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高频考点必刷黄金100题_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高频考点必刷黄金100题_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高频考点必刷黄金100题_第3页
2022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高频考点必刷黄金100题_第4页
2022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高频考点必刷黄金10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说明文阅读阅读文本,完成练习。人类物种老化危机詹克明①依据生物学定义——“种”是一群能够通过交配繁殖出后代的生物;“种”是生物分离的最基本单位。在地球上,唯独“人类”在生物学上全都只属于同一物种,再无分支旁系。相比之下,鸟类、鱼类、禽类、兽类全都分支林立,品种繁多。就连与我们同纲同目的灵长类也都有四大种类,230种分类,而整个地球却唯独我们一种人类。②与“物种”相比,“环境”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存在,生态环境理所当然地决定着任何物种的生死存亡!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能够改变地球生态环境的物种,也是唯一能够掌控地球未来环境走向的物种。现代人类责无旁贷地应该对整个地球生态环境负有全责。③有一种关于细胞老化的理论——“细胞体内毒素的逐渐积累导致了细胞的老化”。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不可化解的毒害物质与垃圾积累。这些毒害垃圾不能及时化解就只能在大城市周围堆积如山,在海洋中漂浮如“岛”,在大江大河里流毒千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垃圾就是塑料!迄今为止,人类大约共生产了83亿吨塑料,到2050年有可能达到120吨。塑料的最大特点就是材质寿命特别长,“可能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逐级降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海洋环境中整块塑料逐渐破碎成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这些微塑料首先进入鱼的身体,最终通过食物进入我们人体,拥塞在五脏六腑及各种器官之中。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在被发现的鱼中,有三分之一体内含有塑料,包括鳕鱼、黑线鳕、鲭鱼以及贝类。在2016年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微塑料污染业已成为可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等相提并论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④人类明明知道目前所作所为将会缩短自己物种的寿期,可是为什么还要身不由己地继续走下去?这就需要从人类物种本性来问究了。⑤在所有动物物种中唯独人类是追求极致贪婪的物种。欲望水涨船高,需求贪得无厌,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这一物种本能。于是高楼大厦,园田别墅,山珍海味……为了争夺利益,战争也必然逐步升级,掠夺资源,能源耗尽,地球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宜人居。⑥人类是追求极致享乐的物种。位于沙漠极度缺少水源的迪拜必须花费大量能源来淡化海水,因此这里的水比油贵,每种植一棵树的代价都要在3000美元以上。尤其匪夷所思的是,他们居然还在炎热缺水的沙漠里建造了一座巨型的室内滑雪场。“有限的地球资源与无限的奢侈欲望”业已成为人类与大自然最为根本性的矛盾!⑦生物学史表明:一般说来,物种体量越大,其数量就越少。那些大型灵长类动物、哺乳类动物、大型猛禽,其数量最多不过几十万,不可能达到数亿。然而对于人类物种而言,10万年前人类总共只有三万多人,1900年世界人口维持在16亿左右,2000年达到61亿,而现在地球上已有七十多亿人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人口数量从60亿到70亿仅仅用了10年!⑧在地球38亿年的生命史中,高等生物物种灭绝的原因要么是地球冰期,要么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均遭遇不可克服的外在原因。唯独人类这个地球有史以来最聪明智慧的物种很有可能仅仅是出自于自身原因而导致灭绝。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毁灭地球生态环境无异于“自掘坟墓”,最终被埋葬的还是人类自己。⑨一个正常生物物种本该享有的“物种寿期”一般都以“亿年”计(如恐龙存在了1.8亿年)。而人类从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明到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只不过才经历了1万年,若将一个物种的亿年发展历程比作一次“万里长征”,我们不过才走了“1里”,此种文明的“难以为继”就已初见端倪,更不要说后面还有“9999里”,我们真的能撑到底吗?(选自《新华文摘》2020年第11期,有删改)1.阅读文章,完成问题。(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造成人类物种老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任选一句)①塑料的最大特点就是材质寿命特别长,“可能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逐级降解”。②唯独人类这个地球有史以来最聪明智慧的物种很有可能仅仅是出自于自身原因而导致灭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宁和爸爸去超市购物,家里有菜篮子,但爸爸嫌麻烦不想带,认为直接从超市买塑料袋装东西更方便。结合文中的知识,替他写一段话劝说爸爸。(10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本,完成练习。①太阳是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取之不尽的核心能源系统。随着地球传统能源面临枯竭,太空电站或将成为21世纪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太空电站,简而言之,就是把地面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搬到太空去,在“天上”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送到地面。②电站“上天”,主要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在地面上,太阳能受到大气的吸收和散射、云雨的增减以及季节、昼夜更替等因素影响而衰减很多,能量密度也变化巨大,很不稳定。太空中的太阳能却非常充裕。据估算,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最高发电功率约为0.4千瓦,在平流层为7—8千瓦,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发电功率可达10—14千瓦。即便电能在多次转换过程中有所损耗,太空发电的整体效率仍非常可观。③太空电站不受天气和纬度等自然因素影响,可大规模收集、转换和利用太阳能,发电量与地面核电站相当。不仅如此,从太空中获取的电能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世界各地,不依赖大规模电网,可对偏远地区、受灾地区以及重要设施等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比如,假若有了太空电站,电动车就无需再四处寻找充电桩,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充电。④作为一种高效又环保的发电方式,太空电站仍被许多国家看好。英国政府已委托有关部门对太空电站展开研究,日本科学家也在试验将电能转换为能量波传输到地表的方式。中国首个太空电站实验基地已于2018年在重庆启动,还提出了实现太空电站目标的技术路线图,有望成为世界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太空电站的国家。(摘自庞之浩《未来电从天上来》,有删改)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球传统能源将日渐用尽,太阳将是地球取之不尽的核心能源系统。B.文章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使说明内容更具科学性、严谨性。C.中国于2018年建成了太空电站,成为世界首个建成太空电站的国家。D.文章最后两段先说明太空电站的优点,再介绍太空电站的研究现状。3.阅读第②—④段,请简要概括“电站‘上天’”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本,完成练习。未来,电从天上来庞之浩①太阳是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取之不尽的核心能源系统。