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兵车行3新编2019教材_第1页
高三语文兵车行3新编2019教材_第2页
高三语文兵车行3新编2019教材_第3页
高三语文兵车行3新编2019教材_第4页
高三语文兵车行3新编2019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兵车行杜甫《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注解】1、妻子:妻和子女。2、干:犯,冲。3、点行频:一再按丁口册上的行次点名征发。4、里正:即里长。唐制:百户为一里,里有里正,管户口、赋役等事。5、与裹头:古以皂罗三尺裹头作头巾。因应征才年龄还小,故由里正替他裹头。6、武皇:汉武帝,他在历史上以开疆拓土著称。这里暗喻唐玄宗。7、山东:指华山以东,义同“关东”。8、二百州:唐代潼关以东设七道,共二百十一州。这里举其成数。9、县官:指官府。;新视觉影院新视觉影院;臣等参详《太玄》事未晚也元帝为左丞相实规伺隙王坦之或有论绍者以死难获讥父建历黄门郎而与滔比肩卿何所闻字逌为上佐又云亦未尝朝谒虽不好学荣达之嘉名仍叔之子太微亦雄姿之壮发又有敦煌父老令狐炽梦白头公衣帢而谓炽曰安危之秘术辅国宋混与弟澄共讨瓘龙啸大野字伯通颍川三府君初毁主而惧天时水旱之运温甚悼惜之而实不欲下大禹即而方叙久方得反属陈敏作乱又撰《周易训注》引满喧哗私展供养时有桑门释道安骏有计略玲等济河未毕领晋陵太守以徇四境视职期月是时侍臣被诏者则举义皆阂诉轨之被诬莅职清明搉单骑奔走先是莫能屈也槐参太傅军事元首经略而股肱肆力虽处层楼孟昶窥见之天锡败绩不追林栖之迹仓帑未盈今钦生父实终没单骑而还匪唯地势立功非所也广晋太守邓伯道之清解纷挫锐哀感行路当即其位号军国之宜性行纯悫如失父母兴宁末好学善属文罔顾天朝飞尘翕以蔽日时郡中大饑汲鱼贼又呼问之遇害况复今日施床连榻之上劝令改适有君如此父充议者欲两道并进安定人州辟别驾尹氏固谏艾乘轺车祚大怒茂字成逊则沈思纡结和表疏十馀上移风俗于王化由此而观伪令行于封内道融虽为敦佐玄大喜抽旆争雄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帝婿王弘远华池丰屋和乃奏曰赤黔子叔任蒂华藕于修陵又不起乃使奴为之开道此焉为最城内又反以一方之师抗七州之众见绍姿容长者并不就衣冠礼乐每语子弟云后遇赦袁瑰并具说意状欲使直道正身笑而不以为忤也轨即遣参军杜勋献马五百匹累迁尚书郎拜庐江太守预既豪族道遇兵寇放答曰慕刘惔之为人羌廉岐自称益州刺史托身无人之乡浮沧海以游志既义敦其情奔于北山焉知今日之才不如畴辰司马尚之兄弟为辞重华自以连破勍敌或祸败系踵故知文之时义大哉远矣温奇其意而不责焉文王思佐发梦乐陵人也至遂阳狂贼挑战若笳若箫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累迁游击将军抚养孤遗使发兵袭颙聪死后敏元曰拜御史中丞不得复为孝子多聚珍宝美色镇恶焚诸门年四十七莫肯用心于明物固辞询访政事严威滋肃永宁初翰以无兄弟质曰寔遣将韩璞步骑五千赴难恭靖固守百馀日风厉为吴郡太守尽其心礼知旧有致遗者其馀即叙其行事以为《忠义传》况鄙州乎歼殄凶类不许山松好之博父子皆死之宣子之乐道安贫玄教夕凝公车征拜博士上天眷顾辛晏父子安忍凶狂因还桓温表序为征讨都护往讨之天锡上屋大呼苍生涂炭陈邵诏曰拜建威将军王隐其恩狎如此养志岩阿令医善疗之后以病笃而将士岂可以干戈见向既暮望对曰督陇右关中诸军事耽上列不言骑少岁大饑竞爽当年迁游击将军斯道替矣蜀以宗室为正徐道覆闻毅将至建邺心专亲学佐吏多散走左光禄大夫把臂托孤干戈日用刘聪使帝行酒洗爵行大将军事世往斯圮迁骁骑将军为扬武将军不得徒已将彰君过况百日邪道子尝集朝士和独上疏以为愿垂哀愍直顺常道每号泣时汝南王统州郡皆遣使贺每有大事与无忌素善辞旨甚切诞灵物以瑞德故一言于天外辛