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_第1页
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_第2页
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_第3页
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_第4页
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一)高压旋喷桩1.旋喷桩采用单管旋喷桩的施工方法。每个工点施工前必须先打不少于5根的工艺试验桩(其中3根用于单桩承载力检验,2根用于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以检验机具性能及施工工艺中的各项技术参数。其中包括浆液配比、旋喷参数、钻进和提升速度等。2.施工中根据试桩时得到的技术参数,制定出保证质量的措施(包括打桩顺序),上报监理批准后执行。3.旋喷桩单管旋喷施工工艺流程如下:1)定位。钻机到达施工的桩位后对中,并抄平塔架平台,使钻杆垂直于地面。2)钻孔下沉至设计标高。3) 制备水泥浆。按试桩确定的配比制定水泥浆,水泥浆的水灰比宜为1:1〜1.5:1。4) 高压旋喷注浆。钻头抵达设计深度后钻杆旋转的同时缓慢提升,同时利用高压泵将制备好的水泥浆液通过钻杆下边的喷射装置向四周高速水平喷入土体,借助喷射流的冲击力切削土层,使喷射流射程内的土体遭受破坏,并与水泥浆搅拌混合。钻杆的旋转速度一般控制在10〜20r/min,钻杆提升速度一般为100〜250mm/min。(二)路基施工工艺方法及技术措施1.道路工程应严格按照国家部颁规范、行业有关标准,xx市有关施工规定及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施工。(1)开工前,先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再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及时通过与业主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取得联系。(2) 根据现场情况核实工程量,根据工期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及时提供开工报告。(3) 解决好施工水、电的供应,保证施工设备、材料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设立必要的安全标志。(4) 施工前要与各管线单位联系、落实现状管道位置,现场刨验,采取保护措施。必要时请有关单位派员到场监护。2.施工放线(1)路基开工前应全面复核规划路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交点、转点、圆曲线等),有关水准点及规划桩位均由甲方负责提供,并按设计线位进行放线。(2)施工前请于甲方及有关部门联系并了解现状地下各种管线及障碍物的规格、位置等,并予以现场刨验,以免损坏管线。3.路基工程施工(1)路基填筑(引路回填)1)路基施工前,对原地面的树根、草皮、杂物和房基土要清除干净,并大致碾压找平,其压实度应不小于90%(重型击实)。2)挡墙内填筑灰土(10%),分层填筑,分层压实。3)路基要分层填筑碾压。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含水量应控制在压实最佳含水量正负2%之内。路基压实度(重型击实)及其他有关要求见表6.2.7表6.2.7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项目分类压实度(%)(重型压实标准)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料最小强度(CBR)%上路床(0〜30cm)三96108路堤下路床(30〜80cm)三96105上路堤(80〜150cm)三94154下路堤(>150cm)三93153零填及0〜30cm三96108挖方路基30〜80cm三961054)地面路填土:该段地面路原则为填方路基,填方路基填料均采用素土。填土需进行压实,其压实度标准同上。(2)路基开槽后进行戗灰处理和碾压,压实度和弯沉达到要求后,可进行路面基层的施工。1) 道路路基顶面弯沉值应达到标准后,可进行路面基层施工。2) 管线沟槽回填应严格按照有关道路路基压实度标准进行,保证沟槽范围内路槽顶面的回弹模量和压实度标准。3) 地上、地下管线均迁移,但若在施工期间不能立即迁移,近期应加强维护、请主管单位派员现场监护指导施工。(3)土工隔栅1)土工格栅铺设应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2)土工格栅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在受力方向连接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且其叠合长度不应小于10cm3) 在距土工格栅8cm以内的路堤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4) 土工格栅摊铺后应及时填筑填料,避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暴晒,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5) 土工格栅上的第一层填料应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容许沿路堤轴线方向行驶。6) 其他材料要求钢塑复合双向土工格栅复合地基处理时,桩顶碎石褥垫层中间铺设一层钢塑复合双向土工格栅,其主要技术性能要求如下:每延米纵向(横向)拉伸屈服强度:±60KN/m纵、横向屈服伸长率:W3%幅宽±4m肋条交叉点极限剥离力2300N钢丝握裹力2300KN/M高强经编PVC双向土工格栅鱼塘沟渠处理、路堤加筋、旧路路基开蹬搭茬等路基处理所需土工格栅,均采用高强经编PVC双向土工格栅,其主要技术性能要求如下:每延米纵向(横向)拉伸屈服强度:±80KN/m网孔纵向(横向)尺寸:W30mm纵、横向屈服伸长率:W10%幅宽±6m(三)路面施工路基经压实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路面工程施工。新旧路面纵横相接处均采用分层搭接处理。1.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

