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装备氧气呼吸器培训讲义_第1页
消防救援装备氧气呼吸器培训讲义_第2页
消防救援装备氧气呼吸器培训讲义_第3页
消防救援装备氧气呼吸器培训讲义_第4页
消防救援装备氧气呼吸器培训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防救援装备氧气呼吸器培训讲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负担矿山抢险救灾的矿山救护队一直沿用引进前苏联技术生产的隔绝式负压氧气呼吸器。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一些公司先后研制成不同结构的正压式氧气呼吸器,其优点是使用时间较长,可达240min;采用正压结构,面罩内压力始终大于外界大气压力,使外界有害气体无法侵入佩戴者的呼吸器官,使用安全系数高。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从国外引进了正压式氧气呼吸器。20世纪60年代起为在有毒需要,备配了使用时间为1小时和2小时的隔绝式负压氧气呼吸器,用于消防员的呼吸保护。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逐步被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所替代。随着我国公安消防部队承担起抢险救援的职能,需要使用时间长的呼吸保护器具,从2003年起少量配备正压式、缺氧、烟雾等环境条件下进行灭火救灾的氧气呼吸器。国际上以压缩氧为气源的氧气呼吸器均采用式(即定量供氧和自动补氧相结合的方式),并把改善呼吸器的呼吸条件(主要是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呼气和吸气阻力、吸入气体的温度、湿度)、提高其工作安全性(提高保护系数,余压报警)、可靠性(指标在0.9999)、稳定性、耐久性和舒适性、减少外型尺寸和佩戴质量以及扩大其适用性(在工作环境中尽可能不受有毒气体含量的限制)和尽量满足工作人员在特定的工作时间和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有良好的呼吸条件作为氧气呼吸器的研制开发方向。员和抢险救护人员在有毒、缺氧、烟雾、典型的联合供氧方正压式氧气呼吸器是消防

悬浮于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等恶劣环境中,进行抢险救灾或从事灾情处理工作时佩戴使用的呼吸保护器具。适用于身体健康,并通过规定培训的人员佩戴使用。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的设计,着重考虑正压机构的动作能实现三个目的:一是在不同的劳动强度下均能提供充足的氧气,保证正常工作;二是舒适,即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较低的呼气阻力;三是安全,即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对正压,即大于工作地点大气压。正压式氧气呼吸器呼吸气路运行如8所示。打开气瓶阀,氧气经压减阀压减后通过供氧系统供给呼吸舱。当使用者吸气时,气体从呼吸舱(或气囊)流入冷却罐,被冷却后的气体通过吸气软管打开吸气阀进入面罩供人使用。当使用者呼气时,气体由面罩打开呼气阀进入呼气软管,再通过清净罐与氢氧化钙反应吸收呼气中的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式:Ca(OH)+CO→CaCO+HO+Q),同时通过定量供氧阀补给新2232鲜氧气,混合成含有富氧的气体进入呼吸舱(或气囊),供吸气使用,完成了一次循环。此过程中,由于呼气阀和吸气阀都是单向阀,保证了呼吸气流始终单向循环流动。

