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西部沿海道线路演变的成因分析
辽宁省西部沿海地区是连接今天的河北省和辽宁省,连接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运输走廊。其西起山海关,沿海滨东北向途经辽宁省的绥中、兴城、葫芦岛、锦州,跨越大凌河,进入辽河平原,过盘山县、辽中县,直抵沈阳,全程约390千米,是今天京哈高速的山海关至沈阳段。但这条线路并非古今始终如此,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转变过程,尤其是以辽西地区六股河(1)口的绥中县以东的线路变化更是多样。一、股河—历史上不同时期六股河以东沿海线的形成历史上不同时期,辽西沿海的线路大致可以分为三段,即自山海关至今绥中县道路的西段,自六股河口至今锦州市的中段,自大凌河至今沈阳(辽阳)的东段。这三段线路当中,以西段出现的最早且最为稳定,其出现时间大致可以追朔到先秦时期,《管子·小匡》中关于齐桓公北伐山戎的记载有:“中救晋公,禽狄王,败胡貉,破屠何而骑寇始服。北伐山戎,制冷支,斩孤竹,而九夷始听,海滨诸侯,莫不来服。”(2)《逸周书·王会解》提到:“孤竹距虚。不令支玄嚑。不屠何青熊。”其中孤竹和令支在史书中的记载比较详细,考订分别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和迁西县境内。而对于屠何的位置相关记载则较少,据《墨子间诂》中孙诒让等考定屠何在时奉天锦州府锦县西北(3),而在孙进己主编的《东北历史地理》中也据此推断其在今小凌河下游(4),无论哪种说法都表明屠何为早期辽西沿海地区的一个方国,但具体是否有道路沟通不得而知。在此之后,关于西段的记载开始增多,提供了包括秦始皇和汉武帝先后拜谒碣石(5)的记载,东汉末年,曹操征伐乌桓以后,沿大凌河西行,后顺六股河南下,自海滨沿线返回内地的交通走向(6)。这说明辽西滨海六股河以西早在秦汉或更早的时期就有道路通达,期间辽西郡区划也可证实。此后数百年,辽西沿海线路西段皆到六股河为通途,至辽于此置宫帐户及渤海徙民户为州若干于此(7),这段线路才开始繁荣起来。六股河以东的中段线路,自六股河口起,东至今锦州市,又可分为南北两条线路:北线溯六股河谷北上分为两支,一支沿六股河主流西北经今建昌县,至今喀左县三台子进入大凌河谷地,沿河谷东行经今朝阳市、义县,最后到达锦州市,另一支则沿六股河的支流进入女儿河(1)河谷,沿河谷东行到小凌河下游,最后再到达锦州市;南线相对简单,沿沿海一侧东北向直行跨越小凌河,最终抵达锦州市。两条线路以六股河谷北上为区别,本文讨论沿海线路,在此谨以北线南支的六股河——女儿河一线以及南线作为研究对象。东汉安帝始置辽东属国(2),领六城,其郡治昌辽为今辽宁省义县(3),下辖徒河、宾徒均在今小凌河下游(4),构成了由小凌河下游至大凌河下游的线路。又根据王绵厚实地考察(5),自六股河直流进入女儿河谷地,东向平坦宽阔,分布数座汉代城址,可直达小凌河流域的锦州,构成了由六股河沿女儿河东向至锦州的线路。此时南线沿海道并无通畅,亦未发现相关记载,自山海关至锦州沿海在这一时期无任何建置可以说明问题,另参照《后汉书·郡国志》(6)东汉时期辽西郡行政区划,其西段下辖临渝(今河北山海关)、肥如(今河北滦平)、孤竹(今河北迁安)等地,东向狭长的一条一直可以连接到辽东属国境内的徒河,也可以推测时沿海道未通,皆以北线六股河至女儿河一线为主。至十六国时期,慕容廆始建政权于棘城(7)(今辽宁义县),六股河——女儿河交通线继续发展,其中《晋书》载记中有“咸和九年,皝遣其司马封弈攻鲜卑木堤于白狼(今辽宁建昌),扬威淑虞攻乌丸悉罗侯于平岗(今辽宁凌源),皆斩之。