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
西汉初年,汉武帝为了开发领土,彻底解决了北方牧场上匈奴长期入侵汉朝的问题,并派张骞去除了保卫新疆和匈奴的世界。张骞西行虽未达到预期的政治目的,但却开拓出了一条影响整个世界文明进程的大道,这就是被19世纪德国地理学界著名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所称之为“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大道。此后从汉至隋唐经数朝的开拓与经营,丝绸之路从贯通前的欧亚草原之路,发展到与中亚、西亚、南亚的连接,再延伸到非洲和欧洲,最终止于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后至明朝晚期由于航海事业的昌盛和15—16世纪从欧洲到东方新航路的发现,丝绸之路日渐衰败,到最后化为了中西方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在丝路长达1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繁荣景象,亚、非、欧三大洲的中原汉文化、印度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等在丝路上相激相荡,多种文明的交融与多个民族文化碰撞与整合,不仅促进了丝路沿线各国和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而且也使整个世界的文明在互相交融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西棍是指起源和流传在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西北地区、“传承有序,体用具备,理、法、势齐全”的传统棍术的统称,包含有大杆子、长棍、条子、鞭杆、链枷等各种棍术体系。西棍的历史久远,在长期的发展中,或起源于本土,或由外传入,或来自与外界的交流,在其技术体系和风格形成的过程中,除受外来棍术影响外,西北独特的地域文化对其有着深层的决定作用。而西棍流播的主要区域是以古长安为中心辐射开来的西北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是古代丝绸之路东段的区域,即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长期交会的区域,因此,丝路文化对西棍无疑有着深刻的影响。探求丝路语境下的西棍,对于拓展丝路的研究领域,以及构建、完善西棍的文化基础理论体系,都有着实际的意义和理论价值。1西认为认为地层植物具有典型的南监管和内在威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长期以来交织着中原地区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在丝绸之路区域,西周时西戎的骚扰与入侵,使西周灭亡而不得不东迁都城于洛邑;春秋战国时,燕赵韩三国修筑城墙以防草原骑兵的侵扰;秦时修筑万里长城以御草原游牧民族的掠袭。从汉代开始,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正式拉开了帷幕,演绎了轰轰烈烈的大汉与匈奴之间的长期战争。后隋唐时与突厥、吐谷浑的战争,北宋与辽金西夏王朝的长期对峙,到元时的蒙古族的大统一,再到明清时准格尔部等的南北草原与中原的战争,一部丝绸之路的交流史可谓是围绕着丝路控制权的争夺历史。虽然残酷的战争摧毁了无以数计的物质文明形态,但战争的血性却浇灌出了丝路区域各民族的勇敢、威武、智慧、血性的民族性格,也给丝路区域的西棍和西棍人注入了血性的气质与豪情。棍为“百兵之祖”,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武器之一。当金属武器在战场以其巨大的功效成为兵器的主角后,由劳动工具转化而来的棍器便退居边缘的位置。但自魏晋南北朝后,在丝绸之路区域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由于游牧民族的骑兵有重甲护身,当“人马逼战”,在金属利器戳之不伤、砍之不透的情况下,棍棒的敲砸与重击却产生了金属器械难以企及的效果,从而使战斗中“刀不如棒”。于是,棍作为兵器从宋代开始便极度发达,北宋官修的《武经总要·器图》就记载了8种棍器。而在丝路流地域,由军旅棍艺转化而来的西棍因此便具有了军旅武艺的禀性和鲜明的棍术技法特征。首先,西棍的棍术基本功重劲尚功,以此保障西棍的棍术技法具有实战性。西棍的棍术体系虽然繁杂,但其基本功的训练基本上都包含有扎垛子、搅石槽、涮桩、击石子,定步打棍、活步击棍等。通过这些基本功的练习,在完成棍法时能将全身的劲力传于棍的相应部位,并且在击打瞬间释放出来,以此来增加击打的效果,突出棍术的技法的特点;同时通过实体的接触,增强习棍人握棍的实体感,即棍感;之后通过定步打棍,在熟练棍法的同时能将劲力灌于棍法之中;再后以活步代替定步,在运动中击棍,将步法与棍法相融合,增强运动中棍与棍、棍与对方身体接触击打的实感,以及提高距离、反应等技击素质与能力。其次,西棍的技术体系中,具有一般民间棍术所不具备的、对抗性的排子技术和训练体系。排子,亦称走排子、跑排子或合排子,是西棍的棍术模拟对抗训练和实战形式,乃西棍技术体系的精华之所在。用于模拟对抗的是死排子,练习双方从两人各自棍长加一臂的距离开始,按固定的棍势套路编排进行,双方你来我往,左右周旋,变势走棍,习练棍法。