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应用免疫学1-217_第1页
兽医应用免疫学1-217_第2页
兽医应用免疫学1-217_第3页
兽医应用免疫学1-217_第4页
兽医应用免疫学1-2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兽医应用免疫学

——兽医专业重要基础课

黄青云唐满华谢安新

编制

2002.81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免疫的概念免疫(immune)是指人和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特异识别、清除体内抗原(Antigen)的生理功能。有利方面: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防止肿瘤发生不利方面:一定条件下引起变态(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耐受2一.免疫学发展简史(一)免疫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作斗争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传染病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二)免疫学于18世纪末开始,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3免疫实践、免疫学形成阶段(16世纪—18世纪末)16世纪(明朝)中国医生首先实践用人痘痂皮接种青少年预防天花17世纪推广18世纪传到亚洲、欧洲各国18世纪末,英国医生Jenner首次发明牛痘预防天花。

免疫学诞生Vaccine(牛痘)定为“疫苗”Vaccination(种痘)定为“免疫接种”4免疫学实验研究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中)实验室发明人工培育疫苗Pasteur(法)微生物学、免疫学创始人1880年鸡霍乱(巴氏杆菌)弱毒菌苗1882年狂犬病病毒弱毒疫苗疫苗免疫机理研究——细胞免疫学说与体液免疫学说的争论5细胞免疫学说(1890)

Metchnikoff(俄1883)首次发现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液免疫学说(1897)Behring(德1890)、北里(日本)首次发现白喉抗毒素(血清抗体)1891年首次用抗毒素血清治好白喉病人抗体、抗原概念、血清学试验形成Erlich(德1897)提出“体液免疫学说”

6两种学说争论了70年发现变态反应提出各种抗体产生理论(学说)发现免疫耐受现象1963年Wright,Deuglas发现调理素两种学说得以统一认识7现代细胞、分子免疫学研究发展阶段(20世纪中期以来)免疫概念从传统概念发展为现代概念传统概念——防御感染;有利现代概念——识别排除抗原;既有利也有不利现代免疫学完全从微生物学中独立出来理论和技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飞跃发展免疫学研究中有20多位学者的成果获诺贝尔奖8(三)免疫学分支学科基础免疫学免疫学免疫遗传学细胞、分子免疫学分子免疫学免疫学原理免疫生物学免疫生理学免疫病理学免疫药理学应用免疫学医学免疫学临床免疫学移植免疫学血液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繁殖免疫学兽医(应用)免疫学家禽免疫学9(四)兽医(应用)免疫学理论:免疫系统、抗原、免疫应答、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常用免疫学检测技术、免疫学在兽医学中的应用特点:较抽象、系统性强、循序渐进实验:目前最常用的6项实验(分4次做)目的:为动物传染病的免疫预防、诊断治疗打基础,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深入学习、研究免疫学(研究生)打基础10第二章

免疫系统

Immunesystem

机体内参与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执行免疫功能的一系列器官、细胞和分子。1112第一节免疫器官猪免疫器官示意图13鸡免疫器官示意图14一.中枢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产生与成熟场所

(一)

骨髓(bonemarrow)长骨髓 源生各种免疫细胞。哺乳动物B细胞成熟,直接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大量抗体,约占40%。(二)

胸腺(thymus)诱导淋巴干细胞成熟T细胞

(三)

禽法氏囊(bursaoffabricius)诱导淋巴干细胞成熟为B细胞15免疫细胞诱生示意图

16二.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分布及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一)淋巴结(lymphnode)皮质区:B细胞25%副皮质区:T细胞75%髓质区:巨噬细胞(Mφ)、树突状细胞(DC)(见下图)

作用:对淋巴液来的抗原(注射的疫苗)进行免疫应答17

18(二)脾脏(spleen)

白髓淋巴鞘——T细胞25%脾小结——B细胞65%红髓巨噬细胞(Mφ)、树突状细胞(DC)作用对来自血液的抗原进行免疫应答,主要产生抗体19(三)粘膜免疫系统(membraneimmunesystem,MIS)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腺体分泌管作用:接受粘膜表面侵入抗原的免疫应答大量产生分泌性抗体IgA,分布在粘膜表面起粘膜免疫保护粘膜下免疫细胞(T、B、Mφ、DC)20(四)禽哈德氏腺

(Hardergland)

分布T细胞、B细胞鸡新城疫Ⅱ系苗滴眼免疫起重要作用21第二节免疫细胞一.淋巴细胞(lyphocyte)T、B、NK细胞:来源、分布、特征(重要表面标志)、亚类及功能。(一)T细胞

1.来源、分布:胸腺副皮质区、白髓、粘膜下,大量进行淋巴细胞再循环。

(请看下图)