材官刘佩攻乙连,不克。段辽遂寇徒河”(8),可据此推测,慕容皝在沿大凌河谷向西攻伐后,段氏自西向东直取徒河(今辽宁锦州),因徒河在慕容皝所辖腹地,居棘城以南,如从北部大凌河谷至徒河必经棘城要冲,显然不是北线,又因为汉晋时气候灾害多发,洪水、海侵严重,按《三国志·魏书》田畴传中“时方夏水雨,而沿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9),说明沿海道此时夏季泥泞不堪,行军困难,按《晋书》记载,在司马懿东征公孙氏的时候“会霖潦,大水平地数尺,三军恐,欲移营”(10),“太康十年,廆又迁于徒河之青山。廆以大棘城即帝颛顼之墟也,元康四年乃移居之。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永宁中,燕垂大水,廆开仓振给,幽方获济”皆可见一斑,因此,南线沿海之路亦不可行,故可断此线即为自白狼城进入六股河后东向直达徒河线路。历南北朝,辽东为高句丽攻占,辽西一度衰落,按《魏书·地形志》“广兴,真君八年并徒何、永乐、燕昌属焉”位于今锦州地区的徒河因与其他建置合并。至于隋唐,沿海道始兴,隋唐征讨高丽的军队出渝关(今山海关地区)沿沿海道西段经泸河(今辽宁锦州),至东伐的大本营燕郡(今辽宁北镇)。其返程也如此沿沿海道至临渝关入中原,可见此时道路相对通达。疑问在于其行军仅行沿海道西段后又走六股河——女儿河一线至泸河,还是直接沿沿海而上直达泸河。辛德勇先生在其《论宋金以前东北与中原之间的交通》(1)一文中通过与南宋时期许亢宗行程的时间对比,判断其走的是沿海道路。今存疑点有三:一是彼时六股河——女儿河道已为通途,沿海道路通达与否为止,是否适合大规模行军亦未知,唐军为何放弃通途而选则沿海道?二是但通过笔者对地形观察,就当时交通条件而言,在距离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六股河——女儿河一线所用时间未必比沿海沿线时间长。三是无直接文献证明大军未行此路,但辽初晋帝北迁所行文献记载沿海线路砂碛难行依旧,唐初此处通达与否不得而知,故此存疑。不可否认的是,辽西地区大规模军事交通在此时开始向沿海线偏移,原大凌河一线东进的道路地位下降。辽金时期是这条线路的最终确定时期。辽初,晋末帝北迁(2),自平州(今卢龙县)出发,出临渝关(山海关地区),沿沿海道直至锦州,途中过砂碛之地,泥泞难行,可见在辽朝初期这条道路已经相对畅通,但路况极差、砂碛泥泞,尽管如此,这条线路的通达也带动了沿海路西段的发展,辽于大凌河以西迁徙大量渤海人(3)至此设置建置。金代,辽东与中原的沟通日渐密切,这条线路逐渐发展成了连接金国内地与中原的交通要道。关于这一交通线早期状况,《大金国志校正》中的《许奉使录行程録》中这样记载:“出渝关以东行,南沿海,北限大山,尽皆粗恶不毛。至此,山忽峭拔摩空,苍翠万仞,全类江左,乃医巫闾山也”(4)。又据《金史·地理志》,金于沿海沿线先后置锦州、瑞州,下辖永乐、安昌、兴城、神水、瑞阳、海阳、海滨诸县(5),可见这一地区人口数量显著增加,已经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交通线路。沿海线东段由锦州至沈阳段,沟通医巫闾山东西地区,准确地说是辽西沿海线的延长线。历史上,这条线路受辽河平原的泛滥形成的“辽泽”(6)影响显著,据史料记载“九军渡辽,凡三十万五千,及还至辽东城,唯二千七百人,资储器械巨万计,失亡荡尽”(7)。可见,穿越辽泽路途十分艰险,同时,因为辽东地区的政治中心在今天的辽阳市并非沈阳,导致其线路变化多样,无论那种情况都说明穿越辽泽可越。