由于使用者在不同劳动强度下需要的氧气量不同,因此会造成定量供氧不能适应使用者的需求,这样造成呼吸舱(或气囊)内气体过量(气压升高)或气体不足(气压过低),为避免气压过高后增加呼气阻力,采用排气阀排过量的气体。为避免气压过低时造成负压或供气不足,采用自补阀补足气体,以保持呼吸舱(或气囊)内气压稳定。排气阀的自动排气过程如下:当呼吸舱(或气囊)内压力过高时,稳压膜片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正压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使安装在稳压膜片支承板中央的排气阀触点碰到下壳体凸台,排气阀被顶开,自动排气。待呼吸舱(或气囊)内压力下降后,稳压膜片在正压弹簧的作用下被推离壳体,排气阀触点离开壳体凸台面,瞬间终止排气。自补阀的自动补气过程如下:当呼吸舱(或气囊)内压力过低时,在正压弹簧的作用下将稳压膜片支承板推向自补阀触点,顷开触点即自动大量补气。补气后压力升高,当大于正压弹簧的作用力时,将稳压片支承板推离自补阀触点,瞬间停止补气。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执行GB622-2006《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标准。(一)组成与结构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9)以高压氧气瓶充填压缩氧气作氧源(额定工作压力为20MPa),低压储气部分有气囊式和呼吸舱式两种。按额定防护时间划分为:60、120、180、240型四种类型。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由供氧系统、正压呼吸循环系统、安全及报警系统和壳体背带系统等四部分组成。供氧系统由高压氧气瓶、减压阀(主减压器)、定量供氧阀(含二级稳压器)、手动补给阀、自动补给阀等部件通过高、中压管路连接组成。2.正压呼吸循环系统正压呼吸循环系统由面罩、呼气阀、呼气软管、清净罐、呼吸舱(或气囊)、稳压膜片、正压弹簧、排气阀、连接软管、冷却罐(内含蓄冷器3.安全及报警系统)、吸气阀、吸气软管等组成。安全及报警系统由氧气瓶压力表、气瓶阀((含内安全膜片)、安全阀、胸前压力表、高压单向限流阀、报警器(开、关提示报警及余压报警)等组成。4.壳体背带系统壳体背带系统由上、下壳体背带及锁定销等组成。0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组成示意图1-面罩;2-呼气阀;3-呼气软管;4-清净管;5-定量供氧阀;6-自动补给阀;7-安全阀;8-减压阀;9-高压氧气瓶;10-氧气瓶压力表;11-气瓶阀;12-胸前压力表;13-高压单向限流阀;14-报警器;15-手动补给阀;16-正压弹簧;17-排气阀;18-呼吸舱或气囊;19-稳压膜片;20-蓄冷器;21-冷却罐;22-吸气软管;23-吸气阀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的主要部件如下:①氧气瓶组合:含高压氧气瓶、气瓶阀、压力表、安全膜片。②气动装置组件。③呼吸舱(或气囊)组件。④稳压膜片与排气阀。⑤清净罐。⑥冷却罐。⑦呼吸软管、面罩、面罩接口装置。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型号编制方法如1所示:1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型号编制示例:RHZYN240表示一具额定防护时间为240min气囊式的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三)主要技术性能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的技术性能如下。1.佩戴质量呼吸器的佩戴质量符合表的规定。表佩戴质量(kg)类型60佩戴质量≤12120≤14180≤15240≤162.高压系统气密性高压系统经气密性试验,在30min内不漏气。3.低压系统气密性低压系统经正压气密性试验,在1min内其压力下降值不大于30Pa。4.额定防护时间内的防护性能额定防护时间内的防护性能符合表的规定。表额定防护时间内的防护性能项目吸气中氧气浓度(%)吸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要求≥21≤2.0吸气温度(℃)呼气阻力(Pa)吸气阻力(Pa)≤38≤600≤5005.