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语感的培养_第1页
浅谈英语语感的培养_第2页
浅谈英语语感的培养_第3页
浅谈英语语感的培养_第4页
浅谈英语语感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英语语感的培养

摘要:语感是人们语言的敏感性。它是集语法,语义,词汇于一起的一种大脑语言中枢的能力。在外语学习中,语感起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语感的定义与特点入手,介绍了培养语感的五个途径。

关键词:语感;背诵;会话;泛读;写作;跨文化意识

英语的语感是人们对英语的语言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感情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

语感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感觉的敏锐性。语感强的人对语言文字意蕴感受迅速而敏锐,他们看到或听到某个词,某句话,就会产生一个感受,同时这种感受往往是直觉的,即灵敏的语感,从接触语言文字到产生感觉、感受几乎是同步的,很少有时间的间隔。它是知觉感知、知觉思维积极参与所产生的结果。

第二,思维的跳跃性知觉思维。知觉感知具有跳跃性的特点。因此,语感也是有跳跃性的。

第三,整体理解性。对语言文字意蕴的感受,往往体现于整体中,对某句话单独看,感觉不出什么来,但联系整个语境就完全不同了。

那么,在了解了语感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之后,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培养呢?

一、朗读和背诵

只有多读多背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按照语言习得规律,循序渐进地形成自己的内部语言。朗读和背诵是英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教法,传统的教法之所以传统,一定有其优秀的部分。大声朗读英语,由于口舌的活动,会产生机械记亿,帮助记忆课文中的句型,并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活动,如感觉、知觉和思维等,有利于语感的形成。背诵对于缺少自然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一些优秀的,经典的语篇及会话,利用青少年记忆力和模仿力强的特点练习背诵,不仅对形成语感有益,而且对一部分学生进行第二语言的深层研究乃至对学生的一生都是有益的。通过朗读背诵,文章的语感脉络,作者的情感意趣,语言的节奏韵律,就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读者的内心深处,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二、多听多说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培养英语语感的又一途径是多听多说。通过听说培养和训练语感必须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进行。每次上课,教师要根据当天授课的主题,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这些话题源于生活,说的是身边事、身边人,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直接与Englishspeakers交谈。只有这样,才能在交际中做到听、说、思三者之间互相渗透彼此感应。

三、泛读

语言的学习必须依靠大量的实践和无数次的重复,而我们的课时又十分有限。为了使学生能有尽量多的实践机会使学过的东西再现并形成语感,我想最简便易行并且便于控制的莫过于阅读了。书中的故事情节和新奇的事物象一种神奇的力量牵引着他们前进。在阅读中书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小小的语言环境,他们的思想、情绪、感觉都进入了这个环境,此时他们用思维的内部语言是英语而不是汉语,最起码也是双语。内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又刺激了外部语言的发展,提高用大脑组织语言的能力。

四、多写

读多听有利于语感潜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但要使语感由潜意识的发展转化为外在的行动,使其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就要多写英文。写是对听和读的最好反馈。这种反馈是其他学习形式、其他练习形式所代替不了的。这里所说的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械的写:常规的听写、默写。一是创造性的写,如英语作文,记英文日记等。我觉得安排学生“写话”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三篇。可以缩写,可以转述,可以描述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现象。我要求他们在写话时把自己人心理上降到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学语文的水平,把话写明白,语法不准出错,尤其在动词的形式,名词的数,代词的使用,句子结构的完整等方面不得出错。学生只有老老实实地先写自己会写的,才能真正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由于在英语的教学中跨文化意识没得到重视,所以在英语的学习或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这对语感的培养有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就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让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想办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