先秦时期,战国燕自造阳(今河北赤城县)至襄平(今辽阳)筑长城以御胡人(8),并置辽东郡,以襄平为郡治,故可以推测有战国燕河北地区至襄平可以沿北部的长城(燕长城)戍防线路,跨越医巫闾山之后,北沿今黑山县、新民县一带,经今铁岭南下过沈阳,到达襄平(今辽阳),另有秦国大将李信攻灭燕国的辽东线路,虽诸史无详细记载,但考虑到当时秦国以机动的骑兵追击为主(9),骑兵灵活机动,负重较小(10),应该是东向横跨辽泽直至襄平。汉代于辽河的中下游沿岸置望平(今辽宁新民市南)、险渎(今辽宁台安县东南)、辽队(今辽宁海城市西北)、辽阳(今辽宁辽中县境)、房(今辽宁大洼县一带)等县,皆可作为渡辽河穿越辽泽线上一点。王绵厚、李建才考,由襄平向西经险渎、辽队过辽泽至无虑(今辽宁北镇),肖忠纯则认为过辽泽有北、中、南三条线路,北、中与前面所述一致,南线则经安市,东北向至襄平。魏晋时期,司马懿东伐公孙渊,公孙渊计划于辽队屯重兵以逸待劳,司马懿识破后,自东南渡辽水北上攻襄平,最终取得了胜利,可以从此时公孙渊的布防看出,东向直接穿越辽泽会耗费很大的精力,道路难以前行,南路则是穿越辽泽的一条要道。十六国时期,慕容皝征高句丽,自龙城出兵两路,一路自北路绕行辽泽佯攻,另一路则南行过辽泽,自经过木底城(今辽宁省新宾县)攻下高句丽都城丸都(1)。至隋唐时,统治自营州(今朝阳)向东征伐高句丽,开始以堆土、干草、浮桥、车架(2)等为手段穿越辽泽,唐贞观十九年下旬,唐军自怀远(今辽宁北镇县)东向“车架渡辽”(3),屯驻于马首山(今辽宁省境内首山),至于辽东城(今辽阳),与李世勣所率的渡辽水经安市、盖牟城(今辽宁省盖县)至辽东城的南路军汇合(4),大破高丽军,另按《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十九年初李世勣自通定镇过辽水,至玄菟,攻打新城(5),此时在辽泽以北是有一条自通定镇(今辽宁新民市)东向绕行辽泽路线。至辽代,宋使频繁入辽,然皆至上京、中京止,此时经济、政治中心区域趋于中京,并且傍海道已初步形成,故笔者根据建置分布情况推测此时连接中京大定府与东京辽阳府之间的线路成为穿越辽泽的主要交通线路,这条线路前半段走大凌河谷地,自中京(今内蒙古大宁县)经富庶(辽宁建平县东)入大凌河谷地,经建州(今辽宁朝阳市西南)、兴中府(今辽宁朝阳)、川州(今辽宁北票)、黔州(今辽宁北票东南)、宜州(今辽宁义县)。自宜州线路分为两支,北支自成州(今辽宁阜新西,投下)、徽州(今辽宁阜新西北,投下)、懿州(今辽宁阜新东北)绕过医巫闾山,经辽州、沈州到达东京,另一支自锦州、海北州(今辽宁义县南)、显州(今辽宁北镇南)从南部绕行医巫闾山,经辽州、沈州、到达东京,皆自北部穿越辽泽。又按《新五代史·晋家人传》记载:“过海北州,至东丹王墓……又行十余日,渡辽水,至渤海国铁州。又行七八日,过南海府,遂至黄龙府。”(6)可见,还有一条线路自南线绕过辽泽经今营口、海城北上(7)。至金代,许亢宗奉使入辽,今按《许奉使行程録记》中载“第二十三程,自显州九十里至兔儿涡。第二十四程,自兔儿涡六十里至梁鱼務。离兔儿涡东行,即地势卑下,尽皆萑苻、沮洳积水,是日凡三十八次渡水,多被溺……第二十五程,自梁鱼務百单三里至没咄寨……自没咄寨八十里至沈州”(8),虽然中线穿越辽泽交通依然泥泞,但已经成为常人通行的线路。不能忽视的是,此时兴中府地区仍为要地,原辽代开辟的自北部绕行医巫闾山、越辽泽的至辽阳的线路依旧存在。元代交通发达,以站赤为基础的驿站制度遍行全国,构成了十分发达的交通网络,此时渡过辽泽的线路大致是两条,北线自锦州北上至义州,经驿安站(今辽宁阜新北库伦地区)过医巫闾山,东向经懿州站(今辽宁阜新东北)、洪州站绕过辽泽至沈阳路,南线自锦州东北向过闾阳(今辽宁北镇县境)、望平(今辽宁新民县境)横穿辽泽至沈阳路。