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直接穿刺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_第1页
桡动脉直接穿刺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_第2页
桡动脉直接穿刺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_第3页
桡动脉直接穿刺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_第4页
桡动脉直接穿刺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桡动脉直接穿刺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直接穿刺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40例急慢性肾衰非造瘘患者行桡动脉直接穿刺进行血液透析,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传统常规穿刺的基础上,对穿刺点的选择和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桡动脉直接穿刺1次成功率达95%,与传统常规穿刺法相比,穿刺成功率提高18%,而且穿刺部位保护良好,无发生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桡动脉直接穿刺法操作简单,能迅速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且创伤小、易止血,病人易于接受。只要操作得当,护理到位,可作为中短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也可在长期血液透析中应用。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540例桡动脉直接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男297例,女243例;年龄14~88岁,平均岁。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有108例,透析次数3~21次,平均次,平均每次透析穿刺次数约次;慢性肾功能衰竭315例,透析次数2~650次,平均次,平均每次透析穿刺次数约次;其他灌流、置换117例,治疗次数1~4次,平均次,平均每次治疗穿刺次数约次。以上透析治疗的血流量均达150~280ml/分钟。现有57例仍然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方法:要了解桡动脉在解剖学上的位置、走向及周围组织结构情况。定位以桡骨茎突为基点,向尺侧移动,再向掌的方向下移,用中、示指摸触感觉到较为强烈的搏动,此时即可以确定该点为进针点。穿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穿刺侧手臂放松稍微外展,穿刺部位进针点,下垫小布卷,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执行,消毒铺巾,先用16号透析穿刺针连接透析管道的动脉端,或连接一次性5ml注射器。操作者用上述定位方法左示指摸清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稍稳住,左拇指压住患者腕部并拉紧皮肤,穿刺角度30°~40°,当穿刺针进入皮下时,开放穿刺针止血夹,针尖抵达桡动脉表面用略带冲击的力量将针尖刺入桡动脉内,常有突破坚韧组织的落空感,且有鲜红血液流出,并可见血液搏动,表示穿刺成功,穿刺针已进入桡动脉血管内,此时,将针再进入血管内左右,即可固定穿刺针。透析结束时,用75%酒精消毒穿刺部位,再用无菌纱布卷成似中示指大小的纱布球,快速压迫动脉穿刺点,压迫时间20~30分钟,压力中等,一般接近触骨感,并用胶布稍加压固定1~2小时。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本组资料结果表明,穿刺成功率可达95%,与文献报道的传统穿刺法1次成功率为77%比较,提高了18%。本组病例中穿刺部位保护良好,未发现因穿刺或穿刺不当引起的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

护理体会

充分做好穿刺前的准备,保证操作顺利进行。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多交谈,说明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和恐惧情绪,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更好配合治疗。穿刺时要摸清血管的位置、走向,准确选择穿刺部位。可不使用局麻者,尽量不选用局麻,以免因局麻引起局部肿胀,增加穿刺的困难。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确保穿刺成功。要做到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摸清血管的走向,确定桡动脉搏动最明显的位置,先穿刺进针至皮下,然后沿血管壁进入血管,见有冲击力的回血和搏动后固定针翼。刚开始血液透析时血流量欠佳,大多是血管痉挛所致,只要穿刺到位,血流量会逐渐改善[1]。本组206例较为紧张的患者,开始透析时血流量80~100ml/分,~1小时后,病人情绪逐渐稳定,血流量可达150~200ml/分。

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灵活掌握操作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初期,桡动脉穿刺点的位置要固定。肥胖者前臂宽厚,进针深度要调整稍深。老年及瘦弱型患者,由于此类病人皮下脂肪少,桡动脉直接穿刺进针时,不但要绷紧皮肤,而且进针的角度不可过大,见到回血立即固定穿刺针柄,防止滑脱。对急性肾衰、药物中毒和烦躁不安的患者,穿刺前给予适当的镇静剂,穿刺点应予局麻,这既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又可较有效的预防血管痉挛,改善透析时的血流量。此类病人穿刺成功后进行透析时,一定要有专人看护,以免透析过程中,病人出现烦躁,穿刺针脱出。本组有20例较为烦躁的患者,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和局部麻醉后,再行桡动脉直接穿刺,均获得一次成功。

做好穿刺部位的保护,严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桡动脉穿刺创造良好的条件。①要严格无菌操作,穿刺点及周围若有皮肤感染,不要在该处穿刺进针,以免该处皮肤感染扩散,细菌进入血管内和加重瘢痕反应,给以后的穿刺增加困难。此外,不可在一处反复穿刺,以免损伤动脉内膜,引起动脉内膜炎或动脉血栓形成。②透析完毕后拔出桡动脉穿刺针时,要做好穿刺点的压迫和观察,防止穿刺点出血、血肿、动脉瘤形成和减少瘢痕的发生。穿刺针拔出后,要用自制无菌纱布球对准穿刺针眼,然后用手指压迫20~30分钟,再用胶布环形固定,持续按压1~2小时,透析结束24小时后,可用温水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3~4小时/日,以减少瘢痕形成和提高穿刺成功率。③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指导,及时发现和处理穿刺部位的并发症。穿刺部位保护的好坏,关系到后面穿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要反复指导,透析完毕拔出桡动脉穿刺针后,要按规定对针眼按压,要有足够的时间,不能因按压时感到穿刺点疼痛,而放松了按压的力量或按压不对点以及时间过短,而造成皮下渗血、肿胀、硬结,甚至形成动脉瘤,影响往后的穿刺。另外,穿刺部位要注意保持清洁,防止感染。解除穿刺点压迫后,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和血肿,如有出血要用手压迫,及时找医护人员处理;如有血肿,当天可以冷敷,次日可用温水或75%酒精清洁消毒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然后用喜疗妥软膏,每天2次沿桡动脉走向涂抹或按摩。这既可防止桡动脉反复穿刺而引起的皮下硬结和炎症反应,又能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有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