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专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_第1页
(河南专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_第2页
(河南专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_第3页
(河南专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_第4页
(河南专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专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第三单元检测卷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2022年11月16日,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面向公众开放,标志着我国唯一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全面建成开放。现在,让我们去“云游"一番吧。

1.听专家介绍,丰富字词积累。(4分)

据专家介绍,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主要展示文字形、音、义自古迄今的研究成果以及汉字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汉字民俗”“字书琼林"“书苑英华”“字里乾坤"四个专题展览侧重文字应用体验,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陈设计。汉字公园位于中国文字博物馆东西两侧,将生态、自然、人文有机融合,形成“汉字之源”“汉字之变"“汉字之趣”等六个园地,与中国文字博物馆相得益彰。

(1)给上面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字书琼林()书苑英华()

(2)根据语境推测下面两个成语中画线部分的意思。(2分)

自古迄今()喜闻乐见()

2.云游徽文馆,挑战诗词积累。(8分)

小景从古诗词中发现了中国之美,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中国之美,美在诗词歌赋,美在家国情怀。风雨人生路,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于是苏轼高唱:(1)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定风波》);苏轼更明白,山河无恙,才有万家团圆,于是他在词中借用典故,以魏尚自喻,写下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2)_,_(《江城子·密州出猎》);家国情怀,根植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诚如稼轩有着远大的报国理想和坚定的爱民信念,他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3)_,人道是,清光更多(《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卫国有“我",争做时代的奉献者,于是范仲淹写下体现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之词句:(4)_,_(《渔家傲·秋思》);“一身不自保,千载有雄名"的秋瑾,巾帼不让须眉,她满怀豪情,一身侠胆,虽然(5)_,_,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小住京华)]……让我们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懈奋斗,不忘初心,归来仍少年。

3.云游汉字公园,增长汉字知识。(11分)

(1)请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并结合《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总结汉字字形发展的规律(不少于两条,每条不超过10个字)。(3分)

鱼鸟羊

甲骨文162126

金文172227

小篆182328

隶书192429

楷书鱼20鸟25羊30

(2)设计组的同学打算在书签的背面印上“青”“春"二字的甲骨文作为装饰,请你探究设计意图。(4分)

字形释义字形释义

甲骨文“青”字,由“生"和“井”构成,会意字。“井",是矿井、田地之意;“生”,是草木生长的意思。两者结合寓意为_甲骨文“春"字,以二“木”一“日"表意,以“屯”表音。原义是春阳普照,万木滋荣。后引申为______

设计意图★______

①根据提示,补全释义。

②根据“释义"的内容,为书签添加一条“设计意图”。

(3)云游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汉字公园后,你很想邀请朋友小州假期去现场一游,请综合这次“云游"的经历,给他编发一条信息。要求:尽可能做到表述简明,有吸引力,不超过80字。(4分)

二、阅读探究(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4~7题。(18分)

有花可吃

冯杰

①吃花的目的有两种:充饥与风雅。后者的嫌疑更大。我现在要说的则是具体的,当真吃花。煎、炒、烹、炸,几近鼎食,但与煮鹤焚琴无关,亦算“准风雅”。

②我最敬仰的诗人该数陶渊明,他有风骨,不为权势、媚事而折腰,当是我学习的典范。民间奉他为“九月花神",自然该是吃菊。有一年重阳节,陶渊明正在采一束菊花自赏。这时,见一白衣人翩然而至,原是江州刺史,陶渊明即欣然备酒,以菊花烹饪作菜肴,食菊而饮。

③菊花经霜,不怕霜,是最后撤退的花。陶渊明就是一朵不怕霜的菊花,在萧萧秋风里,文章幽香。

④河南乡下有吃槐花的习惯,每年槐花开放,故乡田野、村口就会如雪似玉,散一地银白月光。我们便挎篮,上树捋槐花。我是吃着姥姥的蒸槐花饭长大的。

⑤杜甫是我的河南老乡,他也食槐花。我看《杜甫传》,随他上路,心中便一丝凄凉,觉得杜老一辈子都在路上颠沛奔波,只忙于“诗”与“写",一生就两个意象:粮食与诗歌。

⑥杜甫不但吃槐花,还吃槐叶,写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这是唐代的“口语诗"。据我在北中原的乡村饮食经验,槐树中最好吃的当数槐花。