而实战形式则是活排子,是对抗双方用棍进行的、实打真击的较技形式。西棍正是通过其排子的技术、训练和对抗,保持其棍术的格斗本性。再次,西棍的套路演练也彰显着较技格斗的血性。作为民棍,西棍在具有军旅兵棍格斗技术的同时,也具有不同于兵棍的套路演练技术。西棍的演练虽为单人的套路空练,非两人较技格斗的形式,但仍似两人对抗之激烈。在点劈崩戳间透射出威猛,于扫轮云折时显现出迅疾;在方寸之间势如狂沙阵阵,处处彰显着农耕与草原交融的苍劲与威猛。2游牧民族的武术和西认为的文化交融丝绸之路作为一条陆路交通线,连接着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丝绸、瓷器、茶叶、铁器、凿井技术以及四大发明等沿着丝路西去,而中亚、西亚、欧洲等的农作物、宝马、兽类、音乐、舞蹈、杂技、宗教、建筑等则沿着丝路东来,给中原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和鲜活的血液。唐时充分吸收西域和外国其他民族的音乐,融合而成唐朝的十部乐,使中国音乐达到鼎盛。以古长安为中心的中原文化正是以博大的胸怀,在与游牧文化相激相荡中扬弃吸收异域文化,从而使自身的文化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同样,丝路文化的交融也给西棍的躯体注入了新的内容与风格。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和交往中,身处丝路的农耕文明在战争中不断学习游牧民族的弓马之利,并将这些技法融于其武技之中,使其成为西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如西棍链枷的演进就闪耀着文化交融的色彩。链枷,本是一种击草打粒的农具,出自西戎,是西戎为对付甲胄优良的汉军用的武器,后被汉族采用,成为一种“铁链夹棒”的兵器,再后演化成西棍的大链枷。大链枷,亦称“梢子棒”,由手持的棍和通过链子链接的枷两部分构成,其技法是通过运棍和制动将惯量传递到枷上,使枷呈几何倍数地增加甩击的力量和速度。当遇对手用兵器格挡时,依靠枷之变向的凶猛甩击,打击对手的头部、肩部等,因此,梢子棒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在西棍棍系中,有大链枷和小链枷之分:大链枷为西棍的长兵,使用双手操练;而小链枷多为双器械。大链枷以其凶猛、粗犷、简练实用成为西棍中看家护院之棍;而小链枷则以其短小,常为出门随身携带的兵器。另外,西棍的技法和风格彰显着丝路战争的特点。在长期与草原骑兵的战争中,由于骑兵马快甲厚,射之不入、戳之不伤、砍之不透,在“人马逼战,刀不如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多种砸击类的兵器,如锤、棒、槊、锏等。这类兵器通过重击,能产生有效的击打效果,于是在军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来源于军旅武艺的西棍,也充分吸取了其技法,化劈为砸、化扎为墩、化扫为抽,化挑揭为崩击等,在每一个技法动作完成的末端时迅速制动,将全身的劲力瞬间爆炸式地发出,达于棍之相应部位,产生撞击的效果,增大技法的杀伤力;同时在运棍或变向时迅如快马疾驰、马踏飞燕一般,因而也使西棍具有了鲜明的西北地域特色。3武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武舞中国东临浩瀚的太平洋,西部、北部、南部分别被茫茫戈壁和险恶的高原峻岭所阻隔,形成了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而其内部又极为广阔,气候湿润,物产富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以农业为主的生态系统。在中华文明早期,孕育了富裕而辉煌的农耕文明,也培养了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民族性格和生活艺术化追求的情趣。从原始彩陶到青铜纹饰,从雕塑到建筑,从书法到绘画,从音乐到戏曲等,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把本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同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而作为护佑中华文明前行的武技,也滋生和洋溢着这种艺术化的气息。先秦时期,“武”与“舞”的结合既是进行军事操练,也是武力的炫耀及表演。在丝绸之路凿空后,一些能歌善舞的民族艺术沿着丝路东传而进,在与中原舞蹈艺术结合后,奠定了东方舞蹈艺术的风格。唐时的健舞有“剑舞”“矛舞”“破阵乐舞”“大面舞”“狮舞”等。而健舞实质是武舞,是将武技与艺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武舞的兴盛,是生活艺术化追求在武技方面的显现,不仅既增加了舞蹈的内容,促进了艺术的繁荣,同时又为武技的发展开拓出一条新路。剑,本为兵器,在被刀从战争中替代后,便成为文人雅士的佩戴品,于是人们化剑术为剑舞,把一个富含技击、充满血腥的剑术演绎为以剑之技法为内容的剑舞,成为一个视觉艺术品。唐开元盛世时的公孙大娘就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唐人李冗在《独异志》中记述了唐代的“三绝”之一裴旻将军“走马如飞,左旋右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云而下,观者数千人,无不悚怵”。