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资料复习附答案打印_第1页
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资料复习附答案打印_第2页
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资料复习附答案打印_第3页
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资料复习附答案打印_第4页
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资料复习附答案打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资料复习附答案打印

单选题(共50题)1、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吴老师的做法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好评。他总是在拟定新规定的时候让全班同学参与投票.只有多数人同意以后才会去执行。吴老师的管理模式属于()。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答案】C2、小新的爸爸拿来两罐同样分量的可乐,爸爸将其中的一罐倒进一个大杯子里,将另外一罐倒进两个小杯子里。然后让小新挑选。小新经过思考之后选择了大杯可乐,并喃喃自语道:“还是大杯子的多。”那么,小新处于()阶段。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答案】B3、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答案】D4、学生毕业考试属于()。A.过程性评价B.能力倾向测验C.职业倾向测验D.结果性评价【答案】D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年。A.1856B.1860C.1862D.1866【答案】C6、下列属于连续动作技能的活动的是()A.打开收音机B.举重C.实弹射击D.开车【答案】D7、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答案】A8、1994年******同志为少先队题词:“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五自”所体现的是少先队活动的()。A.组织性B.自主性C.趣味性D.创造性【答案】B9、如果儿童发生烫伤,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脱去贴身单薄的诸如汗衫、丝袜之类衣服,以免撕破晚了伤及皮肤B.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淋烫、烧伤部位,减低烫、烧伤的严重程度C.若伤势较轻.可用红花油或紫草油等烫伤药物涂抹患处D.若伤势较重.经简单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答案】A10、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答案】A11、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A.说服教育B.品德评价C.指导实践D.陶冶情操【答案】B12、学生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A.知识与技能B.思维与创新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案】D13、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A.教材B.教案C.教参D.教科书【答案】A14、“生活即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A.杜威B.蔡元培C.陶行知D.杨贤江【答案】C15、(2020年真题)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体现的作业设计基本要求是()。A.形式多样B.难度适宜C.尊重差异D.注重创新【答案】B16、在心理辅导中,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共情B.移情C.同情D.激情【答案】B17、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A.教学过程中B.形成性评价之后C.形成性评价之前D.教学过程之后【答案】C1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A.①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⑥【答案】B19、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师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A.活动性B.生活性C.开放性D.综合性【答案】C20、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叫()。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答案】A21、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答案】B22、根据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假如考试难度较小,要想取得好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一般应该()。A.极高B.偏高C.中等D.偏低【答案】B23、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B.政治课教学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答案】C24、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A.进行评估B.作出分析C.作出判断D.作出决策【答案】D25、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学。这体现了教学的()原则。A.启发性B.循序渐进C.直观性D.因材施教【答案】D2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是()。A.讲解法B.演示法C.练习法D.指导法【答案】C27、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培养自主感,克服羞耻感B.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C.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D.培养自我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答案】C28、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其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仁慈对学生学习具有()。A.榜样作用B.心理健康功能C.成功作用D.激发努力学习动机作用【答案】D29、“教育:从摇篮到坟墓。”这是()的典型观点。A.成人教育B.业余教育C.在职教育D.终身教育【答案】D30、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学习【答案】C31、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A.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的策略B.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C.掌握大量言语信息D.形成学习兴趣【答案】A32、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中国B.日本C.新加坡D.德国【答案】D33、教师成为一个专业工作人员,能够对教育问题做出反省性思考,属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阶段。A.求生B.巩固C.更新D.成熟【答案】D34、心理测验最基本的要求是()。A.信度B.效度C.标准化D.区分度【答案】C35、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A.培养能力B.传授知识C.依法执教D.教书育人【答案】D36、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A.弗洛伊德的自传B.关于袋鼠的含义C.刘翔的个人档案D.产品的使用说明【答案】D37、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是由()提出的。A.皮亚杰B.维果茨基C.埃里克森D.柯尔.伯格【答案】B38、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教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答案】B39、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源自()A.