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综合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B.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C.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D.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B.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C.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D.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B.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C.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D.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或许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吧。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而这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B.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C.《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D.在自然界中,因为大气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大地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不是先考虑符不符合法律法规。B.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D.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其目的是更好地生存。B.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C.《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D.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字母词指汉语中单独由字母构成,或者由字母、数字、符号、汉字混合构成的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对1990—2014年《人民日报》语料库中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所收录的字母词总数(239个)约占25年里《人民日报》使用的字母词总数(约8000个)的3%,使用总词次(110748次)约占所有字母词使用总词次(近200000词次)的50%。词典收录的239个字母词中,高频使用的字母词(66个)约占27%。其中字母词GDP的使用频次最高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GDP的汉译词“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频次呈下降趋势。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出在词汇系统接纳这一经济领域术语的博弈时,字母词形式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类似的字母词还有A股、CPI、IPO等。还有一类高频字母词的使用频率与当时的社会热点有关,波动较大。如WTO一词在2001和2002年使用频次特别高,与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一事件息息相关。而字母词APEC、PM2.5的使用频次,与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近年来悬浮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的社会热点话题密不可分。还有些高频词如卡拉OK、VCD、IP电话等,虽然25年总使用频次很高,但是正处于年度使用频次变化的下降期,进而可能进入低频期。25年里总使用频次小于50的字母词被划入“低频字母词”,占收录字母词总词条的40%。从语言学视角分析,导致低频的原因有:第一,接受度不如其汉译词高,如AI(人工智能)、DC(数码相机)等;第二,只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K歌等;第三,只在非大众传播媒介,如专业领域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SSD(固态硬盘)、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等。综上所述,在汉语系统中,真正高频稳定使用的字母词总数并不多,使用总词次却很多,并通过反复使用而渐渐为人们所熟知。(摘编自王秋萍《关于“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材料二百名学者投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正式收录外来字母词涉嫌违法,引起了较大争议。这些学者认为《现代汉语词典》违法,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言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但这一规定当时主要针对的是汉语方言和不规范汉字(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字母词是汉语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字母词才大量进入汉语。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公布的,对字母词的使用并未做出规定。“法无禁止即可为”,因此,不存在《现代汉语词典》因收录字母词而违法的问题。当然,由于汉语发展了,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了新情况,相关法律应该对此做出规定。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应该尽快修改,对字母词的使用等相关问题做出规定。(摘编自邹玉华《字母词入词典,既不违法又不违理》)材料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的字母词从最初的39条增至239条,表明字母词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范围扩展得相当快。我们也几乎处处都会碰到字母词。像X光、B超、QQ这些词,都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但也确有一些字母词,存在生造冷僻、使用不当等现象。