地球上的传统能源面临枯竭,太空电站或将成为21世纪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太空电站,简而言之,就是把地面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搬到太空,在“天上”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送到地面。②电站“上天”,主要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在地面上,太阳能受到大气的吸收和散射、云雨的增减及季节与昼夜更替等因素的影响衰减很多,能量密度也变化巨大,很不稳定。太空中的太阳能非常充裕。据估算,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最高发电功率约为0.4千瓦,在平流层为7~8千瓦,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发电功率可达10~14千瓦。即便电能在多次转换过程中有所损耗,太空发电的整体效率仍非常可观。③从技术原理看,太空电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能量转换和发射装置,将电能转换成微波或激光等形式,向地面接收系统发送波束;地面转换装置,将其转换为电能接入电网。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光伏射频天线模块”,用于发电和能量转换,并计划于2023年进行空间段到地面段的电力传输演示。④太空电站不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可以大规模收集、转换和利用太阳能,发电量与地面核电站相当。从太空中获取的电能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世界各地,不依赖大规模电网,可对偏远地区、受灾地区以及重要设施等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例如,假若有了太空电站,电动车就无须四处寻找充电桩,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充电。⑤不过,建造太空电站还需要攻克多重技术难关。单个太空电站的面积至少相当于1400个足球场,发电功率为兆瓦级,使用寿命须达到30年以上。要建造这么宏大的空间系统,在材料、运载、航天器控制、在轨组装及维护等不少关键领域仍有待突破,远距离无线传输大功率电能技术也亟待攻关。此外,高昂的成本和安全隐患也须考虑在内。⑥未来,电从天上来。英国对太空电站已展开研究,日本也开始了试验。中国已于2018年在重庆启动首个太空电站实验基地,还绘制出实现目标的技术路线图,有望成为世界上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太空电站的国家。(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1日,有删改)4.下列相关表述,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A.导致地面太阳能衰减的因素有大气的吸收和散射、云雨的增减以及季节与昼夜的更替等。B.美国研发的“光伏射频天线模块”,用于发电和能量转换,目前尚未进行电力传输演示。C.建造太空电站需突破多项技术难关,如材料、运载、航天器控制、在轨组装与维护等。D.太空电站虽能有效解决能源问题,但因建造成本高昂、安全隐患巨大,并不被各国看好。5.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题目新颖有趣,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体现了科学小品文富有趣味性的特点。B.第②自然段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准确说明地面上的太阳能很不稳定。C.第⑤自然段中加点的“至少”一词,强调单个太空电站的最小面积,表达准确严谨。D.文章按照逻辑顺序介绍太空电站的建设目的、装置、优势及当前需攻克的技术难关。6.就选文看,太空电站的优势有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本,完成练习。长征8号——运载火箭中的“万金油”毛新愿①2020年12月22日,中国航天年末大戏——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8号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②在长征8号前,中国航天主要由长征2、3、4三个系列扛大梁,它们在前些年能够承担起我国航天发展的主要发射需求。但现有的这三大主力系列还存在诸多不足,如近地轨道大型发射任务无法完成,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的大型任务搞不定,且均为一次性火箭,成本高,存在火箭残骸落区问题。而后研制的、四种新型火箭——长征5、6、7、11虽然优化了不少性能,但无法全面解决上述问题。③长征火箭家族的新成员——长征8号的横空出世,就是专门用来以极高的性价比集中解决上述问题的。该系列火箭基本定位是弥补传统长征三大系列在发射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方面的不足,且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低成本并最终实现火箭回收复用。④太阳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是极其重要的轨道资源,由于能基本实现全球覆盖,所以是各种气象、遥感以及资源勘探等卫星的必备选项。长征8号的出现就是为了完成长2、4、11做不到,而用长5、7又浪费的中型载荷的近地轨道、极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具体说来就是8吨以内低轨、不低于4.5吨的极地、太阳同步轨道任务。同时,长征8号还有能力发射小型2、3吨级别的高轨任务,给长3系列做补充。由此可见,长征8号可称为运载火箭中的“万金油”!⑤长征8号运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把长征3、7运载火箭的相关技术和发动机灵活组合,实现低成本可组装;长征8号完全采用清洁推进剂(液氧煤油、液氧液氢燃料);长征8号最大的亮点是,它将会是长征家族中首个突破火箭一级回收技术的火箭。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系列火箭,凭借可复用、规模化量产、成本低廉、高可靠性的“撒手锏”,在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上引发洗牌般的“鲶鱼效应”。美国传统的联合发射同盟不断有火箭被迫退役,著名的德尔塔火箭家族只剩下德尔塔—4重型火箭,而且目前其形势也岌岌可危。研发可复用火箭,目前已成为航天界的共识。⑦不过,火箭回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SpaceX也是在无数爆炸中才换来了成功。2020年末首飞的长征8号虽然是不可回收版本火箭,但该型号火箭将作为我国火箭回收技术的试验田,技术成熟后会不断应用在新型火箭上,未来有望赶超猎鹰系列火箭。总体上,终极版长征8号会是、、的中型运载火箭,主要面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卫星发射任务。(选自《百科知识》2021.02A,有删改)7.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长征8号火箭肩负的重要使命。B.长征8号把长3、7相关技术和发动机灵活组合,实现低成本可组装。C.猎鹰系列火箭出现后,美国传统的联合发射同盟不断有火箭被迫退役。D.文章按照逻辑顺序,先后说明长征8号设计理念、发展前景和主要特征。8.揣摩文章中加点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1)第④段“万金油”在语段中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⑤段“将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阅读全文,在文中最后一句空白处补写“终极版长征8号火箭”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本文第⑥段介绍美国猎鹰系列火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本,完成练习。中药名称的丰富意趣①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西药的名称往往比较生涩拗口,不便记忆,比如阿奇霉素、诺氟沙星。相比较而言,中药名称特征鲜明,耐人寻味,易读易记,比如望月砂、车前草、白丁香。即使是不了解中医的人,也不能不敬佩我们祖先的智慧与文采,惊叹中药名称的典雅与恰切。②事实上,中药的名称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给中药命名的,既有本草专家,也有民间医生、文人墨客与普通百姓。受中医学、哲学、文学等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中药的命名方式也极其多元。③根据药物功效和性能命名是中药命名的主要方式。许多中药,人们观其名就知其功效。例如防风,具有防风祛风的功效;续断,具有接骨、续断骨的功效。还有五味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中药名师当作强身妙药。这种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果实,正好能对人体五脏发挥平衡作用。④其次,根据植物生长特点和药材采集的时节命名。