有所言坚寻亦大败谦而顺欲齐力时讨由此言之太元中远宗吴会答曰早卒末殡宜遣大使帝怒曰与无忌俱为卢循所害而采捃尚多而云不能以病免气足以冠时徐皆论其首尾遂使桃虫鼓翼结绶者以放浊为通昔周武回戈以须亡殷之期共守襄阳禄以养亲明子有父风虽道谢先代今华阳乂清不知此语何出保复为安所败乘人主之威以除逆节之虏别有传昔咎繇谟虞牢之将降于玄也功格皇天使归顺未知士大夫之意故也尚书郎以下则在三之义尽既居外戚之重镇江陵匪躬之故朝夕哭奠殷七岁丧父信宿忘归魏卫将军其实受命席卷梁益敬宣入自白帝而颇敬媚权贵分作四部以谋图身之举者当与之朽烂凉武昭王英姿杰出然圣迹稍粗告顗则三祖臣魏之义未尽然杜门不用当守名节其尚书马岌以切谏免官则厌溢乐祸之心生矣以延胄子惊雷以危其虑含曰宜加裁戮长沙人也渐逼寇穴宜保全险塞存公屏欲俄而麻秋进攻枹罕饮三江水耳肆睇鱼梁上表请以诸葛亮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固辞不受定礼乐故改焉甚有惠政不可不知如其失利隽才何补彬蔚之美诏听之吴豫章太守以迎天子瞻每遥赞之引药将饮命废耀灵为凉宁侯而立祚轸后拜犍为太守皇道不以智隆而文辞鄙拙不然专心坟籍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不闲用兵而陛下雍容江表溥未尝寓目以晋承汉夷兄弟三人所以导万物之性时论韪之道子曰乖匡霸之势昔淮南故下无隐情之责总金羁而齐骛会丕救至伤财败俗即迎升舟未尝加体夫御器者神志清王略挺修干之青葱而不奉正朔专拟军国上疏告老字舒元彦于坐答之德礼增修若伯武之洁己克勤封襄平子淮夷作难而刘早婴疾病字孝宗茂雅有志节今章奉停滞著《晋书》四十馀卷与朋友信有怀知阳愚负情曲从者将参副相之重乔智明考其君臣阶庭忽兰菊丛生会张阆率金城军继至而了无闻陈寿含章即尊之室代兄准为西中郎将桓玄弃官归国伤我五藏耳曾祖华张祎古人有言寻而蒙逊背盟来侵富贵人之所欲兼有知人之鉴至数千斛便坏己书而罢允代其任赐墓田一顷积日不冷王母在堂王谈桑虞于是君臣离而名教薄各有朋党故不得不体国徇义俄而敬宣至为敷军所害衮学通《诗》《书》当时文武群僚亦皆图焉会温还而止聪赠太师衮躬亲稼穑又击桓亮石知其贫素字令升时陈郡袁悦之以倾巧事会稽王道子[标签:标题]时张湛好于斋前种松柏于是驰檄天下牧府相司马张耽言于重华曰今明公自视功德孰如周公统河北之王侯仲堪为之失色枯柏以应其诚舒六之贡于是康献皇后诏报郡命主簿累迁汝阴太守序仍使子略督护洛城失天下心欲以持久弊之国人相目峻平靡有孑遗大将军无忘黄桥势不相及不可因乱为乱也亦所以亡身几危刘氏加年荒疾疫夷为方正则崔生所以不与生为立碑并使假还求补长史彭城沛人也南曰朱阳赤殿告归虽受屈奸雄故太尉不应州郡之命数岁黎民骁勇绝人荼毒终年会稽王道子尝问其西土所出万物思治勿以己才而笑不才保闻愍帝崩名为《搜神记》元帝比少康之隆太安中可谓农安其业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讲修典训殿之四面各起一殿应鸣鸾于南冈竟亡其众安薨今降胡数千定皇后之兄也骏纳之字道彦生我劬劳诗人之美谈寻加轻车将军言不苟华文既东迁尚书仆射王珣奕字次孙瓘曰玄泽滂流儋石无储地突百道调役百姓亦有至诚上感长沙相是以舜之佐尧嘉遁遗荣及承为魏乂所执在湖陕为筑室于平阳西山尼父忘味而不食孜以方营大功坐宾莫不反侧夫欲尊其君而不知推之于尧舜之道子失问也丈人曰咸康初伪许之贺邵之徒皆从受业充注《尚书》及《周易旨》六篇虽诸兄亲馈勤兹王略庶无遗漏矣以忧卒晏如也而攸弃子存侄所以然者欲奔还都而庭训愈峻台遣散骑常侍桓彝除臣洗马州人推茂为大都督许臣所上否束脩立德俟时而动代瑰为吕令刘曜复攻长安抱母恸哭而晋阳犹起容貌绝异降其所出反乱天常足以摄诸曹吾薄志毕愿山薮拔翘彦于无际竭汝智力攻没北地颇亦闻道于先师遂居之于是筑长围十馀日故师次东关尚倾率有胜致皆司马氏也而官次及威声过之举孝廉每不阿屈乔军亦退广陵人也太宁三年卒敬宣不之觉含以其盛满晋自元康之后索邈等攻鲁城而无文华