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山胜概》彩色套印本考证
在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biburlian国家图书馆),这本书是明朝万历年间印刷的。《高山胜利概述》。这是一部由晚明的杭州人自己刻印的宣传西湖风景的书籍,不仅具备宝贵的史学价值,而且美妙绝伦:书中描绘了杭州吴山的景致,包括12面四色套印插图和33面用书法体刻成的相关诗歌。插图的套印风格完全采用点线面的平涂着色,不加渲染,单纯质朴,富有装饰感。书中的诗词用楷、行、草三种不同书体写成,刻印精美。整部书堪称诗、书、画三绝,本身就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封二图1、图2)。这部漂亮的书目前全世界只剩下了一本,是法国收藏家Lieure先生于20世纪初从中国购得,并于1943年二战期间卖给了法国国家图书馆。巧的是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图书馆中也藏有一部明代彩色套印本《湖山胜概》,它的影印本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721册。起初我认为这两部古籍同名可能只是命名时的偶然巧合1,可细细比对才发现两部书原来另有种种微妙关联。对这两部同名书籍的探究与考证就好像在从事一次充满悬疑的侦探,当我面对这两部古籍的时候,一系列疑问便浮现于脑海:这两部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们的编辑/刊刻者分别是什么人?于何时/在何地刊刻出版?刊刻的目的何在?受众分别是什么人群?两部书各自包括了哪些内容?与同时期其他同类书籍相比风格有何异同?正如贡布里希[E.H.Gombrich]所言,历史就像一块充满孔隙的瑞士奶酪:“有很多问题没法解答,因为我们缺乏证据,有很多东西付之阙如,因为我们无法知道真相。史学家的技巧正是在于找出那些他认为可能得到回答的问题。在作研究之前他得决定问什么问题,学者的技巧即他的机智就在于感觉到哪一条探索线路有结果可寻,能够使他有所发现。”2问题是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当我循着这些问题一一探究答案的过程中,两部古籍的关系之迷逐渐明朗,而一幅晚明西湖畔艺术生活的画卷也缓缓展现在我的眼前。一、以文学景观、旅游视角看杭州西湖景观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湖山胜概》卷首载西江鲁叟所作序言,他说:“余素尚疏拙,望强年亟拂衣归矣。雅嗜东越佳山水,来往不一,数十度身亦如不系之舟,大都借西湖僧榻者十之六七,而吴山之云居、紫阳亦一小憩。”短短的几句话却道出了晚明文人对西湖旅游怀抱的热情。1538年的春天,苏州文人黄省曾正收拾行装,准备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然而友人田汝成的一次拜访却彻底改变了黄省曾的计划。田汝成从西子湖畔而来,他兴致勃勃地向好友说起了西湖的种种自然人文美景,黄省曾越听越兴奋,于是做了一个大胆而浪漫的决定:放弃北上赶考,改道前往西湖旅游。他在湖上盘桓累月,将时光消磨在青山绿水间。为了享受西湖的美景,竟然连大好仕途都可以抛却。从黄省曾的例子中我们大抵可以窥见中国文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西湖情结”。其实,当时像黄省曾这样钟情于西湖山水的文士不胜枚举。在袁宏道看来,西湖的美甚至具备健脾强身的药用价值,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弟以病得休,挂帆归矣。每闻西湖之胜,欲于灯节前后,杖藜一来。