22

232.表面标志(1)T细胞抗原受体(Tcellrecepter,TCR)组成:α、β二条肽链多样性:一个个体有1015克隆(株)Tc作用:识别结合抗原,引起T细胞的免疫应答。

(下图)24TCR结构、作用示意图25基因水平上T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αβTCRαβ胚系基因片段组合V5057D2J7013VJ,VDJ连接多样性50×70=3×10357

×2×13=1×103连接机动性++N区核苷酸插入V-JV-D,D-J总的多样性~1015

多样性机制26(2)红细胞受体(Erythrocytereceptor,ER)结构:单链多肽(CD2)分布:成熟T细胞作用:与绵羊红细胞结合E玫瑰花环试验——区分T、B细胞,测细胞数量(见下图)27

T细胞的E玫瑰花环试验28(3)致有丝分裂原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ConA)受体作用:与PHA或ConA结合,小T细胞母细胞化、转化为有活性的T细胞——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区分T、B细胞。检测T细胞转化功能。29

T细胞受PHA作用转化后的形态示意图30(4)T细胞表面抗原(标志)分化不同时期的T细胞,表达不同蛋白质分子,称为分化抗原(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CD2单链多肽,成熟Tc上,ERCD35-6链多肽,成熟Tc上,与TCR/CD3传递抗原信息CD4单链多肽,TH上,辅助TH的TCR识别抗原,人爱滋病毒(HIV)受体CD8双链多肽,Tc上,辅助Tc的TCR识别抗原(见下图)31

32

3.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亚群CD表型功能TCCD3+CD4-CD8+杀伤靶细胞,分泌IFN-γTSCD3+CD4-CD8+分泌TSF,抑制T、B细胞和mф的作用TDTH(TH1)CD3+CD4+CD8-分泌MIF,IFN-γ等致迟发型变态反应

TH2CD3+CD4+CD8-分泌

IL-4、IL-5等,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33(二)B细胞

1.来源、分布:骨髓(法氏囊)皮质区,脾小结,粘膜下;少进行再循环

B细胞发育、分化过程示意图342.重要受体(1)抗原受体(Surfacemembraneimmunoglobuling,SmIg)

未成熟B细胞SmIgM成熟B细胞SmIgM+SmIgD

每个动物体内约有107B细胞克隆(株),每个克隆B细胞SmIgM,SmIgD都不同,各识别结合一种抗原(每个B细胞105个SmIg)SmIg多样性的基因水平机制与TCR相似作用:识别结合抗原,引起B细胞的免疫应答35

36(2)Fc受体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能与抗体Fc段结合(3)C3b受体B细胞膜上的另一种蛋白能与补体C3b结合(见下图)37BEEEEEEEA玫瑰花环示意图BEEEEEEEAC玫瑰花环示意图FcRFcC3bRC3b38

392.B细胞亚群及功能B1、B2亚群特性特性B1(CD5+)B2(CD5-)发育程度未成熟成熟SmIg类型SmIgMSmIgM、SmIgDIgGFc受体—+C3b受体—+针对的抗原TIAgTDAg产生的抗体IgMIgM、IgG、IgA、IgE、IgD再次抗体应答—+免疫耐受易形成难形成

40(三)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cell,NKC)

骨髓体液

1.膜表面标志

Fc受体(CD16):与抗体Fc结合抑制性受体(KIR)激活性受体(KAR)2.作用:自然杀伤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但不杀伤正常组织细胞。为什么?杀伤机理:使靶细胞凋亡

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4142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吞噬细胞的发育与分布骨髓血液组织多能干细胞结蹄组织:组织细胞单巨肺:肺泡巨噬细胞髓样干细胞核噬肝:Kupffer细胞细细脾:巨噬细胞前单核细胞胞胞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骨:破骨细胞关节:滑膜A型细胞胸腹腔:巨噬细胞43(一)单核吞噬细胞特征膜受体:Fc受体、C3b受体膜抗原:Ia_MφIa+Mφ

(二)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

1.

分泌功能:分泌近百种活性物质2.吞噬消化功能——monocyteIaMφ(见下表和图)44单核吞噬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举例

产物分类分泌的活性物质酶类溶菌酶、蛋白质、肽酶、糖苷酶、磷酸酶、脂酶、血纤维蛋白溶酶原、胶原酶、弹性蛋白酶等血浆蛋白凝血因子、a2巨球蛋白、补体成分(C1C2C3C4C5P因子、D因子、I因子、H因子)等生物活性蛋白IL-1、IL-6、IL-8、TNF、集落刺激因子、间叶细胞增殖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等低分子物质前列腺素E、白三烯、胸腺嘧啶核甙等

45消耗大量O2呼吸爆发O2n-自由基H2O2、OH-、IO2杀死细菌463.

递呈抗原功能——Ia+Mφ将侵入体内的抗原物质传递给Th细胞的TCR如何递呈474.