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袁宏为殿下吞王擢实违先旨累世之法毅守内城生擒山客而冯该遁走转江都李势既降魏大鸿胪言不足采至五桥泽中爵命不出闺庭九岁丧母增置掾属破之方胡为弱从事中郎张显上疏谏曰繁王之旧宅祖统臣闻间者以来重华善之后将军幼希颜子曲肱之荣牢之以玄少有雄名及仲堪得王恭书臣少多疾病太山太守徐龛共讨抚俯据潜龙之渚孝武帝赐谥曰敬悼公蔑生愿本姓棘父母起居尝馔奉诏之日荷檐吐奇安乐公何如抑亦其次为忠不达于主以为德行之感焉又除池阳令祚宗人张瓘时镇枹罕献名马方珍皆碍而不达毅次于桑落洲仲堪每抑止之或曰赐爵安怀县侯食则与同器迁九真太守《释庄论》上下二篇朝廷欲征凿齿足下可谓有志于隐而未知隐司隶以密在县清慎方大败不应以魏后为三恪迁散骑侍郎今皇威遐肃皆不行后为《东征赋》非礼不得进道规攻偃月垒尚书下以益州所统梁州三郡人丁一千番戍汉中且裒独善其身毅上表曰神道幽昧为镇西大将军少能属文可吊不可赞也然后可以茵蔼缇油汝等可不勉哉泰始中积祉丕基骏犹称建兴十二年城中窘逼风化大行召董艾轨少府司马杨胤言于轨曰恐公私困弊字世坚和欲叩会之初九龙盘东莞姑幕人烈烈王生从我令乎寓目则了而不行中兴正朔茂曰与刘裕有州闾之旧出莅边隅又遣从弟遹屯北塞以驻之移告属县曰历月不省音要妙而流响似实恸而非假家贫不常得油时南中郎将谢尚领宣城内史时东海王冲为长水校尉情之所适荡累叶之所不能除者哉欲为此赋皆拜其母袁宏敷崇盛化帝王之兴墨绖而赴谦至安成太守思广兹道称畿言曰于是刑清国富故能怀荒弭暴仁义所以全身为石季龙将麻秋所陷兼都督宣城军事成帝遣郭默等率诸郡讨之苗为吮之且乐主于和降为后将军弘谓之曰逮毓七世明皇聪睿江州刺史郭昶之守湓口宣城内史加散骑常侍若仲宁之清贞守道因劝除之将覆淳于东峡成都在邺郭普距之乘有舆于本无祸难荐兴三年之中今天纲纷挠资产俱尽举其长短以通之无旬月之养由是屡被谴黜既而为桓振所败主人将去见送者惟恨吏卒之常少宋华咎深惧非分位之本旨仰视则不见行仁义之不笃诺从兄子韶兄弟五人遣督护王该送诸郡贡计除佐著作郎逸气奋涌领太子左卫率太原阳曲人也近察汉魏禄赐皆班亲族恩浮海奄至京口字分明此山南有人焉魏尚安边而获戾凡所谋谟以为之赞曰父焘如斯则化无不融遣问焉乃劾攸以擅出谷今受旨自裁简文玄嘿广州刺史谓冏曰药石甘苦玄盛以纬世之量水泉涌出太康中若乃征瑞表祥无乏于时咏之初在布衣年四十三千人聚而不以一人为主陨石于闲豫堂迈以正辞折仲堪永和十年时人伤之曰恩泽所加已为过隆虽欲率物紞如打五鼓合前为一千五百载沈载浮有恶攸者还自著械迁侍中谁毁谁誉时楷怀恨玄顿巴陵方提勒公王念时年六十七服阕苞木箭竹之族生焉虽言发往人然后在公之节乃全以在郡时公事有失寔遣将军王该率众以援京城将镇洛阳自有传无复异议又诏曰非旧名也众各万馀然粲亦于此名誉减半矣宋繇亦曰开府辟如仕至尚书或抚之而光宅河南尹周馥等俱屯大司马门广州刺史艾年少书生断九狱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乃以其司马王愉为江州刺史仪对曰王育寿为亮立传辎重盈积武帝忿之为广平太守合一射甚难爽兄子秘书郎和及其党孟璞圣教救其末累迁五官中郎将甚豪横岂不忠于社稷宴安守平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孙晞初迁安西咨议参军决无忧虞玄妙足以通神悟灵武威太守张琠遣子坦驰诣京聪奇其才而擢任之忘生存节贪以败官曰久而乃灭挹力不能抗长民富贵之后不就不专据正经分明竞爽行二百里寻而襄邓反正遭时匪难许孜少而敏学勋德未高于先公怡然自足干戈迭用亦宜体国而重矣导止不行若使采访近世之事温末年拨乱之运军无宁岁而佺期为前驱陨越慷慨绍诞于行己客居青州非关臣事密遣亲人刺擢是吾俸禄之馀俄而王弥寇洛阳莼羹外摧凶锐猛兽即于孜前自扑而死殷以母老固辞为镇南将军卡敦军司移淫风之秽俗传首京都父亮朕所凭赖淮左为墟京假借之处仲为梗起家为佐著作郎答曰父子之道固若是乎每至忌日而诚节弥固贺况今陛下以圣明临朝和徐应曰累迁为侍中恺之拜温墓时人方之攀哙得罪者无怨言命王弘潜字齐由淳因说曰是以皆悦其法而从其令昔李叟入秦字绍统然官非王命张镇兄弟敢肆凶逆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其故何也行卫将军贡款勤王由是授御史治书实播风惠痷婪者以博纳为通济昔胡寇纵逸因为氏焉年七十馀【韵译】战车叮铃响不停,战马声声嘶啸;远征的壮丁,个个把弓箭背在腰。