⑦有吃梅花的诗人,是杨万里。杨万里精致,嚼梅时一边蘸蜜食用,还写过纪实诗:“南烹北果聚君家,象箸冰盘物物佳。只有蔗霜分不得,老夫自要嚼梅花。”我在没读杨诗前,画过一本册页,写梅的一页就题款为“嚼梅如铁",我是取自书法上称“线条如嚼生铁”,是说书家徐生翁的。

⑧苏轼是我热爱的诗人,他在定州时得松花酿酒,还作《中山松醪赋》,将松花、槐花、杏花在一起蒸,密封后成酒,并写诗记道:“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

⑨袁枚是一位懂花的“食花客”,整天忙于“食诗"与“食花”。他春天制藤花饼、玉米饼,夏天炙莲瓢食荷花,秋天蒸花栗子糕,到冬天,围着炉子,红袖添香,开始做蜡梅芥菜羹。雅到极致。一个文人能弄到这地步,正在证明着一种优雅中的堕落。

⑩一个文人能生活在古代,那是一种福分。尤其是汉、唐、北宋。

风花雪月,餐花饮酒,又是紧密相关的。如生炒葛花,吃了就不易醉酒。诗人们早已在历史里这样作弊过,另一个河南老乡韩翃便写了“葛花满把能消酒"。唐代诗人能喝,多是吃了一把葛花才敢返桌再饮。李白之所以能博个“斗酒诗百篇”的美名,也许与偷吃葛花有关。

我说以上这些吃花,可列为“行为艺术",全是诗人酒足饭饱后的一种消遣。若是饿个半死再醒来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必是先来“二斤大饼,三五斤牛肉”去大嚼,断不会先来四钱梅花细品。

想一想,其实我们北中原乡下人早已食花,只是我们不会说,不会写出来而已。历史可记巨人剔牙,从来不记小人物的账单。

我家就种有可食之花。木槿花在我们北中原有红、白两种,我家的是粉红色的,从北中原乡村移来。木槿花是“诗经之花"。“颜如舜华”或“颜如舜英"。这世上美好的事物都是“槿花不见夕,一日一回新”。唐人有诗“世事方看木槿荣"。吃木槿花还会让人感慨一番。

我母亲告诉我,木槿花可吃,能炒吃,蒸吃。我知道木槿花叫“舜”。“舜"就是“瞬”啊!朝开夕落,像一场梦。

母亲逝去了。木槿花仍在开放。

(选自《文摘报》,2022年4月16日,有删改)

4.【梳理内容】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图补充完整。(6分)

①_

②_

③_

5.【品析语言】请自选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3分)

6.【揣摩用意】请结合背景以及文中不同文人吃花的原因,谈谈你对第⑨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4分)

背景:袁枚,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乾隆四年(1739)进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七年间先后任多地县令,为官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清代于“康乾盛世"后迅速走向衰落。

7.【探究主题】文章开头写“吃花的目的有两种:充饥与风雅”,文章中所提及的姥姥和母亲的故事似乎与此目的无关,是否可以删掉?请说明理由。(5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8~10题。(10分)

【文本一】

低调不低

①有人问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只有三尺高,那人岂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吗?"苏格拉底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②苏格拉底的话非常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低调。在我看来,低调就是即便遇到了好机遇,干成了大事业,在某个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功,也不忘乎所以,不盛气凌人,不显摆,不大肆张扬,而以平静、淡然的心情对待一切,为人处世的态度一如往常。

③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必定是低调的。才华和智慧像悬在精神深处的皎洁明月,早已照彻了他们的心性。他们行走在世间,眼神是慈悲的,脸色是和蔼的,腰身是谦恭的,心底是平和的,灵魂是宁静的。