(1)沥青桥梁引路结构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快速车道结构沥青混凝土上面采用SMA改性沥青(SBS)。地面辅道及防洪通道结构沥青采用70号B级道路石油沥青,沥青原材料应严格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进行检验,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见表6.2.8,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见表6.2.9。表6.2.8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单位70号试验方法A级B级针入度(25°C,100g,5s)0.1mm60〜8060〜80T0604使用的气候分区1-3-21-3-2针入度指数PI-1.5〜-1.8〜T0604软化点(TR&B),不小于C4644T060610C延度,不小于cm2015T060515C延度,不小于cm100100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3.0T0615闪点(C0C),不大于C260260T0611溶解度(三氯乙烯),小于%99.599.5T0607密度(15C)g/m3实测记录T0603老化试验TF0T(或RTF0T)后质量变化%±0.8±0.8T0610残留针入度比,不大于%6158T0604残留延度(10C),不大于cm64T0605表6・2・9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单位SBS(I-D)试验方法

针入度(25°C,100g,5s)0.1mm3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T0604延度5C,5cm/min,不小于cm20T0605软化点(TR&B),不小于C60T0606运动粘度135C,不小于Pa•s3T0625或T0619闪点(COC),不小于C230T0611溶解度(三氯乙烯),小于%99T0607弹性回复25C,不小于%75T0662储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C2.5T0661老化试验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1.0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25C,不大于%65T0604残留延度(5C),不大于cm15T0605(2)粗集料沥青面层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不宜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沥青表面层粗集料均采用玄武岩。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力耗的碎石或破碎砾石,不得采用筛选砾石、矿渣及软质集料。粗集料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当采用的粗集料对沥青的粘附性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掺加部分消石灰或水泥代替石粉等措施,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掺加外加剂的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确定。沥青面层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见表6.2.10。表6.2.10沥青面层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数值试验方法表面层下面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602.50T0304吸水率,不大于%2.03.0T0304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1518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1215T0312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82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小于%1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35T0320石料磨光值PSV,不小于40T0321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4T0616T0663具有一定数1个破碎面,不小于%10090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不小于量破碎面颗粒的含量%9090T03613)细集料沥青面层的细集料宜采用专用的细集料破碎机生产的机制砂。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适用于0〜2.36mm或适用于0〜0.15mm)表示。沥青混合料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见表6.2.11。表6.2.11沥青混合料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0T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T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T0333砂当量,不小于(%)%60T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T0346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0345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粒径、规格应符合下表的规

定。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河砂中的贝壳材料必须筛除。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不超过级料总质量的20%。沥青混合料天然砂规格见表6.2.12表6.2.12沥青混合料天然砂规格方孔筛(mm)通过各孔的质量百分率(%)粗砂中砂细砂9.51001001004.7590〜10090〜10090〜1002.3665〜9575〜9085〜1001.1835〜6550〜9075〜1000.615〜3030〜6060〜840.35〜208〜3015〜450.150〜100〜100〜100.0750〜50〜50〜5石屑是采用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其规格应符合下表要求。采石场在生产石屑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沥青混合料宜将S14与S16组合使用,S15可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中使用。机制砂宜采用专用制砂机制造,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见表6.2.13。表6.2.13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规格公称粒径方孔筛(mm)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4)填料沥青混合料的填料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自由的从矿粉仓流出。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见表6.2.14。表6.2.14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5T0352含水量,不大于%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V0.6mm%100V0.6mm%90〜100T0351V0.6mm%75〜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5)透层沥青基层施工完毕(基层表面稍干燥但尚未硬化情况下)后必须浇晒透层沥青,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沥青完全透入基层后放可铺筑。透层沥青采用煤油稀释的中凝液体石油沥青。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不宜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透层油粘度通过调节稀释剂的品种和用量得到适宜的粘度,基质沥青的针入度通常宜不小于100。道路用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见表6.2.15。表6.2.15道路用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中凝AL(M)—2粘度C25,5————C60,5s5〜15蒸馏体积225°C前%<7315°C前%<25360C前%<35蒸馏后暂留物针入度(25C)0.1mm100〜300延度(25C)cm>60浮漂度(5°C)s——闪点(T0C法)C>65

