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与个人防护1_第1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个人防护1_第2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个人防护1_第3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个人防护1_第4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个人防护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个人防护主要内容一、实验室生物安全二、个人防护一、实验室生物安全(一)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1、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1号)2006.6.2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7号)2004.12.12、国务院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2004.11.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5.9《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2003.6.63、部门规章《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5号)2006.2.1《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文件(卫科教发[2006]15号)2006.2.1《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0号)2006.8.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环境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2号)2006.5.1《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5号)2003.10.15《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1号)2004.6.1《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环境保护总局(卫医发[2003]287号)2003.10.10《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3]188号)2003.11.2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3]206号)2003.12.26《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68号)2009.7.184、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8)2008.12.26《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46-2004)2004.9.1《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33-2002)2003.8.1《生物安全柜》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0569-2005)2008.6.1《生物安全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170-2005)2005.6.1(二)、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不可能完全没有风险。应考虑实验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因素,尽可能降低风险。1.充分保障工作人员避免所操作生物因子的危害,确保其不受实验对象的侵染2.保证危险生物因子不向实验室外扩散,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国务院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要求,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不同,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BSL-1、BSL-2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要求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的要求,BSL-1实验室标准条款有: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可锁闭,门锁及门的开启方向应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设置。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宜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灭菌剂的腐蚀。地面应平整、防滑,不应铺设地毯。实验室台柜和座椅应稳固,边角应圆滑。实验室台柜和其摆放应便于清洁,实验台面防水,耐腐蚀、耐热和坚固。实验室应有足够空间和台面摆放实验设备和物品。根据工作性质和流程合理摆放实验室设备、台柜、物品等,避免相互干扰、交叉污染,并应不妨碍逃生和急救。实验室可以利用自然通风。如果应用机械通风,应避免交叉污染。理解:机械通风应单向风流动,空调不与其他房间交叉如果有可开启的窗户,应安装纱窗。实验室内应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若操作刺激和腐蚀性物质,应在30m内设洗眼装置,必要时设紧急喷淋装置。若操作有毒、刺激性、放射性挥发物质,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配备适当的负压排风柜。若使用高毒性、放射性等物质,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若使用高压气体,应有安全措施,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应设紧急照明装置。应有足够的电力供应。应有足够的电源插座,避免多台设备使用共同的电源插座供水和排水管道系统应不渗漏,下水应有防回流设计。应配备使用的应急器材,如消防器材,救急器材等。应配备适用的通讯设备。必要时应配备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BSL-2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要求BSL-2实验室在符合BSL-1实验室的要求基础上,满足以下7条。实验室主入口的门、放置生物安全柜实验室间的门应可自动关闭;实验室主入口的门应有进入控制措施。实验室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备用物品的条件。应在实验室工作区配备洗眼装置设施。应在实验室或其所在的建筑物内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其他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所配备的消毒灭菌设备应以风险评估为依据。理解:高压蒸汽灭菌器可多个实验室公用,应靠近BSL-2应在操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内配备生物安全柜。应按照产品的设计要求安装和使用生物安全柜,如果安全柜的排风在室内循环,室内应具备通风换气的条件;如果需要使用管道排风的生物安全柜,应通过独立于建筑物其他公共通风系统的管道排出。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设备应配置备用电源。BSL-2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要求HIV相关检测的生物安全级别1.HIV抗体检测(包括初筛和确证实验)、抗原检测和相关的免疫学检测应在符合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2.HIV分离培养、浓缩、中和试验、细胞培养及研究工作及其他需要应用活病毒的研究实验,应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中进行。3.HIV核酸提取和检测应在符合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4.HIV病毒株应保存在符合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HIV阳性样品(血清、血浆、全血和其他组织(液)、核酸提取物)应保存在符合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二、个人防护个人防护装备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一)个人防护装备所涉及的防护部位:装备包括:1、眼睛1、眼镜(安全镜、护目镜)2、头面部2、口罩、帽子3、躯体3、防护衣4、手4、手套5、足5、鞋套

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性接触血液接触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途径:实验室人员具有感染HIV的危险性什么是HIV职业暴露?HIV职业暴露是工作人员,如实验室技术人员、医生、护士、护理员、警察、监狱管理人员等,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意外地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税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HIV感染可能性的情况。职业暴露主要方式皮肤针刺伤或锐器切割伤;粘膜或破损皮肤(如皲裂、皮肤炎症等)接触感染性材料;皮肤虽然完整无破损,但大面积或长时间(几分钟或更长)接触感染性材料HIV对环境的抵抗力

HIV对外界环境中物理和化学因素抵抗力均较低,比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抵抗力低得多.因此,对HBV的消毒和灭活方法对HIV均可使用。对热的抵抗力对化学品的抵抗力对紫外线的抵抗力

对热的抵抗力在室温(22-27℃)液体环境下可存活15天以上.在54-56℃时病毒活性约每20分钟下降1个对数TCID50(细胞的半数感染单位)56℃30分钟可使HIV在体外对人的T淋巴细胞失去感染性经过60℃3小时或80℃30分钟作用,不能检出感染性病毒,对逆转录病毒灭活,WHO推荐100℃20分钟在-70℃不加保护剂冷冻保存,其感染性可丧失.但若在-70℃保存于35%山梨醇或50%胎牛血清(FBS)中可存活3个月以上对化学品的抵抗力HIV不耐酸,pH3.0时病毒滴度在10分钟下降4个对数.HIV较耐碱,pH高达9.0时,病毒滴度下降甚微HIV对消毒剂、去污剂等化学因素敏感:0.2%次氯酸钠0.1%家用漂白粉0.3%双氧水75%酒精0.5%来苏儿等5分钟可灭活HIV对紫外线的抵抗力对紫外线或射线不敏感,紫外线、射线不能灭活HIV。(二)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WHO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认为,在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是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也不论他们是阳性还是阴性,都应当作为具有潜在性传染性加以防护。检验人员自我防护的主要内容手套1、手套应在实验室工作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