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_第1页
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_第2页
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_第3页
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_第4页
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注重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是高校的中心主题。构建创新教育体系,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校教学改革的核心。近几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将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摸索出了一条新路,收到了明显成效。2“三个转向”的改革思路从办学指导思想上明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构建创新教育体系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围绕“新世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怎样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等主题,开展了四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形成了“四个转变”、“四个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和“三个转向”的改革思路。即努力推进从单一人才培养的功能转变到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转变;从窄口径专业向宽口径专业转变;从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从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向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转变。逐步达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融为一体,知识教育与创新教育融为一体,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融为一体,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的要求。通过系列改革实现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知识的单纯灌输,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单一的培养模式转向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并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新办学指导思想中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中极重要的内容。在新的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围绕如何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3将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构建创新教育体系,确立一个营造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平台是基础。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出发,其培养目标应当是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为此,2001年以来,以“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为契机,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本科生培养方案构建了“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领域”三大课程平台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在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和效果的同时,压缩学时,将课内总学时由2900~3000缩减到2600~2700,每节课由50分钟减为40分钟,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同时设立创新实践学分,将学生的课外创新活动取得的创新实践学分纳入教学计划,作为任选课学分记载。研究生培养方案则由“综合素质培养+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专业能力提升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四大模块组成,体现出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重在研究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4积极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培养模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从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出发,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一是按照压缩长线专业,保护优势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合并相近专业,发展应用型专业,创建交叉型专业的思路,优化专业结构,使学校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和结构适应广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积极探索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2+2”、“2+3”、“2+1.5+0.5”等宽基础、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2+2”、“2+3”(“英语专业”或“英语+专业”)的合作分段培养模式,第二学位、第二专业、主辅修制,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基础教学强化班,校际合作模式。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按照学术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不同要求构建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探索与广西农科院、广西水电工程局、广西贵糖股份公司、广西工学院等生产、科研部门等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进一步密切学校与生产、科研单位之间的关系,使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在紧跟国际前沿的同时,能积极面向广西经济建设主战场。为保障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学校实施了实行本科专业责任教授和主要课程责任教授制,公共基础课责任教授和优秀主讲教师制,每月给予实行专业责任教授和公共基础课责任教授、主要课程责任教授和公共基础课优秀主讲教师津贴。5开设科研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研究性教学是训练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基本方法。对此,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积极开设研究性课程,学校开设了如创造学、创造思维训练、创造思维技法、创造原理、科研训练方法、创新设计等创造教育的理论课程以及创造技能等实践课程,各学院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开设了部分专业的研究性课程;二是倡导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以科研促教学。及时将一批学科前沿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把科研成果、学科动态融入教学,推进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三是积极探索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理工科应用型专业积极采取理论教学与实验、设计、实习相结合;理科基础性专业将知识与学科背景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学科背景去理解知识;农学类专业突出实践性,理论教学与生产现场相结合,在教学中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某些问题,学以致用;工商管理类、法学类等文科应用型专业积极采用案例教学;哲学、经济学等文科基础型专业采取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外语类专业采用交际法、合作学习法、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探索精神和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6建立一个完整的实验课教学计划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从动手能力方面厘定创新能力培养要求的一个重要途径。从2001级起,将实验课独立设课、创新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等纳入教学计划,建立了一个由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科研训练三个模块组成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其贯穿人才培养各环节。6.1加强实验教育改革6.1.1构建实验大平台“十五”期间,学校按“搭建两个平台,构建四个体系,全面推进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打破“学科壁垒”,分三期投入了1.1亿元用于本科实验室建设,并按校级和院级二个层次建设实验大平台,构建了7个校级实验平台和25个院级实验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校级实验平台的建设为地方高校提供了示范辐射作用,仅2006年就有10多个国家,60多所国内外高校到我校参观交流。