平衡B.顺应C.同化D.异化【答案】A40、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2秒比较合适,相隔太长时间才发起跑信号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其原因是()A.注意的选择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起伏D.注意的指向【答案】C4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A.参观法B.演示法C.情境教学法D.欣赏教学法【答案】D42、小学生游戏时摔倒扭伤并有少量出血点,教师的正确做法是()A.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注意保暖B.纸巾盖上伤口,电话通知家长C.冷毛巾敷伤口,立即送往医院D.清洁水冲洗伤口,消毒纱布包扎【答案】D43、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A.导、学、习、行B.闻、行、忠、信C.学、思、习、行D.知、情、意、行【答案】C44、某小学开展全校性“热爱家乡”为主题的课外活动,此活动属于()。A.个人活动B.小组活动C.群众性活动D.班级活动【答案】C45、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辐合型D.发散型【答案】C46、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A.电话通知家长,具体告知情况B.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C.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D.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答案】D47、()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要求,是教育的核心问题。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答案】C48、小孩出现软骨病、食欲不振和腹泻,可能是缺乏()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答案】D49、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堂课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的故事”这种导人方式是()。A.直接导入B.经验导入C.故事导入D.直观导入【答案】A50、以下不能体现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的是()A.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B.小学教育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C.小学教育为儿童、少年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D.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答案】D大题(共10题)一、材料:“老师经常表扬我。我怕谁!”学生阳阳(化名),现为六年级学生,原来是所谓的后进生,上课不专心,经常捣乱,作业也经常不完成.下课后与同学之间摩擦很多,老师见了个个头痛。同学对他敬而远之。他上五年级时,我是他的老师,就想:应多给他鼓励,让他建立自信。所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常常对阳阳表扬有加,尤其是在他有进步时(哪怕这点进步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下来,效果果然明显.他对自己的行为已能有所控制,自信心也大大增强。正当我对自己的成功教育而欣喜之时,接连发生的两件事情却让我陷入深思:一是有同学向我报告,阳阳又犯错误了,和很多劝他的同学吵上了,还说:“邱老师经常表扬我的.所以这次他也不会怎么说我,我才不怕你们呢。”二是在一堂课上他屡次破坏课堂纪律.经多次“激励式”的引导无效后,我进行了批评,谁知他竞离开教室.扬长而去……问题:(1)请你对本案例中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2)结合材料,谈谈教学过程中表扬与批评的关系。【答案】(1)“我”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出现了表扬失度的问题。材料中“我”为了转化后进生,把表扬当成一种策略和手段,但却没有把握好表扬的尺度。不当的表扬适得其反,使阳阳骄傲自满,忽视自己缺点.不愿再接受批评。(2)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激励和表扬,但这并不意味着表扬多多益善,甚至是不加选择的。老师在进行教育评价时要注意几点要求:①适度表扬,把握原则。恰如其分地表扬才能起到鼓励和感化的作用,不适当的表扬非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表扬一定要把握好原则,既有利于学生找到努力方向,改正错误,又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要让学生知道是因为什么受到表扬,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②表扬要因人、视情而异,“对症下药”。表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性格、志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不同特点,采取最佳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施予表扬。对骄傲自大的学进行表扬时。还应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后进生的表扬要实事求是,不能故意表扬让其自我膨胀.应在肯定其进步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指明努力的方向。③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表扬与批评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以表扬为主,但也不能忽略批评.要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表扬适度,批评适当。二、给予是快乐的圣诞节快到了,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宽裕。看见保罗在望着自己,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当然,我非常愿意。”车开了一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是,保罗又错了。“麻烦你把车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问题(一):请概括本文所阐述的故事并揭示寓意。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问题(三):设计本文的导入环节。【答案】问题(一):这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并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的快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给予,学会帮助别人,并从中体会给予的快乐。问题(二):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给予、羡慕、兜一圈、富裕、不由自主、饶有兴趣”等词语的意思。②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知道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的快乐从何而来。(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来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保罗、小男孩的心灵,陶冶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2.教学重点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问题(三):导入:同学们.当老师表扬你时你什么心情呀?(很快乐、很高兴)但有一种快乐,不但表现在脸上,而且表现在心灵的感应,如春风拂过,涟漪荡开,这种快乐便是给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谁给予了谁?)同学们的问题很好,前阵子有个小朋友到老师家做客,老师给他一根芝麻糖,他脸上便笑成了一朵花。这时来了个比他小的小妹妹,也盯上了那根芝麻糖,我让他分一半给小妹妹,你们猜怎么样?他自己也非常想吃,没有给小妹妹。