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锦集十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各式各样的瓶子,了解瓶子的各种特征和不同用途。
2、尝试依据瓶子的材质、用途进行分类,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预备:
教具:各类瓶子〔人手一个〕,各类废旧瓶子做的玩具。
学具:分类操作板,各类瓶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瓶子
1、以游戏导入课题。
2、引导幼儿观测自己的'瓶子并进行介绍。
师:你拿到的是什么瓶子?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瓶子。
3、引导幼儿相互比较瓶子,说说瓶子不一样的地方。
4、老师小结
二、尝试进行分类
1、引导幼儿争论各种瓶子的分类。
师:你们逛超市时,超市里的瓶子是怎么放的?今日也要请小伙伴将手里的瓶子放回超市里去,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放呢?
2、幼儿操作,尝试用实物瓶子根据瓶子的不同用途进行分类。
师:小伙伴都说的特别好。现在呢请小伙伴根据瓶子的不同用途将瓶子放回超市里去。
三、拓展幼儿生活阅历,知道各种瓶子可以废物再利用。
1、出示各类废旧瓶子做成的玩具,请幼儿观测。
师:在生活中我们用完的这些瓶子还可以做成许多东西,今日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东西。
2、引导幼儿大胆讲解并描述玻璃瓶可以如何废物再利用。
3.小结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里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四周处处都有。
2、培育幼儿学习探究事物的简约方法和细致观测的技能,提高动手动脑技能。
3、培育幼儿对科学小试验的爱好,进展幼儿的语言表达技能。
4、使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爱好。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爱好。
活动预备: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引起爱好
老师做深呼吸,幼儿也仿照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二、尝试活动:装空气
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告知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四周,处处都有。
3、争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
4、总结。
三、尝试活动:手帕的改变
1、请幼儿每人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2、请幼儿将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测发生了什么现象?老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鼓舞幼儿大胆讲解并描述自己的发现。
3、争论:手帕为什么没有湿?水为什么进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4、请幼儿将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将茶杯倒扣倾余着放入水中,观测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提示幼儿观测手帕的改变,并鼓舞幼儿大胆讲解并描述自己观测到的现象。
5、争论:第一次手帕为什么没湿?第二次手帕为什么湿了呢?
6、总结。
四、活动延伸
将一只昆虫和一盆花分别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观测它们的改变。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爱护空气,爱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亮的可流淌的。
2.初步了解人类与水的关系。
3.懂得爱护水资源,有节省用水的意识。
4.使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爱好。
5.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活动预备:
(1)空间预备: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2)教学具预备:一次性透亮水杯假设干、牛奶、纯洁水、豆子、水盆、PPT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谜语》
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得请它来.
2.出示图片《小水珠》:嗨!大家好,我是小水珠,小伙伴们你们看到的水就是由我和我的小伙伴组成的。我呀有很多奥秘,你们想不想知道呢?(想)那就一起去认识我吧!
二.认识水的特征。
1.水是无色的
老师出示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让幼儿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水是无色的,牛奶是白色的——水是无色的。
小水珠:哈哈,说对了,你们太厉害了,但我还有很多奥秘。一起来看看吧。
2.水是无味的
老师出示水和牛奶让幼儿通过品尝来区分水与牛奶的`不同——牛奶是酸酸甜甜的,水是没有味道的。
小水珠:小伙伴们,真棒!我就是没有味道的。
3.水是流淌的
老师引导幼儿通过晃动,将水倒到水盆里,幼儿观测得出结论——水是流淌的
小水珠:你们真聪慧,我也是流淌的。
4.水是透亮的
老师出示花瓣让幼儿试验,花瓣在牛奶和水中的不同。牛奶中看不见花瓣,水中可以看的很清晰——水是透亮的。
小水珠:我真是没想到啊!中五班的珍宝们:你们太棒了,我的奥秘都被你们找到了。我是无色、无味、透亮的、可流淌的液体。
三.水的用途
1.老师:水有这么多的小奥秘,现在小伙伴们想一想:水有哪些作用呢?
2.观看图片
小结:水能洗澡、洗手、能浇花、能喝、能发电等等。
3.争论:假如没有水会怎么样?
四.懂得节省用水、爱护水资源。
1.观看图片(缺水的地方)
2.争论:怎样节省用水?