④爱迪生总是不修边幅,有一次一位友人在街上遇到衣冠不整的他,笑他打扮落伍,他淡然笑道:“没关系,反正大家都不认识我。"而当他被称为“发明大王”,享誉世界以后,依然是老样子。面对友人的嬉笑,他幽默地回答:“没关系,反正大家都认识我了。"这种淡然处世的态度,低调而不低俗,平凡而不平庸。西塞罗有言:“当我们走好运,事事如愿以偿时,切不可忘乎所以、盛气凌人。因为成功时趾高气扬与遭厄运时悲观丧气,都是一种浅薄和脆弱的表现。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情、恒定的态度和同样的面孔,则是一件好事。”

⑤低调还是高调,与一个人的能力无关,只和品行与境界有关。把调子放低,既需要智慧与理性,也需要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因此并非谁都能做得到。因撞上了大运,侥幸成功,便不知自己姓啥者大有人在。一个拍了高票房电影的导演说:“不是我想骄傲,而是我的成绩实在太突出,想谦虚也谦虚不来。"这些人之所以变得狂傲自大,固然有其内在因素作怪,但外在因素也会推波助澜。亲朋的有意奉承,有求者的肉麻谄媚,以及媒体无限度的吹捧,往往会使他们产生错觉,以为自己对任何赞誉都受之无愧。一旦产生这种错觉,人想不晕乎、想不狂傲自大都难。正如箴言中说:“当人人都称赞你时,你就有祸了!”

⑥先贤有言:“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凡念念不忘头顶名衔或光环者,大抵是浅薄之辈。真正的低调是一种无欲则刚的力量,是一种参透人生后的清醒,是一种阅尽人世沧桑后的渐悟,更是一种学会包容与豁达后的成熟。人处在底层有个好处,就是无论从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的。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文本二】

安于低调是自信

①在媒体和网络的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叫人看见,叫人知道,叫人关注。高调必须强势,不怕攻击,反过来愈被攻击愈受关注,愈能成为一时舆论的主角,干出点什么都会热销;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赢,所以有人选择高调。

②但是,高调也会使人上瘾,高调的人往往离不开高调。可是媒体和网络都是一时性的、滚动式的、喜新厌旧的。任何人都很难总站在高音区里边,所以必须不断折腾、炒作、造势、生事,才能持续高调。

③有人以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当然,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选择什么都无可厚非。

④于是,另一些人就去选择另一种活法——低调。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论,不喜欢人前显贵,更不喜欢被“狗仔队”追逐,被粉丝纠缠与围困。他们明白在商品和消费的社会里,高调存在的代价是被商品化和被消费。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没人认识,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又踏实。

⑤所以说:低调是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是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享受一下低调吧——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化、被遗忘,更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

(选自《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有删改)

8.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第①段运用苏格拉底的故事引出本文的论题——低调。以故事开篇,吸引读者。

B.【文本一】第④段举爱迪生的事例,论证“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必定是低调的"的观点。

C.【文本二】第②段运用比喻与对比论证,指出高调的弊端——会让人上瘾,无法自拔。

D.两个文本的作者都提倡做人要“低调”,真正的低调不是无能,而是一种力量。

9.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10.两文都围绕“低调"展开论述,但引出话题的方式与侧重点均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1~14题。(11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韦爱性清介,不妄交游,而笃志好学,每虚室①独坐,游心坟素②,而埃尘满席,寂若无人。年十二,尝游京师,值天子出游南苑,邑里喧哗,老幼争观,爱独端坐读书,手不释卷,宗族见者,莫不异焉。及长,博学有文才,尤善《周易》及《春秋左氏》义。

(节选自《梁书·韦爱传》,有删改)

【注释】①虚室:指空屋。②游心坟素:指专心研读古代典籍。

1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3分)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主人日再食课内迁移法:吾日三省吾身(1)_

手不释卷成语推测法:爱不释手(2)_

莫不异焉查阅词典法:①分别,分开。②不同。③奇异的事。④其他的,别的。⑤诧异(摘自《古代汉语词典》)(3)_(填序号)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3.【甲】文为什么要具体描摹“同舍生”的华美服饰?(2分)

14.作为学子的宋濂和韦爱都有良好的学习品质,请你结合文段内容完成填空。(4分)

