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财政投人效益机制_第1页
农业财政投人效益机制_第2页
农业财政投人效益机制_第3页
农业财政投人效益机制_第4页
农业财政投人效益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财政投人效益机制

[摘要]农业财政投入的经济效益显著,且短期波动和临时冲击均会带来持续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农业财政投入对社会与生态效益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渐进的推动作用。相关部门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提高财政投入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农业财政投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一、引言

“为了遏制城乡差距的扩大,2002年中共十六大在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同时,针对城乡二元结构提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针”,各地各级政府纷纷开始探索缩小城乡差异的统筹发展之路。其中,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的重要途径。从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效益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农业具有投资周期长、风险高、收益低等特征,使得对以追逐高投资回报率的市场主体吸引力不足,财政不得不成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主导力量,并以此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随着城乡统筹的不断推进,各地政府持续加大农业财政投入力度,在此背景下,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研究农业财政投入取得的效益及其传导机制,对合理安排财政投入,使其切实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对农业财政投入的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学者在强调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开始关注财政投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问题”,即着手研究农业财政投入的效益。从目前相关研究成果来看,一些学者着重关注经济效益,如石爱虎和霍学喜、孙良、马树才和李华等:另外一些学者则采用比较分析方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揭示农业财政投入与效益的关系,如李嘉晓和罗剑朝、侯石安等。笔者认为,立足于农业的持续发展,对农业财政投入的经济、社会与生态三类效益的关注不可偏废,且不仅应关注投入与效益的关系,还应进一步研究其背后的传导机制。因此。本文在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试从动态角度对财政投入效益及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即从单位根检验人手。运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农业财政投入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投入效益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掌握农业财政投入变动对三类效益的影响、传导机制和持续效应。

二、模型及方法

本文将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扩展,将产出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出于指标的常用性和数据可获得性考虑,选取农林牧渔基本建设投资X,耕地面积G作为投入指标;在经济效益方面,选取第一产业增加值y作为产出指标,反映农业财政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在社会效益方面,选取粮食总产量R,反映投入对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性作用;在生态效益方面,选取森林面积M,反映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设定基本模型为:

三、实证分析

成都市是国务院设立的两个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其城乡统筹走在了全国前列,本文以成都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更具参考价值。成都市于2003年起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该市通过不断加大对农村及农业的投入,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创新机制,推动城乡间要素流动与产业互动,显著地改善了农村建设面貌,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缩小了城乡差异。在成都的实践中,加大农业财政投入是推动农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手段,2003—2007年成都市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从亿元快速增长到亿元,农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上升到%,其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率个百分点。侧重于大中型灌区改造、渠系改造、病险水库整治、微型水利建设、田土改造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农业财政投入有力地支撑了农业的发展。

本文运用软件,以成都市1983—2007年相应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并采用人均形式对式简化。分析步骤如下:一是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变量的平稳性;二是在确定变量为同阶单整的前提下,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以确定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三是基于协整关系建立协整方程,以掌握投入与效益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四是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分析变量之间的动态调节机制;五是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分析冲击对效益的影响。

1单位根检验

设定单位根检验的基本类型,其中,e表示常数项,t表示趋势项,p表示滞后阶数@。依据赤池信息准则的最小化原则选择趋势项,确定p。通过检验,从表1可以看出,各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接受了原假设,为非平稳变量。其次,各个变量一阶差分后均拒绝原假设,为平稳变量,即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变量,满足协整分析的必要条件。

2协整检验

用Johansen检验法分别对投入与经济效益、投入与社会效益、投入与生态效益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2一表4,原假设均被拒绝,表明投人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之间均只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即各效益与投入之间可以直接建立协整模型。

3协整模型

根据上文检验结果,建立成都市农业财政投人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整模型为:

上述三个方程反映了农业财政投入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长期均衡关系。对于经济效益,财政投入每增加1%,将使得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增加%;对于社会效益,财政投入每增加1%,将使得粮食产量增加%;对于生态效益,财政投入每增加1%,将使得森林面积增加%。由此可见,农业财政投入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十分显著,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对微弱。

4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格兰杰定理,具有协整关系的非平稳变量可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用于分析成都市农业财政投入效益的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的关系。

经济效益的误差修正模型:

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对数的短期变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短期农业财政投入对数波动的影响,二是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误差修正系数为,表明农业财政投入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影响具有短期波动到长期均衡的自我修正动态机制,即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该系数绝对值较小,表明投入变量的短期波动会对经济效益有相对持续的影响。