近日见报上一则标题《教师节幼儿园老师不收红包,只收小朋友DIY贺卡》,干吗一定要用“DIY”替代“自做”?直讲“智商”挺好懂,又何必定要玄乎成“IQ”呢?有些生造的字母词,更是一种人为的时髦。如分明是中国自己的篮球联赛,却要用英文称作“CBA”,岂不见“中超”“乒超”这种实在的称呼也挺好嘛。此外,还有许多只在特定场合使用、专业人士才能懂的字母词,像股票市场中的行话、药品说明书上用词、通讯传播术语等,现在常广泛使用在媒体上。这样滥用的结果是,不仅很多人看不懂,而且易招人反感。可见字母词一滥,就难免走向反面。(摘编自李景瑞《必须高度重视净化语言生态》)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选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和《人民日报》作为调查的对象,看重样本的权威性、典型性;材料三使用的论据较有生活气息。B.材料一通过周密的调查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尽量避免引起争议;而另两则材料的观点则更加个性化,允许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争鸣。C.材料一依照调查内容的性质进行分类、归纳,体现了调查的科学性;另两则材料则依照先述后评的思路来写作,体现了评论的写作特点。D.材料一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另两则材料的语言都比较通俗易懂。材料三比材料二在表达上更加口语化,因而比材料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8.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三则材料都结合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都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B.三则材料分别侧重于字母词使用情况、合法性、负面影响这三个角度,但都围绕着“如何对待字母词”这一话题展开分析。C.材料一对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较为详尽,力求准确严谨;而另两则材料侧重于对新闻热点的评论,力求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D.材料三中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在生活中滥用字母词,导致语言表达晦涩,招人反感。9.字母词的广泛使用,对汉语发展有哪些利与弊?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请说普通话尚纯江老同志,请说普通话。山水老汉从儿子居住的小区出来溜达了一会儿,就记不住回家的路了。去问交警他儿子的家在哪儿,路咋走。可是,他费了老鼻子劲儿,说出来的话,人家一句也没听懂。交警说,老同志,请你说普通话。可他哪会说普通话啊!他又去问路边下棋的几个老头儿,几个老头儿听了他说的话,一个劲儿地摇头,说,听不懂,请你说普通话。可是,他真的不会说普通话。前天,儿子把他从老家接过来。一来让他享受一下城里的生活,二来他老了,一人在家,儿子不放心。三番两次去接,他都不应。这不,儿子费了好些口舌才把他接到市里。然而,山水老汉在儿子鸽笼般的楼房里待不住,只在屋里待上一天就觉得闷得慌,浑身没劲儿,烦躁。第二天一大早,儿子说,在屋里待急了,出去走走,散散心。说完,儿子就去上班了。儿子原先在这个城市打工,后来出息了,当了经理,忙得脚不着地,连陪他说话的工夫都没有。儿媳妇倒是下班就回家,但她是温州人,说话叽里呱啦的,他一句也听不懂。儿媳妇就给他说普通话。可是,他听得懂她说的话,她却听不懂他说的话。走走就走走。山水下了楼,出了小区的门,到街上逛。逛着逛着,七拐八拐的,一会儿就迷了路。按说,他当过兵,出过远门,说啥也不会迷路。可是,现在的城市,街道好像都差不多:都是高高的楼房,都是宽宽的街道,到处车挨车人挤人。一会儿,车开得呼呼的,好像赛跑;一会儿,都停在那里等红灯,好像迈不动步。山水悠悠逛逛,像到集上赶集,走着走着就迷路了。哪像在家里,哪里有棵草,哪里有道坎,他心里一清二楚,闭着眼也能摸回家。迷了路?问啊,鼻子下边有张嘴。山水就去问路。可是,他讲的是家乡掉了渣儿的土话,人家一句也听不懂。这时他才明白,村中那些打工的年轻人为啥都讲普通话了。那时,他还跟人家讲,当初自己因为说普通话,被退了亲,被退了伍,现在还是光棍一条;可现在,人家硬要自己说普通话,自己却把普通话忘得一干二净。问了半天,他也没问出回小区的路。没办法,他就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开车很快找了过来,把他送回家。坐在沙发上,山水说,不在这儿住了。在这里,人家讲的是本地话,他听不懂;他讲的是家乡话,人家也听不懂。在这里,说话要说普通话,他不会。儿子想说,大,你不会学吗?我小时候听人家说你会普通话。但是,儿子没有说。他知道,那是他大心上的一道伤疤。那年,他大当兵回家探亲。老队长榔头看到一个人,穿着一身绿军装,背着一个绿挎包,站在山水家门口东张西望,知道是山水回来探亲了,就问,是山水啊?啥时候坐车回来的?哎呀呀,你是榔头叔叔吗?我是昨晚上回来的。叔叔,你知道我妈妈在哪里吗?山水向生产队长榔头敬了个礼。啥?你是“坐碗上”回来的?不是坐车啊?你妈妈是谁?是你娘?那我去叫你娘去。你娘在红芋地里出红芋呢。切!榔头队长听着山水说的普通话,嘴都撇到裤腰上了。一会儿,山水娘回来了。他娘干活时,脸上受了点儿伤,涂着红药水,横一道竖一道的。娘望着穿绿军装的山水,高兴得眼泪都出来了。要知道,那时候当兵,是很光荣的。有人找不到媳妇,只要军装一上身,说媒的立马就踢破门槛。娘说,山水,啥时候回来的?山水望着脸上横一道竖一道的娘说,你是谁呀?娘说,傻孩子,我是娘啊,你连娘都不认识了?山水紧紧握住了娘的手说,哎呀呀,你看看,你看看,我以为是隔壁的大娘呢,原来是我的妈妈哟。此后,有人说他是“一年亲,二年洋,不认爹和娘”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典型,上报到了部队。本来,山水已被部队当作入党提干的对象,因此事提干泡了汤,提前退了伍。山水的未婚妻也退了婚。他娘提着礼到处找媒人说媒,但人家一听说是他,扭头就走。从此,山水就拉了寡汉。如果不是捡了一个孩儿做儿子,把他抚养成人,山水现在可能仍是孤家寡人。一连几天,儿子看他大山水整天躲在屋里,呆呆的,不言不语,像丢了魂,就说,大,是不是住不惯啊,那咱就回老家。啥?回家?那中啊!山水的眼中一下子闪出了亮光。在家里,他就不用说普通话了。种地、种菜,和一般大小的老年人拉拉呱儿,喂喂猪、养养鸡、遛遛狗,多好!(有删改)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山水在城里迷路的故事,表现了已跟不上时代节奏的山水与城市生活的格格不入。B.儿子想让山水来城里享享福,但事与愿违,不会说普通话的山水在城里生活得很不开心,他更喜欢家乡不用说普通话的生活。C.小说通过记叙出门转悠的山水迷路,由于不会说普通话,问路没人听得懂,所以连儿子的家门都找不到这一事件,表达了对山水已落伍的惋惜之情。D.山水儿子这一形象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他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小说正是通过这一人物来推动情节顺利发展的。11.文中的山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的经历对你有哪些启示?12.