杀瘤Mφ分泌蛋白水解酶、肿瘤坏死因子(TNF)——抑、杀瘤细胞助瘤:Mφ进入肿瘤组织,分泌肿瘤血管因子,促进瘤细胞生长、转移。48三.抗原递呈细胞捕捉(摄取)、降解抗原,向T细胞递呈抗原种类:-巨噬细胞(Mφ)-树突状细胞(DC)-郎罕氏细胞(Lc皮肤、未成熟DC)共同特征:表达大量MHC-Ⅱ类分子作用:捕捉、降解、递呈抗原49四.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1.粒细胞吞噬消化病原菌有IgGFc受体,发挥ADCC作用,消除抗原碱性粒细胞有IgEFc受体,参与过敏反应2.肥大细胞

有大量IgEFc受体,参与过敏反应3.红细胞

有C3b受体

起消除血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复合物)的作用

1982年,sigel(美)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

50第二节免疫分子机体内参与调节免疫应答的各种蛋白分子一.免疫细胞膜上分子(4类)(一)TCR(二)BCR(SmIgMSmIgD)(三)白细胞分化抗原(CD)机体各种细胞,分化不同群,成熟不同阶段,活化不同时期出现于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不同,以clusterofdiffertiation,CD命名、编号。例如成熟T细胞都有CD2、CD3,分化成TH则有CD4,Tc有CD8意义:以CD分子水平鉴定细胞CD分子在细胞发挥功能时起作用

51(四)MHC分子什么叫MHC?MHC分子?着丝点HLA复合体第六号染色体

DPDQDR补体基因BCA

D区HLA-ⅡHLA-ⅢHLA-Ⅰ1000~1200kb1000kb1600~2000kb3500~4000kb人类MHC即HLA基因结构及表达Ⅰ、Ⅱ、Ⅲ类分子示意图

521.

MHC-Ⅰ类分子结构:α重链,β轻链分布:所有有核细胞作用:(1)组织相容性抗原(2)靶细胞的MHC-I与内源性抗原结合,限制Tc的TCR识别、杀伤靶细胞532.

MHC-Ⅱ类分子结构:α链,β链分布:抗原递呈细胞作用:与外源性抗原肽结合,控制抗原递呈细胞,将抗原递呈给TH,又称免疫相关抗原(immuno-assodiatedantigen,Ia)54

55

56

573.MHC-Ⅲ类分子:C2、C4、Bf、TNF等,分布于血清中,发挥作用(五)其它膜分子,各种受体

三.体液中的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一)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g,Ig)B细胞膜表面Ig(SmIgMSmIgD)B细胞受抗原作用后分泌在体液中的抗体(IgM、IgG、IgA、IgE、IgD)581.Ig的基本结构592.Ig的水解片段603.五类Ig的主要特性

61(二)补体系统(complementsystem)1.补体系统的组成20多种蛋白质,最基本的是C1(C1q、C1r、C1s)------C9共11种蛋白2.补体特性不稳定:56OC—60OC30min可灭活平常无活性,经过系统激活才起作用协助抗体吞噬细胞等,起非特异的清除抗原防御感染等作用623.补体系统激活C1途径(传统)C3途径(替代)

63

C1激活途径(传统途径)C3激活途径(替代途径)IgG1及IgM的免疫复合物细菌脂多糖、酵母多糖及IgG、IgA的免疫复合物Ca++Mg++C1—C1C3PA转化酶(D因子)酶原Mg++C3C2+C4C4b2aC3激活剂(Bb)C3PA

C3b+C3a

C5C5b+C5a

C56789靶细胞溶解

图8-17补体激活的两条途径64

65

66补体系统激活作用溶菌、病毒囊膜粘连清除免疫复合物C3a、C5a的过敏毒素作用、趋化作用67(一)细胞因子

机体细胞分泌的调节细胞发育和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种类很多,各有特性,也有共性1.共性产生细胞与作用细胞多样性细胞受到刺激分泌快,自身作用或对邻近细胞作用,降解快,刺激停止,细胞因子的产生也即停止分子量小,产量微,与作用细胞的受体亲和力高,作用强

682.种类及功能(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产生: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IL-1~IL-23诱导造血干细胞生长、分化,淋巴细胞增分化(2)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G-CSF、M-CSF、EPOT细胞、上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产生诱导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发育6970

71(1)干扰素(interferon,IFN)

产生:IFN-α——白细胞产生IFN-β——成纤维细胞产生IFN-γ——T细胞产生作用:广谱抗病毒抗肿瘤调节淋巴细胞作用72

73第三章抗原(Antigen)完全抗原免疫原性物质(细菌)机体免疫细胞免疫产物

(效应细胞、抗体)+物质特异反应

反应原性

不完全抗原(半抗原)

