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州一中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初二年级历史试题本次考试范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至10课。本试卷共4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的……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该事件()A.杜绝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B.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C.维护和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D.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2.“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段话的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肯定了中国抗击侵略的正义性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战争起因3.“英国商人在华‘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规定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A.中外交往的序幕B.对外贸易的窗口C.平等协商的先河D.协定关税的先例4.法国外交部在1856年11月4日的照会中提到:除因杀害马赖神父而要求正当的赔偿外,还打算命令帝国政府的公使和英、美全权代表在一起,采取行动要求修约。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A.列强蓄谋发动B.法国单独策划C.因为赔偿引起D.因为宗教引起5.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6.关于《瑷珲条约》的签订,据俄国记述,中国官员屈服是因为“一则中国虚弱无力,清王朝风雨飘摇,二则他们害怕我们联合英国。”材料反映了()A.日本趁火打劫我国北方大片领土B.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加剧C.清朝内外交困无力应对强势外交D.沙俄在东北占有军事优势7.1861年4月,曾国藩的重要幕僚赵烈文看到某书后,在日记中也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所评价的这本书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天演论》D.《猛回头》8.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这一革命纲领()A.体现了农民反封建愿望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9.商务印书馆1906年版历史教科书认为:“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而1933年版教科书则认为:“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上述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表述反映了()A.时空观念应该跟随民族立场B.史学研究必须揭露历史真相C.时局变化能够影响历史评价D.社会性质可以决定史观变化10.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跑船折》中说:“况今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觅思之士,智巧之匠,始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国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下列对这段史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和议”指的是《天津条约》B.曾国藩主张学习西方器物技术C.“剿发逆”指镇压义和团运动D.制造火轮船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11.1864年,李鸿章指出:“倘若外国要求之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斥之。”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据此可知清政府()A.逐步遵从国际外交规则B.试图主动融入世界舞台C.国际地位逐渐得到提高D.已成功向近代外交转型12.受到洋务思潮的影响,近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建了许多诸如俄文语言学馆、珲春俄文书院、自贡法语学堂等一批以语言翻译和外语教学为主的学堂。这一现象()A.冲击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B.破坏了民族语言的纯洁C.掀起了对西方学习的热潮D.体现了自强求富的优势13.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14.下图是清政府各年财政收支盈余图。图中信息最能够反映出()A.1838—1908年清政府的财政赤字逐年上升B.《马关条约》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C.近代前期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晚清政府已逐渐成为洋人的在华工具15.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系列的巨大屈辱与挫折,使得“亡国灭种”成为当时的核心话题之一。清末民初的历史教科书中,“国耻”和“亡国”话语是其中的主导性话语之一。据此可知()A.唯物主义史学家成为史学界主角B.历史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C.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D.历史教材受马克思主义影响16.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由此可见,梁启超强烈主张()A.实行变法救亡图存B.推翻清朝专制统治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师夷长技自强求富17.“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这是一位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某次运动的评价,他想要表达的是()A.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无可挑剔B.洋务派的措施健全可行C.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动员18.在戊戌变法期间,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还有些守旧官僚,对于变法诏令说“看不懂”,或者说“没办过”,拒不执行。由此可见戊戌变法()A.受到了封建顽固势力阻挠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C.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9.《王大点庚子日记》反映了清末民众的心态。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两件事有意义:看热闹和占便宜。至于热闹从哪儿来,便宜在哪儿占,都没要紧。这种心态源于()A.缺乏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B.生活物资的极度匮乏C.对中华民国的支持和同情D.文化素养的极度缺失20.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瓦德西拳乱笔记》中记述:“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很难坐视……因此之故,急欲促现瓜分一事,实系毫无益处之举。”据此可推断,造成列强认为“瓜分一事毫无益处”的原因是()A.列强忌惮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B.列强拉拢清政府C.列强之间矛盾尖锐D.列强希望中国主权领土完整21.“1902年的2月,寒风肆虐,交杂着雨雪,吹冷了民众的心。北京东交民巷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披着貂毛大衣的各国公使正准备去赴宴,街上到处站着外国士兵,几处西式建筑在四合院的簇拥下显得格外刺眼,街上市民的买卖吆喝声似乎不够温暖人心”。以上文学片段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赴宴的外国公使B.外国士兵巡逻C.西式建筑出现D.北京市民吆喝声22.陈天华的《猛回头》与邹容的《革命军》在新军中的影响很大。在《武昌起义回忆录》中,许多参与过武昌起义的老人说他们曾读过和传递过这类小册子。“这类小册子”的主要内容是()A.宣传民主共和思想B.宣传维新变法思想C.介绍西方先进技术D.介绍辛亥革命成果23.1905年,有一群中国人喊出了如下宣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对这一宣言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利于推动民主革命B.应该是同盟会政治纲领C.体现了民族独立的愿望D.宣言出自《临时约法》进程24.孙中山在《建国方略》提出: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把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并进入青藏高原;开凿和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三峡大坝,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电力事业;在中国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世界水平的大海港。这些提法源于他的()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民主主义思想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这表明()A.维新派对美国的制度抱有幻想B.知识分子完全抛弃中国政治传统C.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D.