这一时期没有明确的自南面绕行辽泽的线路,笔者认为原因是:元代在辽阳行省的政治统治重点偏北,以管理蒙古在大凌河上游、西辽河流域诸部封王,懿州(今辽宁阜新境内)曾一度作为辽阳行省的行政中心(9),此时人口和主要建置也集中在自大宁(今内蒙古赤峰大宁镇)至沈阳的东西向沿线(10),另元代水路交通发展迅速,自海上行至辽东半岛的水上线路也为绕行辽泽提供了可能。明代时期,驿站制度更为完善,此时辽东广宁卫以北为蒙古所陷,自锦州至辽阳陆路交通唯南线一条,自锦州出发经小凌河驿、十三山驿(辽宁凌海市境)、闾阳驿、广宁城、盘山驿,自沙岭驿过辽河,经牛庄驿、海州卫、鞍山驿到达辽东都司,整体成“N”字型线路。清代,东段线路最终清晰,《盛京通志》对此有详细的记载,其西起奉天,东至山海关,我们这里所研究的西段包括老边站、巨流河站、白旗堡站、二道京站、小黑山站、广宁站、十三山站、小凌河驿站,自今辽宁省西南向直行横穿辽泽北部直抵锦州。关于这条线路的形成,按《清史稿·地理志》中记载“太祖定沈阳,以西路沮洳,命旗丁修叠道百二十里……西老边,通新民”(1),新民成为离开沈阳后,穿越辽泽后的一个交通要点,自新民西南行,绕过辽泽北部到达医巫闾山至锦州。此时辽阳虽然衰落,但仍为沈阳南下线路上一交通要点(2),自闾阳驿东南向经杜家台、沙岭堡、牛庄、海城,东北向经甘泉堡、鞍山驿可抵辽阳,并假道北上至沈阳,此线路自南线绕过辽泽,与明代基本一致。二、辽西沿海线六股河以东线形成的原因综合各时期的线路通达状况及相关背景因素,可知六股河以东的沿海线形成原因如下:1.年以后的农业变迁(1)辽西沿岸的自然变迁。辽西沿海绥中县以东地区为辽西台陷地带,是燕山台褶带北边的一部分,其地下基层表现为混合花岗岩广泛外露,向海中延伸(3),形成崎岖的地形表面,多数在海平面以下。辽西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气候湿润,海潮侵袭严重,六股河以东地区尚未形成通途。海潮退却后,这里逐渐演变成为滩涂砂碛地区,始有人行。至辽金时期,该地区仍十分荒凉“尽皆粗恶不毛”(4),明清之后,海岸线继续外扩(5),辽西走廊的平坦边缘拓宽,为交通要道的形成提供了基础。(2)辽泽的自然变迁。辽泽是辽河下游地区由河网交织,在辽宁地区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沼泽地带,基本位于医巫闾山以东,沈阳以西的广阔地带。辽泽在历史时期的盈缩、变化对其以西的沿海道的通达影响显著,同时,辽泽极其周边地区也是沿海道向东延长的必经之路。西汉时期,辽泽状况未知,但在其地设有望平、辽阳、辽队、险渎四县,可推测条件相对优沃。东汉至隋唐,辽泽地区基本保持了“泥淖难行、鲜有人至”的常态,除军事征伐活动意外联系并不多。辽金时期,辽泽开始畅通,不断有人穿行其中,前面举到晋帝北迁、许亢宗奉使皆在其中,此时辽泽范围开始收缩,北部逐渐干涸沙化(6),为北部绕行辽泽提供了基础。元明清时期,辽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辽河泥沙含量增加,河道淤塞加剧,辽河河道发生变化,致使辽泽向东南方向发展,原来的西南及北部地区逐渐转变为宜居土地(7),为后来清代的自沈阳至新民的“叠道”建设提供条件。(3)大凌河上游气候变迁。大凌河的气候变迁间接地影响了下游地区的开发。具体表现为,以朝阳为中心的大凌河中上游地区作为辽西地区,在金代以前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农业发展水平,一度成为政治、经济中心,但伴随着自辽金时期开始的气候恶化,严重的干旱(8)及降温(9)加速了大凌河上游地区的衰落,大量人口因此迁出,一部分迁移到了下游,开始对沿海及辽河下游地开发。