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偶极子与电偶极矩的相互作用_第1页
电偶极子与电偶极矩的相互作用_第2页
电偶极子与电偶极矩的相互作用_第3页
电偶极子与电偶极矩的相互作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偶极子与电偶极矩的相互作用

静电学中有很多有趣的基本问题。其中之一是电压法中轴和点电负荷相互作用的问题。在许多文章中,讨论了著名的1.2因子问题。此外,如果可以忽略任何形状的不受腹领运动,静电作用可以表示为1.2。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祖母和外部电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本文给出了静电学能量的讨论,由于篇幅有限,本文省略了一些常规的导言,但请参考相关参考书,以便在本节中突出讨论部分的讨论部分。1民法的静电能量式我们知道,电偶极子可看成正负点电荷系统,在外电场E中,其能量通常表示为Wdipole=-p·E(1)其中p=ql(q是正电荷的电量,l是从负电荷指向正电荷的矢量)是固定的电偶极矩,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表达式只计及正负电荷在外场中的能量,不但扣掉了两点电荷的自能(点电荷自能可认为是个很大的常数),还扣除了固定距离的两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现在来考虑一个不带电导体在外电场中的势能.根据计算,它的静电能量表达式是(推导见参考文献,第6页):W导体=-12p⋅E(2)W导体=−12p⋅E(2)其中p是导体的感应电荷所导致的电偶极矩.式(2)是只考虑电偶极子在外场中的转向和平移等运动,不涉及内部运动.式(1)和式(2)有一个非常令人瞩目的差别,就是式(2)有个1212因子.如何理解呢?显然,在式(2)的情况下,电偶极矩大小p不再是给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外电场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的,因它是感应出来的.导体表面的这些连续感应电荷之间肯定具有相互作用能.这部分能量的大小应该是W2=12p⋅E(3)W2=12p⋅E(3)显然,这部分能量应该是正的.这是因为,无外场时导体表面电荷密度和电偶极矩均为零.式(3)的能量是偏离不带电的稳定状态多出来的自作用能量,必定是正数,否则在无外场时将会出现电荷.式(3)加上感应电荷在外场中的能量式(1),就得到式(2).杜浩在文献中明确提出,导体在静电场中的能量可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就是导体的带电状态改变所涉及的能量变化(另外两部分为导体-外场的相互作用能和外电源的做功).文献中是根据静电能的定义出发做严格地推导的.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上述式子中出现的电场E,是电偶极子或者导体所在处的实际总电场还是外电场?答案是外电场.我们将在第3节后面讨论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将从另外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推导式(2)或者式(3).2有关参数设置的讨论我们知道,一个真空平行板电容器的静电能为W0=12CV2(4)W0=12CV2(4)其中C=Aε0d(A是面积,d是两板间距)是电容.而一个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εr的电介质的电容器的能量为Wr=12εrCV2(5)这两式都不难从元功(dW=Vdq)做积分来得到.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可从电场能量密度的一般公式中得到:W0=12ε0∫E2dV(6)和Wr=12∫D⋅EdV=ε02∫E2dV+12∫P·EdV(7)式(7)的第一项已经表示全部静电场的能量,那么第二项的物理意义究竟是什么?显然它是和介质的极化强度P有关的,是外界让介质发生极化的过程所做的功.为了更仔细理解这一点,可想象介质是由密度为n的偶极子p=qx构成的,这样,P=nqx=χeε0E,其中χe是极化率.x正比于E,如同简谐振子的力正比于位移.