如何爱护水资源?
活动反思:
本节课没有达到我预想的目标,由于我的语言组织技能较弱,提出的问题禁锢了幼儿的思想,使之后面两个环节有点乱。
活动延伸:
设计“节省用水”的标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买菜"活动,了解常见菜的特点,体验买菜的欢乐。
2、在操作与游戏中,使幼儿获得分类、数数及数物对应的阅历,并促进交往技能的进展。
活动预备:
1、课前带领幼儿进行买菜的实践活动及开展买菜的角游活动。
2、假设干蔬菜、肉类、水产品的实物。
3、幼儿用卡片、篮子、电话机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沟通买菜的经受。
〔了解常见菜的特点,共同共享买菜的欢乐〕师:前几天,陈老师带我们一起到菜场上去买菜了,你们觉得快乐吗?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播放课件师:看了刚才的录象,谁来说一说,你那天买了什么菜?为什么买这种菜?你是怎么买的呢?
2、幼儿沟通〔老师引导幼儿从菜的名称、特征、营养、买菜的阅历等方面加以沟通〕
3、师小结:菜场上的菜可多啦,有的买了蔬菜,有的买了鱼,有的买了肉类。由于每样菜都有它不同的营养,所以,我们小伙伴要样样菜都爱吃,我们的身体才能长得棒。
二、给菜宝宝分家。
1、师:今日,送菜叔叔把送往菜场上的菜都混在一起了,这样,买菜的人就觉得很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让幼儿回忆菜场上的菜是怎么摆放的?引导幼儿说出把菜分类放开〕师:按小伙伴的方法要安好几个家,可陈老师只安了三个家,你们同意不同意?〔与幼儿一起争论,了解蔬菜类、肉类、水产品类中的常见菜。〕
2、幼儿操作活动"给菜分家"师:现在请小伙伴援助叔叔把菜送到菜场去,送菜时看清晰你拿的是什么菜,应当放在哪个家?并把家里的菜放整齐。
3、老师带领大家巡回检查
三、角游:买菜预备〔创设菜场环境〕
〔一〕协商4名幼儿为卖菜的叔叔阿姨,老师和其他孩子为买菜人
〔二〕"顾客"每人一蓝子,内有数物卡。
1、师:刚才我们把菜送到了菜场,可菜场上还没有叔叔阿姨卖菜呢?怎么办?〔协商4名幼儿做卖菜人〕
2、电话铃声介入:阿姨:"你是中2班的陈老师吗?我是厨房里的'阿姨,今日厨房里的菜不够了,阿姨请中2班的小伙伴帮帮忙、买点菜,行吗?"
3、阿姨给我们开好了购菜的"菜单"〔老师出示两种"菜单"〕:看看菜单上说的是什么?看清晰了以后,你可以自己按菜单径直去买菜,不行的话可以问菜场上的叔叔阿姨怎么买?〔引导幼儿观测争论,理解菜单的含义〕
4、幼儿游戏〔对第一次很快完成任务的幼儿给其提供第二次机会,难度加大〕
5、买完菜的幼儿相互沟通:你买了什么菜?买了多少?也可相互检查是否正确。〔还可以鼓舞幼儿向客人老师去沟通〕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鼓舞幼儿探究各种方法来榨取果汁。
2、培育幼儿的动手操作技能,以及同伴之间的合作技能。
3、让幼儿体验劳动的乐趣。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胜利的喜悦。
活动预备:
1、各种工具:小勺、碗、塑料小刀、筷子等。
2、橙子假设干。
3、中号透亮塑料量杯;大号塑料量杯一个。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起幼儿的爱好。
“你们喝过果汁吗?好喝吗?你知道果汁是怎样来的吗?