是的,这个小朋友还小,不懂道理,怎么说他也不乐意把得到的东西送出去。看来我们的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它的意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个故事。三、材料: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问题:(1)请对陈老师的教育过程进行评析。(2)谈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批评和表扬。【答案】(1)陈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遵循了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值得学习。首先,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的基本规律。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陈老师对杨朗同学的谈话过程激发了杨朗同学自身的积极性。其次。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陈老师对杨朗同学的谈话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促使杨朗同学发生了转变。再次,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的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陈老师让杨朗同学找长处体现了他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利用学生的长处来教育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最后,陈老师的教育过程正确运用了说理教育的德育方法。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陈老师通过言语说服让杨朗同学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积极践行德育规律和原则的要求,正确运用德育方法,才能够促使学生发生思想转变,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2)批评和表扬是德育过程中常用的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的范畴,运用时要注意遵循以下要求: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②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③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④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目的,不为了奖惩而奖惩。四、材料: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孙老师把题目改编为:"六一"儿童节要到了,我们三年级要参加表演,需要演出服装160套,爱心服装厂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20套。现在离"六一"儿童节还有2天,请你帮忙算算每天需要完成多少套?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问题1][简答题]对孙老师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评析。(10分)[问题2][简答题]阐述老师处理教材内容时的基本要求。(10分)【答案】1、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编故事和创设问题的形式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故事的引导和一定的问题情境联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鲜、独特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材料中,孙老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六一儿童节的故事,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对枯燥乏味的数学题目加以改造,通过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此种教学情景的创设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好奇心,向学生多提供参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第三,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偏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教学内容的深度,就是指知识的难度,也就是教师挖掘教材的程度。教学的难度太小,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难度过大,容易挫伤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合适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五、材料:小学教学材料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孙老师把题目改编为:“六一”儿童节要到了,我们三年级要参加表演,需要演出服装160套,爱心服装厂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20套。现在离“六一”儿童节还有2天,请你帮忙算算每天需要完成多少套?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问题:(1)对孙老师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评析。(10分)(2)阐述老师处理教材内容时的基本要求。(10分)【答案】(1)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编造故事和问题创设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故事的引导和一定的问题情境联系,激起学生的取之欲,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独特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材料中,孙老师把枯燥泛味的数学题目,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六一儿童节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教学问题,这样新奇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第二,教师在处理教材是应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好奇心,向学生提供充参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第三,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教学内容的深度,就是指知识的难度,也就是教师挖掘教材的程度。教学的难度大小,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难度过大,容易挫伤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合适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六、材料:某小学四(3)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用“如果…就…只能…”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学生甲:“我妈妈常对我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去当清洁工”。学生乙:“我爸爸常教育我,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像我一样去打工”。学生丙:“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理想都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像电脑里设置的固定答案一样。问题:(1)你如何看待“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唯一理想的现象?