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招生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高校招生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高校招生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关于高校招生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高校招生改革的几点思考

去年年底,教育部发布了《全国高校改革方案和实施规划》,建议“三个受众”原则:它有助于选拔人才、实施教育和将有助于扩大学院的主导地位。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高考科目设置推行“3+X”,高考内容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现行的一次性全国统考方式暂时不变,实现计算机网上录取方式。这次改革是自1977年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内涵最丰富的一次。我们相信这一改革方案对于高校的选才和中学的育才,对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及方式的转变将具有深远的影响。关于高校招生的改革,教育部的方案只提及了一项具体的技术性改革,即重点是实施无纸网上录取。我认为这只是高校招生改革的外围性问题。随着中学素质教育的推行,广大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急增,高校的规模将会有较大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结构也日趋多样化,高校招生改革的核心问题——招生政策的改革或完善,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高校招生政策的改革或完善的范围很广,需要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只论述有关高校录取新生标准的两个问题:一是采用总分划定录取分数线的方法是否合理、能否加以改进;二是在录取新生时,除了高考成绩外,是否应当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申请者的中学成绩、素质及表现)。这是两个逐步递进、深入的问题。只是前者较偏重于技术性,而后者更注重政策性。一、体现了“分数清”的思想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录取新生的标准一直依据“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在绝大多数考生‘德’、‘体’都合格的实际情况下,‘择优’的最后决定因素”只能是分数。采用总分录取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体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在招生问题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正之风。但是总分录取也存在较多弊端。1.丰富了考生的应用能力根据测量学观点,一门考试科目的成绩存在一、二分的差距,并不表明考生实质性差异;四门(上海实行“3+1”科目设置)或五门(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实行“3+2”科目设置)总分只相差一分,更无法区分考生的实际差异。从1997、1998年我国高考实际看,数学考试的测量误差为5~6分(已折合成百分制)。单科考试的测量误差已不小,如多科成绩加总后,误差将更大。2.各学科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诚然,高校录取的新生应当在各学科领域中有较全面的发展,不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但学科的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平均发展。无论从学生个人的能力倾向,还是从目前中学推行合格加特长的措施来看,各门学科成绩都十分优秀的学生并不占多数,采用总分划定录取分数线,增大了一些有特长考生落榜的可能性。不利于特长生的脱颖而出。3.改进思路、提出要求今广东省的高考试行“3+X”考试科目,扩大了考生和高校双向的选择机会,是十分必要的。但这一试点必然面临如何确定总分和如何划定录取分数线的问题。由于“X”是选考科目(包括物、化、生、史、地、政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同时又是一个变量,可以是一门,也可以是两门。因此,总分概念必然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可以指三门必考科目的成绩总和,也可以指四门科目(三门必考科目和一门选考科目或综合科目)的成绩总和,甚至是五门科目(三门必考科目和两门选考科目)的成绩总和。可以预见,总分概念的多样化必将导致出现多条高校录取分数线的复杂局面。从上海实施“3+1”考试科目的多年经验来看,选考不同科目考生的能力(以语文、数学为基准作界定)有明显的差别,要提出科学、公正而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法是十分困难的。如想为不同选考科目组的考生划定不同的(如六条)录取总分线操作极为复杂,且无法进行考生的调剂,会使部分潜能较大的考生因受该科目组招生名额的限制而失去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如想使文理两大类考生内部具有可调剂性(如上海的现行做法),又必须解决不同选考科目成绩的可比性和可转换性,这在理论上又存在着科学性、充分性等问题。基于上述理由,改进用总分划定录取分数线的传统做法,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为引起进一步的讨论,试提出初步的改进思路。1.改录取分数线为录取分数段,一方面考虑各科目成绩的测量误差,减少录取误差;同时扩大高校选择新生范围。2.特长考生(如某科目考试成绩处于总体前1~5%的考生)可单列名单,提供给有关的高校,供高校录取参考。也可事先经中学推荐及高校专家面试认定后,破格录取。3.从准确选拔和减少录取分数线、提高可操作性两方面看,应适时并尽早推行“3+综合”的高考科目,使多条录取分数线得到简化。录取时可以三门必考科目成绩为主,参考综合科目的成绩。同时要根据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要求,对科目考试的分数赋以不同的权重,适当增加录取标准的弹性。二、大学的所有留学生都应该考虑到候选人的全面素质高校录取新生应当综合考虑考生的全面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改革方案的“三有助”的原则。1.以“四性”为特征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了广泛的解决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遵纪守法,“刻苦学习,增强体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应“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高等学校所选拔人才应当是具备全面素质的考生。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非智力因素(即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身体心理素质等)在人才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此外,单凭高考成绩录取新生还存在着“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一次考试常常存在着偶然性,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综合考虑考生的一贯表现和全面素质应当成为高校录取的实际标准,从而真正落实“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招生原则。2.积极推进政策导向自9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涉及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而建立相应的素质评价制度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要使素质教育能顺利而有实效地推行,必须同时解决好素质培养和素质评价—认可两个关键问题。如果中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了合意的素质,但得不到科学的评价和社会的充分认可,这将向中学和学生传递一种错误的信息,即这些素质的实际价值并不大,长此以往,素质教育将会失去重要的驱动力,无法持久进行。客观地说,在全面考核学生的素质问题上,社会各界的意见分歧并不大。当务之急是研究素质全面考核的方式,建立科学而健全的素质考核和评价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政策导向,使全面素质真正成为社会选材和用人的基本标准。鉴于高校招生政策制定权在教育部,在高校招生中率先全面审核考生的各种素质,将会为社会各界招聘、录用人才树立典范,从而推进素质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为社会认可。这是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支持,并能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当然,高校招生并不是认可高中毕业生素质的唯一渠道,但可以也应当成为社会认可学生素质的一个主要渠道。高校录取要全面审核考生的各种素质,就必须考察考生在中学的表现,除了中学的平时成绩外,还应当考察品德、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社会实践经验等情况。国外在全面审核考生的各种素质方面有不少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的入学申请表共包括多份表格:反映个人简历和家庭情况的基本信息表、反映个人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经验的补充信息表(两者均由申请者本人填写);由中学校方填写的保密报告表(包括申请者的成绩、班级名次、学术/智力及个性与人际关系的特点、综合评价);由两位教师的推荐表(包括申请者的学术/智力及个性与人际关系的特点、综合评价);校内或社区人士的备择推荐表(描述申请者的优缺点、最突出的长处、在学校或社区中的作用、突出的事迹等)。因此,为了使高校能全面审核考生的各种素质,我国的考生情况表应作相应的修改和充实。高校录取考虑考生的全面素质,由考生所在中学向高校选送保送生或推荐生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这既是通过高考录取新生的重要补充途径,也是对中学推行素质教育的充分肯定。这种做法是利大于弊的。近年来,由于各种不正之风的存在,社会各界对保送生和推荐生产生一些看法是正常的,但决不能因噎废食。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对保送生、推荐生选送及录取的操作程序进行教育行政和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