借鉴美国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26.老舍《茶馆》中人物李三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了,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小辫儿,万一哪天把皇上改回来呢!”这反映了()A.大众对改良持消极态度B.民主发展的道路曲折坎坷C.改良推动社会习俗近代化D.帝制废除后天下战乱27.清帝退位诏书,起草人为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张謇,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清朝正式灭亡。该退位诏书颁布的首要原因是()A.武昌起义及各省的响应B.各地纷纷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C.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28.191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孙中山向全国颁发了《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1月13日,临时政府要求: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这些规定表明()A.近代社会风俗开始呈现中外融合特点B.临时约法的颁行推动了社会风俗变迁C.近代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增强D.南京临时政府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活动29.对于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旧邦新造》曾这样描述:“从实力政治上,南方进了袁世凯的‘瓮’,而从法律上,则是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意味着()A.辛亥革命成果完全破坏B.中华民国称号被废除C.袁世凯声明拥护共和制D.袁世凯没有掌握实权30.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下面两幅图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纸质传媒影响巨大C.专制主义已被彻底根除D.商人投身革命事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5分,32题13分,33题12分,共40分)31.近代侵略战争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题31—1图材料二……东三省就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于是英国要求租借威海卫和九龙及长江流域的优越权利,法国要求租广州湾及广东、广西、云南的优越权利。……这种瓜分运动就是甲午的败仗引起来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三甲午战后相当多的中国人痛感严、“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中华民族已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救亡”开始成为时代的主题…为了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上层士大夫和下层民众采取行动,最后都失败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四几个月内,八国联军救出了公使馆人员,帝国朝廷逃离首都。中国两次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和约,其条款包括进一步承认商业特许权和赔款33300万美元。——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图一是什么战争的示意图?(1分)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乏奋起反抗,请列举这一时期反侵略斗争史实(举出两例)(2分)。(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1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上层士大夫”和“下层民众”采取的行动。(2分)“上层士大夫”采取的行动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2分)(4)写出材料四中提到的和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名称。(2分)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5)综上所述,近代中国人饱受屈辱、苦难的原因有哪些?(2分)32.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更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一图二材料二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厂……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材料三当洋务运动压制中国资本主义,而以“富强”自夸时,微弱的代表资产阶级要求的改良主义者提出了经济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开始破产时,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政治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完全破产后,终至酝酿为戊戌变法,这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相互关联。——汤志钧《戊戌变法史论》材料四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五“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1)题32—1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1分)(2)依据材料二请列举两个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2分)并指出这一系列举措在中国历史上有何积极作用?(2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有哪些超越?(2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有什么不同?(2分)(4)依据材料四指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2分)(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2分)33.中国近代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悲壮序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唤醒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到一经庚申园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如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戊戍政变记》材料二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内容节选教科书有关民族内涵的表述1903年东新社译《中国历史》“以汉人种为历史大主干,其余五族外,皆枝也。枝干相乘,得历史之全局”1914年中华书局版《本国史教本》“本书以五族共和为纲,汉满蒙回藏五族,同为黄种,其先同出一源,皆由西而移于东”1940年正中书局的《部编战时补充教材高级小学社会》“一、伟大的中华民族;二、中华民族的光荣史迹;三、中华民族对于世界的贡献”题33—1表材料三题33—2图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至20世纪初的中国”关键词。题33—2图(1)根据材料一,面对外来侵略,国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乃渐惊起”的表现。(2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1940年前教科书对民族内涵理解的变化过程(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3)先从材料三中选至少三个有内在联系的关键词,然后简单说明它们之间内在逻辑关系。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80—120字。(4分)参考答案12345678910BCDAACBACB11121314151617181920ACCBBACAAC21222324252627282930DADCDBACCA31.(1)战争:鸦片战争。(1分)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2分)史实:林则徐虎门销烟、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违反商业保密协议
- 店面合并协议合同协议
- 店面转让租赁合同协议
- hp电脑采购合同协议
- ktv保安服务合同协议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价值提升路径试题及答案
- 建陶企业供料合同协议
- 店铺转租协议合同协议
- 建设合同补充协议范本
- 工程联盟合作合同协议
- 2024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题库
-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与答题技巧汇编 讲义
- Unit 5 Here and now Section A Grammar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地质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 2024年领导干部任前廉政知识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评价实施指南》编制说明
- 煤矿防突专项设计(样本)
- 绍兴银行社会招聘真题
- 《储水式电热水器的安全使用年限》
- 路灯安装工程项目实施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