气候特点不同,植物生长自然就有很大区别。如夏枯草,因生长到夏至果穗干枯而得名。款冬花,因冬至才开花而得名。中药材采集是确保药物质量和有效成分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掌握采收时间至关重要。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的桑叶称“霜桑叶”,天麻在冬季至第二年清明前茎苗未出时称“冬麻”。⑤再次,自然界五彩斑斓、形态万千,为中药命名提供了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有根据药物颜色命名的。例如玄参,玄是黑色,它的茎和人参相像,根乌黑,故称玄参;六月雪、满山白等,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名称。根据药物形态命名的也很常见。如牛膝,因它的茎节和牛的膝关节相似而得名;白头翁则是因为它靠近根部的地方长有白茸,形状似白头老翁而得名。⑥此外,还可以根据文献传说和传统理念命名。例如,中药刘寄奴,相传是宋武帝射蛇得来的神仙药草,此药便以他的小名“刘寄奴”命名。在传统理念中,远志、合欢、万年青、知母等药名往往语义双关,既有药物的功效,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和情感。⑦当然,中药的命名方式远不止以上几种。作为我国一项丰富而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中药名称的丰富意趣,不仅体现了汉语言的精妙深邃,更是充分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根据相关文章删改)11.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提示:请用2B铅笔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A.文章开头将中西药名称进行比较,目的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B.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第③—⑥自然段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C.文章是从药物功效和性能、植物生长特点和药物采集时节、颜色和形态、文献传说和传统理念等四个方面来说明中药的命名方式。D.中药命名方式多元,有丰富的意趣。“续断”是根据传统理念命名的。12.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根据药物功效和性能命名,是中药命名的主要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如夏枯草,因生长到夏至果穗干枯而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本,完成练习。魅力青海湖①“(青)海周七百五十余里,中有二山,东西对峙,水色清绿,冬夏不枯不溢。自日月山望之,如黑云冉冉而来……”这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青海湖壮丽景色的描写。②青海湖四面环山,东面是巍峨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嵯峨的橡皮山,北面是雄伟的大通山。四座大山犹如四幅巍然耸立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环抱其中。整个青海湖仿佛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③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它东西最长约106公里,南北最宽约63公里,环湖一周约365公里。据多年水位观测资料表明,湖泊水域面积始终保持在4200平方公里以上。④青海湖最让人赞叹的是波光潋滟的湖水。青海湖湖水的含盐量在千分之六左右(海水含盐量大约为千分之三),但由于湖水中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能见度可达十米以上。远远望去,湛蓝色的湖水与天相接,横无际涯,波涛起处,不逊大海。更为神奇的是,青海湖湖水并不是单色的,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度,湖水或青或蓝,或灰或绿,五色交辉,令人心旷神怡。⑤从生态价值上看,青海湖西的鸟岛是鸟类繁衍生息的天然场所。鸟岛三面环水,水草茂盛,鱼类繁多,环境幽静,是我国最重要的8个鸟类保护区之一。每年春天,当印度洋上的暖流开始吹拂时,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禽鸟就会一路向北迁徙,跋涉万里来到这里栖息,多达十几万只。它们在岛上各据一方,筑巢垒窝,高吟浅唱。五月份产卵期间,鸟岛上的鸟窝一个挤着一个,密密麻麻,很难发现空地。鸟窝里里外外无处不是玉白色、青绿色、棕色斑点的鸟蛋。在冬季来临之前,大多数候鸟暂时告别了鸟岛,飞向遥远的南方,留下来陪伴冰封大湖的有天鹅、天鸭等。⑥青海湖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天然鱼库。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的湟鱼(学名高原裸鲤)。据测算,湖中藏鱼量达40亿吨。每年六七月份,湖里的湟鱼便成群结队溯流而上,在水流平缓的布哈河及其支流的淡水河道里产卵育幼。一时间,大小河道湟鱼密布,令观者炫目,造就了举世闻名的“洄游奇观”。到七月以后,湟鱼陆续返回湖内。冬季湖面结冰,冰层厚达30~45厘米,冰期长达四个多月,湟鱼在冰层下舒适地度过寒冬。⑦独特的水文资源孕育神奇的鱼种,庞大的湟鱼种群为在此栖息的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碧波荡漾的青海湖、盘旋鸣唱的鸟儿、来回畅游的湟鱼,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动人图景。⑧青海湖是青海省的象征,是大自然造就的奇迹。据青海省水文局资料显示,自1956年以来,青海湖水位每年平均以12.1厘米的速度下降。近年来,青海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青海湖水位上升,水域面积扩大,湟鱼、鸟类数量持续增长。作为青海生态环境重要的支撑系统,被悉心呵护的青海湖必将展示出更大的魅力!(选自《魅力青海》,有删改)14.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价值四方面介绍了青海湖的魅力。15.文章开头引用郦道元《水经注》的内容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结合第②段内容,指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整个青海湖仿佛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按括号里的要求回答问题。(1)青海湖湖水的含盐量在千分之六左右。(“左右”一词为什么不能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月份产卵期间,鸟岛上的鸟窝一个挤着一个,密密麻麻,很难发现空地。(分析“挤着”一词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本,完成练习。智能气象时代加速到来罗京佳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呈现增多、增强、时空分布更加复杂多变等趋势。天气无常,也加大了天气预报工作的难度。利用人工智能,可显著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②目前,天气预报除了依靠预报员的综合判断外,主要采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通过处理由气象卫星、观测台站、雷达等收集到的观测资料,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大气动力学方程组,进而提供天气气候的预测信息。这一过程涉及大量计算,耗费较长时间与较大的计算资源。③人工智能方法以机器学习算法为基础,通过数学统计方法高效处理海量数据,减少计算量、节省计算资源。机器学习算法能分析大量历史数据间隐藏的非线性关系,更准确地厘清地球系统现象间复杂的因果关系。中国深圳气象局建立的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外推模型,可以在5—10分钟内有效预测未来0—6小时的降水。可见,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传统数值天气预报中,可加快天气预报速度并提高预报准确率的特点。④对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准确及时的预报有助于降低损失、挽救生命。无论是提前几小时的短临预报,还是提前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气候预测,人工智能都有“用武之地”,可以快速识别可能导致极端灾害事件的气象条件。比如,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英国利兹大学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出闪电预测模型,仅使用基本的气象数据就可以提前10—30分钟发出30公里半径内的雷暴预警,预测准确率接近80%。