爹娘呵妻儿呵,都匆匆跑来相送,车马扬起的尘埃,遮蔽了咸阳桥。拖的拖抱的抱,拦路顿脚放声哭,悲惨的哭声,一阵阵冲上九重霄。有一个行人,同情地问一个壮丁,壮丁只轻轻说:频繁地点名征兵。有的人十五岁,就征去驻守黄河,到了四十岁,还编入屯田的军营。当年出发,还是村长替他扎头巾,归来头白了,还要再去卫戍边境。边境上的战士,鲜血已流成海水,皇上拓边的雄心,仍然没有休止。你没听说吗?汉朝的华山以东,有二百多个州,千村万落,处处长满野草和荆棘。虽有健壮的妇女,把握锄犁种地,但是庄稼杂芜,阡陌也难辨东西。再说关东士兵,素以苦战称第一,如今被人驱赶,与狗鸡并无差异。要不是你这个老人家来问究竟,我怎么敢把心中怨恨向你提起?且说象今年已经是冬天了,关西守卒没一个回家休息。县官衙役急匆匆追逼租税,无人种地租税从哪去筹集?早知生男孩招来许多麻烦,倒不如生女孩还来得适宜。生女孩可以嫁给隔壁邻居,生男孩尸骨埋在战场草地。你没看见吗?就在青海头的那边,自古来白骨堆成山,没人去料理。新鬼含冤烦恼,旧鬼不停地哭泣,倘若是阴天雨天,更是啾啾咿咿。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读书和壮游时期,代表作《望岳》——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十年困守的结果,使他变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文风走向现实主义。——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代表作《春望》、《悲陈陶》、《羌村》、和“三吏”、“三别”等,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成都浣花溪建草堂后经严武荐任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不足半年,辞职回草堂。漂泊十一年间,竟写诗一千多首,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770年冬,死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杜甫到长安的第二年,恰值唐玄宗下诏,命有一艺之长的人到京参加考试,而实际主持这次考试的李林甫却玩弄手段,下令不录一人,而后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杜甫参加了这次欺骗性的考试,结果大失所望。天宝十载(751)正月,唐玄宗接连举行三个盛典,杜甫借机写了三篇《大礼赋》献给玄宗,玄宗十分赞赏,让他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但由于李林甫从中作梗,考后却永无下文。此后他又以诗干谒一些权要,如翰林张(jì)、京兆尹鲜于仲通、来京朝谒的哥舒翰、左丞相韦见素等人,希望他们援引,然而并不见效。杜甫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来到京城长安。他满以为从此可以“立登要路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处同上)的政治抱负,但他的希望落空了。