物质(激素)+蛋白载体机体免疫细胞免疫产物

(抗体)+物质特异反应

74第一节完全抗原(免疫原)的基本条件异物性,大分子,化学组成、结构复杂一.异物性亲缘关系越远的物质,免疫性越强自身物质可以形成“天然免疫耐受”自身物质结构、成分改变后成为“自身抗原”自身也有一些“隐蔽抗原”——眼球晶体、精子、甲状腺等蛋白75二.大分子通常在10000dal以上三.化学组成、结构复杂明胶蛋白分子量10万dal,但免疫原性差—因是直链AA组成胰岛素只有5734dal,但免疫原性好—因组成、结构复杂凡含有苯环、杂环AA和糖的蛋白,结构都较复杂,免疫原性好76思考:下列各物质是否是好的免疫原?为什么?1.

化学药物注入机体2.

铁钉钉入皮肤3.

玻璃插入皮肤4.

自身蛋白质5.

牛奶给狗喝6.牛奶注入狗的皮下7.

细菌、病毒感染畜禽8.细菌死苗喂猪77第二节抗原决定簇(antigenicdeterminants,AD)B细胞ADT细胞AD位置:抗原表面(半抗原)抗原内部(载体内)成分:AA,糖,核苷酸肽大小:5—6个AA,单糖,核苷酸9—18个AA(肽)作用:直接与BCR(SmIg)特外源性抗原需APC吞噬异识别降解直接与抗体特异结合MHC-Ⅱ分子/抗原肽-TCR(Th)

内源性抗原MHC-Ⅰ/抗原肽-TCR(Tc)78

7980

第三节抗原分类不同角度有不同分类

分类依据抗原类型抗原举例免疫原性-完全抗原各种病原微生物-不完全抗原(半)糖、药物、激素抗原来源-异种抗原各种病原微生物-同种抗原同种异体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自身抗原变性自身组织,隐蔽抗原(释放)-异嗜性抗原一些微生物、植物、动物、人体细胞组织共有的抗原(链球菌与人心肌,肾小球组织)对Th-TDAg所有病原微生物等天然抗原依赖性-TIAg少数细菌多糖

8182分类依据抗原类型抗原举例免疫保护性-保护性抗原新城疫病毒F、HN蛋白,口(相应Ab有保护作用)蹄疫病毒VP1、VP4蛋白-非保护性抗原布氏杆菌一些抗原,鸡白(相应Ab无保护作用,痢杆菌一些抗原但有免疫诊断作用)对T细胞的-普通抗原绝大多数抗原激活AD特异识别激活T细胞受MHC-Ⅱ分子限制-超抗原(superAg)少数抗原AD非特异激活T细胞(葡萄球菌、肠毒素、链(多克隆激活)球菌M蛋白等)不受限制83第四节兽医学中重要的天然抗原一.微生物抗原各种微生物各有不同的抗原成分,各有抗原特异性同种微生物、不同株抗原成分也有差别,分为不同血清型

84(一)细菌抗原例肠道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菌体(O)Ag170多型60多型,50多群脂多糖,耐热畜禽A—F群鞭毛(H)Ag60多型60多型,第Ⅰ特异相(a.b.c…)蛋白质,不耐热第Ⅱ变异相(1.2.3…)表面Ag-荚膜炭疽杆菌 多糖多肽,耐热-菌毛大肠杆菌(KAg)伤寒杆菌(ViAg)蛋白,不耐热100多种,K88、K99等毒素Ag-外毒素(蛋白,免疫原性强,不耐热,0.3-0.4%甲醛处理可脱毒制成类毒素)-内毒素(脂多糖,免疫原性弱,耐热,不能制成类毒素)

85抗原结构式:鼠伤寒沙门氏菌(1.4.5.12:i.1.2)OAg1.4.5.12HAgⅠ相i,Ⅱ相1.2

86(二)病毒抗原无囊膜病毒抗原成分主要是壳粒蛋白有囊膜病毒抗原成分主要是囊膜粒(纤突)蛋白有的只有一个血清型(猪瘟病毒)有的有多种血清型(流感病毒)8788第五节佐剂(adjuvant)增强抗原免疫原性的物质一.疫苗佐剂氢氧化铝胶:吸附、浓缩、缓慢释放抗原10号白油、水花生油:形成油包抗原水溶液,浓缩、缓慢释放抗原蜂胶:含全面的营养物质,促进免疫细胞增生维生素A、E:促进免疫细胞增生脂质体(人工制备类脂质小球体):包裹抗原溶液,起载体+佐剂作用分子佐剂:IL-2、IL-12、IL-18等,正研究用于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89二.制备高免血清的佐剂(一)弗氏不完全佐剂(Freund,sincompleteadjuvant,FIA)配制:Ag溶液+石蜡油+羊毛脂(吐温80)搅拌乳化成油包Ag溶液剂型机理:浓缩缓释Ag,刺激注射部位形成炎症反应,肉芽肿(二)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completeadjuvant,FCA)配制:FIA+杀死的分枝杆菌机理:在FIA基础上促进增强Mφ、T、B细胞增殖和功能90第四章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

