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对资产阶级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的批判_第1页
(5)-2.6对资产阶级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的批判_第2页
(5)-2.6对资产阶级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的批判_第3页
(5)-2.6对资产阶级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的批判_第4页
(5)-2.6对资产阶级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的批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对资产阶级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的批判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资产阶级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的错误。

商品和货币的问题,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和庸俗经济学派都曾进行过论述。古典学派的商品理论,是以劳动决定价值这一原理为核心的,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庸俗学派的商品“理论”,则完全停留在对表面经济现象的描述上,以替资本主义辩护为目的,不包含任何科学的因素。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决定价值的学说,最早是由威廉·配第提出,而后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著作中,达到了它的最高成就。

亚当·斯密在阐明他的价值理论时,曾经明确地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正确地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不由它的使用价值来决定,而是由劳动来决定。斯密不像他以前的配第那样,仅仅把采掘金银的劳动或农业劳动看作价值的源泉,而认为一切生产部门的劳动都是价值的源泉。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归结为无差别的一般的社会劳动,这是斯密的贡献。但是,在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上,斯密的分析是动摇不定的。他说商品价值“等于它使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即决定于“劳动的价值”(工资)。说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这是正确的。可是,说商品的价值是由它所能交换到的劳动,即由劳动的价值(工资)来决定,则是错误的。因为这实际上等于说,甲商品的价值是由和它交换的乙商品来决定,而乙商品的价值则由和它交换的甲商品来决定,也就是说商品的价值由商品价值来决定。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推理,根本不能说明问题。

除上面错误以外,斯密关于价值的决定,还有下面一种提法。他在分析商品价格的构成时写道:“工资、利润、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在这里,斯密完全抛开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而把工资、利润和地租当作决定商品价值的三个独立因素。其实,上述三个部分只是对已经创造出来的商品价值实行分割的结果,它们绝不能倒过来成为商品价值的源泉。

在劳动价值论上,李嘉图摒弃了斯密关于商品价值由该商品所能购得的劳动量决定这样一种错误的说法,他指出“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规定商品的交换价值”。李嘉图还克服了斯密的商品价值由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收入决定的错误。他认为,生产出来的价值无论怎样划分,都不会影响到价值的大小;价值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并不影响劳动决定价值这一原理。李嘉图还了解到,商品价值不仅是由生产中新加入的劳动来决定,而且还有物化劳动来决定。可是,由于李嘉图不懂得劳动的二重性,因此,当需要说明新价值的创造与原有价值的转移是如何进行时,他就束手无策了。

李嘉图不仅坚持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还指明了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决定于生产商品实际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尽管他所说的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最不利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不过李嘉图并没有看到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内在联系,他不懂得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态。古典经济学者虽然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他们的整个价值理论是包含着严重的错误和缺陷的,这种错误和缺陷,还进一步导致了他们在货币理论上的错误,并为以后的庸俗经济学开了方便之门。

与古典经济学不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各个流派都是反对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正确原理的。他们割断劳动和价值的联系,提出反科学的价值理论,以达到为资产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目的。在这些伪科学的理论中,比较流行的有“供求论”、“生产费用论”和“边际效用论”。

“供求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马尔萨斯。按照这种谬论,商品无所谓内在价值,它的价值只是由商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的状况来决定的。市场上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越是超过供给,这种商品的价值便越大,反之则越小。“供求论”的错误是极为明显的,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只能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而不能使商品的价值发生变动,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只有生产上的劳动耗费改变了,才能够改变商品的价值量。

供求论者把价格当成价值。把价格变动当成价值变动,这是用现象代替了本质,是从事物的表面而不是从事物的本质来看问题。“供求论”永远无法回答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不同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着不同的水平上下波动的,譬如一把雨伞的价格无论怎样波动,他总不会超过一辆汽车的价格。当市场上供给和需求要处于平衡的时候,商品的价值又有什么来决定呢?这些问题只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才能予以科学的说明。

“供求论”者的目的是企图使人们只注意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价格现象,而不去注意生产过程。因为资本家所占有的剩余价值正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涉及生产过程,资本家的剥削秘密就有被揭穿的危险。

“生产费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萨伊。萨伊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和自然力共同协作的结果。在使用劳动、资本和自然力时,分别支出了一定的代价,即工资、利息和地租,这三者构成生产费用。商品的价值就是由生产费用来决定。

“生产费用论”的错误也是非常明显的。生产费用不外是一定量的价值,说商品价值由这些因素来决定,实际上就等于说价值由价值来决定,因而同样是同义语的重复。利息和地租,乃是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剥削收入,而不是生产中的支出,因而根本不能够构成生产费用。这些收入怎样创造出来的,其大小又是怎样决定的?生产费用论根本无法回答。

在现代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中流传最广泛的价值理论是所谓的“边际效用论”。这种理论是效用论的进一步发展,效用论早在17世纪便被提出来了,英国的巴尔本就主张过商品价值是由它的效用决定。“边际效用论”是奥地利学派的主要理论,这一理论在庞巴维克的著作中得到了系统而详尽的说明。

“边际效用论”认为,在确定某种商品的价值时,必须考虑到所谓的效用递减规律。这个规律是说:商品的效用对于具有一定欲望的某种消费者,会随着物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换句话说,某种物品的数量越多,则该物品得用来满足最后欲望,边际欲望的效用越低,所谓边际效用就是物品满足最后欲望的能力。