再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韩国全南大学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改进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季节—年际预测,比现有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提高10%—20%。⑤不过,对人工智能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进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也存在争议。人工智能的本质是通过对过去天气形势的学习,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而实际的天气过程千变万化,一个变量微小的扰动都会改变未来天气状况。同时,人工智能也格外依赖数据的精确程度,观测数据有细小差异,预测结果就会相差甚远。此外,人工智能常被比喻为“黑箱模型”,该方法只能得出天气预测结果,但其科学性以及可解释性较弱。⑥虽然有局限性,但人工智能在预报天气领域的应用已获得业界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对“人工智能+气象”进行布局。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了2021—2030年战略规划,提出未来10年将人工智能完全融入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服务中。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正推动一项研究计划,深化人工智能在天气气候领域中的应用。中国设立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人工智能地学应用研究,还设立了气象联合基金,关注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提高,天气预报会更加准确,智能气象时代将加速到来。(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8.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概括选文第③~⑥段的说明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析选文第④段中两个加点词语的作用。①人工智能都有“用武之地”,可以快速识别可能导致极端灾害事件的气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比如,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英国利兹大学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出闪电预测模型,仅使用基本的气象数据就可以提前10—30分钟发出30公里半径内的雷暴预警,预测准确率接近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中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A.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通过处理相关的观测资料,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大气动力学方程组,提供预测信息。B.人工智能方法以机器学习算法为基础,其过程涉及了大量的计算,耗费较长时间与较大的计算资源。C.人工智能也格外依赖数据的精确程度,当观测数据有细小差异的时候,预测结果就会有很大的差异。D.业界认可人工智能在预报天气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对“人工智能+气象”进行全面安排。阅读文本,完成练习。揭开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神秘面纱邱晨辉①伴随天问一号成功被火星引力捕获,其环绕器结构也揭开了神秘面纱。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这其中,“太空多面手”环绕器“一器分饰多角”,具备三大功能:飞行器、通信器和探测器。在近7个月的飞行过程中,天问一号环绕器首先作为飞行器,将着陆巡视器送至火星着陆轨道。待成功释放着陆巡视器后,环绕器作为通信器,为着陆巡视器建立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链路。通信工作结束后,环绕器作为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A________②为了克服地球的强大引力、奔向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重量不能超过5000公斤,但为了到达遥远的火星,它又至少需要携带2500公斤的推进剂,除去着陆巡视器占去的1300公斤重量份额,环绕器自身干重被严格限制在1200公斤以内。③环绕器的1200公斤包含结构和其他各种设备的重量,还要兼顾2.5米可展开驱动天线、太阳电池阵、高分辨率相机等多种大体积设备的安装要求。如何在重量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承载和设备安装,成为了环绕器结构团队面前的一只“拦路虎”。④对于航天器来说,质心越低、重量越轻,发射成本就越小。探测器多一克的重量,付出的发射成本将远超一克黄金。为了继续“减重”,环绕器结构团队创新采用了“全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在材料上下功夫,使得环绕器在苛刻限重的条件下实现高效承载。B_________⑤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近火星的过程中,如何靠自己找到火星?⑥天问一号探测器上配置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可以利用拍摄的恒星与火星图像,精确计算出自身的飞行姿态、位置与速度,实现相对火星的自主导航。⑦光学导航敏感器就好比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自动驾驶过程中的“眼睛”。在飞近火星的过程中,探测器靠这双“眼睛”实时观测火星的距离和方向,让飞控团队可以更直观地确认飞行轨道和姿态,计算图像中火星的几何中心和视半径,天问一号也就可以通过最优估计算法,来自主获取实时的位置和速度信息。C_________⑧综合电子分系统负责环绕器全部信息的管控。⑨天问一号环绕器对火星进行探测的过程中,器上的各科学仪器都会产生大量的科学数据,综合电子分系统负责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储存,并在合适的时机传输回地球。⑩通常情况下,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都是由地面控制中心根据卫星的实时状态和任务要求进行控制的。但与地球卫星不同,火星环绕器由于器地距离远,通信时间延迟长,往往来不及依靠地面指令对探测器进行实时处理。此外,深空探测器与地面站通信存在独特的“日凌”现象,即当探测器、地球和太阳位置处于同一直线时,太阳辐射会干扰地火之间的射频信号传输,导致通信中断。⑪针对这些情况,研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攻关,让环绕器在必要时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实现了环绕器在轨自主运行大于60天的能力。D________⑫2月12日,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天问一号抵达火星轨道过程中的影像。实施此次拍摄任务的工程测量分系统,就是火星捕获大片背后的“摄影师”。⑬为做好天问一号在轨工作状态的可视化监视,火星环绕器工程测量团队专门设计了一套由多个“质量小、个头小、能耗小”的“小块头”组成的工程测量分系统,包括固连遥测探头、近距离遥测探头和国旗,而实施此次捕获过程拍照的,便是其中的固连遥测探头的两个固连测量传感器。⑭在飞向火星的旅程中,固连遥测探头一路监测天问一号的状态,完成了太阳翼展开过程、定向天线展开监测,在定向天线展开到位的同时拍摄到了地球。19.阅读选文,完成问题。(1)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四个小标题的序号分别填入相应的位置。①最强大脑②高清摄影师③火眼金睛④减肥瘦身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如何在重量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承载和设备安装,成为了环绕器结构团队面前的一只“拦路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第⑩段加点词语能否删去?清说明理由。通常情况下,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都是由地面控制中心根据卫星的实时状态和任务要求进行控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语境,理解选文第⑪段画线语句“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本,完成练习。给海底拍照①漆黑一片的海洋深处是什么样子?②早在1856年,英国的一位工程师用铁、木头、强力胶和玻璃窗为普通相机制作了一台防水箱。他将相机放进去,沉入水底、拍摄到一张水下桥墩的照片。这是人类第一次进行水下拍照,虽因灌水而失败,却是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源头。