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标要求素养达成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史料实证]通过有关史料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恰当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历史解释]掌握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的经过及其卖国行径,认识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和民国初年的经济社会生活,认识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家国情怀]通过学习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体会先辈为追求民主、振兴中华、改造中国进行的新探索;学习他们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敢为时代先的责任感、使命感。知识点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1)专权①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②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③1914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2)卖国①1915年1月,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②经过谈判,袁世凯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3)称帝①1915年10月,参政院以“尊重民意”为由,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②1915年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2.护国战争(1)时间:1915年底。(2)主要人物:唐继尧、蔡锷、李烈钧。(3)经过: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不少省份积极响应,宣告独立。(4)结果:袁世凯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原因有哪些?又为何快速败亡?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原因:(1)革命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为袁世凯复辟带来可乘之机。(2)长期的专制统治,使帝制观念根深蒂固,民国初年的国民熟悉帝制,对共和陌生。(3)国家的现实状况使国家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强大的中央政权。(4)帝国主义为了自身利益而支持袁世凯称帝。(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大量存在。败亡原因:倒行逆施,出卖民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必然遭到全国各界的唾弃!知识点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军阀割据的形成(1)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2)主要的军阀派系:直系(冯国璋)、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三大派系,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和帝国主义的支持,争权夺利,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府院之争”(1)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2)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3)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护法运动(1)原因: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2)开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参加一战(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2)经过: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3)成果①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德、奥两国领事裁判权。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②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思维点拨北洋军阀割据的统治特点(1)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主要社会基础。(2)北洋军阀各派系都有一支为自己争权夺利的军队。(3)北洋军阀各派系都各自占据着一定的地盘,各派军阀割据称雄,拥兵自重。(4)各派军阀大都有帝国主义扶持,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统治的工具。视角北洋军阀时期的宪政统治材料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提出《增修临时约法大纲》,规定新约法采纳了旨在改行大总统集权制的七条原则。同年,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1919年,皖系军阀段祺瑞炮制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摘编自王仲修《中国宪政的历史、现状及改革》思考根据材料,归纳北洋军阀时期宪政运动的特点。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军人干预宪法的制定;宪法频繁更换;利用宪法实行专制;宪政成为政治权力斗争的附庸。深化拓展北洋军阀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社会根源和影响(1)根源①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为军阀提供了割据一方的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②在外国侵略下,中央政权削弱,帝国主义为各自的利益扶植代理人,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2)影响:便利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阻碍了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知识点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民国初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原因(1)内因:①中华民国建立,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②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表现(1)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2)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2.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原因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表现(1)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2)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思维点拨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影响(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2)中国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视角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材料民国初期工业分布图思考图中反映的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有何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不利影响?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特点:轻工业发展较快,地域不平衡,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等。影响:旧中国工业畸形发展,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中国的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拉大。深化拓展理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产生与发展先天不足(资本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发展不平衡)诞生环境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很少产业结构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地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主导发展历程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知识点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根本原因人们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着概况(1)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3)主张①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②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反对旧艺术、旧宗教。③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影响(1)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3)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思维点拨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的内涵“思想自由”是指思想不受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兼容并包”就是具有博大精深、海纳百川的胸怀,允许各种新思想在北大存在。从字面上看,这一方针提倡学术自由,在专制盛行的当时,它为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宽容的环境,这一方针实际上是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视角新文化运动材料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史料中“思想启蒙”的认识。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批判了封建礼教,冲击了传统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认知升华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和局限性(1)积极影响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基础,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②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⑤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2)局限性①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②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③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④从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来看,新文化运动并未根除中国根深蒂固的专制集权思想。网络构建史论要旨1.袁世凯上台后,逐步走上复辟帝制的道路,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复辟失败。2.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派系纷争,割据混战,导致社会动荡不安。3.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4.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跟踪训练过关检测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资产阶级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初衷是维护民主制度。袁世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其专制独裁统治。这种现象反映出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仍然十分激烈,B项正确;选项A只是表面现象而非实质,排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而非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排除C项;D项“没有受到冲击”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派系林立,情况如表:派系代表人物扶植军阀的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直系冯国璋曹锟英国美国皖系段祺瑞日本奉系张作霖日本西南军阀滇系唐继尧英国美国桂系陆荣廷英国美国晋系阎锡山日本对上述现象理解合理的是()A.列强直接参与军阀之间的混战B.日本削弱了英美在华的势力C.列强扶持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D.列强侵华是社会动荡的根源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知,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中国军阀分为若干派系,这说明列强侵华是社会动荡的根源,D正确;列强通过操纵各派军阀实现控制中国的目的,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3.下图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是()A.甲午战争的影响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答案B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故B项与题意相符;甲午战争是1894-18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群众性反帝斗争是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内因素,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C、D项。4.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服装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还有人穿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仿照欧美风格的裙子流行于大城市中。这最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特点是()A.东学西渐 B.被动接受C.去繁就简 D.新旧并存答案D解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呈现新旧并存的特点,故选D;材料反映了西学东渐,排除A;B、C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5.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