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险营销体制改革DOC_第1页
论产险营销体制改革DOC_第2页
论产险营销体制改革DOC_第3页
论产险营销体制改革DOC_第4页
论产险营销体制改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产险营销体制改革[摘要]当前产险营销体制的主要特点是新型销售渠道的重要性上升,传统的直销模式受到挑战。产险营销体制改革的动因主要有:保险业市场化的直接推动;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开拓新型产险市场的需要。产险营销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包括:分流直销队伍;建立个人营销制度、专业保险中介制度以及专属保险代理制度;规范与保险兼业代理的合作;产寿险相互交叉销售产品以及实行网上保险等方式。产险营销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制定总体战略;产品开发;考核和激励机制;教育和培训;引导和监管。[关键词]产险营销;保险中介;专属代理;以新中国成立为界,我国产险营销体制的发展主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从新中国成立后至2001年,产险公司主要采用“一元化销售体制”。其特点是,产险公司依靠自身所属业务团队销售保险产品,业务人员既直接展业,也通过中介渠道(主要是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开展业务;二是从2001年至今,产险营销体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以直销、个人营销、兼业代理、专业中介、专属代理等多种方式并存的营销体系。其特点是,新型销售渠道的重要性逐渐上升,传统的直销方式受到挑战。国际保险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保险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营销体制健全与否将直接决定保险业的规模大小。相对寿险营销制度来说,产险营销体制正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远不如寿险营销制度成熟,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产险营销体制改革的动因保险业市场化的直接推动。2001年以前,国内财产保险领域保险主体较少,人保、平安、太平洋三足鼎立,占据国内产险市场绝大多数份额,且一直是以法人团体业务为主要业务对象,法人业务占各家产险业务总收入的90%以上。这种业务格局促使各家产险公司形成了以直销模式为主的营销体制。随着我国保险业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产险市场主体日益增加,目前已经达到25家,包括14家外资产险公司,从而促使市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原有产险企业垄断经营的优势逐渐减弱,市场份额下降,加上部分产险公司实施产权改革和上市,较之以往更加强化效益指标考核,不得不寻求包括创新营销体制在内的改革以自强图新;二是导致传统的营销模式不再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一般来说,市场营销包括四个要素(4ps),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ing)、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传统的产险市场营销模式注重前三者,忽视销售渠道,主要在于前三种策略能直接给产险公司带来市场份额。目前,国内各家产险公司产品趋同化现象严重,价格战的惨烈又使得降价的空间极为有限。类似返还高额手续费和回扣等促销手段,由于内控风险较大、成本攀升和监管限制的问题,不可能无限制使用。因此,产险公司经营创新的重点就自然而然的转向拓展销售渠道,这也是当前产险营销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的法人团体业务较为单一,直销人员面临的经办客户也很有限,因此不需要广泛的销售渠道。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导致产险需求日益多样化。从产险业务发展的趋势来看,以个人为主体的分散性业务将日益成为产险公司主要的利润增长点。这种分散性业务具有以下特点:(1)标的分散;(2)每单平均保费较低;(3)以短期险为主;(4)产品复杂性低;(5)个性化需求较高。分散性业务的这些特点,要求产险公司提供配套的营销体制。而产险多年来单一的直销方式,已不能适应这些要求。传统的直销制度采用员工制,销售人员的工资、福利、管理费用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一笔固定的巨大支出。同时,由于销售人员的薪酬不能与业绩直接挂钩,吃大锅饭现象在所难免,导致经营效率低下。因此,变革原有的单一销售模式已是势在必行。开拓新型产险市场的需要。当前,农业保险在我国方兴未艾,除新成立的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外,原有的产险公司也积极开拓农村保险市场。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员众多,文化水平较低,与城市一般相距较远,传统的产险直销模式由于受人员、交通、成本限制,不能适应开拓农村保险市场的需要。因此,产险公司必须借助营销体制改革来突破销售瓶颈。目前,国内已有保险公司在这个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如以农险为主要业务的法国安盟保险成都分公司,积极发展农村营销员,开展销售网络建设,已经完成了覆盖成都市主要县区农村的营销网络。