湖水可以当药,青山可以健脾,逍遥林莽,欹枕岩壑,便不知省却多少参苓丸子矣。3以碧水当药,以青山健脾,如果能将岁月消磨在西湖的山水间,自然身心舒畅,又怎么会生病呢?嘉定画家李流芳二十多年来,无岁不至湖上,甚至一年要去好几次。他的朋友张子薪因为身体多病,无法出远门。就在李流芳即将再一次踏上西湖之旅的前夕,张子薪抱着空白册页去为李流芳送行,并央求他在西湖边为自己画上几幅山水图,他的语气中充满了企盼:“子游西湖,徘徊于六桥两山之间。我不能游,而又失子,戍得子画以代我游,日以代子谈,何如?”4不能远行的张子薪通过赏玩山水画而卧游西湖,还有士大夫因为无法亲身旅游而借阅读游记来过干瘾。如沈恺常听越中人士谈及西湖之美,但平生却无法一游,为了弥补遗憾,就找来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日日捧读。这样他足不出户,就在田汝成的文字描述中神游了西湖。5田汝成卸官归田后,盘桓湖山,走遍了浙西名胜。他对西湖的描述触发了黄省曾旅游的热烈愿望,黄省曾对他说:“西湖无志,犹西子不写照,霓裳不按谱也,子盍图之。”6正是在“五岳山人”的鼓励下,田汝成完成了这部书的写作。《西湖游览志》成为当时一部极具影响力的旅游畅销书,书中对于西湖的许多名胜做了富于细节的详实介绍。7随着西湖游览之风日趋高涨,像《西湖游览志》这样全方位介绍西湖景观与历史人文以供游览指南的书籍陆续出现,俞思冲的《西湖志类钞》(1579)、高应科的《西湖志摘粹补遗奚囊便览》(1601)、杨尔曾的《新镌海内奇观》(1609)就是其中的代表。这种融合了文字与图像的媒介既可以作为实地旅游的指南,也可以作为精神式游历的向导,因而大受欢迎。1609年,杭州出版商、夷白堂主人杨尔曾编辑发行了《新镌海内奇观》一书。这是一部有图有说的山水画册,所绘全国风景名胜130馀幅,以图领文,并以单面、合页成图的多种方式呈现,视觉图像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文字说明,正所谓“灵山异境,略存仿佛;福地洞天,尽入形容。万象缩之毫端,千嶂叠之尺幅”8。该书的绘图者陈一贯,是一位职业画匠。刻工新安人汪中信,属于当时著名的徽州黄姓、汪姓刻工中的一员。全书绘制工整,镌刻精妙,笔笔传神,刀刀得法。这本书虽然在杭州出版,但销路很广,成为全国颇具影响力的一本旅游指南。陈邦瞻在书的引言中指出杨尔曾刊刻《海内奇观》是对南朝画家宗炳的卧游的一种模仿,但境界却比宗炳豁达。宗炳绘制山水画仅仅为了实现自己的旅游愿望,而《海内奇观》却可以满足更多读者对于异地景观的向往。8《湖山胜概》的刻印者在跋语中也提到了“卧游”:“庶阅兹编而结想湖山者,不出户庭,湖光山色在几席间矣,岂不当古之卧游乎?”当时图文并茂的旅游书籍已经很普遍,“西湖旧题十景,吟咏者后先相映图册”,而吴山作为西湖的外景,却既没有诗词吟咏也没有图画描绘。于是,他产生了编辑一部图文结合的有关吴山的旅游书籍的想法。二、孙隆—巴黎本《湖山胜概》图文作者考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湖山胜概》书后有武林陈昌锡的跋语云:虎林湖山甲天下,凡游人慕西湖来者,辄舍舟而舆,寓目吴山,尽其胜而后返。第西湖旧题十景,吟咏者后先相映图册,而吴山独未图且咏之,岂山灵有所秘,不一露之毫楮耶!不佞从父老口谭得十景,政拟于二三友朋讨论图咏,适司礼孙公绘图进内地。兹不佞读礼之暇请彼画工悉仿图之,因遍求名家诗笔。凡诗不尽意者图写之,图不尽景者诗道之,庶阅兹编而结想湖山者,不出户庭,湖光山色在几席间矣,岂不当古之卧游乎?若不佞读书湖山间,浑然不知图之为咏,不知咏之为图,盖酣于趣而不必解者,当于笔墨之外求之。虎林陈昌锡梦得父跋并书。陈昌锡就是这部书的刊刻者,但在晚明的相关史料中都不找到关于其生平的记载。我们只能从这则跋语和他在题诗《三茅观潮》后钤盖的印章中知道陈昌锡字梦得,号太液生。陈昌锡从父老口谈中得知吴山十景的名目,即紫阳洞天、云居松雪、三茅观潮、玄通避暑、宝奎海旭、青衣石泉、太虚步月、海会祷雨、岳宗览胜及伍庙闻钟。