重型劳动强度下的防护性能下的防护性能符合表的规定。表重型劳动强度重型劳动强度下的防护性项目要求≥21吸气中氧气浓度(%)吸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吸气温度(℃)≤1.0≤42呼气阻力(Pa)≤700吸气阻力(Pa)≤6006.定量供氧量当呼吸器高压系统压力为20MPa~2MPa时,定量供氧量不小于1.4L/min。7.自动补给供氧量当呼吸器高压系统压力为20MPa~3MPa时,自动补给供氧量不小于80L/min。8.手动补给供氧量当呼吸器高压系统压力为20MPa~3MPa时,手动补给供氧量不小于80L/min。呼吸器自动补给阀开启时,其低压系统中的压力为50MPa~250Pa。当向气囊或呼吸舱内通入1.4L/min流量的稳定气流时,排气阀在呼吸频率25次/min,呼吸流量50L/min时,呼吸器的面罩内始终保持正压。当气瓶在开启、关闭及余压为5.5MPa±0.5MPa时发出警示声响,余压报警声级强度大于70dB(A),声响时间在30s~60sX围内,且14.呼气阀和吸气阀的逆向漏气量及通气阻力呼气阀、吸气阀的逆向漏气量不大于于30Pa。0.3L/min,通气阻力不大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使用与维护方法如下。①确认氧气瓶阀上系有日常维护记录卡,证明检修日期在3个月之内,该记录卡上的记录表明进行过下列检修:A.呼吸器已经清洗干净,并消过毒。B.清净罐内已重新装上新的CO吸收剂,并装入呼吸舱内。2C.氧气瓶气压已充至18MPa~20MPa。D.已经过流量检验。E.蓄冷器已置入冰柜内。F.报警器工作正常。G.如果呼吸器上日常维护记录卡丢失,必须全部重新检查,以确保日常检修所规定的项目都已严格完成,而且必须更换CO吸收剂。2②将冷冻好的蓄冷器放入呼吸舱中。③呼吸器常规检查A.所有气路连接部位都气密。B.呼吸软管、接头及面罩连接正确到位。注意:如果日常检修记录卡系在呼吸器上,但检查呼吸器时发现气密不好,应更换Ca(OH)。如果软管口向大气开着,则必须更换2Ca(OH)。2④确认呼吸器氧气瓶压力表读数为18MPa~20MPa。⑤面罩玻璃窗上贴上保明片或涂上防雾剂或用防雾布擦面罩视窗内侧,轻擦透镜,直到清晰可见。⑥现在呼吸器已处于备用状态。(2)应急操作

①自补阀和定量供氧装置出现故障时,表现为供气不足,吸气阻力增大,此时可按手动补给阀按钮,每次按1秒~2秒,所补给的氧气直接进入呼吸舱。手动补给阀只用于紧急情况,不能用于冲刷面罩雾气。过多使用手动补给阀将浪费氧气,严重降低呼吸器的有效防护时间!②呼吸器发生供气故障时,使用手补阀供氧,撤离灾区,更换呼吸器。③呼吸舱内自补阀“动作过频”时,有两种可能:A.呼吸系统泄漏——退出灾区,更换呼吸器。B.面罩密封不好——调整面罩的适配或更换面罩。④出现下述任何一种症状,必须立即撤出灾区:A.感到恶心、头晕或有不舒服的感觉。B.胸前压力表的压力值迅速下降。C.吸气或呼气感到困难。D.面罩内有烟雾或其它污染物。2.使用方法①把呼吸器背部朝上,顶部朝向自己,将肩带放长50mm~70mm。②握住呼吸器外壳两侧,使肩带位于手臂外侧,背部朝向使用者,同时顶部朝下,把呼吸器举过头顶,绕到后背并使肩带划到肩膀上。应注意当心碰伤背部。③上身稍向前倾,背好呼吸器,两手向下拉住肩带调整端,身体直立,把肩带拉紧。

④调整肩带,使呼吸器的重量落在臀部而不是肩部。⑤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腰带并扣紧。⑥连接胸带,但不要拉得过紧,以免限制呼吸。⑦佩戴面罩A.佩戴前完全松开顶带和侧带。B.将面罩颚窝对准下巴,然后把头带从头顶套下。C.用一只手托住面罩贴紧脸,另一只手拉紧顶带和侧带。注意:不要把面罩拉得太紧,否则会导致面罩泄漏或使使用者感到不舒服,而且会明显减少有效防护时间!⑧检查面罩与面罩连接件气密性A.检查负压气密性。用手堵住面罩吸气端并用力吸气,如果不能吸入空气,说明面罩佩戴合适,否则应调整面罩达到适配或检查呼气阀是否漏气。B.检查正压气密性。用手堵住呼气端进行呼气,面罩应被呼气的压力从脸上向外推面罩。如果面罩不被推开,则应调整面罩达到适配或检查吸气阀是否漏气。C.如果上述两项都不合格,还应检查面罩与面罩接口之间的○型密封圈是否装好,是否能保证气密。⑨连接面罩。把连接管从呼吸器上取下,放回包装箱中,吸气软管与面罩吸气端相连接,呼气软管与面罩呼气端相连接。⑩面罩连接好后,逆时针方向完全打开氧气瓶阀门,并回旋1/4圈,当听到报警器的瞬间鸣叫声,以示瓶阀开启。如果报警器不工作,

