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东汉的兴衰 分层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_第1页
3-13 东汉的兴衰 分层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_第2页
3-13 东汉的兴衰 分层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_第3页
3-13 东汉的兴衰 分层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_第4页
3-13 东汉的兴衰 分层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_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基础巩固【知识点1光武中兴施】1.王莽的姑姑是皇后,王氏家族权倾朝野。他在54岁时登上皇帝之位,使中国的朝代更替方式在贵族革命、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王莽篡汉从侧面反映出西汉后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为()A.经济衰退 B.吏治腐败 C.外戚干政 D.儒家没落【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莽建立新朝的相关知识。据“王莽的姑姑是皇后”“他在54岁时登上皇帝之位……另开篡夺之例”可知,王莽以外戚的身份,夺得汉王朝的江山,建立新朝,这从侧面反映出西汉后期外戚干政的问题,C正确。A、B、D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2.他是一位有着西汉皇亲血统的布衣(老百姓),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他参加农民起义军,曾骑牛上阵,最终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江山,被称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这位“牛背上的开国皇帝”指的是()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质帝 D.光武帝【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刘秀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如下:第一步:分析材料(1)西汉皇亲血统的布衣→西汉皇室宗亲(指明身份);(2)新莽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的末期(指明时期);(3)参加农民起义军→参加起义军(指明活动);(4)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江山、开国皇帝→成为皇帝(指明成就和地位)第二步:回扣教材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建立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第三步:得出答案根据以上两步分析可知,这位“牛背上的开国皇帝”指的是光武帝刘秀,D正确。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是西汉时期的皇帝,与“新莽末年”不符,排除A、B;汉质帝不是开国皇帝,排除C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政权曾定都洛阳的是()A.西汉 B.东汉 C.西周 D.秦朝【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B正确。西汉的都城是长安,即今天的西安,排除A;西周的都城是镐京,在今天的西安市长安区,排除C;秦朝的都城是咸阳,即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排除D。4.西汉开国之君刘邦和东汉建立者刘秀的统治措施有不少相似之处,下列措施中属于两者相似之处的是()①释放奴婢②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③让士兵复员务农④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A.②④ B.②③C.①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汉高祖统治时期,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汉光武帝刘秀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①④符合题意。故选D。5.下表呈现了东汉部分年份的人口与垦田变化情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东汉初年()户数(万)口数(万)垦田数(顷)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4

279

63421

007

820/汉章帝章和二年7

456

78443

356

367/和帝元兴元年9

237

11253

256

2297

320

170A.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人地矛盾极为突出C.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 D.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武中兴”的相关知识。依据“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汉章帝章和二年”“和帝元兴元年”对应的数据可知,东汉前期户数和人口数不断增加,这表明东汉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A符合题意。B、C、D在材料中均体现不出,排除。【知识点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6.下表反映的东汉中后期的历史现象()统治皇帝和帝灵帝少帝权臣(皇帝在位前期)窦宪(外戚)窦武(外戚)何进(外戚)权臣(皇帝在位后期)郑众(宦官)曹节(宦官)张让(宦官)A.有利于皇帝强化集权 B.加剧了东汉的衰落C.导致了地方割据混战 D.直接导致东汉灭亡【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汉中后期的社会状况。据表格信息可知,皇帝在位前期的权臣主要是外戚,皇帝在位后期的权臣主要是宦官,这体现的是东汉中后期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历史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权力在宦官和外戚之间轮流交替,造成斗争频仍、政局不稳、政治腐败的局面,这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加剧了东汉的衰落,B正确、D错误。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不利于皇帝强化集权,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中央权力的乱象,地方割据涉及的是地方势力,排除C。【知识点3黄巾起义】7.东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其意思是东汉正直不阿的大臣李固被权臣梁冀害死后暴尸路边,而奸臣胡广等反而封侯爵。这首童谣反映的是当时()A.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B.社会动荡、民不聊生C.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D.农民起义、推翻东汉【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当时正直不阿的官员被排挤致死,善于谄媚的奸臣却得以封侯,这是当时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的体现。故A符合题意。8.“太平道的首领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教义。10余年间,徒众达10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为36方,每方设一统帅,由他统一指挥,为大规模的起义作好了准备。”材料说明黄巾起义()A.计划漏洞太多 B.准备时间太短 C.参与力量太弱 D.组织工作得力【答案】D【解析】由材料“10余年间,徒众达10万”“分为36方,每方设一统帅,由他统一指挥,为大规模的起义作好了准备”可知,黄巾起义有周密的计划,组织工作得力。故选D。【知识点4北击匈奴】9.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他以治病来传道,太平道在民间传播得很快。184年,张角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这表明黄巾起义()A.对抗了社会不公 B.获得了多方支持C.推动了道教发展 D.借助了宗教手段【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巾起义的特点。根据“创立了太平道”“以治病来传道”“太平道在民间传播得很快”“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可知,黄巾起义借助宗教手段来发动群众,故D正确。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10.《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可知,黄巾起义规模较大,影响范围大,得到各地的响应,使得“京师震动”,表明黄巾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故选B。材料没有表明黄巾起义的原因,排除A;黄巾起义最终失败了,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联合镇压”,排除D。能力提升1.汉光武帝刘秀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制,并数次下诏释放奴婢。这些措施体现出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A.扶植豪强地主 B.强化中央集权 C.以仁道治天下 D.遏制地方势力【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光武帝实行三十税一的制度和释放奴婢,无法体现扶植豪强地主,故A错误;材料与强化中央集权无直接关联,故B错误;依据材料,光武帝实行三十税一制度并释放奴婢,体现的是对社会下层群体的关注,结合所学知识,这些体现了以仁道治天下的原则,故C正确;材料主旨信息是光武帝为恢复经济发展而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这与遏制地方势力无直接关系,故D错误。2.“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A.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B.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C.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促进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比较。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阶级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统治者通过调整统治政策,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B符合题意。A是两者的共同作用,而不是本质上的相同点,排除;C和D与两者均无关,排除。3.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B.当时的社会统治都非常黑暗C.都遭到了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者【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按律当斩,所以此次起义是突发性事件,没有经过精心准备,而东汉黄巾起义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黄巾起义的原因是朝政腐败,统治黑暗,B不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失败,黄巾起义主力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失败,C不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都给当时的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D不符合题意。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光武(帝)建国伊始即以黄老无为作为治国思想,“议省刑法”“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致力于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光武深知,要真正与民休息,就必须把国家的战争体制转向经济建设体制。《后汉书·光武纪下》曰:“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建武十七年冬,光武宣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这种浸润黄老无为思想的“柔道”影响到光武的对外政策。光武以“柔”为主的边防政策的实施,既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又大大减少了对外战争,使东汉精兵简政、休养生息,从而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汉书·刑法志》称:“自建武、永平,民亦新免兵革之祸,人有乐生之虑,与高、惠之间同。”“光武中兴”其实与光武的边防政策密不可分。——摘编自《东汉初期军制改革与其边防政策》(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光武帝在建国初期进行改革的原因。【答案】示例:①王莽统治时期法律烦琐;②恢复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需要;③道家思想的影响;④光武帝认识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解析】三步分析法解题第一步:分析设问根据材料(答题依据),概括(能力要求)东汉光武帝在建国初期进行改革的原因(答题方向)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第三步:得出答案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王莽统治时期法律烦琐致力于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需要这种浸润黄老无为思想的“柔道”影响到光武的对外政策道家思想的影响要真正与民休息,就必须把国家的战争体制转向经济建设体制;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光武帝认识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据此整理答案,注意答案的条理化、序号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东汉光武帝改革的影响。【答案】示例:①将东汉初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