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世界地理课件_第1页
初中地理 世界地理课件_第2页
初中地理 世界地理课件_第3页
初中地理 世界地理课件_第4页
初中地理 世界地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章

地球和地图第1课时地球考点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认识过程形状①

→据日月形状推测→②

船队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一个不规则的_______③天圆地方麦哲伦球体5.1亿63714万北极地轴赤道南极二、地球仪提示►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仪是个正球体。作用►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考点2经纬网一、经纬线和经纬度纬线经线定义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①并垂直于②的弧线,也叫③线形状④;只有赤道能平分⑤;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指示方向⑥方向⑦方向长度赤道最⑧,向两极逐渐变⑨,在南北两极缩为点_______⑩南北两极纬线子午圆圈半圆东西南北长短半圆巧记►纬线特点:东西为纬线,独成平行圈;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作点。1.纬线和经线2.纬度和经度纬度经度定义表示纬线数值的度数,其数值在⑪之间表示经线数值的度数,其数值在⑫之间半球划分⑬(南、北半球分界线)⑭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度数起点⑮(0°纬线)⑯(0°经线)度数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_______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两极逐渐________度数表示方法由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为⑲,称北纬和南纬,分别用⑳和㉑

表示(如30°㉒

,表示北纬30度;60°㉓

,表示南纬60度)以本初子午线为界,由此向东、向西各分㉔,称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㉕和㉖表示(如20°㉗,表示西经20度;160°㉘,表示东经160度)⑰⑱0°~180°0°~90°赤道20°W和160°E赤道本初子午线增大增大90°NSNS180°EWWS纬度经度特殊经纬线㉙

:0°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最大的纬线圈㉚

纬线:低纬度地区与中纬度地区的分界线㉛纬线:中纬度地区与高纬度地区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南、北纬__________南、北极圈:南、北纬_________㉞经线:东、西经度分界线㉟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图示㉜㉝赤道30°60°66.5°0°和180°20°W和160°E23.5°提示►不要误认为西经都在西半球,东经都在东半球。

160°E~180°属于西半球,0°~20°W属于东半球。二、经纬网定义在地球仪上,由和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作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网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交通、军事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的定位定向三、常见的三种经纬网考点3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公转定义地球绕着①的旋转运动。地球绕着②的旋转运动。方向______________周期约④小时,或⑤天⑥年产生现象⑦、时间差异⑧的变化、季节变化、⑨的划分地轴太阳③自西向东2411昼夜更替昼夜长短五带提示►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总是保持66.5°的夹角,且空间指向不变。南、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简记作“北逆南顺”,切记“无论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自转方向始终是自西向东”。二、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带地球公转示意图夏至6月21或22日昼长夜短秋分9月22或23日昼夜平分冬至12月22或23日昼短夜长春分3月20或21日昼夜平分地球上的五带北寒极昼、极夜北温极昼、极夜太阳直射炎热热太阳直射温暖南温寒冷南寒重点1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1.经纬度位置的确定(1)纬度和经度的判读方法以赤道为分界线,度数向北逐渐增大的纬度是北纬,度数向南逐渐增大的纬度是南纬。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经度是东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经度是西经。(2)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①横平竖直的经纬网甲点的位置是(25°N,30°E)②侧视位的经纬网侧视位的经纬网先根据极点找出南北方向(指向北极点就是北,指向南极点就是南),再由南北判断东西方向,然后根据经纬度变化规律判断经纬度。图中B点的经纬度是(20°N,20°W),C点的经纬度是(40°S,40°E)。③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已知地球自转方向:首先根据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判断东经和西经。方法:顺着自转方向数值增大的是东经,顺着自转方向数值减小的是西经。然后根据极点和自转方向的关系确定南、北极点,方法:顺时针的是南极,逆时针的是北极,即明确了南纬或北纬。甲地的经纬度是(30°N,135°E)。已知极点:首先根据极点判断南纬或北纬,然后根据极点和自转方向的关系找出东西方向,自西向东数值增大的是东经,自西向东数值减小的是西经。乙地的经纬度是(30°S,45°E)。2.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1)直线型或类直线型经纬网①判断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方向,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方向。如上图,A点在B点的正北方向,B点在C点的正东方向。③如果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纬线上,也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在判断方向的时候就既要判断两点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的南北方向。如上图,A点在C点的东北方向,需要注意的是,东西方向的判断应取两点的经度差小于180°的劣弧段来确定。(2)极地经纬网或圆圈状经纬网根据地球自转判定方向:侧视——自西向东;俯视——“南顺北逆”,即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方向的判断法则为“里北外南,逆东顺西”;在以南极为中心,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方向的判断法则为“里南外北,顺东逆西”。不论以哪个极点为中心,地球自转方向都始终不变,都是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指向东方。图一中,甲在乙的东北方,丙在丁的西北方。图二中,甲在乙的西南方,丙在丁的东南方。3.经纬网中半球和五带的判断(1)半球的判读南、北半球南纬就是南半球东、西半球a.凡是小于20°的经b.凡是大于160°的经度都在西半球c.凡是介于20°~160°之间的经度,东经的在东半球,西经的在西半球(2)五带判断①南北纬0°~23.5°属于热带;南北纬23.5°~66.5°属于温带;南北纬66.5°~90°属于寒带;0°~23.5°属于热带;南北纬23.5°~66.5°属于温带;南北纬66.5°~90°属于寒带。②根据南北纬再准确判断出南温带、北温带和南寒带、北寒带。例1►读“经纬网图”,回答(1)~(3)题。(1)图中A点的坐标是(A)图中A点的坐标是()A.(60°N,60°W)