正常免疫应答、变态反应、免疫耐受第一节正常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识别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TDAg与TIAg有所不同91正常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示意图92免疫应答的基本特征自身识别高度特异免疫记忆(TDAg)93第二节细胞免疫(Tcellmediatedimmunity,TMI)

一.基本过程Agpro-Tc激活Tc杀伤靶细胞AgTh

AgTh1(TDTC)淋巴因子炎症反应

94二.激活Tc的杀伤作用特点:直接、特异,重复杀伤靶细胞过程(机制)-在MHC-Ⅰ分子限制下,通过TCR特异识别结合靶细胞-释放穿孔蛋白,溶解靶细胞-表达蛋白毒素,致靶细胞凋亡三.Th1的作用Th再受到同种Ag的作用,释放50多种淋巴因子(细胞因子)炎症反应、消除抗原(主要的淋巴因子见下图)959697四.细胞免疫作用(一)有利方面抗细胞内感染免疫-胞内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麻风杆菌等)-病毒,尤其慢性病毒-原虫抗肿瘤(二)不利方面传染性变态反应——迟发型变态反应(组织炎症、损伤)98第三节体液免疫(Bcellmediatedimmunity,BMI)

一.基本过程TDAgAPC降解ThTh2Bc浆细胞抗体(IgM、IgG)

记忆细胞浆细胞抗体(IgG)TDAg99TIAgBc浆细胞抗体(IgM)二.抗体(Antibody,Ab;Immunoglubulin,Ig)(一)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1.初次应答(primaryresponse)过程:阴性期(3-7天;2-3周)对数期

稳定期下降期

特点:阴性期长,主要是IgM,抗体水平低,维持时间短100B(浆)细胞合成(分泌)Ig示意图1012.再次免疫应答过程:阴性期对数期(高)稳定期(长)下降期阴性期短,或原有Ab暂时降低Ab水平迅速升高大量产生IgG维持时间长102103(二)抗体产生理论——克隆选择学说(cloneselectiontheory)科学地解释了免疫应答(Ab产生)3大特点哪3大特点?104105(三)抗体分类分类依据Ab类型CH结构IgM、IgG、IgA、IgE、

IgD及各亚类2.与Ag反应完全Ab—2价不完全Ab—单价3.Ag与免疫机体异种Ab—病原微生物Ab

的关系同种Ab—血型Ab

自身Ab

异嗜Ab—链球菌Ab1064.血清学试验沉淀Ab(IgG)凝集Ab(IgG、IgM)补体结合Ab(IgG、IgM)中和Ab(IgG、IgM、IgA)溶血素(红细胞Ab,IgG、IgM)调理素(IgG)溶菌素(细菌抗体,IgG、IgM)107

5.抗体均一性多克隆Ab—免疫血清Ab单克隆Ab(monocloneAb,McAb)McAb:一个B细胞受一种B细胞决定簇刺激增殖的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只有通过杂交瘤技术才能制备。108

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流程图

109

第四节免疫应答影响因素机体、抗原两大方面一.机体(一)遗传——受MHC-Ⅰ、Ⅱ基因控制(二)年龄——与免疫系统发育、成熟有关胚胎期——易形成免疫耐受幼龄期——免疫系统发育未成熟,易受母源抗体影响成年期——最好,但也受上次免疫Ab的影响老年期——差,易产生自身免疫病、肿瘤110(三)营养严重缺蛋白、VitA、VitC、Fe、Zn、Sn等,免疫器官发育不良或退化应激(冷、热、噪音、惊吓、迁群、长途运输、饥渴)肾上腺素免疫功能健康:长期患病、病毒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功能111二.抗原(一)性质亲缘远:灭活苗B细胞体液免疫亲缘近:内源性AgT细胞细胞免疫(二)物理状态可溶性Ag(血清蛋白、类毒素)Ab产生阴性期长(2-3周)颗粒性Ag阴性期短(3-5天)加佐剂Ag阴性期短,一次注射可产生多次再次应答112三.接种途径皮下肌肉注射——淋巴结静脉注射——脾、骨髓加弗氏佐剂——淋巴结、肉芽肿部位气雾——呼吸道粘膜饮水——呼吸道、肠道滴眼、滴鼻——哈德氏腺113四.剂量适当范围:好大高剂量:可能发生免疫耐受-接种间隔时间疫苗:原有Ab还很高时不宜接种——免疫监测制备高免血清:通常隔2周每次接种Ab比前次增多114第五节免疫应答调节

正常机体自动调节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到最适合的程度,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神经-体液等方面的调节作用。115第五章抗感染免疫病原微生物侵袭力毒素(感染)寄生虫

