汉以后,对侵犯财产罪的规定愈见详细。宋是重处盗罪的一个朝代,规定:强盗持杖而不得财者,流三千里,得财五千者,死。(六)破坏婚姻家庭罪?法经?中有“夫有一妻二妾,其刑馘,〔割左耳之刑),夫有二妻那么诛,妻有外夫那么宫〞的规定。
汉律有“居丧奸〞、“乱妻妾位〞、“殴父母〞、“殴兄姊〞等罪名。汉之后,破坏婚姻家庭罪的主要罪名有以下几类:1.嫁娶违律唐律:有妻更娶、居父母丧嫁娶、父母被囚嫁娶、同姓为婚、当为袒免亲而嫁娶、娶逃往女、监临娶所监临女、和娶人妻、奴娶良人为妻、杂户官户于良人为婚。嫁娶违律者,祖父母父母主婚,独坐主婚者〞2.离婚违律如违反七出、三不去的规定。3.继承违律
立嫡违法第三节刑罚
古代刑罚由夏商西周的旧五刑,经汉代刑制改革后,至隋唐演变为新五刑。墨、劓、刖、宫、大辟——笞、杖、徒、流、死(一)
生命刑1.死刑夏、商、西周、秦醢脯车裂腰斩枭首磔坑绞戮弃市定杀囊扑凿颠抽胁镬烹汉朝:具五刑隋唐:死刑分为绞、斩两种。宋时增设〞凌迟〞。元那么只有斩及凌迟。明、去除斩、绞外,存在大量残酷死刑。
2.族刑夷三族、夷九族、族株、连坐
(二)身体刑奴隶制五刑:墨、劓、刖、宫、大辟中,除大辟外,其余全是肉刑。1.墨刑
?周礼·司刑?,郑玄注云:"墨,黯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言刻额为疮,墨窒疮孔,令变色也。"2.劓刑
劓刑是割鼻之刑。汉时废劓刑。隋唐后不再规定。3.刖刑刖刑又称剕刑。刖是断足之刑。4.宫刑宫刑又称腐刑。隋?开皇律?废除男子宫刑。
5.鞭、杖、笞刑鞭刑最重,杖刑次之,笞刑最轻隋唐后新五刑中包括笞刑、杖刑。笞刑五等:10-50杖刑五等:60-100(三)自由刑
1.流刑秦时刑律已有流刑的规定,称为迁。北魏时流刑正式成为刑罚的一种。流刑以远近与时间计算。唐朝流刑分为三等:2000、2500、3000里,服役一年。唐朝增设加役流,流3000里,居作两年。充军充军刑是强制犯人到遥远地区垦荒或充实军伍的刑罚,次于死刑而重于流刑。宋元已有,明为法定刑。明代充军地点分极远、烟瘴、遥远、边卫、沿海和附近五等。有终身、永远之分。发遣清朝独创的一种刑罚,即将罪犯发配至边疆地区,为驻防官兵充当奴隶,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2.徒刑秦汉徒刑有:髡钳城旦舂四至五岁刑城旦舂四岁刑鬼薪白粲三岁刑司寇作二岁刑罚作复作一岁刑北魏开始使用“徒刑〞的名称,隋唐以后沿用。
(四)财产刑1.罚金罚金刑见于?吕刑?,汉朝也有关于罚金的记载,但隋唐以后,没有罚金刑。2.赎刑各朝均有赎刑之制。(五)耻辱刑1.髡耐、耐刑髡刑源于周,断长发为短发。秦时,髡刑成为一种剃除受刑者头发的刑罚。耐轻于髡,为一种仅剃去受刑者鬓须而完其发的刑罚,2.刺字刺字从古黥刑演变而来,宋朝多用。但凡盗窃罪,要刺在耳朵后面;徒罪和流罪要刺在面颊上或额角,所刺的安排列成一个方块;假设为杖罪,所刺的字排列为圆形,三犯杖刑移于面,径不过五分。刺配:流刑与墨刑的结合。元朝刺字刑仍然主要适用于盗罪,窃盗罪初犯刺左臂,再犯刺右臂。明法根本沿用元的做法。3.枷号明朝创设的一种耻辱刑。枷:一种方形木质项圈,以套住脖子,有时还套住双手,作为惩罚。强制罪犯戴枷于监狱外或官府衙门前示众,以示羞辱,使之痛苦。明代的枷号有断趾枷令、常枷号令、枷项游历之分。刑期为一月、二月、三月、六月、永远五种。枷的重量从二、三十斤到一百五十斤不等
(六)汉代刑制改革改革的背景改革的内容:汉文帝时期,将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弃市。汉景帝时期,将笞三百改为笞二百,将笞五百改为笞三百,后又各减一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AI助力金融行业变革与未来发展趋势
- 浙江省玉环市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题(文理)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 长沙保安员证复习资料-判断题
-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西语国家文化概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小学教学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敦煌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警察学院《舞龙舞狮》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 北京市宣武区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小学生作文纸模板
- 银行员工以案促改心得体会三篇
- 小学生诗词大会宣讲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获奖课件
- 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药学论文的5000字集合16篇
- 小学语文整本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
-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
- GB/T 39802-2021城镇供热保温材料技术条件
- GB/T 2792-2014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 GB/T 215-2003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
- GB/T 17492-2012工业用金属丝编织网技术要求和检验
- GB/T 16886.7-200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