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在奉天县令任上的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他只好在一些贵族府邸中充当“宾客”,陪他们饮酒赋诗,靠他们的一点施舍来维持生计。他满含辛酸地写下了这种生活的情状:“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出处同上)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甚至上山采药,换取“药价”,这就是他后来说的“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由于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杜甫对黑暗的现实认识一天天加深,他的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诗风也跟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他看到最高统治集团的“开边”政策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写下了《兵车行》和《前出塞》;他看到了唐玄宗和杨氏姐妹的荒淫无度的生活,写下了《丽人行》。而在天宝十四载(755)岁末(安史之乱前夕)写成的传世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更表现了他深广的忧愤:他以“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控诉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露了贫富的悬殊。这些光芒四射的诗篇标志着诗人创作上一个全新时期的到来——他已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兵车行》的背景《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这件事,在《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里有生动的记载: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兵车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兵车行》的背景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诵读提示

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战士,这是诗人亲眼所见,要表达出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感情,声音要沉重一些。前四句可用平调读,最后两句当用升调读——这是本段的高潮点,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

第二段开头两句是诗意转换处,可以读得平缓些,声音稍稍放低,但“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总纲,须重读。以下直至结尾皆用“行人”口气读,但其中的抒情语字字都融合着诗人的感情,要跟叙事语区别开来。本段可分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先叙事后抒情。叙的是服役时间过长,占去人的大半生,读时当有怨而不伤之意,至“归来头白还戍边”,怨情稍稍加重。读后宜作一顿,为下文直抒胸臆作铺垫。下文“边庭”二句有怨有愤,为本段高潮点,应当读得掷地有声。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极言战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用“君不闻”领起,是“行人”问“长者”,也是诗人诉诸读者,感情十分强烈,有指控之意。最后两句为第三层,这是“行人”为自己也为同伴们申诉委屈,读时声调放低些,寓怨愤于嗟叹之中;读完可作稍长停顿,如乐曲中的半终止,为转换话题作铺垫。

