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政治冲刺热点复习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政治冲刺热点复习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政治冲刺热点复习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政治冲刺热点复习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政治冲刺热点复习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考政治冲刺热点复习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核心考点考题知识点材料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23新课标卷T13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宪法主题公园2023湖北卷T8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2022辽宁卷T6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10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2022海南卷T1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海南行政服务新举措法治中国建设2023新课标卷T13如何建设法治国家、如何建设法治社会宪法主题公园2023湖北卷T8法治政府的内涵、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2022山东卷T16法治政府的内涵、如何建设法治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2022山东卷T5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农村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023新课标卷T13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宪法主题公园2023湖北卷T9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2023年全国两会2023湖北卷T21全民守法城市居民邻里纠纷2022·山东卷T16严格执法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的治理2022海南卷T25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考情考向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产生

本质及作用我国当代的法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法律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我国古代法律即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成就局限核心考点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地位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法的产生法的本质决定性因素主要内容法的特征(作用)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的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核心),又具有社会职能。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原因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巨大成就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审判、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④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立法)(执法、司法)(人权)核心考点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原因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②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比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区别实施方式不同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后盾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等力量来获得实施和维护发挥的作用不同侧重点是保证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侧重点是通过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和规范良好道德行行为,约束和制止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联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德治对法治的实施具有指导和保障作用,以德治国将更好地推动依法治国进程;法治为德治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是德治的发展与延伸,法治对德治理念的弘扬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政治保证:2.力量源泉:3.价值追求:4.精神支撑:5.实践基础: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全面依法治国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对不同主体的要求依法执政,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国家行政机关: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社会和公民:监察委员会:司法机关:立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中国共产党: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我国法治发展的历史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因新中国法律的性质成就产生和作用历程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重要性决定因素以及法律类型法的内涵、特征、职能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目标及其具体内涵全面依法治国的五项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本专题知识体系1.中华法系,是指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提示: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提示:符合我国国情的法治经验可以借鉴,而不是一味拒绝。2.近代一些仁人志士将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的努力失败了,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要拒绝借鉴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经验。()×3.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内容最终由生产关系决定的。()提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4.在国家治理中,法的政治职能体现在政治建设,社会职能体现在社会建设。()提示:法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都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5.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国版”,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易错易混】(要求学生说明理由)6.道德是治国之重器,德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解析】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7.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解析】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8.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解析】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解析】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1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解析】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11.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析】坚持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2.公平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解析】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123.我们要既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解析】我们要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考向1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例1[2023·北京石景山期末]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B.法具有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D.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的内容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答案:D考向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例1[2023·山东模拟]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围绕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嘱托,山东省委省政府多年来深入思考和谋划社会治理工作,坚持以党建引领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理念,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探索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活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融入德治,增强自治和法治的道德底蕴。下列对“三治融合”理念认识正确的是()①坚持典型引路是“三治融合”的基础

②坚持党的领导是“三治融合”的根本保证

③坚持依法治国是“三治融合”的保障

④坚持以德治国是“三治融合”的前提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考向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例2[2023·北京朝阳模拟]2009~2020年,我国先后制定实施了三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各项权利得到更加切实保障。在总结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