他正和几位朋友商量着如何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吴山的胜景,恰逢“司礼孙公绘图进内地”,于是就请画工仿照司礼孙公进献皇宫的吴山风景图绘制了这部《湖山胜概》中的插图,并邀约名家为每幅图题写诗词。那么,这位“司礼孙公”又是何人呢?袁宏道在《西湖记述》中也提到了一位孙公,并称他为“西湖功德主”:“望湖亭,即断桥一带,堤甚工致,比苏堤尤美。夹道种绯桃、垂柳、芙蓉、山茶之属二十馀种,堤边白石砌如玉,布地皆软沙。杭人曰:“此内使孙公所修饰也。”此公大是西湖功德主。自昭庆、天竺、净慈、龙井及山中庵院之属,所施不下数十万。余谓白、苏二公,西湖开山古佛,此公异日伽蓝也。”9袁宏道认为这位孙公为西湖建设所立下的赫赫功绩堪比白居易、苏轼,是“异日伽蓝也”。徽州商人汪汝谦垂髫之年来到杭州,为西湖山水之美而折服,他在晚年的回忆文章《西湖纪游》中特别提到了一位整治西湖的功臣:“余垂髫来武林,见山水而仆居。时内监东瀛孙公总理织造,凡上方赐予,悉输为湖山之助,袁中郎称为护法伽蓝。”10这位孙公,名叫孙隆,号东瀛,万历时司礼监太监,主管苏杭织造,他花费了巨资修葺西湖名胜,为时人所称道。张岱在《西湖梦寻》中记录了他所主导的西湖建设工程,包括:助建昭庆寺,修筑什锦塘,改建清喜阁,重修净慈寺、三茅观、龙井寺、灵隐寺等。11杭州人为了纪念孙隆建设西湖的功勋,特意在湖畔为他建造了一座生祠。然而这位杭州人心中的“护法伽蓝”却是苏州百姓深恶痛绝的对象。万历二十九年(1601),孙隆受万历皇帝指派到苏州增税。他私设税官,擅立关卡,横征暴敛,民怨沸天。当年又逢水灾,桑蚕无收,丝价腾贵,机户杜门罢织,万馀机匠失业,从而引发了一场抗税斗争。一个名叫葛成的丝织工人指挥成千上万的民众冲击了税使孙隆的衙门,杀死了多名税务官员,焚烧了他们的住宅,孙隆被迫逃往杭州。12虽然结局有些灰溜溜的,但无论怎样孙隆都算得上是万历神宗皇帝宠爱的亲信,他派人绘制吴山风景图进献宫中也是为了向皇帝展示自己治理西湖的成果,以邀功讨赏。《湖山胜概》的刊刻人陈昌锡能与孙隆攀交,并看到这些风景图,可见他应当是一位颇有地位的士绅。陈昌锡认为:“凡诗不尽意者图写之,图不尽景者诗道之。”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相互作用的同时,各自的情境会不自觉地叠加,释放出一个更广阔的意蕴空间。于是在请画工仿绘吴山风景图的同时,他遍求名家诗笔,以达到诗画配合的效果。《湖山胜概》中的诗文作者包括陈昌锡本人在内共13人,其身份大致可分为官员、儒生、艺术家、僧侣四类,这也反映出《湖山胜概》刊刻者交往的圈子。除陈昌锡、性穆、漏坦之、江中正、李长房5人生平暂不可考外,其馀8人生平考证如下:张寿朋:字冲龢,号西江,又号鲁叟,江西南城人。晚明诗人,著有《深息窝集》和《庸言史迹》。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除刑部主事,谪泰安州同知,终庐州府(今安徽合肥)通判。同治《南城县志》卷8称他“为人高致,潇洒出尘,不为世网拘迫”。由于不耐吏事,因而仕途平平,但他足迹遍天下,在文学上有一定造诣。黄九鼎:《浙江通志》卷182载其小传云:“黄九鼎,字禹钧,万历癸酉举人,除陕州守,多惠政,未几解职归。爱西湖之胜,遂家焉。名山异迹,题咏几遍,尤擅于乐府拟古诸体,结社湖山,与名公互相唱和。督抚刘一焜为梓《湖山百咏》、《七二草》行于世。”秦舜友:《佩文斋书画谱》卷58载其小传云:“秦舜友,字心卿,号冰玉,宣城人,徒钱塘。摹右军书、右丞诗,绘钱塘,人无出其右者。喜用鹿柱笔,不得精纸不以涂抹。其画自入天台后,松针石脉,迥然有异。”但值得注意的是,黄九鼎、秦舜友两人的诗作多系和韵,又大多书于同一页上,且合用同一标题。细观书法,会发现它们其实是同一个人书写的,但有时为了显示区别,略微变换了字体。再看两人落款,黄九鼎居高一字,秦舜友居下一字,则应当是秦氏手书。或许黄九鼎并不擅长书法,为了藏拙而请秦舜友代笔。