(10分)(2)针对这一现象,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10分)【答案】(1)理想教育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材料中学生认为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这种唯一理想是片面的,是不科学的。造成这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认为体力劳动要低于脑力劳动者,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必须考上大学才能有个体面的工作,才能成为人上人;其次学习教育的影响,在传统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学校只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社会只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考试成绩、升学档次成了衡量孩子有没有出息的标准尺度;最后家庭的教育方式,在社会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下,家长不得不强迫孩子学习考上大学。这样片面的理想会对学生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首先繁重的课业要求超出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丧失;其次很多儿童无法对自己及时作出调整,并予以适当反应,导致自身情绪易产生剧烈变化,最终导致心理失调;最后儿童只成为了学习和升学的机器,不能全面健康的发展。(2)针对这一现象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了解分析,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全面的理想。教师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理想的现状和成因。学生的理想总是通过一些具体事情的向往或态度表示出来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各种态度和倾向,加以梳理,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第二,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促使学生朝着理想不断奋进。由于学生年龄、经历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因而对理想的认识也有差别,教师要以高处着眼,从现实基础入手,积极地促使学生朝着远大的理想而奋进。第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避免板起脸孔谈理想。教师在进行理想教育的时候,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理想。第四,以德启智,德智相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把理想前途教育与各科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渗透积极向上,正确的理想教育。七、以下是《十几减九》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例题“12—9”的计算方法,然后展开师生对话,交流算法。师:谁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生1:我是数出来的。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生1:我心里想着9,然后从9往下数(用手指表示),一直数到12,数了3个数,所以12减9就等于3。师:你能给你的方法起个名称吗?生1:(想了想)那就叫“数手指”法吧。生2:老师,我不用数手指,而是用小棒来摆。师:你是怎么摆的,又怎么算呢?生2:我先摆出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剩下3根,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摆小棒”法。师:好一个“摆小棒”法,你真行!生3:我不用数手指,也不用摆小棒就能算出来!【答案】(1)营造和谐氛围,实现师生情感的交融。教学活动不仅有知识信息的传递,更需要情感的交流。本教学片段中,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对话环境,给予学生一句句充满赞扬和信任的评价,让学生获得“心理自由与安全”,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大胆表达自己的算法。(2)尊重学生,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算法多样化,也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体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大胆猜测、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他们去发现“12—9”的多种计算方法。同时,使学生各自的算法在全班同学面前得以展开,从而生成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教学资源。(3)注重过程与方法,实现目标的达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索“12—9”的计算方法,并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掌握计算的技能,又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八、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的教学处理,读后回答问题。甲:在读完课文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讲解荔枝的特征,从荔枝干讲到鲜荔枝,把其中的概念如“果肩”“果顶”“缝合线”等一一进行补充讲解,教师不断地讲,学生不断地记,一节课下来,学生记住了大量有关荔枝的知识。乙:上课了,教师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然后请吃过干荔枝和鲜荔枝的学生谈谈对荔枝的认识,最后,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干一鲜两颗荔枝。学生喜不自禁,教师示意学生安静。然后要求学生剥开两颗荔枝,进行比较观察,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照着实物读课文,完成一篇短文《我所知道的荔枝》。[问题1][简答题]两种教学处理各有什么特点?[问题2][简答题]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看,那一种教学处理更好,为什么?【答案】1、从特点看,甲教师的教学处理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处理方法,按部就班,条分屡析。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乙教师的处理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创新性,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种生活化教学,重视学生的主观体验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不追求知识的完整,注重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感悟。2、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来看,虽然这两种教学处理具有共同的优点,例如目的性明确、教学环节清楚、教师主导作用明显、紧扣教材。但相比之下,乙教师的处理要优于甲教师的处理。理由主要有五个:①甲教师的处理过程机械,形式单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乙教师的处理则形式灵活,丰富多变,因此,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②甲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识传授者,因此,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结果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乙教师则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引导者,达到了“导而弗牵”的要求,通过体验式活动的设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③甲教师只注重知性(理性)知识分析传授,学生接受性差,即使接受了,也不可能达到内化的程度,且所接受的知识缺乏语文价值;乙教师则注重对学生感性或直觉的培养,通过感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