应更换一台呼吸器。核实胸前压力表的压力为18MPa~20MPa。应注意压力表因管路内设高压限流阀,在1分钟~3分钟后才达到满压指示,这是正常现象。扯下日常维护记录卡,投入使用。(4)呼吸器的摘脱②把面罩两条底带松开,再把面罩向上推举过头顶摘下。③放开胸带和腰带,腰部稍向前挺。④松开一个肩带,使另一个肩带从肩膀上滑下,把呼吸器转到身前。⑤取下呼吸器把它放在台面上。绝大多数呼吸器都是因为使用者使用后不善于维护保养而造成呼吸器不能正常工作,如果使用者能坚持精维心护保养,多年无故障工作。在每次使用呼吸器后,均要按照以下规定,对其进行全面保养,以保证在需要时可立即投入使用。依照呼吸器机体上的程序逐项保养,并且在每一项后加以标注。所有联则可以实现日常维护记录卡的接密封处不得拆卸、转动,不得破坏联接密封,否则将造成严重后果。(1)拆前清洗清洗呼吸器外表面达到干净无污染物。用海绵蘸中性肥皂溶液擦洗所有零件外部及背带,然后擦干。(2)呼吸器的拆卸将呼吸器平放在工作平台上,取下上壳体。将呼吸舱盖上四个开口弹簧锁销滑开,用拇指压在呼吸软管连接头上,用中指向上扳呼吸舱盖边沿,取下舱盖,用同样方法取下清净罐。不要用改锥将盖撬起来,这样会损坏○型密封圈与呼吸舱盖。取出清净罐并滑开清净罐盖锁销拿下罐盖,揭起海绵垫,倒净清净罐内失效的Ca(OH),并将过2滤垫和清净罐用水冲洗干净,然后将所有零件晾干备用。呼吸器每次用完后或氧气瓶需要再充填时,都必须更换吸收剂,此吸收剂为一次性,用后应丢弃。拆下清净罐后,检查呼吸舱内外周边的○型密封圈是否有擦伤或切口。合格的用干净棉布擦净○型圈,保持其清洁干、净,然后薄薄地涂上一层润滑剂。在这些大的○型圈上可以使用高压润滑剂或者硅润滑剂,不能使用油基润滑剂。在整个清洗、消毒过程中氧气瓶要保留在氧气呼吸器中,这样可以防止在清洗期间,水和污物进入减压阀内。(3)呼吸器的清洗、消毒①用4L蒸馏水配置消毒液,消毒液内含10%的专用消毒剂,水温为32℃~38℃,禁止将酒精或氯气用作消毒杀菌剂,因为它们会损坏镜片和橡胶。②用消毒液分别清洗面罩、软管呼、吸舱盖和冷却罐,将这些零件放入消毒液中浸泡3分钟。将大约1L的消毒液灌入短的连接软管内,用手盖住管端,上下运动管子,使管子内部及其皱摺都沾上消毒液,然后将其倒入呼吸舱。用同样的方法对吸气软管和呼气软管进行清洗、消毒。转动呼吸舱数次,以搅动呼吸舱内溶液,使其顶部、底部和侧面都浸上溶液,此时应看到沿呼吸舱边缘的通气孔有消毒液气

泡出来,要注意保护好定量供氧阀,不要沾湿,因为水中的矿物质沉积在定量供氧阀上会严重影响其流量,可使用脱脂棉保护在定量供氧组件的顶部。将上述零件用清水清洗数次,然后将它们风干,或者将轻便的风机调在“冷风”档上,用它把上述零件小心地吹干。将清净罐、过滤垫、海绵垫和清净罐盖浸在消毒液中,这样清净罐内残留的吸收剂粉尘就不会粘到其它部件上,海绵垫中的消毒液要挤净,然后用清水按步骤冲洗干净并必须完全晾干。检查面罩和软管是否划伤、割破,如发现明显损坏应更换。在日常维护记录卡上的“消毒/消洗”项内打钩。(4)更换氧气瓶取下氧气瓶。拆卸氧气瓶之前,关闭气瓶阀门后至少要等30s,以便泄掉系统内的气体。也可按手动补给阀快速泄压后,将氧气瓶从减压阀支架上拆下来。(5)检查氧检查氧瓶内是否有积水,检查方法:打开氧气瓶气瓶阀,将氧气瓶倒立数分钟,观察是否有水流出,若无积水流出,可进行氧气瓶若发现有水流出,则按下列程序进行:充气。①检查充氧填充泵工作是否正常。工作时绝对禁止水被泵入气瓶,填充泵必须经常进行维修保养。②检查高压管路、减压阀、报警器、胸表及连接管是否进水。如果进水,必须经专人清理排除后,呼吸器才可进行使用。(6)充气确保氧气瓶干燥,无任何油腻、污垢,然后进行充气。充气时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充气至20MPa后拆下氧气瓶,冷却30分钟~60分钟(由于充气时气体压缩发热,所以冷却后压力会下降2MPa左右)之后,可第二次充气至20MPa。揭开上壳、呼吸舱盖,取下清净罐,将定量供氧阀暴露出来。将流量计测头套在定量供氧阀上,使用两个木制舌瓣从呼吸舱通气槽两侧顶住膜片,使稳压膜片不能碰到自补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