只有第一幅插图所题诗《吴山咏》各书一页,书分草行,以示区别,其实仍然是秦舜友一手所书(见封二图3)。黄九鼎小传称他“结社湖山,与名公互相唱和”,秦舜友很有可能与他同为诗社社友。李开藻:字叔铉,号无为居士,福建永春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户曹榷关,以清白闻。典滇试,历山西、四川、山东、江西学政,五秉文衡,皆有声闻”13。著有《性馀堂草》一百二十卷、《酌言》十卷。《日下旧闻考》卷54云:“原龙华寺明碑二……其一金陵朱之蕃撰,高阳孙承宗篆额,永春李开藻书。”14《湖山胜概》中收录他的诗作《紫阳洞天》一首,书法极似碑文小字,与他书写龙华寺碑的记载相吻合(见封二图4)。黄克谦:字汝澍,号灵河,为浙江杭州金墩武林黄氏初祖。浙江省图书馆藏有金墩武林黄氏家谱云:“由福建莆阳金墩迁入,一世黄克谦,寓居邵武金墩山,明南剑州知州黄思谦子,明万历戌戊进士,官广东参政,杭州右卫所指挥使,遂家焉。”15江中信:《浙江通志》卷139载其为仁和人,癸未(1583)进士,山东中式(在万历七年己卯科条后);《山东通志》卷15之一:江中信,临清州人,癸未进士(在万历七年己卯科条后);又癸未科,万历十一年朱国祥榜:江中信,临清人,主事。以上三条科目所指其实是同一人,江中信里贯仁和,而在籍临清,因此《山东通志》以所在之籍谓之临清州人,而《浙江通志》以其里贯谓之仁和。孙之彦:书法家,正书学颜真卿,亦善行书。新安汪氏《诗馀画谱》中有其所书。明纲:僧。字宗朗。工书法,有姿媚流宕之致。崇祯十年(1637)书乐志篇轴,《澄怀堂书画目录》中有著录。他的诗颇为俊朗。在这部文人刊刻的旅游书籍中出现他的诗文,颇能反映晚明时士绅与僧侣交往的状况。追求自由达观的个性和闲适的生活趣味,是明代中晚期普遍的一种生活风尚。而禅宗那种一方面教导人们平静如常地面对世俗生活,又常藉与大自然的交流,获得淡泊心境与永远解脱的愉悦,也成为士大夫刻意追求和崇尚的目标。于是文士们走入山林,与僧道交游,诗文酬酢,纵谈性命,修禅礼佛,遂成为一种新的生活形式。李鼎就指出与僧侣交游在当日乃是一桩风雅之事:“友之有僧,如花中之竹,羽中之鹤,气韵别是一种。箨冠棕履,最宜净侣同行。”16三、《湖山胜概》与江鲁叟序书据法国国家图书馆的负责人介绍,这部《湖山胜概》是古籍孤本,封面封底都已经散佚,一共保存下来的49页除了陈昌锡的跋语之外,就是对吴山十景的图片描绘和诗文描述。那么这部书如果仅仅宣传吴山的景致,只有山而没有湖,又为何要题名为“湖山胜概”而不是“吴山胜概”呢?它与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明代四色套印古籍《湖山胜概》内容相同么?这两部书究竟是碰巧同名,抑或彼此之间另有关联呢?为了解开这两个疑问,我们不妨考察一下北京本《湖山胜概》的内容,并将它与巴黎本的《湖山胜概》加以对照。北京本《湖山胜概》卷首载西江鲁叟所作序言曰:余素尚疏拙,望强年亟拂衣归矣。雅嗜东越佳山水,来往不一,数十度身亦如不系之舟,大都借西湖僧榻者十之六七,而吴山之云居、紫阳亦一小憩。或应诸大夫之招,而西湖、吴山之席相半。乃志西湖有十景,独吴山之景未志也。游越者以湖山并称,因披吴山胜迹,今历历可数,何独未之标著?会茂材梦得谈艺间语及之,梦得遂出所为湖山十景图以示余。余曰:“湖山之胜以君传矣!”余今长作越客者,可无诗纪之?爰各为五言绝句缀图之左方。夫湖山无古今,今始绘之图、咏之诗,似有新故;湖山无得失,西湖故有图有咏,而吴山自今日补之,似有偏全。此皆游情中幻境耳,游境中幻情耳!千秋之后,好事者其所为吴山藻绘吟咏,安知不以今日嚆矢哉?!余冉冉老将至矣,湖山尚能留客,客当自有新诗,梦得其载酒石泉松雪之间以迟我。西江鲁叟撰。序言中有两处颇值得注意,首先是撰写者的身份。从巴黎本《湖山胜概》诗词作者的身份考证中我们知道张寿朋,号西江,又号鲁叟,那么他与撰写这则序言的“西江鲁叟”会不会就是同一个人呢?其次,序言中提到:“会茂材梦得谈艺间语及之,梦得遂出所为湖山十景图以示余。余曰:湖山之胜以君传矣!”