2、请幼儿介绍自己所看到的工具,并初步设想自己会怎样来运用这些工具来榨取果汁。
3、幼儿自由分组开始榨果汁。
〔1〕老师指导幼儿能够运用工具榨取果汁。
〔2〕鼓舞幼儿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榨取果汁。
〔3〕提示幼儿将榨出的果汁放入量杯中。鼓舞幼儿能够榨出更多的果汁。
4、争论:你觉得用哪种方法来榨果汁最方便,哪种方法榨出来的果汁最多。
5、品尝自己榨的果汁,享受劳动的乐趣。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的活动,使我感到对于一些科学活动,要让幼儿大胆尝试,从操作中获得知识,这样比只靠老师的传授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幼儿获得的知识更直观,尤其是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我们更要相信幼儿的.技能,要多放手,而且老师选择的主题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使幼儿在玩中学习,猎取更多的知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6
设计意图:
主题活动《丰富的信息》中,幼儿一起了解了古代人用绳子记信息的方法,在收集各种绳子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拿着自己带来的绳子争先恐后地告知我:“老师,你看我的彩色绳很美丽!”“我的是塑料绳!”“我的绳子很厚实,是麻绳!”“我带来的绳子最长,可以拔河!”……还有的小伙伴发觉曲曲折折的线绳可以变:“看,一条蛇游来了!”“不是蛇,是蚯蚓!”……一下子,大家都来抚弄自己带来的线绳。以后几天,绳子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我发觉孩子们的眼光、话题总围围着线条转,区角活动时线条也成了他们的宝。
新《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告知我们:科学教育应亲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要激发幼儿的认识爱好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尽量制造条件让幼儿通过径直阅历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觉到学习、探究以及与人合作、沟通的乐趣。本活动的设计旨在抓住孩子们对线条的爱好,探究不同外观、材质线绳的特点,并进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技能,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制造想象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玩线过程中,初步了解不同材质绳子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各种线条产生爱好。
2、能大胆与同伴沟通、表述自己在玩线过程中的发觉。
3、积极参加线的造型活动,充分体验制造想象的乐趣。
活动
预备:
1、孩子们收集的各种长短不一的线绳:塑料绳、毛线绳、彩线、彩带、皮筋、能弯曲变形电线,还有家长和孩子一起搓的纸绳等。
2、教具:一个悠悠球、数码照相机和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探究各式各样的线、绳,沟通、共享阅历。
老师:“这几天,大家发觉在我们四周有很多很多的线。你们找来了一些什么样的线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幼儿自由沟通,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线、绳,对它们的外观、材质这些特点产生初步的印象,老师观测指导。
2、幼儿从外观、材质、用途方面进一步了解绳子。
①老师玩悠悠球,幼儿比较悠悠球的绳子和自己玩过的绳子,它们在外观、材质方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②幼儿和同伴沟通自己的玩法。
③幼儿争论绳子的其他用途。
二、引导幼儿感知线会变形的特点。
1、老师运用幻灯机,让幼儿通过观测感知绳子会变形的特点。
2、启发幼儿对变形后的绳子进行联想,引起幼儿再次玩绳的爱好。
三、幼儿自由用绳子造型,体验绳子会变形的特点:
1、老师鼓舞幼儿积极动手动脑,让线变出更有趣、更美丽的图案来,并用数码相机拍下幼儿用线、绳造型的作品。
2、启发幼儿与同伴沟通,讲解并描述自己作品的内容及操作的方法。
四、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在电视里相互观赏刚才同伴的作品,体验胜利的欢乐。
活动延伸:
幼儿
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尝试与同伴合作进行绳子造型,并依据这些图案创编故事,讲给大家听。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探究发觉落叶树树叶渐渐变色的现象,学习用排序的方式表现树叶颜色改变的过程。
2、体验操作、游戏活动的欢乐。
活动预备:
录像片段、PPT、各色树叶假设干、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出问题。
1、幼儿观看录像。
2、争论:叶子是渐渐变黄的,还是一下子变黄的?
二、了解落叶树的树叶渐渐变色的过程及其缘由。
1、播放PPT,探究叶子变色的奥秘。
2、幼儿操作,比较绿叶和枯叶的`不同。
3、老师小结。
三、树叶排序
1、将外形相同的树叶根据由绿渐渐变黄或变红的顺次进行排序。
2、把排序好的树叶,依次粘贴。
四、游戏《小印第安人》
1、按要求装扮印第安人服饰。
2、随音乐进行游戏《小印第安人》。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8
一、活动题目。
纸花儿开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质地纸的观测和比较,使幼儿感知纸的特征及吸水性的强弱。
2.丰富幼儿的生活阅历,培育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试验技能。
三、适用对象。
3——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面巾纸、图画纸、包装纸、手工纸、白纸、报纸、宣纸、糖纸、锡纸、盆、水、沙土。
五、活动过程。
〔一〕探究活动一。
1、探究的问题:用纸做的纸花能开吗?
