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语六下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_第1页
部编小语六下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_第2页
部编小语六下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_第3页
部编小语六下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_第4页
部编小语六下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小语六下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一、单元整体构思(一)确定学习任务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民风民俗”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北京的春节》叙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一些习俗,《腊八粥》则详细讲述了北方人春节习俗中熬腊八粥的场景,《古诗三首》分别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寒食节、中秋节和七夕节的有关习俗,《藏戏》一文介绍了藏戏这一传统文化的起源和艺术特色。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话题是“家乡的风俗”,要求做到“习作时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现了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和渐进性,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一是通过课内阅读,初步了解北京春节的基本习俗,了解熬腊八粥的场景和过程,了解藏戏的起源与形成,学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通过拓展阅读,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春节等民间习俗的了解和民族特色的认识。二是整理和诵读有关中华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在诵读中丰富古诗积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感受古诗的音韵美和文化之美。三是通过调查和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以及家乡民俗,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感受中华传统节日和家乡风俗的文化内涵与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二)选择阅读文本教材在《北京的春节》后编排了“阅读链接”,目的是拓展同题阅读。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我国民间习俗和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实施教学时,还可选择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冯骥才的《花脸》、肖复兴的《花边饺》、冰心的《腊八粥》等课外篇目作为本单元学习的补充阅读文本,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和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把新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篇目中关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古诗词作为本单元学习的拓展阅读文本。(三)设计情境任务二、学习目标1.运用朗读和快速默读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北京人怎样过春节,腊八粥是怎样熬成的,藏戏的起源及特点,分清课文详写和略写的内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会认本单元36个生字,正确读写38个词语,背诵《古诗三首》,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课外查找描写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借助古诗诵读与积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3.通过阅读《故乡的元宵》《花脸》《花边饺》《腊八粥》等课外篇目,了解不同作家笔下的民间习俗和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4.通过查阅资料、访问长辈等方式,调查、了解家乡的风俗特点,把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写下来,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三、学习活动本单元编排的四篇课文从文体上分有散文、小说、古诗和介绍性文章,从阅读方法上分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根据新课标对“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的实施要求,我们把四篇课文的阅读分解到“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和“古诗鉴赏”活动中,将学习任务群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体现由课内到课外再到整本书“三位一体”的阅读理念。学习任务一:课内阅读,了解民俗完成《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落实“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一:初读课文,理清文脉学生自读课文,在读准字词字音,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师生共同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单”,梳理文章脉络。活动二:细读课文,分清主次细读课文,借助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1)课文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说说这两篇课文,作者是怎样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活动三:再读课文,讲述场景再读课文,同桌分享交流:(1)课文中的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今年,你家又是怎么过春节的?(2)腊八粥是怎么做成的?春节期间,你最喜欢的一道菜是怎么做成的?学习任务二:拓展阅读,感悟民俗完成略读课文《藏戏》和《故乡的元宵》《花脸》《花边饺》《腊八粥》等课外篇目的阅读,借助课外阅读再次感受中华传统节日习俗。活动一:导读《藏戏》和《花脸》1.根据导读提示,自学略读课文《藏戏》,随后小组讨论:藏戏的起源和特点。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面具的颜色与形状”“舞台形式”“演出方式”“演出形态”等方面梳理藏戏的特点。2.自学课外篇目《花脸》,交流讨论:从文章《花脸》中你知道了旧时过年的什么习俗?现在,你们过年时,小孩们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活动二:阅读课外篇目教师提供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肖复兴的《花边饺》、冰心的《腊八粥》等课外篇目,学生自主阅读,读后交流汇报:(1)文章《故乡的元宵》讲述了元宵节中的什么习俗?(2)文章《花边饺》中的“花边饺”里到底包的是什么?(3)冰心的《腊八粥》与教材中(沈从文)的《腊八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学习任务三:古诗鉴赏,体会民俗学习课文《古诗三首》,梳理新课标要求诵读的古诗篇目中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在展示与交流中,体会古诗描绘的传统节日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活动一:“传统古诗”我来学1.教材古诗我会读。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古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借助书中注释,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读懂古诗,读出古诗描绘的意境和画面;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和画面,读出古诗传达的情感。2.古诗“习俗”我会填。学生小组讨论: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哪个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分别是什么?然后全班交流,共同完成下列表格。活动二:“传统古诗”我整理1.收集古诗。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仿照《古诗三首》的“导学单”独自完成下列古诗整理记录单。2. 汇报古诗。小组交流整理的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集”,然后全班分享,完善、补充传统节日的“古诗集”。活动三:“传统古诗”我展示根据全班补充、完善、整理出的传统节日的古诗集。学生朗读、背诵古诗,了解每首古诗描写的传统节日、节日时间和节日习俗,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定期开展“古诗诵读”展示会,“传统古诗”手抄报评选活动等。学习任务四:梳理探究,体验民俗活动一:自主探究,准备习作素材1.收集资料。通过课内、课外阅读和古诗鉴赏与整理,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有所了解和领悟,随后让学生查阅资料或询问长辈,在自主探究中完成“传统节日文化”和“家乡习俗”的学习任务单,准备习作素材。2.参加活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访问长辈了解到家乡的一些风俗后,引导学生根据本地实际,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家乡的风俗活动,利用手机拍下或录制当时的活动场景,用文字写下自己的体会或对某方面的看法。活动二:展示交流,编写习作提纲1.分组交流资料。习作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查阅准备的习作素材,然后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按照“风俗的内容”“风俗的来历”“风俗的形式”“风俗的文化内涵”以及当地人们对这一风俗习惯的继承与弘扬等方面进行归类与梳理。2.分享参与的活动。参加同一风俗活动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回忆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具体经过,交流活动中拍摄的场景图片或视频资料,完善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以及对某方面的看法,根据“思维导图”编写写作提纲。活动三:自主写作,汇编民俗作品集1.确定写作重点,完成写作。学生根据自己“表达的主要意思”,确定习作的重点内容:如,选择“介绍一种风俗”,如果想让读者了解这种风俗,就要把风俗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作为重点内容来写;如果要突出这种风俗的渊源历史,就要把风俗的起源和有关风俗的传说作为重点来写;如果是写“自己参加某种风俗活动的经历”,就要把活动的过程及其体验作为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