从巴黎本《湖山胜概》中陈昌锡的印章及跋语后所署“虎林陈昌锡梦得父跋并书”,我们知道陈昌锡的字就是梦得。且将西江鲁叟所撰的序言与陈昌锡的跋语相对照,即可发现两文所述刻书始末十分契合。由此看来,这两部书绝非仅仅同名而已,彼此之间一定有所关联。再考察一下两部书的内容就会发现,巴黎本《湖山胜概》只有吴山十景,而北京本《湖山胜概》则由西湖十景与吴山十景两部分构成,也是采用诗画对照的形式,只不过一幅图后只配有一首诗,而且吴山十景部分的诗皆出自巴黎本《湖山胜概》,只不过北京本的诗后不署真名,没有钤盖印章,而且书法摹刻得十分粗劣(见封二图5)。如果再将两书中吴山十景的绘图加以比照,可以清楚地看出北京本的图片构图破碎,绘制简陋,大多是从巴黎本的图片中截取片角而成(见封二图6、图7)我们不妨再来看北京本《湖山胜概》的西湖十景部分。其中大部分诗词不知原作为何人,只有《三潭映月》、《雷峰夕照》这两首是明代词人莫璠所作,但没有署词人真名,而且错误很多。比如《三潭映月》就将原词中“秋静寒潭”误书为“秋乱寒潭”,“颔珠光照冰壶里”误书为“颔珠光照冰壶水”,“还忆同欢”误书为“还忆同观”。《雷峰夕照》则将原词中“桑榆影”误书为“桑榆景”(后文有“景”字,不能以相同的字两次用于韵中),“烟花”误书为“烟笼”,“有人”误书为“玉人”(“有人”更为含蓄,“玉人”虽通,却过于香艳)。“古塔斜阳红欲暝”的“暝”字则是个错别字(见封二图8)。北京本《湖山胜概》的西湖十景图片部分也粗陋不全,大部分都在右下角布置枯树二三株,磊石一丛,山崖一角,刻画草草。由此看来,这部《湖山胜概》应该是盗版伪作,刊刻此书的人以巴黎本《湖山胜概》为底本,从原书中图截片角,诗取孤篇,凑合成书。那么,刊刻者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就不得不从晚明私人刻书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寻求答案了。晚明时,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印刷技术的进步,私人刻书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达景象。利之所存,众所趋好。面对市场高额利润的诱惑,私人书坊之间的激烈竞争就不可避免了。这种竞争一方面促进了印刷技术的改进和突破,比如吴兴闵、凌两氏的多色套印,徽人胡正言的饾板拱花术,无锡华、安两家的铜活字印刷,皆著称于当时后世。另一方面,许多书坊为了牟利,不惜在经营上采取种种不雅、不轨、不法的竞争手段。比如有的书商看到别人刻的书销路好,有油水可捞,便千方百计设法翻刻。袁宏道曾描述不法书商翻刻之神通,“往见牟利之夫,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万”17,盗版书居然比原刻书发行得还快还广。而袁宏道本人就是盗版书籍的受害者,他的作品时遭篡改,大名常被假托。假冒书籍被捧为至宝,假冒者大捞一票,这的确令被假冒者大为光火,为了防范禁绝翻刻己书分夺利润,出版家们纷纷在自己所刻的图书上申明:“翻刻必究”。袁宏道就在自家书种堂刻印的《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和《潇碧堂集》合刻本中亲自撰就了《禁翻豫约》。杨尔曾也在《新镌海内奇观》的扉页牌记上打出了“武林杨衙夷白堂精刻,各坊不许翻刊”的声明。除了盗版翻刻、伪托名人之外,还有一些书贾则东拼西凑,伪造新作,或者将已经出版的书改头换面,以残本冒充全本,刻印欺售。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这部《湖山胜概》就是这样一类被窜改删并了的盗版书籍。我们不妨想象一下盗版书商当时所处的情境:随着西湖旅游之风的兴盛,作为旅行指南的书籍如《西湖志类钞》、《新镌海内奇观》等都像当时流行的城市读物一样,完成之后就成为一种文化商品走向市场,成为时人文化消费的对象。