庞巴维克断言,边际效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对某种物品的欲望强度,另一个是该物品的稀少性。对某种物品的欲望越强,则该物品的边际效用越高,该物品越是稀少的,它的效用越大。在庞巴维克看,商品价值就是由这种边际效用决定的。譬如有4块质量重量相同的面包,由于吃面包的人对其中的每一块有不同的需求强度,因而每块的价值也就大小不等。第1块是在最饥饿的时候吃掉的,因而,效用最大。第2块次之;第3块更次之;第4块,因为已经吃饱了,不需要了,便没有什么效用了。在这种情况下,面包的价值由哪一块来决定的?边际效用论认为,由第3块决定,因为第3块代表物品的最低效用,即边际效用。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并不是独处孤岛的鲁滨孙。在社会生活里,评价商品的价值必须用社会的尺度。不论每一个人的需求强度有多大,他向资本家购买一件新东西,总得付出和别人同样多的代价。例如,到饭店去吃饭,不管你的食欲大小,同样的饭菜,总得向饭店老板支付同样多的货币,如果商品的价值大小是由购买者的主观心理来评价,而不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来决定,那么。那么一个人费了很多劳动才生产出的产品,另一个人就可以用最小的“评价”把它拿去了。显然,这样一来,商品生产就无法维持了。

英国庸俗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提出了所谓的“均衡价格论”,以价格顶替价值,用货币来衡量“边际效用”。其实他的这个“理论”不过是“供求论”,“生产消费论”,“边际效用论”等各种庸俗价值论的大杂烩,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在它以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在价值理论方面再也没有提出过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过是上述几种谬论的拼凑和变种。三种错误的货币理论科学的货币理论必须以科学的价值理论为基础,由于资产阶级学者在价值理论上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错误,因此他们不可能对货币的本质和特征做出科学的解释。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流行着各种各样的货币理论,概括起来有三种:“货币金属论”,“货币名目论”和“货币数量论”,无论是哪一种都对货币本质和特征的曲解。

“货币金属论”是早期的资产阶级货币说。在早期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者的一些著作中,反映了这种观点。在他们看来,金属货币是唯一的财富,而金银天然就是货币,这是一种典型的货币拜物教,他们歪曲了货币的本质,把货币归结为贵金属的某种自然属性。

其实金银并非天然就是货币,只有在一定条件下,金银才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即成为货币。货币不是物,而是表现在为物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货币金属论”,错误的把货币职能,只归结为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他们否认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并认为用某种货币符号来代替金属货币流通,是不适当的。他们不了解纸币,不能说明纸币及其流通特点。“金属货币论”,是在原始积累时期提出的,它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通过掠夺性贸易和海外抢劫来积累经营财富的欲望。

“货币名目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最流行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把货币和商品割裂开来,认为货币没有内在价值,只是一种货币符号,而它的购买力是由国家来规定的。最早提出这种理论的是英国的巴尔本和詹姆斯·斯图亚特。

“货币名目论”的错误在于:第一,他们不懂得货币的起源,割裂了货币与商品的联系,把货币看作是人们意志和法律的产物。货币其实也是一种商品,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第二,他们把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混为一谈,误认为规定货币的价格标准,就是规定货币的价值,并由此否认货币具有内在价值。

“货币数量论”也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资产阶级货币理论。如果说“货币名目论”和“货币金属论”,主要企图回答货币的本质这一问题;那么,“货币数量论”,则是企图回答货币的价值问题。

“货币数量论”认为,商品的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的数量决定的,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的价值与货币的数量成反比。流通中货币越多,商品价格越高,货币的价值则越小。

“货币数量论”与前两者是一样的,也是以否定货币具有内在价值作为前提。

“货币数量论”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法国历史学家孟德斯鸠认为商品价格等于货币总量除以商品总量所得的商数,而货币的价值则等于商品总量除以货币总量所得的商数;英国经济学家休谟认为,在进入流通以前,商品没有价格,货币也没有价值,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决定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数量,如果商品增加商品价格就下降,货币价值就上涨;如果货币增加,商品价格就上涨,货币价值的下降。

李嘉图也是一个货币数量论者,不过他认为,他认为货币及金银是有内在价值的,它的价值由生产金银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决定,但是,由于他不理解货币的本质,把货币看成只是一种流通手段,因此,断言在商品总价值不变的情况下,流通中货币增多了,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和货币相对价值的下跌。

“货币数量论”的一个最根本的错误,是他忽视了货币的最重要的职能—价值尺度,而仅仅看到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因而认为货币在进入流通以前,既没有价值也不执行任何其他职能。货币不仅是流通手段,而且首先是价值尺度。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由于货币材料的金和银,也是劳动产品,他们本身也具有价值,货币价值大小是由物化在其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而不是取决于货币数量多少。

货币数量论者,既然看不到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当然也就不能理解商品价格同流通中货币数量之间的真正关系。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流通的货币数量决定于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既依赖于货币流通速度,又依赖于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所以,是流通中货币数量决定于商品价格水平,而不是商品价格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货币数量论”混淆了金属货币和纸币的流通,用仅仅适用于纸币流通的原理来说明金属货币的流通,当然,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投入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越多,则所代表的价值就越小,从而商品价格就必然越高。但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这种说法不正确了。因为在这种场合,货币所具有的贮藏手段的职能,会像蓄水池一样自发调节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通过这种调节,流通中的金属货币的数量便不会发生过多的现象,因而也就不会引起货币价值的贬值和商品价格的上涨。

即使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数量论”者的观点也不是完全合适的。在纸币流通的场合,由于纸币所代表的价值会随其数量的过多或过少而发生变化,因而就给人们一种印象,纸币的“价值”大小完全由其数量来决定。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纸币的“价值”并不是单纯的取决于它的数量,而是由流通的纸币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二者的对比决定的。可见,“货币数量论”所反映的只是纸币流通的一些表面现象,它并没有阐明纸币流通的本质。

“货币数量论”和其他货币理论一样,也是现代资产阶级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以掠夺广大人民的“理论根据”。凯恩斯也曾经是一个“货币数量论”的鼓吹者。他认为,既然商品价格取决于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