小说写山水年轻时因说普通话而被退伍退婚的情节,运用了什么叙述手法?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B.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C.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D.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这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纪年法之一,此外常见的还有干支纪年法。B.庶吉士,亦称庶常,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C.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D.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建议皇帝并尊两宫太后,后来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B.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C.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D.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尹公亭记(宋)曾巩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辩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注】①茇:在草间住宿。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B.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C.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D.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种观点。B.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富者居住闾左,贫者居于闾右。文中指里巷的大门。C.从事,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掾,名目种类较多,如文有文学从事,武有都督从事等。D.司农,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汉朝为九卿之一,掌管钱谷之事。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直言君子对己的要求,列出世人显扬君子的做法,提出了有别于诸子百家的主张。B.随州人为了纪念尹公,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叫“尹公之亭”。C.尹公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是一个“自得”之人。D.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尹公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精神,叙述了重建尹公亭的深远意义。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子衿①《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③,在城阙④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释:①子,男子的美称。衿,衣领。下文的“佩”,指佩玉。②嗣音:传音讯。③挑兮达兮,往来轻疾貌。④城阙,城正面夹门两旁的楼。2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这部分多是民间歌谣,和屈原的并称为“”。《诗经》开创了我国文学传统的先河。从结构形式上看,它常采用的形式,有一唱三叹的韵味。22.翻译划线的诗句。纵我不往,子宁不来?23.请简要赏析本诗的主人公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岧峣②。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妹夫。②岧峣:高山。③分:甘愿。2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B.颔联写作者登高赏菊,“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C.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D.第六句“乱”字,既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状,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纷乱不定、犹豫彷徨之情。E.本诗既有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25.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六、选择题2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⑤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27.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具有较强的暗示性,带有特定的意蕴。请仔细品读下列诗句,选出其中“柳”意蕴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B.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唐·罗隐《柳》)C.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宋·晏几道《清平乐》)D.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李白《劳劳亭》)2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载笑载言载:动词词头,无义B.以我贿迁贿:财物C.女也不爽爽:直爽、爽快D.静言思之言:助词,无实义七、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人拥有极为独特的对味道的精准把握和细腻分析的能力,我们用视觉和听觉来评鉴赏析的一切艺术,都可以由舌头代劳。什么东西最好吃?十有八九的人会说,妈妈做的最好吃。从三四岁到十五六岁,你都是吃你妈妈做的菜,那个味道已经______在你的舌根了。一盘春天故乡的菜薹,就能让你一下子回到小时候,回到老地方。这就是______的味感的秘密之所在。《追忆逝水年华》中,普鲁斯特写一块小玛德莱娜蛋糕的味道如何从身体内部______了对童年往事的怀想。费孝通在伦敦一想到吴江乡下晒酱的场景就______,一想到家乡的臭豆腐就不能自持。这是一份历史的情感认同,也是他对故国记忆的一部分,秘通于他的语言感觉与文化反思。(