6.1.2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创新实验室、创作实验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校有70门实验课独立设课,其中在学校立项建设的有58门。目前全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比例达到83%,全校实验开出率达99.15%。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创作实验室,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管理实验过程,自主完成实验。6.1.3开放实验室基金除常规的课堂和教学实验室外,学校通过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机制,使学校的科研实验室、教学实验中心(室)等对本科生开放。如从2001年开始,学校设立了开放实验室专项基金,一方面用于实验教师业余时间的教学工作量补助,另一方面全额资助学生结合开放实验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和保存专利等。同时设立开放实验学分,学生参加开放实验项目成绩优秀者,所获学分可替代选修课程学分,计入总学分并作为优先推荐保送研究生和获得奖学金的依据。学校开放实验室由2003年不足10%上升到35.6%。此外,学校还要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创新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实践场所。6.2加强各种实践和完美设计的环节6.2.1校内实习基地与外训中心相结合一是建设好校内实习基地,为本科生实践教学提供了高水平实验和实战训练的平台。学校目前有金工实习基地、电工实习基地、广播电视中心、模拟法庭、现代农业教学科研示范基地、动物养殖场、林学实习基地等7个校内实习基地与实训中心;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如通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与相关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实习基地;通过开展校院所合作,利用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为本科提供实习、科研训练基地。目前,我校有校外实习基地200多个,其中签约基地近200个。6.2.2开展勤工助学资助本科生教育实施了实习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实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习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等多样实习模式。研究生教育积极探索了产学研合作、多学科合作培养研究生模式。为提高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学校开展研究生勤工助学助教工作。拿出专项经费,鼓励研究生承担本科生、成教生课程,或担任教学辅导员、实验指导员等,提高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自2003年以来,共计1000多人次参加了勤工助学助教岗位,学校共为研究生发放岗位酬金200万元左右。6.2.3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与研究生发展相结合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学校都强调选题与教学、科研、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研究生则要求学位论文工作必须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科研与创新活动中得到锻炼。近三年有348篇毕业论文(设计)被有关部门采用、应用或推广。6.3“学生+社团”类型,增加了课外科技活动2006年我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学校坚持实践育人,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大学生中深入实施“灵魂工程”、“修身工程”和“成才工程”,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化、项目化、基地化”。如依托学校40个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展示提供了阵地和舞台,2003年以来,举办各类课外科技活动957场次,有145,166人次参加。深入各地城镇、乡村、部队、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贫困地区地方开展社会调查和文化服务;结合所学专业,发挥技术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科技、翻译咨询和服务等活动,为社会生产服务。2006年组织的由15名博士和10名硕士构成的“博士、硕士团”,赴崇左市扶绥县和江州区驮卢镇,开展了以“情系大通道,服务新农村”为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整理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10份调查报告,赠送给当地人民政府,为农民做了四次培训,免费赠送最新技术资料八百余份,还与扶绥县人民政府共同创建了“广西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咨询,就有10位农民专业户决定扩大再生产,追加投产项目12项。7实施学生科研培训计划,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型人才成功的最终体现。以科研能力为核心针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不同要求制订了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的科研训练计划。7.1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经费投入到学校的教育创新项目正常开展配合自治区学位办于2006年8月首次启动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学校启动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拨出专款100.2万元支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的正常开展。7.2创新实践学分将学科竞赛、科研实践训练、行业证书等创新实践学分作为本科学生任选课学分记载。这一学分的设立,对于调动学生参与创新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7.3加强科研训练,提高实践能力一是在教师的项目申报中,尽可能将硕士生、博士生吸收到课题组中。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在学校承担的项目中,70%以上的项目都有研究生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中,90%以上的项目都有研究生参与研究。二是为教师配备科研助手。从本科生中选拔部分优秀学生,为部分科研任务较重的科研人员配备科研助手,在我校承担的项目中,约有40%的项目有本科生参与。三是鼓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经受科研训练。农学院薜进军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在种植类专业2002级新生中,采取自愿报名形式组成了一个30人的园艺实验班,按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培养。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组织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分组管理,进行课外科研活动,收集资料,做了大量卡片,实验班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指导实验班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的一位硕士研究生感叹道:“他们这一年多的时间,在实践能力方面学的东西比我在大学四年学的还要多。”7.4举办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优势,通过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学术交流和思想博粹的平台。近几年,学校每年不定期邀请50名左右的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每年都有200以上的学生参加各种高水平的学术会议。2002年以来,共举办学术讲座和报告661场,有96,774人次聆听了讲座或报告。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561篇,公开发表作品2,379篇,新闻通讯20,418篇。研究生创办的《南国研究生》杂志,作为全国首份研究生类的全国内部交流刊物,创刊至今,在全国大部分高校交流,并取得广泛信誉。7.5科技创新工作成效高校课外科研创新活动平台是营造同科研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相互碰撞,激发创新氛围的一种好形式,是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以“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训练”的形式进行立项,划拨70万元/年专项经费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全国、全区的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2002年以来,学校立项了600多个科研训练项目,有2000多名学生参与,2004年以来每年都有近1000人次获得创新实践学分。2005年在“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数学建模比赛、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等比赛中,获国家级奖和赛区奖项达共81项,获奖学生为206人。此外,还从科研经费中拿出部分资金专门支持大学生科协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还开设本科生创新实践课,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所有这些活动都吸收硕、博研究生参加课题组,教师作为课题指导,使本、研、教共同进行科研,创新思维在活动中得到不断地激发起来。我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