B.(60°S,60°W)C.(60°N,60°E)D.(60°S,60°E)(2)有关方向的判断有关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A.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 B.C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C.C点位于A点的东北方向

D.B点位于C点的正南方向(3)关于图中三点说法正确的是()A.都有阳光直射现象B.A点有极昼极夜现象C.B点位于东半球D.C点位于北温带思路:第(1)题,根据经纬度的判读方法,得出各点的经纬度位置:A(60°N,60°W)、B(0°,0°)、C(40°S,40°E)。第(2)题,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据此得出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B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C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第(3)题,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B点位于20°W→160°E之间,属于东半球;C点位于南温带。AAC[2018·济宁]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所示区域的半球位置是()A.东半球、北半球B.西半球、北半球C.东半球、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2.对图中四地,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B.丙地位于北温带C.丙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D.从丁地一直向北,可以回到原地BC重点2地球的公转运动1.图解地球公转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图中箭头表示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2.二分二至对应的日期、直射点的位置与昼夜长短状况(以北半球为例)日期直射纬线昼夜长短春分3月20或21日赤道昼夜平分夏至6月21或22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秋分9月22或23日赤道昼夜平分冬至12月22或23日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3.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即春分经夏至到秋分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即春分经夏至到秋分这段时间内),北半球表现为昼长夜短;反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即秋分经冬至到春分这段时间内)(即秋分经冬至到春分这段时间内),北半球表现为昼短夜长。(2)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即冬至经春分到夏至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即冬至经春分到夏至这段时间内),昼夜状况表现为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反之,太阳直射点南移过程中(即夏至经秋分到冬至这段时间内)(即夏至经秋分到冬至这段时间内),昼夜状况表现为白昼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4.物体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直射物体时,其影子最短;太阳斜射物体时,影子变长,斜射越厉害,物体的影子就越长。如在北半球的一年中,冬至物体影子最长;夏至物体影子最短。一天中,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最短。例2►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18时51分,天文爱好者等待已久的“超级蓝月+月全食”在天幕现身。据此回答(1)~(3)题。(1)这种罕见的天文现象,证明了()

A.月球出现人类B.地球是一个球体C.海陆是不断变化的D.科技是不断进步的(2)当发生“超级蓝月+月全食”时,地球公转到上图____位置。()A.A和B之间B.B和C之间C.C和D之间D.D和A之间(3)当发生“超级蓝月+月全食”时,家住美国纽约(西五区)的詹姆斯看北京天文台月全食网络直播的时间是()A.1月31日15时51分B.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