社会效益的误差修正模型为:

误差修正系数为-,表明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一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误差修正系数绝对值越大,表明系统自我修正的功能就越强,即长期均衡越稳定,短期波动的影响越小。

生态效益的误差修正模型为:误差修正系数为,表明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即该效益的自我修正能力最强,表明短期波动对长期均衡的影响最小。

5冲击影响分析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农业财政投入受到不确定因素冲击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受影响程度,这是掌握投入效益传导机制的重要途径。

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反映的是在扰动项上加一个一次性的冲击对于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将脉冲响应时间设定为20期,给定自变量变动一个标准差冲击,分别考察三类效益对人均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变动冲击的响应。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纵轴表示人均效益的变化,曲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

从图1的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到,农业财政投入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对经济效益会产生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从投入效益的传导机制来看,表明农业财政即期投入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推动作用;冲击对社会效益的影响较小,在前三期有明显的正向改善作用,但其后即开始下降,至第五期影响为零,之后慢慢恢复为微弱的正向影响,基本上在第11期影响趋于平稳。从传导机制来看,表明农业财政即期投入主要有利于社会效益的短期改善;冲击对于生态效益的影响在短期内较为明显,前四期均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但之后这种影响就趋于稳定,反映出农业投入能促进生态环境短期得到改善。

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将系统的预测均方误差分解成系统中各变量冲击所做的贡献,从而了解各种信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即变量的贡献占总贡献的比重,并估计出该变量的作用时滞。对农业投入效益进行方差分解分析,横轴表示滞后期数,纵轴表示变动的贡献率。

根据图2的方差分解可以看到:农业财政投入变动对经济效益增长的作用是明显的单调递增趋势。增速在第4期以后开始放缓,第8期以后趋于平稳,到第20年贡献率已高达为%,可见,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持续的积极意义;投入变动对社会效益的影响为正向,但贡献率十分微弱,并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第3期为%,其后开始递减,至第20年仅为%;投入变动对生态效益呈现出一个逐渐增长的趋势,随时间推移,增速逐渐放缓,直至在第14期以后完全平稳。

四、对策建议

农业财政投入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极为直接有效的重要力量,从长期看,对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改善也具有良好、渐进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提高财政投入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

1科学规划,优化投入结构。一是应研究制定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明确建设重点,落实重大基本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同时建立起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标准体系;二是应依据规划、立足现状、针对缺口,建立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近期建设项目库,使建设资金的筹措、投入和项目的安排得以有序推进;三是应统筹处理好生产性和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重点加大对水利设施、田土改造、生态保护、农业标准化、农业科技推广、动植物防疫体系等公益性强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既能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又可持续提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探索差异化的多元投入模式。针对非经营性、准经营性与经营性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积极探索差异化的多元投入模式。对于河道治理、大型农田水利设施等不具备收费机制的基本建设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但其运作过程中应引人招投标等竞争机制,以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对于农村电网、动植物良种繁育基地等准经营性农业基本建设,由于收益不足以弥补投入,应将农业政策性金融作为投入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财政视其运营情况予以一定的补偿;对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加工基地等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应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大胆放开市场准入,鼓励与吸纳社会各类资金参与。此外,还应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示范作用,采取财政直接补贴、奖励等方式调动农民的投资积极性。通过财政支持、政府信用支撑,建立具有显著政策性效应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信贷资金投放。

3加强资金的统筹运用与监督管理。建立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在资金性质、来源、用途、项目建设监管不变的情况下,整合各级部门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类项目的投入,进行统筹安排,做到资金随项目、项目随规划、规划保重点,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资金的集中高效使用。针对“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管理”的现象,建立由部门牵头、专家及农民代表参与的监督体系,建立资金使用的公示制度,让资金使用进一步公开、透明,以提高其使用效率。

4建立项目管护的长效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即对现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在资产评估和争议调处的基础上,确权并制发产权证书,对新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按照“谁建设、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原则进行确权颁证;其次,通过明晰产权,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落实管护责任,达到责、权、利,管、护、修的统一。再次,应合理筹集管护资金,制定管护费用的使用办法,对镇、乡、村级公益性项目管护经费应在每年财政预算安排中予以专项保障;最后,应强化宣传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使用管理知识讲座,培养和提高农民群众参与管护的责任意识和管护技能。

参考文献

[1]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