2、幼儿争论。
〔1〕不能开,纸花是假花,它不可能开花。
〔2〕能开,由于我们给花浇水,花就能开了
3、试一试:纸花在哪里能开花?
4、幼儿分别把纸花放在土里、水里进行观测。
〔1〕把纸花放在土里。
〔2〕把纸花放在水里。
5、说一说我的发觉。
〔1〕纸花在水里开了。
〔2〕小纸花太干了就不开花;真花在土里能开,假花在土里开不了。
〔二〕探究活动二。
1、探究的问题:将不同质地的纸花〔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报纸、面巾纸、宣纸、糖纸、锡纸〕放入水中,哪朵开得快?
2、幼儿争论。
〔1〕厚的纸花开得快。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纸花开得快。
3、试一试:放进去的纸花哪朵开得快?哪朵开得慢?
4、幼儿把各种材料的纸花同时放入水中并仔细观测。
5、说一说我的发觉。
〔1〕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做的花开得慢。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花开得快。
〔3〕开得最快的花是用面巾纸做的,包装纸做的花开得最慢。
〔4〕糖纸、锡纸做的`花没有开。
〔5〕面巾纸吸水最快,包装纸吸水最慢。
6、玩一玩,我做的花儿开了。
7、将不同颜色的纸花放到花丛中,带领小伙伴用喷壶浇花,纸花渐渐开放,体验花开的欢乐。
六、考前须知。
1、老师在试验前要做好充分的预备。
2、如幼儿园的条件较好,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让幼儿在充分玩的过程中感知体验并得出结论,同时它还能便于老师对不同技能的幼儿进行指导。
3、活动中最好让孩子卷好袖子,带上围裙,以免弄湿衣服。
七、拓展思路。
1、彩色水会不会顺着小棒爬上来?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颜色水〔约2厘米高即可〕,将卷好的纸棒和塑料棒〔或玻璃棒〕的一端分别放在两个烧杯的颜色水里,观测结果。
2、雨衣、雨伞、窗户、皮鞋、杯子、毛巾、衣服、抹布等物品中,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爱好,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掌控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觉: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能够发觉问题,并解决问题的。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胜利的喜悦。
活动预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指导要素
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掌控运沙的科学方法。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爱好。
今日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番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测,发觉问题。〔每组两人运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争论、示范明确运沙的详细操作规章〔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统计运沙次数
〔2〕引导观测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猜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
〔4〕幼儿通过观测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老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活动建议
请小伙伴想想,假如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活动反思
沙子由于平常接触的机会较少,所以孩子们玩沙子时特别兴奋。将难点设置为选择合适大小的工具装沙子,援助小班幼儿提高游戏的趣味性。从幼儿的操作状况来看,参加游戏的幼儿均能有目的的选择大的沙铲以达到装的快的目的,活动目标基本完成。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⒈让幼儿通过亲自参加活动,知道自己身高、体重的改变,懂得自己的身体是在不断生长的。
⒉培育幼儿能够关怀自己的身体改变,进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车展场地租赁与媒体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产品出口质量保障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环保项目贷款合同(含环保指标达标)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承包工地食堂员工心理健康关爱合同3篇
- 汕尾2025年广东汕尾陆河县第一批城镇公益性岗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数字化时代的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变革
- 二零二五年度仓储设施租赁与运输服务合同3篇
- 普洱2024年云南普洱市科学技术局城镇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昭通2025年云南昭通巧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零星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社交媒体时代孩子的行为模式与心理变化
- JT-T-496-2018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培训
- 《聚焦客户创造价值》课件
- PTW-UNIDOS-E-放射剂量仪中文说明书
- JCT587-2012 玻璃纤维缠绕增强热固性树脂耐腐蚀立式贮罐
- 保险学(第五版)课件全套 魏华林 第0-18章 绪论、风险与保险- 保险市场监管、附章:社会保险
- 典范英语2b课文电子书
- 员工信息登记表(标准版)
- 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探析
- 春节工地停工复工计划安排( 共10篇)
-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