)味觉是一把神秘的钥匙,一不小心就开启了一扇通往过去的门。回味就是回忆。味觉有这个功能,诗怎么可能没有呢?2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人拥有极为独特的对味道的细腻分析和精准把握的能力,我们用视觉和听觉进行的一切艺术评鉴赏析,都可以由舌头代劳。B.中国人拥有极为独特的对味道的细腻分析和精准把握的能力,我们用视觉和听觉来评鉴赏析的一切艺术,都可以由舌头代替。C.中国人拥有极为独特的对味道的精准把握和细腻分析的能力,我们用视觉和听觉进行的一切艺术评鉴赏析,都可以用舌头代替。D.中国人拥有极为独特的对味道的细腻分析和精准把握的能力,我们用视觉和听觉来评鉴赏析的一切艺术,都可以用舌头代劳。3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凝集

不言而喻

激发

失魂落魄B.凝固

不言而喻

激活

失魂落魄C.凝集

口弗能言

激发

魂不守舍D.凝固

口弗能言

激活

魂不守舍3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所以说,虽然吃本身也很重要,但是附着于那一味之上的记忆更重要。B.所以说,吃本身不一定重要,附着于那一味之上的记忆才重要。C.这是因为,虽然吃本身也很重要,但是附着于那一味之上的记忆更重要。D.这是因为,吃本身不一定重要,附着于那一味之上的记忆才重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古诗中有“_______________”,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_______________的“山踟蹰”,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而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便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到山边。看来花虽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_______________。(

),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本应_______________的,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3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杜鹃花中杜鹃啼