畜禽机体天然防御抗感染免疫应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116第一节天然防御机制

机械阻挡粘膜纤毛运动化学作用体表(皮肤、粘膜)脂肪酸溶菌酶粘多糖胃酸一、生理屏障蛋白酶生物学作用—正常菌群

淋巴结内部脾脏过滤血管壁(血脑屏障血胎屏障)117二、吞噬作用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各种组织中的MΦ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三、体液因素118四、细胞因子(一)单核因子扁桃体发炎、严重外伤感染,为什么会发热?细菌感染单核吞噬细胞吞噬产生各种单核因子IL-1、IL-6、TNF-α(1)刺激下丘脑体温中枢体温升高、发热(抑制细菌繁殖、增强免疫应答)(2)刺激肝细胞急性期蛋白C3途径激活补体、溶解细菌119(3)TNF刺激小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促使白细胞、血小板粘附、移出,血液中IgG、补体、淋巴细胞移出,IL-8招引中性粒细胞移行至感染局部。但全身感染,全身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丧失、休克、器官衰竭、死亡。(4)IL-12ThTh1NK细胞活化(二)干扰素120第二节抗各类病原体的感染免疫一、抗细菌的感染免疫(一)抗胞外菌的感染免疫1.天然防御吞噬细胞(荚膜、凝固酶抗吞噬)肽聚糖——C3激活补体(唾液酸抑制补体激活)LPS——血管内皮细胞、MΦ产生TNF-α、IL-1、IL-6、IL-12等1212.特异性免疫

胞外菌——体液免疫(Ab)为主

IgG——调理吞噬作用

调理素(IgG)调理吞噬作用示意图122IgM、IgG——C1激活补体IgG——中和外毒素SIgA——免疫排除

分泌型抗体(SIgA)免疫排除作用示意图抗毒素(IgG)中和毒素示意图※免疫预防:弱毒菌苗、灭活菌苗均有效123(二)抗胞内菌感染免疫1.天然防御吞噬胞内菌的MΦ激活IFN

杀灭IL-12活化NK细胞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结合细胞免疫——杀灭胞内细菌淋巴因子(IFN-γ)活化MΦTc的杀伤作用同时发生传染性变态反应(见下图)124传染性变态反应(肺结核)示意图

125体液免疫——消除胞外细菌IgG调理吞噬IgG、IgM,C1激活补体免疫预防:必须有弱毒菌苗+灭活苗126二.抗病毒感染免疫(一)天然防御病毒感染细胞产生IFN-α、β,干扰病毒复制NK细胞自然杀伤作用IFN-α、β促进NK细胞作用(二)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联合作用——免疫预防不能只用灭活苗127-体液免疫产生特异抗体,作用细胞外的病毒中和作用(IgG)调理作用(IgG)激活补体(IgM、IgG)-细胞免疫——对细胞内的病毒作用Tc特异杀伤感染病毒的靶细胞穿孔素溶解靶细胞表达粘附蛋白(FasL)使靶细胞凋亡IFN-γ抑制病毒复制机体抗病毒的免疫应答也可造成Ⅲ型变态反应128三.抗真菌的感染免疫真菌感染主要见于狗、猫皮肤,家禽的肺及畜禽饲料中黄曲霉中毒。真菌在表皮或肺难于接触淋巴细胞、黄曲霉毒素则是简单的化合物,无免疫原性,所以,真菌和毒素引起机体的免疫很差,研究很少,没疫苗可用。主要靠清洁、健康的皮肤及脂肪酸防御真菌感染皮肤。做好饲料保存,防止引起的霉菌毒素中毒。129四.抗寄生虫的感染免疫(一)因世代寄生,寄生虫形成了各种逃避宿主免疫的机制:虫体表面带宿主成分,免疫原性弱生活史复杂,不同时期虫体表面抗原不同有的虫体表面抗原不断脱落更换有的形成包囊寄生肠腔,虫体大,相应抗体不能作用有的能抵抗相应抗体等作用有的可产生破坏抗体的酶故研究寄生虫免疫预防的疫苗比较困难130(二)特异性免疫原虫寄生于宿主细胞内——以细胞免疫为主蠕虫——以体液免疫(IgE)——嗜酸性粒细胞脱出胞浆颗粒——碱性蛋白杀灭幼虫131第六章变态反应(allergy)对某种Ag已进行免疫应答的机体,再接触同种Ag时发生的、引起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的再次免疫反应。变应原(allergen):引起机体发生变态反应的抗原。完全变应原(异种血清、蛋白质、花粉、微生物、寄生虫等)不完全变应原(药物、青霉素等)132类型:Ⅰ、Ⅱ、Ⅲ、Ⅳ型过程:1.变应原初次进入机体(第一阶段)初次免疫应答产生免疫物质(Ab或TDTH)机体处于敏感状态2.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第二阶段)作用到Ab或TDTH发生症状

(如下图所示)133134第一节Ⅰ型变态反应一.发生机制(以青霉素过敏为例)

135二.特点:1.

