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鲁教版)课时检测24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_第1页
地理(鲁教版)课时检测24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_第2页
地理(鲁教版)课时检测24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_第3页
地理(鲁教版)课时检测24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_第4页
地理(鲁教版)课时检测24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课时限时检测(二十四)9.2从宇宙看地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是世界上著名的两个岛屿。读图,回答1~2题。1.两图显示出的区域特点是()A.区域有不同的类型B.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C.区域都有一定的形状、面积和范围D.区域可以按单一指标划分,也可以按综合指标划分2.两岛屿在自然环境上的相同或相似点是()A.均位于太平洋西岸B.均为季风气候C.地形对降水影响较大D.沿岸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解析】第1题,A、B、D三项本身的叙述正确,但是与题干中的限定条件“两图显示出的”不符,故排除;两岛屿位置明确、轮廓鲜明,说明区域有一定的形状、面积和范围。第2题,甲为我国的台湾岛,乙是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台湾岛位于太平洋西岸,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沿岸有日本暖流流经;而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印度洋西岸,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附近海域有马达加斯加暖流。两岛的中部均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东南部分别为东南季风或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而西北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答案】1。C2.C读世界两区域图,回答3~4题。3.关于甲、乙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C.历史悠久,经验丰富D.科技发达,政府支持4.近年来,C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③地下水位上升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⑤【解析】第3题,甲国为巴西,乙国为印度,两国都以平原和低矮的高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巴西为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无季风气候;巴西以移民为主,农业发展历史较短;两国都为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水平较低。第4题,C所在区域为热带雨林,雨林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CO2增多,气候变暖加剧,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答案】3.A4.C读世界甲、乙两半岛图,分析回答5~6题。5.两半岛的相同自然地理环境有()A.地处亚欧大陆西岸的大洲分界线附近B.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C.地势西高东低,平原面积狭小D.气候单一,植被以草类为主6.我国福建省漳州市计划以甲图中“迪拜棕榈岛”为蓝本,打造中国的“海上伊甸园",对两地填海造陆产生影响的自然因素中差异最大的是()A.地质条件B.海水运动C.强热带风暴D.淡水的来源【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甲为西亚的阿拉伯半岛,地处亚、欧、非交界处,地形以高原为主,热带沙漠气候广布,植被稀少。乙为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岸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水能、矿产、渔业资源丰富.与位于波斯湾内部的“迪拜棕榈岛"相比,我国漳州地处西太平洋台风多发地,因此受强热带风暴的影响更大。【答案】5.C6.C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7~8题。7.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Ⅲ到Ⅳ阶段,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解析】第7题,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减少,耕地增加,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出现了小城市和中等城市,出现了城市化,但不能说明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减;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夏季为汛期,流量大.第8题,从Ⅲ到Ⅳ时期,城市化迅速发展,农业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影响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的需求量。【答案】7.C8.D有些区域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读下图,回答9~10题.9.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10.下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B.B—C—AC.C-A—BD.B-A-C【解析】第9题,设问是“初期阶段",从图中找到初期阶段,观察三条曲线变化,运用排除法即可判断.第三产业下降,排除A项;工业化起源多为资源型产业,科技含量不高,排除C项;初期阶段,环境问题及人地矛盾不突出,排除D项。第10题,结合三角坐标图,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图中C点),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图中A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图中B点)。【答案】9.B10。C读我国某年东、中、西部GDP分布、网民数分布和人口数分布比较图,完成11~12题。11.三大经济地带中,网民数分布密度最大的是()A.东部B.中部C.西部D.无法判断12.图中信息反映出()A.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故互联网发展基础好B.我国中西部地区因人口相对较少,故网民比重较低C.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网民比重均超过人口所占比重D.我国东部地区的网民比重是其人口比重的两倍多【解析】第11题,读图中数据可计算出,网民数分布密度最大的是东部。第12题,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高,互联网发展基础好,故网民所占比重较大。【答案】11.A12.A二、综合题(40分)13.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和水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Q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设计表格比较图示地区Q山脉南北两侧气温、降水、自然带和主要农作物的差异。(2)填写下表,比较W河与H河水文特征的差异。河流径流量汛期时间及长短有无冰期含沙量W大H小(3)简述W河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Q山脉是我国的秦岭山脉,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图中W河为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而H河则是长江流域的汉江,二者的水文特征在水量、含沙量、汛期长短等方面差异明显。【答案】(1)气温降水自然带主要农作物Q山以北1月均温<0℃〈800mm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小麦Q山以南1月均温>0℃>800mm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水稻(2)河流径流量汛期时间及长短有无冰期含沙量W小夏汛、较短有H大夏汛、较长无(3)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不利条件:降水较少、旱涝灾害频发。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1978年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20。012。8第二产业比重(%)64。349。6第三产业比重(%)15.737。6材料二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材料三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1)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工业,B表示________工业。(3)试分析材料二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4)根据材料三判断,1954年至2000年三江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三大产业的比重变化,第三产业比重大增,而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2)题,分析材料二中的联系框图,可看出A可为机械工业提供原料,说明是钢铁工业;B可提供木材,且为造纸工业提供原料,说明是森林。第(3)题,从材料二框图中,可知该城市以煤炭产业为主,又发展了非煤产业等,出现了多种经营发展的模式,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4)题,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三江平原地区的湿地大面积萎缩,耕地面积大大增加,这说明当地的生态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