以温江县为例,该县共有14个农业乡镇,182个自然村,经各乡镇政府推荐及面试筛选,安盟保险成都分公司初步确定182名农村营销人员,由公司统一组织培训、参加资格考试后,在从事原工作的同时兼职办理保险业务。这种“农村营销员”的营销模式已经受到国内同行的普遍关注,将对农险市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产险营销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产险营销体制的构建受市场环境、经营水平、消费习惯、监管政策等多种因素制约,因此在进行营销体制改革时必须因地制宜,权衡各种营销模式的利弊,与公司自身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目前,产险公司营销体制创新可考虑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流直销队伍,提高经营效率。传统的直销模式诟病较多,总的趋势是,直销队伍将逐渐压缩并让位于新型销售渠道。但在其他销售渠道尚不能充当产险销售的主力军时,直销仍不失为一种现实选择。直销队伍改革的总体原则是“精兵作战,提高产能”。可结合公司整体的营销体制改革战略对直销人员进行分流,保留一批产能高、素质好的业务员继续从事直销业务,重点销售一些保险条款技术性较强、保险金额较大的产品,将其他人划入营销服务部或专属代理公司,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执业道德教育,引进能上能下的激励淘汰机制,提高销售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直销队伍的转型。建立个人营销制度。目前,个人营销正逐渐成为产险公司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截止2004年第2季度末,全国共有产险营销员94050人。产险公司采用个人营销制度的初衷,在于借鉴寿险实施个人营销制度大获成功的经验。但是,目前产险个人营销模式是以车险为主要业务基础建立起来的,面临结构调整和管理滞后的双重挑战。这种模式存在三个缺点:(1)缺乏制度整合。目前,各产险公司个人营销业务的开展大都是由基层公司发起的,具有明显的自发性特点,缺乏总公司统一的政策指导,营销管理中涉及的诸如业务授权范围、激励机制、销售人员的福利待遇等重要问题,要么各自为政,要么悬而未决,影响了业务持续发展和销售队伍的稳定。(2)团队的稳定易受业务调整的冲击。自2003年以来,部分产险公司加强了对经营效益的考核,大力调整业务结构,收缩车险承保范围,特别是限制营运车辆的承保,这给产险个人营销带来很大冲击。以往的营销队伍大都以亲情管理、亲情增员为基础,一旦面临结构调整、业务流失的压力,团队很容易人心涣散,最终导致解体。(3)缺乏供需紧密联系的产品开发机制。部分产险公司仍然认为个人营销只是直销业务的补充,因此很少根据个人营销特点开发新产品,个人营销产品主要来自直销。由于享受不到直销人员原有的固定工资和福利待遇,加上产险多为短期险,产险个人营销队伍仅仅依靠提成而获得的收入普遍偏低,从而导致短期行为盛行,人员流动性大。因此,这种模式对公司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激励机制的配套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旦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个人营销在产险营销体制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专业保险中介制度。这种模式主要是指产险公司和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开展合作。利用专业保险中介开展业务,在欧美等保险业发达国家十分普及,根本原因在于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保险公司集约化经营。虽然我国专业保险中介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快。截至2004年第3季度末,全国共有保险代理公司806家,保险经纪公司165家,二者共实现保费收入100.16亿元,占全国保费总收入的2.99%。其中,实现财产险保费收入55.5亿元,占全国产险保费收入的6.44%。尽管比重较轻,但专业中介机构在产险市场中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国内不少产险公司都在内部设立了中介业务部门,重视和专业保险中介开展合作。专业保险中介的出现顺应保险业市场化、专业化发展趋势的要求,符合国家保险产业政策,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专业性不强。人才短缺的瓶颈在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中尤为突出,制约了专业保险中介的长远发展。(2)诚信水平有待提高。由于起步较晚,市场对其接受尚有一个过程,在生存的压力下,少数专业保险中介涉嫌误导和欺诈,违背诚信经营的准则。长远来看,随着保险中介的逐步成熟,产险和专业保险中介之间的合作领域十分广阔。专属保险代理制度。这种模式是指保险公司出资或控股设立保险代理公司,由后者专门代理前者的保险产品。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是通过创新销售渠道带动产品开发,再通过产品的专属性推动代理公司向专业技术型发展,并逐步演变成保险公司自有的职业化、专业化保险销售集团。这样可以使保险公司集中优势资源,将经营重点放在客户服务、产品开发、核保核赔、资金运用等关键领域,实现专业化经营,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专属代理公司具有资合的特点,能较好地协调母公司和专属代理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同时由专属代理公司试点销售母公司开发的新型产品,成熟后再进行推广,能较好地控制销售风险。