若令qE=kx;就有k=nq2ε0χe.因此单位体积内简谐振子的势能为n12kx2=12Ρ⋅E.在微观上这是极化电荷间的内部相互作用静电能量,或者介质的机械能.形式上,这也正等于前面所讨论的导体表面感应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式(3)(前面记为12p⋅E).在静电学中,导体是一种特殊的电介质(εr→∞).这样,我们就从电介质的机械类比推导出了式(2)的1/2因子.由于线性介质中P与E成正比,式(7)第二项能量密度的变分是δP·E(相应地,总能量变分一般写成δD·E).这在后面讨论一般的介质热力学表达式中还要提到.值得提到的是,上面的E是总电场,那么式(7)的第一项似乎已经是全部的静电能量,为什么还会有第二项呢?原因在于,E是宏观的电场强度,是微观电场的平均.而全部静电能量应该是微观电场对应的总能量.当我们引进宏观物理量E、P等来描述电介质时,需要小心两者的差别,即式(7)的第二项.这一项虽然也是起源于静电相互作用,在宏观平均后我们就称之为介质内部的机械能了,其大小由介质的宏观参数(如极化率)决定.3等温条件下系统的能量分析根据电介质系统对外界的反应,可以研究它的热力学关系.为了讨论电介质热力学,我们假定空间电场的源头是一些理想带电导体(以下推导参考文献,44-50页):某个理想导体的电量发生变化,外界做功大小为δR=ϕδq(8)上式可以表达为场量的积分.可以证明,忽略其他做功形式,电介质系统内能U的变分可以表示为δU=TδS+∫E·δDdV(9)其中第二项就是式(8)的场量积分形式.而自由能F=U-TS的变分可写为δF=-SδT+∫E·δDdV(10)定义热力势˜F=F-∫D·EdV,则有δ˜F=-SδΤ-∫D·δEdV(11)考虑导体系统,则有∫E·DdV=∑iqiϕi,并且有(δF)T=∑iϕiδqi(12)(δ˜F)Τ=-∑iqiδϕi(13)利用热力学原理,由以上两式可知,在等温条件下,在固定导体电荷(或电势)的约束条件下,系统的自由能F(或热力势˜F)取极小值.式(12)和式(13)选取不同的物理量(电荷或者电势)作为热力学变量来刻画导体的状态,其区别是系统是否开放.这一点类似于正则系综和巨正则系综对热力学体系的不同描述.显然,对于实际的导体系统,它们在外电场中的静电受力与我们选择热力学变量无关.如果我们在自由能F中减去没有电介质存在时的外电场E0的电场能量,即做如下代换:F→F-ε02∫E20dV,并记为F′易知,在等温条件下,(δF′)T=∫[E·δD-ε0E0δE0]dV可以把它分解为如下形式:(δF′)T=∫dV[(D-ε0E0)·δE0+(δD-ε0δE0)·E-(D-ε0E)·δE0](14)可以证明,前两项的结果为零(利用小括号内两项的散度为零).最后我们可以得到(δF′)T=∫dV[-(D-ε0E)·δE0]=-∫P·δE0dV(15)此式的物理意义是,当外电场发生变化时,因为介质存在而引起的系统能量的变化.需要区分,前面讨论到的表达式∫δP·EdV代表的是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机械能的变化.这两个能量物理意义上很容易混淆.需要指出,式(15)是总能量的变化,可直接用于热力学稳定性的讨论.而∫δP·EdV描述电介质的机械能变化,只是部分的能量改变(另一部分则是宏观平均后的电场能量改变),它们的物理意义不同,而且不是勒让德变换的关系(注意总电场E和外电场E0的区别).现在,利用式(15)来讨论第一节中提出的问题.在均匀外电场中(或者导体所处空间范围内,外电场变化缓慢),(δF′)T=-∫PdV·δE0=-p·δE0,p是系统总偶极矩.对大小确定的电偶极子,p固定,积分得其能量为u=-p·E0,这正是将p引入到电场E0中系统能量的改变,也就是静电相互作用能式(1).对引入外电场中的导体,因为电动力学基本规律的线性,p与E0成正比,可积分得,u=-12p⋅E0,正是式(2).这就从式(15)出发导出了式(2).本节的讨论也澄清了式(1)和式(2)中出现的电场大小的问题:在讨论介质(包含导体)在外电场中的静电势能时,出现在势能表达式中的电场的是外电场,而不是总电场.式(15)是一般的表达式.对于有限大小的电介质系统,如果我们考虑电场的空间变化,可以根据此式来求解热力学量,上文讨论的电偶极子问题和导体只是它的两个特例而已.同样,磁介质也有类似于式(15)的关系.4对两式的讨论在本文中,我们定性描述了电偶极子的静电能式(1)和导体静电能式(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