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哲学一单元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哲学一单元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哲学一单元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哲学一单元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哲学一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课件【全书基本框架】1、前言(致同学们)和第一单元:阐述哲学的一般知识。(1)什么是哲学?(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2、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阐述马哲的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的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2)唯物的辩证法:世界的状态怎么样?(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如何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3、第四单元:阐述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历史观。(2)价值观。(3)人生观。【全书基本框架图说明】1、哲学思考的是人与世界的终极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从何处来)?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向何处去)?如何处理人与世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对这些终极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而其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完整地、科学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统一的。如唯物论中渗透着辩证法思想,辩证法中渗透着唯物论思想,认识论中又渗透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世界观决定历史观,世界观、历史观又决定着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观又内在地包含着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考点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提示】:两句话各有侧重——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这是最根本性的。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思考和追问,哲学才会出现。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提示】哲学≠智慧:哲学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学。

(3)哲学的功能(P25):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哲学的任务:真正的哲学给人智慧、使人聪明,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宇宙和人生。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提示】: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作用(或功能):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得以完成这一任务。注意:哲学上说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三大领域。前两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主观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比较哲学世界观区别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特征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几乎人人都有,是自发形成的、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联系①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哲学是世界观的最高表现。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一经概括和总结,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时,世界观便成了哲学。③世界观和哲学都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认识和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3、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误区警示】误区1:任何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评析: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因而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误区2:世界观人人都有,所以人人都是哲学家。评析:世界观人人都有,只有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才是哲学。

考点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比较哲学具体科学区别研究对象和回答问题不同以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作为研究对象,回答整个世界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的问题以世界某一领域为研究对象,回答的是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特殊性质和特殊规律的问题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结论:什么是哲学?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智慧之学;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注意:“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是百科全书”等说法都是错误的,但可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拓展深化:(1)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哲学无用,可以不要哲学的“取消论”;二是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代替论”。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这种“哲学万能论”是十分有害的。(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并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误区警示】误区1:哲学是科学的科学。评析: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抽象出的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学习哲学有助于具体科学的学习,但是不能以学习哲学取代具体科学的学习,把哲学看作“科学的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误区2:离开哲学的指导,具体科学不能发展。评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同时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但是我们不能以哲学的作用,否认具体科学的基础性作用。针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某班同学进行了一次讨论:甲:哲学可以包罗万象,只要学习哲学,就没有必要再学具体科学了。乙:具体科学研究需要具体的方法,没有必要学习哲学。你如何评价上述两种观点?【思路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明确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给予具体科学以指导。其次要明确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具体科学揭示的是具体领域的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最普遍的规律。【参考答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能够存在,就在于它以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规律。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枯萎,所以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以哲学取代具体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研究如果缺乏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会迷失方向。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是相辅相成的。1.(2010·江苏高考)“双百”人物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解析】理想信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只能影响人的发展,不可能决定人生,故排除A。世界观具有零散性,哲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排除B。培育四有公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排除D。双百人物的精神,见证了人的世界观,同时也看到对人生的巨大作用,故答案为C。【答案】C高考体验2.(2010·全国新课标)“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明显错误。③夸大了哲学的作用。故答案为C。【答案】C3.(2009·上海高考)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

)A.民间的“实惠”思想B.《老子》的思想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D.《本草纲目》的思想【解析】此题考查对哲学的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民间的“实惠”思想是一种不系统的、朴素的世界观,不属于哲学的范畴,排除A。C和D属于具体科学的思想范畴,并不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系统化阐述,故排除。【答案】B4.(2009·重庆高考)人们曾用求神膜拜自然用思维证明自然后来用观察、想象和检验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但景象不断变幻大自然在微笑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摘编自(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科学的“思维”能证实大自然“内心的秘密”B.摸清“大自然的脾气”,就是对不断变幻的“景象”的感知C.只有不断摸清“大自然的脾气”,才能接近“内心的秘密”D.人们能认识不断变幻的“景象”,也能彻底把握“内心的秘密”【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故排除A。摸清“大自然的脾气”是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排除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故排除D。只有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故答案为C。【答案】C考点演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想问题、办事情是人类的两种基本活动。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此题考查哲学的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所以哲学也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故排除③。【答案】B2.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解析】此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故答案为C。【答案】C3.2010年10月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会议审核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求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哲学上看,必须要坚持(

)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握时代的脉搏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③贯彻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④把哲学思想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要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指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故①正确。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以真正的哲学为指导,故②正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贯彻联系、发展、矛盾的辩证法思想,故③正确。一切行为需立足实际,排除④。【答案】A4.人类的活动给地球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危害,要想防止漫画《小乌见大污》中现象的出现,必须(