从此以后,如何去探究深海的奥秘,便拉开了序幕。③2020年11月10日,中国首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坐底科考。马里亚纳海沟水压高、温度低、含氧量低、完全黑暗,科学考察难度大,被称为“挑战者深渊”。那么,在深达万米海底的巨大水压下,“奋斗者”号是如何保证“滴水不漏”,确保舱内相机正常工作的呢?④“奋斗者”号的钛合金舱球壳直径长达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舱球壳,采用整体冲压加电子束焊接的技术自主制造。钛合金舱体和舱尾透明窗口组成的耐压干舱,在它们的接缝处装有一个“0”形圈。当“奋斗者”号在下潜时,外部的海水会将这些橡胶圈挤压进接缝处,形成一个滴水不漏的密封舱体,这标志着我国钛合金材料技术和焊接加工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⑤即使做到这一点,还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因为研究人员在对耐压舱进行研究测试时,发现舱内玻璃窗要顶不住了。当压力罐内压力达到100兆帕时,耐压舱前的玻璃窗会突然破裂,这种高硼硅玻璃的硬度根本无法承受住万米水压。⑥经过反复测试,研究人员发现蓝宝石玻璃是潜水器玻璃窗的最佳选择。自然界中的蓝宝石硬度仅次于钻石,但由于含有钛、铁等杂质,会呈现出各种颜色,并不适合透光。而蓝宝石玻璃是人工制造的蓝宝石,纯度极高,无色透明,耐压性也非常强。于是,一款适合万米深海探测的蓝宝石玻璃窗诞生了。⑦可是,在漆黑一片的海底,“奋斗者”号怎样才能做到不迷路呢?首先,“奋斗者”号会利用水声通信技术,通俗来说,它会通过向水面发送声波来向母船“喊话”收发信息。“奋斗者”号能够在深海之下和母船进行清晰通话,指导智能相机进行拍照、录像。其次,一套“惯性导航装置”可以实时研判“奋斗者”号的行动轨迹,让它能清楚地感应自身的位置、速度、姿态和方向,即便只有一枚硬币厚度的偏移,也可以被检测到。⑧锦上添花的是,“奋斗者”号还携带了一套灯光系统。通常在水下200米以下,太阳光的照度不足水面照度的0.01%,1000米以下的深海更是一片漆黑,想要看清海底的种种情况必须打光。这套灯光系统的每一台照明灯都有独立的编号和控制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的水下照明条件和照明需求。⑨解决了玻璃窗和灯光系统,“奋斗者”号舱内的相机便能自如地拍下海洋最深处的情景,甚至通过无线电系统实现了实况直播——原来海底并非一片平坦,而是有火山、河流,甚至瀑布的。海底还有花园、喷泉,也能下起“海雪”,自然景观比起陆地毫不逊色。⑩“奋斗者”号是中国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潜水器,它正载着中国人民的殷切期盼,劈波斩浪,奋勇前进,于黑暗的深海中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光明前程。20.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B.本文采用空间顺序,条理清晰。C.第④段画线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准确。D.第⑦段由一个设问句引出,引发了读者的思考。21.下面加点词语删去后不影响文意的一项是()A.从此以后,如何去探究深海的奥秘,便拉开了序幕。B.中国首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坐底科考。C.自然界中的蓝宝石硬度仅次于钻石。D.通常在水下200米以下,太阳光的照度不足水面照度的0.01%。22.下面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马里亚纳海沟水压低、温度高、含氧量低、完全黑暗,科学考察难度大。B.“奋斗者”号能够在深海之下和母船进行清晰通话,指导智能相机进行拍照、录像。C.“奋斗者”号携带的灯光系统中,有的照明灯有独立的编号和控制系统。D.海底还有花园、喷泉,也能下起“海雪”,但自然景观比陆地逊色。阅读文本,完成练习。把核废料发送到太空?①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发生地震及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造成严重的环境后果。为缓解危害,需要大量海水和淡水进行冷却,但由于其与损毁堆芯直接接触,产生了大量放射性废液。这些废液虽然已经被处理过了,但还是比核电站在正常运行下排放的普通冷却水有更高的放射性,一旦排入海中,整个太平洋沿岸的国家都可能受到影响。无怪乎日本政府近期决定以海洋排放方式处理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受到了本土渔业、周边国家的抗议以及多国的谴责。②核废料对生态及人类危害极大。核废料放出的射线会对生物体造成辐射损伤,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逆的伤害。而且,核废料的放射性不能人工消除,只能靠其自身衰变减少,对人类的威胁可以持续几万年甚至数亿年。核废料可以根据其辐射量的大小分为低、中、高级别。人们对核废料的处置也按照中低级别和高级别区别对待。③处理中低级别的核废料相对简单,虽然它们占到了所有核废料中的99%,但它们的半衰期一般为几十年,危害相对较低。目前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成功地将中低级别的核废料封闭到核废料处置场。④对于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安全处理方法就不那么简单了。有人曾提出用火箭把高放废料送到宇宙空间;有人提出了冰盖处置法,具体做法就是把高放废料放置在南极或北极的冰盖上,由高放废料本身产生热量融化冰层,使废料桶最后沉到冰层底部,从而被永久隔离;还有人提出将核废料罐装永久沉入4000米以下的深海底部,让海床底部厚实的土质吸收放射性物质。但由于种种原因,以上这些方法目前仅停留在设想阶段。⑤经过多年的试验与研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可行的方法就是深地质处置方法。即将高放废料保存在地下深处的特殊仓库中永久保存——绝大部分国家都是这么做的。从2004年开始,芬兰就在北极圈附近动工开建一个规模庞大的核废料永久处理库,并已于2020年年底开始投入使用。放置核废料的地下仓库,开挖于地下500米青灰色马岩层当中。按照设计,这个填埋场将放置9000吨左右的核废料,然后完全封闭。至少十万年内不会发生泄露事故。由于背靠芬兰西部的花岗岩基岩(已存在18亿年),该设施的稳定性也能得到保障。地下温度和湿度都很低,这对于核废料的安全储存非常重要。至于这些核废料究竟能否保存10万年,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23.阅读选文,完成问题。(1)下列对本文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明确了说明对象是核废料,由此可见本文是一篇直观易懂的事物说明文。B.本文采用了时间顺序,依次说明核废水处理事件、核废料的危害和安全处理方法三个方面。C.第④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冰盖处置法的概念。D.第⑤段的加点词“恐怕”表推测,说明其间可能还有其它因素影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日本政府近期打算向海洋排放核废水遭到抗议和谴责,因为它用于处理突发事件产生的冷却水比核电站排放的普通冷却水危害更大。B.占到了所有核废料中的99%的中低级别的核废料,与高放废料相比,它的危害虽然相对较低,但如果不正确处理,依然会对生态及人类造成危害。C.安全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常用方法有:运送宇宙法、冰盖处置法、深海放置法、深地质处置法。D.芬兰的核废料永久处理库可完全封闭9000吨左右的核废料,理论上至少10万年内不会发生泄漏事故。阅读文本,完成练习。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节选)“未知9分钟”要想平稳地降落到火星表面,就要让高速奔驰的天问一号慢下来。超音速降落伞的开伞是减速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天问一号在使用降落伞时要保证在超音速、低密度、低动压下打开,而这个过程存在开伞困难且不稳定等问题。进入火星大气层后,天问一号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将下降速度减掉90%左右,这个过程需要克服高温和姿态偏差。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当速度降至每秒100米时,通过反推发动机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距离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它在火星的软着陆显得相当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比月球表面环境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相距遥远的地表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只能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经历“未知9分钟”。银色“冲锋衣”天问一号能够成功着陆火星,靠的就是身上那件精心研制的银色“冲锋衣”。天问一号在向火星靠近的飞行轨道里要经历多次温度循环变化。