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_第1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_第2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_第3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_第4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教育精品课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高中生物)年级(高一)学期(春季)课题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课时教科书书名: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6月教学目标本节主要侧重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科学史背景下,让学生重走探索之路,在体验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形成科学思维及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再以此为基础,运用学到的科学探究方法和思维,解决生活中或实验情境中的问题。因此本节课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推测的科学史为主情境,在实验设计探究中形成概念,发展生物学科思维,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阅读教材,区分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两种实验材料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观。2.识图并用语言描述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体内转化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比较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体内转化实验原理,总结实验设计中对自变量的控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3.基于TAP论证式模型,分析早期人们对遗传物质探究历程、肺炎链球菌体外和体内转化实验结果,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原理和过程。2.科学探究中自变量的控制方法。教学难点: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原理和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思路】【联系实际,提出问题】2022年,东航“3·21”坠机事件引起广泛关注,飞机坠毁爆炸并引起森林大火,最终救援队伍通过对现场遇难者遗骸进行DNA的提取和比对,确认其身份,遗传物质DNA就像指纹一样能鉴定个人身份。在研究历程中,人类是如何确定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为DNA的呢?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教师活动】资料1:20世纪2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各种氨基酸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形成不同的蛋白质。氨基酸多样性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资料2:1910年,核酸化学家费伯斯·列文提出“四核苷酸假说”,即每个DNA分子由多个“四核苷酸”重复聚合而成。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包括磷酸、碱基和脱氧核糖,但对DNA结构尚不了解。【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结合以上资料,结合当时研究进展,推测哪种物质更具有遗传物质的特征,并给出你的依据。蛋白质为遗传物质,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大量遗传信息。DNA结构单一,无法储存大量遗传信息。【教师总结】:由于当时对蛋白质和DNA结构认识程度不同,科学界普遍认为蛋白质能承担携带复杂的遗传信息的任务,所以认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二、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教师活动】展示格里菲斯研究背景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情况背景。资料:1928年身为细菌学家的格里菲思在实验室里用肺炎双球菌来研制疫苗。格里菲思用了两种类型的肺炎链球菌,第一种是外包有荚膜的S菌,另一种是没有荚膜没有毒性的R菌。在他探究S型菌为什么有毒性的过程中,做了以下实验:【学生活动】任务1:阅读教材,归纳两种肺炎链球菌的特点任务2: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是如何进行的?请你用文字描述实验过程。任务3:分析实验1.该实验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自变量:注射的成分不同因变量:小鼠存活情况2.根据对照原则,1、2、3组结果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只有活的S型菌才能使小鼠死亡,加热致死的S型菌没有致病能力。3.第4组是如何进行操作,结果说明什么?请你推测产生该结果的原因。第4组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主张1:加热致死的S型菌在R菌作用下恢复活性。主张2:R型菌获取了S型菌的多糖荚膜,产生致病性。主张3:S型菌使得R型菌发生转化,R型菌转化为S型菌。三、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教师活动】1.在基于上述主张前提下,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请简要说出你的实验思路。2.展示20世纪40年代,艾弗里及其同事所做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思路,根据结果对上述主张进行修正。【学生活动】任务1:从实验目的出发,分析S型菌含有的物质,提出实验设计思路,分析不同的实验思路在实际操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思路1:将S型菌中的物质分离提纯,单独研究其能否让R型菌进行转化。操作中最大的困难时将物质分离。思路2:用酶解法去除研究因素,观察R型菌能否转化。操作中最大的困难是加入的酶是否能彻底水解除去对应的物质。任务2:观察并写出艾弗里实验过程及结果,提出证据,修正主张。1.请用流程图写出艾弗里实验过程和结果2.请分析该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的成分不同因变量:产生肺炎链球菌种类(R型菌是否发生转化)3.根据对照原则,请你分析转化因子是S型菌的什么物质,提出主张,给出证据。只有第5组加入DNA酶能够阻止转化实验,这表明被DNA酶消化分解的DNA极有肯呢个是细胞提取物中有活性的转化因子。【教师活动】补充艾弗里实验:艾弗里实验室对转化因子的分析理化特征:转化因子的分子量很大,N/P约为1.67,在260nm的紫外线照射具有最大的吸收峰值,检测DNA的二苯胺反应结果是强阳性。检测RNA的苔黑酚结果是弱阳性,两种检测蛋白质的方法结果都是阴性。四、总结实验方法【教师活动】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分析对自变量的处理方法,总结自变量控制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学生活动】小结自变量控制方法,举例说明自变量的加减法在实验中的运用。例如:“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加法原理例如: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组特异性去除一种物质。——减法原理【课堂小结】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