含水量,不大于%0.2透层沥青用量应根据基层的种类通过试洒确定。沥青面层透层材料的规格与用量,见表6.2.16表6.2.16沥青面层透层材料的规格与用量用途液体石油沥青规格用量(L/m2)半刚性基层AL(M)—20.6〜1.56)粘层沥青对上、下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及沥青层与其他构造物间必须喷洒粘层油。粘层油宜采用快裂或中裂的改性乳化沥青,其质量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所适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宜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粘层油用量,应根据下卧层的类型试洒确定(一般为0.3~0.6kg/m2)。沥青油面粘层材料的规格与用量,见表6.2.17。表6.2.17沥青油面粘层材料的规格与用量试验项目单位品名与代号(PC-3)试验方法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E25——1~6T0622沥青标准粘度C25.3s8~20T0621烝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T0651针入度(100g,25°C,5s)0.1mm45~150T0604软化点,不小于C50T0606

延度(5°C),不小于Cm4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T0607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2/3T0654常温储存Id,不大于%1T0655稳定性5d,不大于%5T06552.沥青混凝土面层混合料技术要求对于沥青路面各沥青结构层,除要求其使用的沥青或改性沥青、集料等原材料应满足规定的要求外,施工单位还必须根据设计要求的技术指标,遵循规范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提供满足设计参数要求的沥青混合料。根据本工程道路等级、气候及交通条件,沥青面层均选用粗型(C型)密级配混合料。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关键性筛孔通过率,见表6.2.18。表6.2.18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关键性筛孔通过率混合料类型公称最大粒径(mm)用以分类的关键性筛孔粗型密级配名称关键性筛孔通过率AC-1313.22.36AC-13C〈40AC-20194.75AC-20C<45AC-2526.54.75AC-25C<4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见表6.2.19表6.2.19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质量百分率(%)31.526.5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13C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AC-20C10090〜10078〜92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AC-25C10090〜10075〜9065〜8357〜7645〜6524〜5216〜4212〜338〜245〜174〜133〜7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见表6.2.20。

表6.2.20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范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质量百分率(%)围26.5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SMA-1310090〜10050〜7520〜3415〜2614〜2412〜2010〜169〜158〜12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见表6.2.21。表6.2.21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试验项目单位技术标准备注AC-13CAC-20CAC-25C击实次数(双面)次75试件尺寸mm①101.6x63.5稳定度MS,不小于KN&0本工程为夏炎热区重载孔深约90mm以内%4~6交通路段,主线机动车隙道沥青面层压实度提咼率深约90mm以下%3~6一个百分点。VV沥青饱和度VFA%65~75流值FLMm1.5~4SMA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见表6.2.22。表6.2.22SMA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标准(使用改性沥青)备注马歇尔试件尺寸mm①101.6x63.5本工程为夏炎热区重载交通路段,设计空隙率允许放宽到4.5%,VFA放宽到70%,稳定度击实次数(双面)——两面击实50次孔隙率VV%3~4稳定度MS,不小于KN6.0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17.0沥青饱和度VFA%75~85