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由于存在开办费和管理人员的固定薪酬等大笔支出,相比个人营销增员来说成本过高,如果不能实现低成本、高产能运作,可能不能体现专属代理的优势。目前,太平保险已经在南京、江苏试点设立专属保险代理公司,引起国内同业的广泛关注。如果这种模式试点获得成功,未来几年内,预计将有更多的产险公司设立专属保险代理公司。规范与保险兼业代理的合作。保险兼业代理在我国目前的保险销售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4年1季度至3季度,保险兼业代理实现保费收入890.79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26.67%。其中实现财险保费收入228.94亿元,占全国财险保费收入的28.19%。同期,全国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为113941家。其中,银行兼业70726家,邮政兼业13270家,车商兼业8978家,铁路兼业1022家,航空兼业794家,其他19151家。兼业代理模式的优势在于网点众多、接触客户广泛、业务量大;缺点在于保险公司容易受制于兼业代理,手续费不断攀升,加上二者关系松散,兼业代理误导和违规行为很难控制,容易游离于监管之外。在对待兼业代理模式上,产险公司应积极规范和兼业代理的合作,注重成本控制,加强风险管控,主要是选择与一些规模较大、管理规范、人员素质较高、有行业优势的机构开展合作,如银行、邮政、铁路、航空、汽车销售4s连锁店等等。从国际上保险业发展的经验来看,随着专业中介的成熟,国民保险意识的提高,兼业代理将逐渐萎缩。由于我国保险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预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兼业代理仍将是财险营销体制中的重要一环。产寿险公司相互交叉销售产品。这种模式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不同的保险公司之间,如太平洋保险公司和平安保险相互代理保险业务;二是集团内部产寿险公司之间,如太平洋产险和太平洋寿险相互代理保险业务。这种模式目前已不存在政策上的限制,按照现行政策,只需由保险法人机构向保监会申请兼业代理资格,获准之后就可以相互代理保险业务。交叉销售主要适合于分散型财险产品。其原因是,分散型财险产品的销售与寿险的销售之间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通过交叉销售可以使产险公司的分散型业务快速切入市场。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各自网点的优势,节约成本,实现共赢。缺点在于相互代理的险种范围往往极为有限,因此不可能成为未来产险营销体制的主要模式。网上保险。目前,国内利用互联网销售保险的产险公司微乎其微,业务占比很小。这种模式受网络技术、相关法律、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短期内不会成为各家产险公司青睐的销售渠道,但可以成为宣传公司品牌、扩大市场影响的有效手段。产险营销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制定营销体制改革的总体战略。为避免出现各自为政、运行混乱的局面,产险公司应制定覆盖全系统的产险营销体制改革总体战略。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产险市场营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应对营销管理中涉及的重大具体问题有明确的规定,如人员选聘、激励考核、风险管控、业务授权等等,以便于基层公司在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同时,应允许基层公司在坚持《管理办法》原则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灵活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加强产品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是发挥产险营销体制功能的前提。但目前各家公司在开发产品时大都没有考虑营销体制的特点,产品开发与营销环节脱节。各家公司应结合营销体制改革的整体战略,完善产品开发体系,真正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合销售队伍营销特点的产品开发机制。如针对个人营销的特点,可通过改造传统产品,合理定价,适当扩大风险保障范围,开发涵盖财产损失、个人责任、人身意外等多种责任在内的综合型定额保单。同时,应保证基层公司和产品开发部门之间信息反馈渠道的通畅,以保证产品开发部门能及时调整产品开发策略。建立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在绩效考核上,以分险种核算为基础制定业务提成标准,并实行低基本工资和高绩效工资的薪酬体系,绩效与业绩挂钩,充分体现“谁贡献大,谁收入高”的激励原则。在组织架构上,打破直销人员和其他销售渠道的层级界限,将营销人员划分成不同的等级,以业绩为主要依据实行晋升或降级,每个等级与薪酬待遇相联系,建立业务人员能上能下的流动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加强职业培训和后续教育。业内公认教育和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在培训上,产险公司应借鉴和学习寿险营销的成功经验,通过日常会议、工作日志管理、建立精英俱乐部、持续的制式培训计划等手段,逐步促使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