至明清时期,干旱持续,大凌河上游地区进一步衰落(10),其作为交通要道的基础丧失殆尽,傍海道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地巩固,最终成为沟通东北与华北的交通动脉。2.与辽西沿海道的移民辽宁省自古作为战略要地,为历史时期不同朝代所重视。就中原王朝而言,其是连接东北、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要道,对东北、北部少数民族而言,辽宁地区是其南下入主中原的必经之地,是典型的边缘地带,自古军事活动频繁。军事行动伴随着大规模的部队行进,直接促进了交通地发展,历史上与辽西沿海道形成相关的战争有如下几次:东汉末年曹操征伐乌桓线路、三国时期司马懿征伐公孙渊线路、前燕时期慕容皝东征高丽线路(1)、隋唐时期东征高丽线路、辽初东征渤海国线路(2)、元初攻伐辽东的线路、明初讨伐纳哈出的线路(3)、清初攻打关锦防线的线路等。军事行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移民活动,发生在特定的条件下。相对而言,和平时期的移民活动对于当地交通线的开发则更为重要,与辽西沿海道发展相关的移民活动包括如下几次:东汉末年公孙度统治辽东时期的移民活动(4);司马懿平灭公孙渊后的强制移民活动(5);慕容廆统治辽东时期的乔迁汉人活动(6);辽初迁移渤海人至辽西走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造价实习报告(10篇)
- 24.3.2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 同步练习
- 物业公司试用期工作总结简短(3篇)
- 食堂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 社区元旦活动主持稿
-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单元重点综合测试)
-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三)(含答案)
- 广东省揭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广东高考语文三年模拟真题(21-23年)知识点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 MES系统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 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 Unit4ExploringpoetryExtendedReading公开课课件高中英语牛津译林版(2020)选择性
- 天线技术在智能电网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第2篇
- 急诊科护士培训计划(6篇)
- 安装发光字验收单
- 中职英语新高教版基础模块1unit4school-life
-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及方法
- 河道修防工高级技师技能操作试题
- 华为HCIP H31-341 V2.5传输认证考试题库大全-下(判断、填空题汇总)
- 天津高考英语词汇3500
- 扑克牌搭高塔 课件(16张PPT) 小学班会活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