其中,最高温达100摄氏度,最低温达零下120摄氏度,这样一个温差巨大的环境对它内部设备正常工作的影响极大。此外,空间的高真空特使得其在面对太阳的持续辐照下无法像飞机那样通过热对流或热传导传递热量,因此其向阳表面的温度会持续升高,造成与背阳面的巨大温差。这种工况导致着陆巡视器内部温度严重不平衡,使得天问一号内部的“五脏六腑”有的处于寒冷环境,有的处于高温环境,更不要说外部空间里持续不断的高能紫外线与电离辐射对其外表的损耗损伤了。因此,天间一号必须要穿上特制的“冲锋衣”,它的学名为“低吸收一低发射热控涂层”。它是一种涂饰在航天器外表面的热控制材料,拥有对太阳光谱辐照的反射能力以及自身的红外辐射特性,能够有效减少空间环境对航天器内部造成的温度影响。与其他热控涂层一样,“冲锋衣”通过极低的太阳吸收比,可以长期有效地反射太阳辐照而来的绝大部分能量,有效解决天问一号内部冰火两重天的闽题。不同的是,“冲锋衣”不仅低吸收而且低发射。研制人员通过降低热控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减少真空环境下舱内向外界的辐射漏热,保证着陆巡视器内部设备正常运转的温度,让天问一号的旅程更加安全与舒适。24.概括天问一号在着陆的“未知9分钟”里,遇到的主要困难(每条不超过18个字)。进入阶段:①气动减速时需克服高温和姿态偏差;②降落伞开伞困难且不稳定;悬停阶段: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陆阶段: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下列有关“冲锋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研制人员为了保护天问一号研发的专用热控制装置。B.它拥有对太阳光谱辐照的反射能力以及自身的红外辐射特性。C.它能够有效减少空间环境对航天器内部造成的温度影响。D.研制人员通过降低热控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减少真空环境下舱内向外界的辐射漏热。阅读文本,完成练习。火星,中国使者来了邱晨辉①火星,地球隔壁的行星。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对这位“近在眼前”的红脸蛋邻居充满好奇。这一次,中国使者登门拜访。②2021年5月15日,来自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跋涉295天、穿越漫漫星河之后,终于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成功着陆,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今年2月,天问一号探测器就抵达了火星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第一步“绕”的目标。如今,天问一号完成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后,成功“亲吻”火星表面。③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说,火星探测的最大难点就是着陆,这个过程需要气动外形、降落伞、发动机、多级减速和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融合才能实施软着陆。每个环节必须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造成整个任务失败。截至目前,人类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仅五成左右,大部分折戟在这一阶段。④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此次着陆更加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存在大气,环境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离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整个着陆过程地表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只能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经历最为惊心动魄的“生死9分钟”。⑤天问一号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具体来说,天问一号首先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一个狭窄的进入走廊,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这个过程要克服高温和姿态偏差;气动减速完成后,天问一号的下降速度也减掉了90%左右。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专用的超音速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探测器抛掉大底和背罩,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⑥当距离火星表面约两公里,速度降至每秒100米时,需要通过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进行动力减速。为减少对着陆巡视器的冲击,发动机采用“长距离轻刹车”的技术。在距离地表100米时,发动机“最后一脚”稳准刹车,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轻盈落抵着陆点。⑦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先后展开坡道及太阳翼天线。“绕、着、巡”的串联任务终于进行到最后一步——“巡”。全球瞩目的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正式登场。“祝融号”像一只漂亮的蝴蝶——无线电是它的复眼,天线是它的触须,太阳翼是它的翅膀,被称为“火星蝴蝶”。火星车首先进行自检和环境感知,大约再过一周时间,将自主驶离着陆平台,迈出火星第一步,留下中国探测器在火星上的第一个脚印,开启火星探测,跨越数亿公里回传图像。⑧这次任务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接下来“祝融号”将给人带来什么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选自2021年5月18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26.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第①段赋予地球和火星以人的特点,并形象地将中国的火星探测说成是使者出访,富有情趣,更容易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文中引用总设计师的话,有力地说明了着陆是火星探测的最大难点,实施软着陆需要多项技术融合,并保证每个环节准确无误。C.第⑦段画线句运用打比方,介绍了“祝融号”火星车的外形,将“祝融号”火星车比作蝴蝶,直观形象,具体可感。D.天问一号探测器“绕”火星三个月后,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标志“着”的任务完成。一周后,“祝融号”开始执行“巡”的任务。27.阅读第④-⑥段,补充完整下列表格中的信息。降落步骤具体过程进入进入火星大气层的进入走廊减速a.________________→伞系减速—b.________________软着陆悬停→e.________________→抵达阅读文本,完成练习。说不尽的水之一——水的用处知多少陈仁政水是水生动物的“寒冬救星”①南北两极四季严寒,中高纬度地区的冬季严寒,那么气温0℃以下时,水生动物为何没被冻死呢?答案不复杂:冰为它们盖上了一层“温暖的棉被”。“棉被”的奥秘,就在“4℃的水密度最大”和“冰的密度比水小”之中。②原来,每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淡水表面就会结成0℃的冰。海水的平均结冰温度大约是-2℃。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海水如何咸、苦、涩,一旦结成冰,就成为(固态的)淡水了。正因为如此,北极圈内的居民都把就地取材的冰融化之后的淡水作为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密度比水小的冰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入水底。冰浮在水面的作用,就是充当水生生物的“棉被”——冰和水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冰的存在减缓了下层水变冷的速度。③我们可以想象,如果“4℃的水不是密度最大”和“冰的密度比水大”,当气温降到0℃以下并持续很长时间,那么水表面结的冰就会下沉到底,最下层的水就上浮,如此循环,全部的水也就依次结冰,水生动物将和寒冷的冰冻在一起!④事实上,虽然南北两极的严寒让海水结上了一层厚冰,看上去“千里冰封”,但是厚冰之下依然是不会结冰的海水,各种水生生物在海水中“万类‘寒’天竞自由”!冬天冰封江河湖海的时候,水生动物依然“鱼翔浅底”——那里有4℃或者比4℃更高的水,照旧“春意盎然”!水是廉价的“药”⑤从捷克“水专家”文森特·普雷斯尼茨创始的、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日本但有争议的饮水疗法,到迄今依然风行的“早上多喝水,一天都清爽”的习惯,人们都把水看成“万能药”。⑥当然,水并非“万能药”。但是,水的确有某些类似药物的疗效。