花枝招展

附会

甘拜下风B.杜鹃枝上月三更

花枝招展

附和

自惭形秽C.杜鹃花中杜鹃啼

姹紫嫣红

附和

甘拜下风D.杜鹃枝上月三更

姹紫嫣红

附会

自惭形秽3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B.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便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C.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耳边便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从浅水湾头传自山边。D.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从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到山边。3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杜鹃这种鸟从情感上说,还是非常可怜的B.杜鹃这种鸟从认知上说,是很与众不同的C.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D.杜鹃这种鸟在生存学上,是很懂得借力的八、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炎热的太阳收尽了最后一道亮光,大地褪入夜色,未消的暑气把我和伙伴们赶出蒸笼一样的木屋,寻向满天星斗之下的院落。整个夏天,我们都爱端一把竹椅,摇一柄蕉扇,坐在树荫下纳凉。这时,拂到脸上、身上的夜风还带着明显的热气,要命的知了还是不停“热啊——热啊”地鼓噪。那鸣声似乎是一段捆绑得异常结实的绳子,让人不得动弹汗流不止;总是到了送来凉风的时候,它才逐渐安静下来,①。蚱蜢到处飞扑蹦跳,有时还会飞到我的身上,跳到我的脚边,它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因为它是“害虫”,蚕食稻叶的声音“沙——沙——沙”地令人不悦。而蟋蟀的歌唱,就像一种乐器的演奏,要比鸣蝉动听得多,在田野的远处,在屋摊的砖石下,在门户的角落里,反复弹唱一首同样欢快的曲子。那琴音撩拨得我们再也坐不住了,我和同伴们便会蹑手蹑脚地包抄过去,②,在它来不及逃跑的时候将它逮住放于匣中。不知为什么,它却没有了声音,不再弹唱了,如果它身上真的携着一把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让人纳闷。35.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拟人、引用 B.比拟、比喻、夸张C.比喻、借代、引用 D.比拟、借代、夸张3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田野的远处、屋檐的砖石下、门户的角落里,反复弹唱一首同样欢快的曲子。”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①②九、语言表达38.对下面一段话中的划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以“儒家学者”开头,不得改变句子愿意,但语序可以变动。《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掩盖、被断章取义、被歪曲篡改、被儒家学者拿去附会剥削阶级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39.学校将在2019年3月29日召开2019年春季运动会,学校体育部拟邀请校长参加运动会开幕式,下面是邀请函的内容,请找出运用不得体的词语,并加以修改。尊敬的张校长:贵校运动会拟于2019年3月29日至3月30日召开,知道您日理万机,但还是想让您在开幕式上说话。开幕式在3月29日上午八点准时召开,不要迟到。体育部2018年9月9日40.歇后语主要有两种构成方式:一种是逻辑推理式,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出的结果,例如,水仙不开花——装蒜;还有一种是谐音式,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炒了的虾米——红人(仁)。请根据歇后语的两种构成方式,再分别找出五例。(1)逻辑推理式:(2)谐音式:十、小阅读-课外41.对下面一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A.本词情感率真自然,突出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浓厚的人生感慨。B.开篇将现在和过去交织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物是人非之感。C.“问君”两句直抒胸臆,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D.本词的整体感情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诵读语调要急速、高亢。十一、小阅读-课内42.对《静女》这首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静女》)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B.第一章“静女”尚未露面,但从她“爱而不见”的表现,可以推测出她矜持稳重的性格。C.第二、三章是说小伙子的心上人到了,赠送给他一根色泽鲜艳的彤管,一根细嫩的荑草,小伙子欢悦欣喜。D.小伙子对受赠的普通荑草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这既是“爱屋及乌”式的内心独白,又与第一章相呼应。43.请赏析“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十二、选择类44.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忍顾:忍心回头看。 B.金风:秋风。C.纤云:纤细的云。 D.朝朝暮暮:朝夕相守。4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十三、非选择类46.理解词义、句意(填空)(1)人事音书漫寂寥

漫:(2)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3)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4)梦人芙蓉浦

浦:(5)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译文:(6)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译文:47.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小楼昨夜又东风()(2)形容词的活用叶上初阳干宿雨()十四、现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4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幽燕”指古幽州及燕国,“滔天”形容水势很大,“魏武”即曹操,“遗篇”指《观沧海》。B.毛泽东将曹操的“秋风萧瑟”升华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豪迈激情,升华了词的主旨。C.这首词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写景极有层次感:上片前两句随着视角的变化,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远而近的渐次推移。D.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49.下阕用“挥鞭”概括而鲜明地勾勒曹孟德的形象,有何妙处?十五、句子默写5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将进酒》中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不平,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身而叹惋,并以此自况,这一典故涉及的句子是“,”。(2)杜甫的《阁夜》中用“,”描写霜雪初霁的寒冬夜晚,以此表达时光飞逝,岁月逼人的感伤。(3)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用大胆超奇的想象将读者带入神奇瑰丽的境界,表现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的句子是“,”。(4)李煜《虞美人》的下阕以“,”承接上文,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意。(5)王国维认为周邦彦《苏幕遮》中“,,”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十六、其他5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洵美且异。,美人之贻。(《静女》)2.,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离骚》)3.山不厌高,。周公吐哺,。(《短歌行》)4.,,然而不王者,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