由战场格杀的武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武舞,充分地体现了丝路文化的艺术气息和氛围。而在丝路艺术文化的长期滋养和浸润下,丝路流域的西棍在保持棍器格斗技艺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棍术套路化发展和演练艺术化的追求。丝路武语境下的西棍:一方面,从军旅武艺中学习格斗技艺,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棍术体系;另一方面,西棍人首先将棍术的单个技法如点、戳、扫、劈、崩等连接而成棍势,又将这些棍势串联起来,形成棍势组合,再将这些组合有机地衔接在一起,最后演化而成棍路。通过这些套路的学练,既记忆和传承了各种棍法和棍势,又可演练展示棍术的技法。所以,西棍的大杆子、长棍、条子、鞭杆、链枷等各种形制的棍术都包含有丰富的套路形式,从而使西棍兼具格斗和演练的双重功用。在西棍的棍系中,除流传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高家屲的壳子棍外,几乎所有棍术都有多种套路,如:长棍系列的琵琶棍、母子棍、盘龙棍、天启棍、蒲团棍、疯魔棍、扭丝棍、壳子棍、齐眉棍、四门棍、阴手棍、何家棍等;条子系列的迎风条子、琵琶条子、水仙条子、黄龙条子、乾坤条子、梅花条子、飞显条子等;鞭杆系列的缠海鞭杆、黄龙鞭杆、云摩鞭杆、阴手鞭杆、九环鞭杆、五阴七手鞭杆等。而这些丰富的套路内容所构成的西棍棍术体系犹如茂密的森林覆盖在西北广袤的土地上,成为西棍的一个特色。在西棍丰富的棍术套路基础上,西棍人突破了以棍法和棍势为本体的、原生态的攻防技术套路,将棍术表演艺术化,使其成为一种棍术演武的视觉艺术,也使西棍的套路演练既源于西棍的攻防本体,又不失西棍的技法,从而使西棍的套路、西棍棍艺的展示也呈现为艺术化发展的态势。西棍的套路在演练时将身法和棍体合二为一,通过身法的吞吐开合,起伏拧转,三节相随,内外合一,将周身的劲力聚于棍体的着力部位,瞬间发出,使其棍法和棍势在演练时急如离弦之箭,缓似黄河平流。在开展的走势中,把活腕灵、洒脱机便,将磅礴的气势和生动的气韵倾泻而出,折射出汉民族的睿智与大气,以及游牧民族的彪悍与粗犷的性情。4第二,认为中国第一大关于武术随着大唐帝国的覆灭,自五代以降丝绸之路慢慢走向衰败,虽有元时“条条道路通汗八里”的再度兴盛,但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盛,以及欧洲到东方新航线的开通,丝绸之路在无奈中壮烈地卸下了其丰功伟绩的大幕。而西棍在丝路的衰落历程中,经历了成型、昌盛和近现代民棍体育化转型的发展阶段。棍作为人类使用最早的武器,在铜质和铁质兵器以其功效成为战场武器的主角后,虽贵为“百兵之母”,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却退居次要地位。自五代以降,在对付重盔厚甲的北方少数民族人马时,由于棍棒的敲砸与重击产生了金属器械难以企及的效果,于是棍作为兵器从宋代开始极度发达,至明清随着中华武艺的集大成,形成了众多的棍术种类。以至于“枪棒”“拳棒”之称,几乎就成了当时武术的代名词。而西棍,在中华棍艺集大成之时,或起于本土、或由外传入,也逐渐形成了以大杆子、长棍、条子、鞭杆、大小链枷等为棍体的棍术体系。明朝中叶由外传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及其周边一带的天启棍,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凤翔县(府)红拳名家师宝龙创始的琵琶棍,清朝后期铁板刘道始传在青海省的天齐棍,清朝晚期由外传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的何家棍等等,使西棍得以成型和并发展昌盛。在冷兵器时代消亡后,随着军旅武艺的渐微,民间武艺成为中华武艺的主体。在近代武术时期,由于武术的体育化转型的发展,西棍也从军旅中退出,在民间广为流播,成为准体育的棍术。随着武术彻底地转化为现代体育的一个内容,在中华棍术演进为现代武术时期竞技棍术的历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企业销售订单管理合同制度
- 2024年度地铁建设土建工程承包合同
- 2024年度企业品牌维护及优化合同
- 2024年度汽车检测设备租赁协议范本
- 2024行权合同范本范文
- 2024年度网络推广合同:某科技公司与某网络营销公司
- 购房合同补充协议应注意的问题
- 防水施工中的劳务分包合同问题
- 全方位行销管理合同
- 电子设备维护协议
- FREE高考英语核心词汇1783
- 【课件】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大单元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红色文化十讲第四讲PPT
- 3-6《制作钟摆》课件
- 放射科专科护理知识考试模拟题与参考答案
- 易货详细讲解PPT
-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监督学》形考任务1-4网考题库及答案
- 校园欺凌排查台账
- 关于每日英语短文朗读3篇 英语四级口语考试短文朗读范文
- DB37-T 4612-2023 化妆品生产企业批生产记录通用管理规范
- 模板酒店安全管理之每月安全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