例如,喝淡盐水散热,防治中暑。又如,。更值得一提的是,水可以治疗普通感冒。对于体温不超过38.5℃,仅有轻微症状的普通感冒,无需药物治疗,只需大量喝温白开水。当然,要不断监测体温变化,如果大多数时间低于38.5℃,就继续大量喝,仅需一周就会康复;如果大多数时间高于38.5℃,就必须去医院。(选自2021年2月02B《百科知识》。有删减)28.简要概括:在四季严寒的南北两极,水生动物“温暖的棉被”形成的原因、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千里冰封”出自毛泽东《 》一词,请你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请你选择其中一题作答。(1)调动相关生活体验,在“又如”后面,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水的确有某些类似药物的疗效”。(2)简答末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不能去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本,完成练习。鲸落——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①2020年4月,中国“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完成本年度的首次科考任务,并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②但你知道吗?鲸落其实是一个很残忍又悲壮的过程。当一只鲸鱼预感到自己快死亡的时候,它会悄悄寻一片深海域,然后孤独地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等到气息消绝之后,鲸鱼巨大的身体便会沉落到漆黑的深海。而此刻,那些聚集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便会蜂拥而至,疯狂吞食鲸尸。从鲸鱼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到巨大的身体被分食干净,大概需要4-24个月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早就守候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外,还会有成千上万只海洋生物被鲸鱼血肉的腥味吸引过来,等到它身上90%的皮肉被消解之后,这群嗅着味道来的海洋生物才慢慢散去。但这还只是开始,在这些海洋生物离开之后,一些体型较小的甲壳类生物便会在鲸尸上安家落户,接着啃食鲸尸上残余的软组织,它们会在鲸尸上停留大约两年的时间。尽管鲸尸的最后一丝血肉也被蚕食干净了,但鲸落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等甲壳类生物离开之后,食腐蠕虫和厌氧细菌开始进入鲸骨中,分解并吸食其中丰富的脂类,它们要在鲸骨中生活50到100年。这样,在鲸骨中的养料被吸食殆尽后,鲸鱼的残骸便在海底迻渐化作礁岩,成为一些海洋生物的寄居场所,这场盛大且漫长的仪式才算画上了句号。③所以,鲸落不仅指死掉的鲸鱼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食、分解的漫长过程,还指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中所含的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据不完全统计,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的13490个生物体都是依靠鲸落而生。鲸尸从海平面沉落至深海,然后在长达上百年的被分食、分解的过程中,成为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给贫瘠的深海带来了巨大的养分,就像《禅定荒野》里面说的那样,“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④一鲸落,万物生,这才是鲸落真正的样子,美丽又残忍,残忍却包容。生于天地,死于天地,最后赠与自然。它给漆黑冰冷的海底带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繁荣,它供养了深海上百种无脊椎生物,反哺这片养育了自己的海洋。鲸落,是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有删改)31.为什么说鲸落是残忍的过程?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请结合文章,说说“鲸落”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本,完成练习。“芯芯”之火,可以燎原胡伟武①说到芯片,就不得不提芯片领城的珠穆朗玛峰——CPU。②当代计算机都采用“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是一个美国故学,他在上世纪40年代指出,计算机在逻辑上由5个部分组成:计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而运算器和控制器加起来,就被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③那么CPU和芯片是什么关系呢?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CPU体现为一堆“柜子”;90年代以后,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出来了,于是CPU体现为一个芯片,比起早期的那些“大柜子”快多了;21世纪以后,我们走进了手机移动端的“ARM时代”;里面的CPU体现为一个IP,我们做芯片可以购买IP来做。所以,CPU不见得是直接体现为芯片的,它可以是一堆机柜,也可以是一个IP。④我国的芯片研发起步较晚,道路也比较曲折。1956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成为了我国整个计算机事业的摇篮。那时候的计算机人,可以说是“从矿石造起,从沙子造起”做成芯片,然后做成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可以满足石油勘探、“两弹一星”研究的需求,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自主,但是没有市场化。⑤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的前十年,芯片研发的特点是“造不如买”——国外的东西确实又便宜又好用。虽然计算机的市场规模做得很大,但是我们丧失了自主性,相关研究工作从计算机两大核心(CPU和操作系统)领城的竞争中退出。⑥即使到了今天,我国的芯片技术也比较落后,我们第三代计算机人的使命,就是要在市场化条件下,实现自主性。⑦我们要走出一条“市场带技术”的道路——立足于科技的自立自强,通过自主研发把核心技术掌握了,然后在体制内市场的带动下发展起来,并且走向开放市场的竞争。当然,这条路走起来要辛苦一点、慢一点。有的新产品像“养猪”,确实一年就能出来;有产品像“养牛”,三年就可以犁地;而一些核心技术产品则像养孩子,谁家孩子五岁就能挣钱养父母?你要养他二三十年——核心技术产品包括“工业的心脏”发动机、“信息产业的心脏”CPU,这些都是需要花二三十年工夫,甚至更多时间才能掌握的。⑧近年来,我国的芯片研发一直在快速发展。比如“龙芯”CPU,2015年出售几万片,其间解决了数以千计的问题;2016—2019年,每年能卖几十万片,又解决了数以千计的问题;在过去的2020年,“龙芯”CPU已经卖到上百万片了。我们相信,到2022年,“龙芯”CPU有能力走向开放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龙芯”CPU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性能也提高了12倍。⑨总之,只要我们坚定走“市场带技术”的道路,通过自主研发掌握CPU的核心技术,建立自主可控的IT信息技术体系,未来我们失去的只有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选自《科普时报》,有删改)3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芯片研发曾经历“造不如买”的阶段,虽赢得了计算机市场,却丧失了自主性。B.通过我国第三代计算机人的努力,我国芯片技术已在市场化条件下,实现了自主性。C.第⑦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走“市场带技术”的研发道路是较辛苦、缓慢的。D.第⑧段加点词“一直”,说明了近年来我国芯片的研发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35.本文围绕芯片介绍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简析标题“‘芯芯’之火,可以燎原”的含义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本,完成练习。地球每天都在“减肥”萧西①由于营养普遍过剩,肥胖一直是困扰现代人类的一大难题,因此,减肥成为了许多商家百试不爽的揽客噱头。不过,不管人类折腾的减肥到底有没有效,地球却真的每天都在变“瘦”,它一天减肥200吨。②光看地球表面,好像并没有什么变化:地面上植物生根发芽、落叶归根,天空中狂风骤雨、雨过天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过程中流动的养分、水分和气体只在地球上循环,地球不会因此变大或者变小。③但地球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外太空每时每刻都在互通有无。