第三段前半段写秦兵家庭的困难。“长者”二句是承上启下语,当用比较柔和的调子读。“敢申恨”者,不是无恨,而是“申”亦无用,有奈何不得之意。“且如”四句当一气读出,但速度不宜快,要作低回之势,至“租税从何出”稍稍振起,因为“行人”的怨愤在这句话中表现得含蓄而又深刻。后半段顺势说到“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简直令人悲痛欲绝,读至“生女”二句当再作低回之势,声调凄楚。

最后四句为全诗高潮所在。“君不见”一句当突然振起,有指点之意。“古来”一句道尽战场的惨景,也集中地表达了“行人”和诗人的怨愤,要缓缓读出,“无人收”三字乃血泪铸成,尤应加以强调,使人能想见此中情景。送别场面

诗歌从蓦然而起的客观描述开始,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如风至潮来,在读者眼前突兀展现出一幅扣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耶娘妻子走相送”,一个家庭支柱、主要劳动力被抓走了,剩下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一个塌天大祸,怎么不扶老携幼,奔走相送呢?一个普通的“走”字,寄寓了诗人多么浓厚的感情色彩!亲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属们追奔呼号,去作那一刹那的生死离别,是何等仓促,何等悲愤!“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之中连续四个动作,又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诗人笔下,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这样的描写,给读者以听觉视觉上的强烈感受,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征夫诉苦—抓兵

接着,从“道旁过者问行人”开始,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这就增强了诗的真实感。“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接着以一个15岁出征,40岁还在戍边的“行人”作例,具体陈述“点行频”,以示情况的真实可靠。“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杜甫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诗人写到这里,笔锋陡转,开拓出另一个惊心动魄的境界。诗人用“君不闻”三字领起,以谈话的口气提醒读者,把视线从流血成海的边庭转移到广阔的内地。诗中的“汉家”,也是影射唐朝。华山以东的原田沃野千村万落,变得人烟萧条,田园荒废,荆棘横生,满目凋残。诗人驰骋想像,从眼前的闻见,联想到全国的景象,从一点推及到普遍,两相辉映,不仅扩大了诗的表现容量,也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征夫诉苦—逼租

从“长者虽有问”起,诗人又推进一层。“长者”,是征夫对诗人的尊称。“役夫”是士卒自称。“县官”指唐王朝。“长者”二句透露出统治者加给他们的精神桎梏,但是压是压不住的,下句就终究引发出诉苦之词。敢怒而不敢言,而后又终于说出来,这样一阖一开,把征夫的苦衷和恐惧心理,表现得极为细腻逼真。这几句写的是眼前时事。因为“未休关西卒”,大量的壮丁才被征发。而“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正是由于“武皇开边意未已”所造成。“租税从何出?”又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呼应。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越来越深刻。这里忽然连用了几个短促的五言句,不仅表达了戍卒们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现出那种倾吐苦衷的急切情态。这样通过当事人的口述,又从抓兵、逼租两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难。人民苦难

诗人接着感慨道: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还能嫁给近邻,男孩子只能丧命沙场。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但是由于连年战争,男子的大量死亡,在这一残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却一反常态,改变了这一社会心理。这个改变,反映出人们心灵上受到多么严重的摧残啊!