由IgE引起2.

与遗传有关3.

症状发生快(几秒或几分钟),消失快4.

只引起全身或局部功能紊乱三.常见过敏病例青霉素、免疫血清、花粉、食物等过敏四.诊断青霉素皮试检出变应原饲料136五.预防1.避免致敏机体再次接触变应原2.脱敏注射免疫血清——分小量,隔20—30min,多次注射六.治疗1.注射肾上腺素、麻黄碱、色甘酸二钠等——稳定肥大细胞、碱性粒细胞膜2.服用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抑制组织胺3.注射葡萄糖酸钙等降低血管通透性等137第二节

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溶解型)一.发生机制

138二.特点1.

IgM、IgG、补体、Mφ、NK细胞等参与2.

血细胞溶解三.常见病例1.

输血反应A型红细胞输给B型红细胞人A型红细胞溶解为什么?如何预防?1392.新生幼畜溶血症马+驴第一胎Aa+Aa-驹Aa+

驹(第二胎)Aa-

幼驹(吃母驴初乳后溶血死亡)为什么?(Ⅱ型变态反应)如何预防?(选择:不吃初乳,输血)1401413.

药物引起的溶血——验血、停药4.感染引起的溶血——用药或用疫苗消除病原(马传染贫血病毒、边虫、锥虫、焦虫、沙门氏菌等)142第三节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一.发生机制第一步:可溶性抗原机体Ab(IgG、IgA、IgM)(病毒,免疫血清)第二步:Ag+Ab(Ag-Ab)n复合物Ab过量——大复合物易被吞噬细胞消除Ag过量——小复合物易从尿中排出143Ag稍超过Ab中等大小复合物易通过血管壁、沉积基底膜+补体、吞噬细胞作用血管炎(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发热、全身出血)144145二.特点1.由IgG、IgA、IgM与相应Ag(稍大量)形成中等大小复合物引起2.有补体、中性粒细胞等参加3.以血管炎和临近组织损伤为特征146三.常见疾病1.

局部Ⅲ型变态反应(Authus反应)多次皮下注射血清——注射局部出现炎症(水肿、出血、坏死)2.血清病(全身性Ⅲ型变态反应)一次注射大量免疫血清后10天左右,全身反应(皮肤红斑、水肿、寻麻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发热、蛋白尿、中性白细胞减少)几天后自行消退注意与血清过敏症区别3.多种传染病表现的,皮疹、关节炎、眼炎、皮炎、肾小球肾炎,均因Ⅲ型变态反应引起治疗:用抗菌药等消灭病原(Ag)147148第四节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一.发生机理第一步:初次Ag机体细胞免疫应答Th1(TDTH)第二步:再次Ag机体Th1多种淋巴因子大量吞噬细胞集中于Ag存在部位,引起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二.特征1.再次进入Ag后出现症状慢(48-72h)(迟发型)2.出现局部炎症(单核细胞浸润、组织变性、坏死)149三.常见疾病1.

传染性变态反应(胞内菌引起)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肺结核(图)-结核菌素试验——乳牛结核病检疫结核菌素(核杆菌裂解提取物)0.lml注入乳牛颈侧皮内——72h注射部位出现红肿(阳性)或0.lml滴入乳牛眼结膜囊内——15-18h眼流脓性分泌物(阳性)1502.变态反应皮炎人、动物皮肤第一次接触变应原(油漆、染料、农药、塑料等)Th1再次接触同种变应原Th24-96h皮炎(红肿、奇痒、水疱)、抓伤、感染治疗:(1)查出变应原,避免再次接触(2)对症治疗:消肿、止痒、抗局部感染1513.同种异体组织移植排斥反应异体组织(MHC-Ⅰ)受体细胞免疫应答Th1淋巴因子炎症反应控制排斥:(1)组织配型(2)用免疫抑制药物抑制受体的免疫功能152第七章

免疫学实验技术包括细胞免疫检测技术 体液免疫检测技术——血清学技术第一节

细胞免疫检测技术-检测机体血液中的T细胞数量E玫瑰花环试验T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测定-检测机体血液中T细胞转化功能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T细胞活化试验153一.E玫瑰花环试验原理:人、猪、牛、羊等的T细胞膜上的CD2是绵羊红细胞受体,马、猪的T细胞膜上的CD2是豚鼠红细胞的受体。154二.酸性α醋酸萘酯酶测定原理:酸性α醋酸萘酯酶

醋酸萘酯 α萘酚+醋酸离子+大偶氮副品红

红色反应物+甲基绿

红黑色颗粒用途:1.鉴别T、B细胞;2.血液中T细胞计数155三.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一)形态学试验法原理:PHA+T细胞(有PHA受体)