流值FLmm——容许放宽到5.5KN,但动稳定度必须合格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不大于0.1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不大于15SMA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见表6.2.23。表6.2.23SMA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不小于次/mm3000T0719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80T0709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80T0729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不小于(T0°C,50mm/min)2500T0728试件渗水系数,不大于ml/min80T0730普通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见表6.2.24表6.2.24普通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不小于次/mm1000T0719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80T0709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75T0729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不小于(-10C,50mm/min)2000T0728试件渗水系数,不大于ml/min120T07303.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1)对路基的技术要求1)路基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在路基达到规定的强度、压实度、平整度、和路拱横坡以及达到土基回弹模量,方能进行路面施工。2)路基验收按相关标准规范进行。(2)透层沥青施工技术要求在路面基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沥青透层油的洒布,透层油采用煤油稀释的中凝液体石油沥青AL(M)—2,透层油的洒布应满足下列要求:1) 透层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浇洒。2) 当基层完工后时间较长,表面过分干燥时,应对基层进行清扫,在基层表面洒水,并待表面稍干后浇洒透层沥青。3) 透层沥青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如遇大雨或即将降雨时,不得浇洒透层沥青;气温低于10°C或大风天气,不宜浇洒透层沥青,透层洒布后应尽早铺筑沥青面层。4) 洒布透层沥青后的基层上应禁止除施工车辆外的一切车辆通行,并应尽快铺筑下面层。施工车辆在其上通行也应慢速行驶,严禁在其调头、转弯。应防止透层沥青局部脱落,对局部脱落的部分要进行修补。(3) 粘性沥青施工技术要求在沥青混凝土面层间必须洒布粘层油,以保证各界面层结合良好。气温低于10C或路面潮湿时,不得浇洒粘层沥青,粘层洒布后应紧接铺筑沥青面层,但乳化沥青应待破乳、水分蒸发完后方可铺筑。浇洒粘层后,严禁沥青混合料车外的其他车辆、行人通过。另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也应浇洒粘层:1)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铺筑上层前,其下层的沥青已被污染。2) 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的侧面(4)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技术要求1) 施工前应对各种材料进行调查试验,经选择确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2) 沥青铺筑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旧沥青路面或下卧层已被污染时,必须清洗或经洗刨处理后方可铺筑粘层沥青混合料。寒冷季节遇大风降温,不能保证迅速压实时不得铺筑沥青混合料。3) 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单位除保证工地使用的原材料满足设计要求外,还必须根据规定的材料技术要求和对应的实验方法,进行必要的材料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用于生产的标准配合比,为施工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沥青混合料。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2.2-2、5.2.2-3的规定、并根据沥青品种、标号、粘度、气候条件及铺筑层的厚度选择。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和下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拌和厂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成团结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两台以上的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进行联合摊铺。相邻两幅的摊铺应有5〜10cm左右的摊铺重叠。压实后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的分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10cm。沥青混凝土面层主要技术指标见表6.2.25。表6.2.25沥青混凝土面层主要技术指标指标结构层压实度(%)国际平整度指数IRI(m/km)平整度(mm)备注粗粒式沥青砼下面层三97<2.0。〈1.2平整度仪。试验方法T0933、T0932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三98<2.0。<1.2细粒式沥青砼表面层三98<2.0。<1.2在施工缝及构造物两端的连接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C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1)材料要求土土主要用于人行道、土路肩硬化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塑性指数15〜20的粘性土以及含有一定数量粘性土的中粒土和粗粒土均可采用。塑性指数偏大的粘性土应加强粉碎,粉碎后最大土块尺寸不应超过15mm。演技采用硫酸盐含量超过0.8%的土和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石灰石灰质量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规定的III级以上的生石灰的技术指标,见表6.2.26。

表6.2.26石灰技术指标-... 材料种类技术指标钙质生石灰镁质生石灰钙质消石灰镁质消石灰有效钙剂氧化镁含量(%) 不小于70655550未消化残渣含量(5mm圆孔筛筛余,%)不大于1720————含水量(%)不大于————44细度0.71m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10.125m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v2020钙镁石灰的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W5>5W4>43)粉煤灰用于路面结构的粉煤灰可采用干灰或湿灰石粉煤灰的含水量不宜超过35%。粉煤灰烧失量应小于20%,SiO2、AI2O3和Fe2O3的总含量应大于70%比表面积应大于2500cm/g(或0.075mm筛孔通过率应大于60%)。4)水泥水泥应符合国家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