宋濂和韦爱都是因为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最终才学有所成的。【甲】文中宋濂无书可读,只借书抄录,可见他读书的①_;请教老师时,他“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可见他②_;【乙】文中,韦爱年轻时“不妄交游,而笃志好学",可见他③_;天子出游时,人们竞相观看,只有韦爱“端坐读书,手不释卷”,可见他读书时④_。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5、16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分)

16.对比本词和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两首词在词下片的开头过渡上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下面的【知识链接】,以及你对两首词的理解,简要分析。(2分)

【知识链接】词大多是分片的,片与片之间的转换,称之为“过片”。一般而言,上下片的内容各有侧重,他们之间的过渡,既要换头另起新意,又不能断了词的脉络。

四、名著阅读(4分)

17.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李大钊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努力为之追求的理想和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请根据你对下面两部名著的阅读感悟,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祥子(《骆驼祥子》)简·爱(《简·爱》)

(2)有学者认为《水浒传》有两个主角。一个主角是宋江,争议不大;另一个主角呼声较高的有下面两位。你认为另一个主角是谁?请从下面的两个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及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谈谈看法。

A.鲁智深B.林冲

五、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问:“为什么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摔倒呢?”一个学生回答:“因为冰面太光滑,鞋面与冰面的摩擦力太小。"另一个学生回答:“因为冰面太平坦,脚一打滑,便没有什么不平的东西阻止脚滑下去。”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道:“所以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摔倒,一是因为冰面光滑,缺少阻力;二是因为冰面平坦,缺少坎坷。阻力和坎坷,这些看似有碍于我们前进的东西,却反过来帮助了我们。"

题目一:将材料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题目二: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从材料中老师、两个学生等不同角度可以悟出不同的道理。请任选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

一、1.(1)qióngyuàn(2)到听

2.(1)料峭春风吹酒醒(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斫去桂婆娑(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身不得男儿列

3.(1)由复杂到简单;象形性逐渐减弱。

(2)①草木茂盛或年少的样子一年四季的第一季名

②突出青少年朝气蓬勃的旺盛生命力

(3)示例:今天,我在网上云游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和它旁边的汉字公园,太震撼了,馆内外有很多跟汉字有关的展陈、设施和活动,让人大开眼界!假期要不要一起去现场看看?

二、(一)4.①槐花、槐叶②杨万里

③母亲告诉“我”木槿花的吃法

5.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每年槐花开放时,槐花如雪似玉般雪白剔透的颜色,随风散落一地又似银白色的月光洒落般唯美的景状。如此美丽的槐花之景,实则还饱含着作者对儿时“捋槐花"“吃着姥姥的蒸槐花饭”的怀念。

6.文人吃花是风雅之事,如袁枚这般侍弄花草美食,也可谓雅到极致。但文人吃花多以花展现个人之风骨,如陶渊明吃菊,或如杜甫实在没有吃食而以槐花、槐叶充饥。而本是进士出身,为官勤政,颇有声望的袁枚,却仕途不顺,只将才华用于花草美食这般闲事中,由此可见清代当时朝政风气不佳,能人不用,文人赋闲,由此也预示着清代将会走向衰落。

7.不可以。姥姥给“我"蒸槐花饭吃,母亲告诉“我”木槿花的吃法,还是与“吃花可以充饥"有关。此两种吃花之法虽无关风雅,但是却饱含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花朵“朝开夕落,像一场梦”,时间也是如花般瞬间流逝,这两件事中饱含着作者对姥姥和母亲深深的怀念。这让文章于吃花的趣味、文人的风雅、历史的哀叹中又增了一分人间的温情。

(二)8.C

9.先提出本段观点;再对观点进行阐释;接着用反面事例论证观点。

10.【文本一】运用苏格拉底的故事引出本文的论题——低调。【文本二】从反面的现象写起,引出下一段“但是"的转折。

【文本一】从正面论述“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必定是低调的”。【文本二】从反面对高调的人的行为进行论述,得出“低调不是被边缘化、被遗忘,更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的观点。

三、(一)11.(1)每天(2)放下(3)⑤

12.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13.“同舍生”的华美服饰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学习的专心致志。

14.示例:①刻苦(或勤奋)②尊师重道③读书志向坚定④专心致志

【乙参考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