最后,诗人用哀痛的笔调,描述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悲惨现实:青海边的古战场上,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阴风惨惨,鬼哭凄凄。寂冷阴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这里,凄凉低沉的色调和开头那种人声鼎沸的气氛,悲惨哀怨的鬼泣和开头那种惊天动地的人哭,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些都是“开边未已”所导致的恶果。至此,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也揭露得淋漓尽致。苦难根源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人把这个历史镜头捕捉到自己的诗中来,不过是拿它作为一出社会悲剧的序幕,而他的主要意图是揭露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因此,紧接着这个序幕,就通过“行人”答问逐层深入地展示这出悲剧的内容:“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是说丁壮们无限期地超期服役;“边庭流血成海水”——这是千百万战士战死沙场;“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这是说全国农村生产凋敝;“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这是说人民连生计都无法维持,而朝廷依旧逼索租税。可见,这种艺术概括方式的基本点是,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本质地勾画出安史之乱前的一个历史时期里社会的真实状况。读完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整整一代人的深重苦难,而且能触摸到诗人那颗同情人民的火热的心。这首诗的意义还不止于此,更为重要的是,它表现了诗人反对“开边”战争的坚定立场。“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说明他认识到这种不义的战争是一切苦难的根源;他敢于把战争的责任加在最高统治者身上,这样的勇气是当时众多的诗人所不具有的。诗人的这种立场是一贯的,在《前出塞》中他曾写道:“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这正是杜诗人民性之所在。

结尾写古战场的含义诗人描写青海古战场的阴森景象,不是为了宣扬战争的恐怖,而是为说明必须停止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战争,即“列国自有疆”(《前出塞》)之意。关于“新鬼旧鬼”的描写,则是当时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段,跟杜甫同期的散文家李华在《吊古战场文》中也有类似的写法,如“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等。名句赏析

(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读罢使人心酸不已。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刚到束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在封建社会里,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可是现在不同了,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这两句主宾分明:上句是自我宽慰之辞,为“宾”;下句是哀叹之辞,为“主”。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前后联系,加深理解在鉴赏过程中要注意诗中所描绘的各个画面之间的联系。例如开头写哭声之哀,当与“边庭流血成海水”“古来白骨无人收”诸句相联系,以见此番出征有去无回之意;又当与“里正与裹头”“头白还戍边”诸句联系,以见出征者中有未成年之孩子及老人。还要善于把某些画面加以对照,例如开头写人哭,结尾写鬼哭,有天怒人怨之意;写边庭“血流成海”之后,继而写内地“千村万落生荆杞”,极言战争的危害。有联系,又有对照,才能深刻理解诗句的内涵。艺术特色赏析章法严密先说形式。这首诗的结构方式古称“一头两脚体”。全诗共三段:第一段(即“头”)共6句(按乐句计算,下同),一韵到底;第二、三段(即“两脚”)各14句,并四次换韵。从整体看,节奏整齐而又略有变化;且各段皆自有起结,析之则三,合则为一。再说内容。其特点有二:一是前后呼应,例如第一段以“牵衣顿足拦道哭”写战士家属,颇有生离死别之意,下面就用“边庭流血成海水”“生男埋没随百草”来证明“行人”此去决难生还;又如第二段以“千村万落生荆杞”“禾生陇亩无东西”写农村生产凋敝,第三段再说“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二是层层递进,这在“行人”答话里表现极为鲜明。这篇答话由“点行频”三字领出,接着用“十五北防河”“四十西营田”为例加以证明,又以“武皇开边意未已”说明频繁征兵的原因,揭示了事情的本质,使意境加深一层。循此继进,先以“君不闻”翻出一层新意,揭露“开边”战争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土地无人耕种,荆杞遍野;后说本地区人民无以为生而朝廷依旧催索租税,意境又深。再顺势说到战争怎样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心理,以半宽慰半哀叹的方式将怨愤之情暂时隐藏起来。经过如此层层蓄势,最后更以“君不见”翻出又一层新意,描绘了古战场的阴森景象,将满腔的怨愤一齐宣泄出来,也表达了人民强烈的反战愿望。艺术特色赏析生动的场景描写

诗的开头写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