)①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②以科学哲学为指导,正确处理好人与世界的关系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持正确的方法论④处理好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漫画中错误现象的出现,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中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世界的关系,故选A。④不符合题干。【答案】A5.(2011·合肥模拟)“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

)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它可以取代具体科学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解析】此题考查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唯物主义的发展,可见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故选C。A、D脱离题干,哲学也是一门科学,排除B。【答案】C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注意搭配,不能说“思维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重点提炼:

1.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

3、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第二,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第三,这一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

注意: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提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不能笼统地说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误区警示】误区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评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才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误区2: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评析: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由于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所以哲学也有正确错误之分,这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考点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形态基本观点合理性局限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等同起来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经典观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考点三、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有两种表现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形态基本观点认识论根源总体评价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人们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局限性:二者归根到底,都是把人的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其根本观点是错误的。可取处: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人们思维中的概念夸大为脱离了物质的神化了的绝对【知识扩展】

理解列宁语: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一是说明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二是说明唯心主义有其认识论根源,三是说明唯心主义局部可借鉴。

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柏拉图:理念论黑格尔:绝对观念论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朱熹:理在事先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

“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思考: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错误吗?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唯心主义根本观点错误,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哲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的关系:区别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联系哲学基本派别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第一个方面的回答不同而形成的。【误区警示】误区1: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评析: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是否强调精神文明。误区2: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评析: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的回答是正确的,唯心主义在世界本原上是错误的,但是唯心主义发展中丰富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也有正确的因素,唯物主义一开始脱离了辩证法,也有其错误因素。误区3:凡是注重意识作用的哲学都属于唯心主义。评析:唯心主义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意识,认为意识决定物质。不但唯心主义看到和重视意识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也重视意识的作用。(2)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某校就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进行了一次课堂讨论,下面是两个讨论的主题,请你参与。【观点碰撞】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观点论证】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2)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思路分析】设问一:甲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水”,可见属于唯物主义,并且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乙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绝对精神,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设问二:此题属于辨析题,首先,我们对设问判定:完全错误。其次,我们应该判定其哲学派别。最后,立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来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参考答案】(1)甲: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乙:客观唯心主义。(2)①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高考体验1.(2010·四川高考)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自知》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基本派别的认识,考查了学生提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材料《吕氏春秋·自知》中的“得钟者”毁钟时,为了不让别人听到,而捂上自己的耳朵,可见“得钟者”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A项和D项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而C项属于不可知论。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答案】B2.(2010·全国新课标)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主要立足于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形者,有生之本”是唯物主义观点,B、C、D项均是唯物主义观点;A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要求。【答案】A3.(2010·山东高考)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本题以儿歌歌词为背景,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知识,立足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英语儿歌认为上帝创造了万物,可见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同时反映了基督教思想。修改后的歌词,从科学的角度,合理回答了自然现象的原因,属于唯物主义思想,故①③说法正确。②④与题意无关。【答案】A

4.(2010·江苏高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解析】本题立足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之分,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是不可知论。【答案】C

5.(2009·广东高考)“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对哲学基本派别的认识。认为苹果的存在属于感觉的相加,可见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答案为B。【答案】B

考点演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即(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关系问题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D.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故A符合题意。【答案】A2.(2011·杭州模拟)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能够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是(

)A.因材施教B.望梅止渴C.人定胜天D.画龙点睛【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思维决定存在,因材施教凸显了依据客观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对客观世界的尊重,故答案为A。B和C强调了意识的作用,D凸显了抓主要矛盾。【答案】A3.(2011·镇江模拟)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池》篇也表达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将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等同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表现【解析】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水”,可见虽然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是将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故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故选C。【答案】C4.(2010·大连模拟)黑格尔认为,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朱熹提出,“理在事先”,“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柏拉图则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下列对黑格尔、朱熹以及柏拉图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有(

)①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②都属于辩证唯物主义③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④都属于机械唯物主义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三位哲学家都把客观精神(绝对精神、理、理念)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所以三人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12分)5.材料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明·王守仁)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宋·朱熹)(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6分)(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它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解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的表现和危害。第(1)问要求学生能够把唯心主义观点从材料中归纳出来,这是做好本题的前提,如果这一步做错,就会影响后面答题。第(2)问要求回答出客观唯心主义的影响,组织答案时要紧紧抓住唯心主义的本质。【答案】(1)①材料一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反映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