太空中到处都是尘埃、碎石,当这些太空尘埃掠过地球时,地球引力会把它们吸引过来,就像一台巨大的星际“吸尘器”。地球吸尘的能力有多强呢?事实上,地球能“出生”都是靠着吸尘的能力。远古时期,许多大型的陨石与地球相互碰撞,有的粉身碎骨融入地球,有的留下了“大半身家”后得以逃逸。比如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那颗小行星,科学家估计它的质量有8000亿吨,它坠落到地球上之后,所有的物质基本都留了下来,这就等于地球的重量一下子增加了8000亿吨。就这样,地球慢慢地“长大”了。④不过,随着宇宙逐渐稳定,如今,地球想靠着大陨石增重比以前困难了很多。光靠着吸引小尘埃,地球一天能增重多少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一组科研人员用多普勒激光雷达仔细研究了大气中钠和铁的含量,该仪器可以通过亮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测量大气成分的变化。由于大气中的钠含量与大气中的宇宙尘埃数量成正比,科研人员换算后发现,每天落入地球的实际尘埃量约为60吨。⑤那么地球每天都增重60吨吗?并非如此,因为地球每天还向太空输送着几百吨气体。星球引力与其自身质量有关,星球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大,而引力大不仅能吸引更多太空尘埃,还能留住更多的气体。木星质量是地球的300多倍,它的引力比地球大得多,连最轻的氢气和氦气都被其牢牢地抓住,形成了一个巨型气态行星。地球就没有木星那么大的引力,无法将氢气和氦气这两种质量较轻的气体牢牢束缚,因此它们一有机会便会逃逸到太空中。再加上速度快、能量强的太阳风无时无刻不在地球上空肆虐,也会带走大量的气体。⑥科学家根据地球的引力公式和气体分子速率公式计算出了每分钟地球向外逸散的气体分子数,换算成气体质量后,相当于每分钟地球就失去近180千克的气体,一天就减重约260吨。与地球每天新增的60吨尘埃相抵后,地球每天减下的重量约为200吨。可以说,地球在一天天地变小。⑦不过,考虑到地球是个超级“大胖子”——质量约为5.97×1021吨,它每天减的这点重量可谓九牛一毛,想“瘦成一道闪电”要花上千万亿年的时间,到时候太阳都不存在了。所以,我们可以放下因为地球热衷于“减肥”而提起的心了。37.为什么地球每天都在变“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请指出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析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选文语言生动有趣,请任选一例予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本,完成练习。郑和的远航①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那条通往遥远海岸的探索之路是中国人长期远洋航行经验和智慧的结晶。②郑和远航的成功,强大的导航能力是关键。③首先要归功于指南针和罗盘等定向技术的运用。从历史资料可以知道,郑和船队_____能够借助潮汐、洋流和季风,掌握了综合运用罗盘指向、物标定向等复杂的航海技术。④其次,是航海图的绘制与使用。《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虽略显粗糙,但已经可以提供很准确的航道指引了。船队绘制了40幅海图,涉及530多个地名,所标地名包括东非海岸的16个城市。海图对一些重要城市、岛礁、山脉等的位置与特征作了详细标注。这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图,正是这套航海图,导引着郑和船队在惊涛骇浪中驶向一个又一个目标港。⑤“牵星术”这一天文定位技术的运用,也是郑和船队顺利远航的法宝。此技术通过观察夜间星斗位置,并结合罗盘定向来提高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直到20世纪,还有国家在采用这种技术。⑥除了强大的导航能力,郑和船队在组织协调方面同样体现了高水平。相对人类航海史上的其他创举,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比他们早,规模也比他们大得多。郑和每次远航,都以多艘大中型船只为主体,组成为数一二百艘的庞大混合船队,随行更达两万人之多,而后来哥伦布的船队只有3艘船,乘员只有88名。远洋船队有宝船(船队中的大中型船只)、粮船、马船、战船(护航船只)等,在没有电子通信技术的情况下,尤其在夜晚漆黑的大海上,众多船只之间能够做到前后联系,航向协调,需要极高的沟通、组织能力。⑦此外,在船只的设计上,我们可以领略到六百多年前中国高超的造船技术。郑和宝船中的大型船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长150多米,宽60多米,船体深12米,载重量1000吨左右。一共有4层,可容纳上千人。船上有9根桅杆,可挂12张帆。这样的船,就是放到今天,也是大制作。⑧郑和船队导航技术之先进、组织协调之有效,都是同时代其他远航活动无法比拟的,明代的舰船建造水平在当时世界上也是一流的。郑和远航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发展到14、15世纪时,不仅国力强大,科技水平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位置。40.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画线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不仅而且 B.即使也C.虽然但是 D.因为所以41.根据第②—⑥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42.第④段加点词“现存最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从全文看,第⑦段不能删除,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本,完成练习。洞悉风云变幻的“千里眼”①2021年6月3日凌晨,风云四号B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作为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颗业务星,它主要应用于天气分析和预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②风云四号B星在继承风云四号A星综合探测能力优势的基础上,在高频率、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方面能力将进一步提升。③风云四号A星每5分钟对我国及周边区域成像1次,风云四号B星在A星的基础上,实现百万平方公里区域1分钟级连续观测成像。这将帮助预报员更灵活地观察台风、暴雨等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结构及其演变的精细化动态,也让短时强降水、飑(biāo)线、雷暴等小尺度、短生命史、破坏性大的强对流天气更容易被识别和捕捉。风云四号B星投入使用后,可以为预报员提供更精准的气象信息。④风云四号B星的静止轨道干涉式红外探测仪空间分辨率也从16千米提高到12千米。这就意味着探测的格点更细、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晴空大气温、湿度廓线数据,能够更好地辅助气象决策。⑤除提高了频率和分辨率外,风云四号B星将提供比A星更高的探测灵敏度和探测精度。它可在36000千米距离精确感知到地球大气0.05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其温度探测结果与真实值的偏差在0.5摄氏度以内,相比A星提高1倍。这将为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更高精度的初始资料数据,提高对突发天气的预报精度。⑥此外,风云家族早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的“值班卫星”。风云气象卫星正持续为11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即将“入职”的风云四号B星与A星双星联手,扩大了气象观测的范围。观测范围将西达印度洋、东逾太平洋国际日界线,不仅完全覆盖我国国土面积,且囊括了西北太平洋、大洋洲等更广阔区域。⑦遥望星空,风云四号B星加入风云家族后,在广袤的天际监测着气象的变化,是气象预报员的“千里眼”。特别为“一带一路”气象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44.请简述选文标题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以内”不能删掉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风云四号B星在A星的基础上,实现百万平方公里区域1分钟级连续观测成像。”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B星具有高灵敏度的特点。B.风云四号B星在继承A星综合探测能力优势的基础上,在高频率、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方面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还与A星联手,扩大了气象观测的范围。C.风云四号B星的静止轨道干涉式红外探测仪空间分辨率从12千米提高到16千米。D.风云四号B星早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