转化大的淋巴母细胞

显微镜观察计算转化率

转化率=(过渡型细胞+母细胞)/200个淋巴细胞×100%特点:简便,准确性较差156157(二)3H胸腺嘧啶核苷(3H-T)掺入法原理:试验管对照管PHA+T细胞+3H-TdRPHA+T细胞

转化

转化

淋巴母细胞淋巴母细胞

(掺入3H-TdR)

(无3H-TdR掺入)

液体闪烁仪测掺入测CPM

3H-T的脉冲数CPM

计算转化刺激指数SI=试验管CPM/对照管CPM特点:准确,需昂贵的闪烁仪158四.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原理:试验对照Ag+T细胞+MΦT细胞+MΦ

转化

不转化MΦ移动抑制因子无MΦ移动抑制因子

MΦ的移动面积变小MΦ的移动面积大

计算移动指数MIMI=试验MΦ的移动面积/对照MΦ的移动面积×100%

159五.T细胞活化试验(MTT检测法)原理:PHA、ConA+T细胞(受体)

转化分裂、增殖

脱氢酶

甲氮唑盐(MTT)

甲簪(formazan)

酶标仪(595nm)测OD值特点:敏感、准确160第二节体液免疫检测技术

——血清学试验(抗原抗体试验)种类:1.沉淀试验2.凝集试验3.补体参与的试验传统试验4.中和试验5.标记抗体试验——新技术

161一.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1.高度特异性异嗜性抗原与免疫血清之间交叉性肠道杆菌与免疫血清之间解决办法:将动物免疫血清中的多克隆抗体通过吸收试验,制成单因子血清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1622.反应可逆性PH7.0T370CAg+血清(Ab)Ag-Ab复合物PH<3T>600C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可逆性规律,建立亲和层析技术,纯化免疫纯的抗原或抗体163亲和层析技术提取免疫纯抗体示意图1643.反应二阶段性第一阶段反应——形成Ag-Ab复合物第二阶段反应——出现可观察的现象4.抗原抗体反应结果受多因素影响(1)免疫血清质量要好

注意:-空腹采血-防止细菌污染——用具灭菌,无菌操作-防止溶血——用具灭菌后干燥,防止酒精与血接触-保存好血清——加适量防腐剂,2-80C保存165(2)电解质稀释抗原、血清常用0.85%NaCl溶液(生理盐水),但稀释禽类血清用6%~8%盐水更好。作用:降低抗原抗体的电势,完成二步反应(3)温度:40C~560C均可温度低反应慢,温度高反应快。最常用370C30min166(4)PH值稀释抗原、血清的溶液PH6.0~8.0均可以,最常用PH7.0~7.2通常抗原抗体蛋白的等电点都在PH6以下,若抗原或抗体溶液PH接近等电点,自身就会凝聚,出现非特异性的凝集或沉淀反应为了稳定PH,故在抗原抗体反应中最好用PH7.0~7.2的磷酸缓冲液(PBS)作抗原抗体稀释液※因为抗原抗体反应结果受多因素影响,为了证实试验的准确性,故在试验中一定要设立阳性、阴性和空白对照167二.各类抗原抗体反应简介(一)沉淀试验0.85%NaCl可溶性抗原+免疫血清出现沉淀现象(血清蛋白、病毒)(抗体)比例适合

沉淀原沉淀素

比例不适合

不出现沉淀现象容易过多前带现象(稀释)168

169比例不适合——不能完成第二步反应——带现象1701.环状沉淀试验原理:小试管内,下层沉淀素与上层沉淀原在界面应,形成白色沉淀环。用途:检测皮毛中的炭疽杆菌抗原(Ascoli试验)1712.双向琼脂扩散(琼扩)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判断:特点:简便、敏感性低、耗时用途:定性分析抗原成分1723.对流免疫电泳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判断:AgAb特点:反应时间短,敏感性提高用途:定性,已不多用(水貂阿留申病,以病原Ag检测病貂血清中的抗体)173(二)凝集试验基本原理:生理盐水颗粒性抗原+相应抗血清抗原颗粒凝集(细菌、红细胞)

比例适合凝集原凝集素过多后带现象(稀释血清)1741.玻片凝集试验2.试管凝集试验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特点:简单、快速准确、耗时用途:定性,细菌鉴诊断布氏杆菌定、血型鉴定病,测定抗体的凝集价(定量)1753.间接凝集试验基本原理:可溶性抗原+惰性载体(聚苯乙烯乳胶微粒、炭粒、绵羊红细胞等)抗原致敏载体

电解质抗原致敏载体+相应免疫血清(抗体)被动载体凝集(间接乳胶凝集、间接炭素凝集、间接红细胞凝集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