这样的书籍由于价格低廉而广受欢迎。这位盗版书商看到旅游书籍销路畅通,利润丰厚,不禁心下痒痒,顿起盗版的邪念,无奈上述书籍名气太响,像杨尔曾那样谨慎的出版人又打出了翻刻必究的声明,公开打击盗版,明目张胆的下手自然不便。就在此时,他意外地得到了一部《湖山胜概》,此书有诗有画,刻印精美,内容恰好是当时西湖旅游的时髦主题。更重要的是这部书并没有推向市场,而是一部在文人圈中供赏玩之用的内部读物,流通的范围很小。盗版者眼睛一亮:就是它了!于是开始操刀为此书改头换面:诗文作者的真名是不能用的,统统换个名号;序言保留,跋语删去(毕竟跋语是出自原书刊刻者之手);插图截取片角,大致表明个意思就行了;一幅图配三首诗太多,删去两首(减少成本);每个人的印章都翻刻一遍也太麻烦,干脆省去;书名不换也罢,反正自古以来名为《湖山胜概》的读物又不止一部。就这样盗版《湖山胜概》问世了,它并非传播文化的精神产物,而是书贾疯狂追逐利润的商品。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这部《湖山胜概》一方面反映了晚明时伴随私人刻书业的激烈竞争而出现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却也有助于恢复巴黎本《湖山胜概》的旧观。陈昌锡刊刻的《湖山胜概》应该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西湖十景,下卷为吴山十景,故而合称“湖山胜概”,可惜上卷已经佚失,巴黎藏本仅为下卷。上卷西湖部分的诗词酌收前人作品,再附同人作品,下卷吴山部分的诗词则全为同人所作。上卷卷首刻有张寿朋撰写的序言,下卷卷末为陈昌锡所题跋语。考察巴黎本《湖山胜概》13位诗词作者的印信,都是真印钤盖,或多或寡,或朱或白,似乎都是按照作者原来的手迹加以钤盖的。由此产生了两种推测:其一,在这部书刊刻成后,陈昌锡召集众位名士集赏,众人就在当时各自加盖印章;其二,在书刊刻成后,由刻工分别依照各人手迹上的印章复制后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外汇质押人民币贷款合同范本
- 民间资金借款抵押合同
- 药材种植协议书范本
- 2025商业混凝土销售合同范本
- 婚后贷款协议书范本
- 藏獒转卖协议书模板
- 2025年03月河北邯郸武安市事业单位春季博硕人才引进55名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红十字会招募红十字志愿者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Unit 9 From Here to There 第三课时Developing the Topic(含答案)仁爱版2024七下英语日清限时练
-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机器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广东省万阅大湾区百校联盟中考一模数学试题
- 《短视频拍摄与制作》课件-3短视频中期拍摄
- 数字贸易学 课件 马述忠 第13-22章 数字贸易综合服务概述- 数字贸易规则构建与WTO新一轮电子商务谈判
- 2024年电路保护元器件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污泥技术污泥运输方案
- 年产3.5万吨丙烯腈合成工段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 【方案】分布式光伏项目勘察及建设方案
- 半导体行业对国家国防战略的支撑与应用
- 智能点滴自动监控方法设计
- 办学许可证续期申请书
- Cpk及Ppk计算电子表格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