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孤独意象初探_第1页
古诗十九首孤独意象初探_第2页
古诗十九首孤独意象初探_第3页
古诗十九首孤独意象初探_第4页
古诗十九首孤独意象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粉立工班存I嗖Fuj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毕业论文题目:《古诗十九首》孤独意象初探学生:曾雪丹指导老师:朱晓慧教授系别:文化传播系班级:汉语言0602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1106106213#诗十九首》不但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更是发展中国孤独意象以及中国古典诗歌审美观照最为出色的一部作品。注释[1]刘勰,《文心雕龙》 ,中华书局, 1986,第414页。刘艳,《中国现代作家的孤独体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7,引言 1。箱崎总一,《孤独心理学》 ,作家出版社, 1988,第8页。箱崎总一,《论孤独》,译林出版社, 1988,第105页。潘知常,《诗与思的对话》 ,上海三联书店, 1997,第342页。刘勰,《文心雕龙》 ,中华书局, 1986,第415页。朱晓慧, 《诗词视野中的宋词意象》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第1页。朱晓慧, 《诗词视野中的宋词意象》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第2页。同[8]。朱晓慧, 《诗词视野中的宋词意象》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第 7页。朱晓慧, 《诗学视野中的宋词意象》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第 8页。王国维,《人间词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第34页。朱晓慧, 《诗学视野中的宋词意象》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第 39页。孟修祥,《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黑龙会人民出版社, 2007,第4页。吴蠡甫,《现代西方文论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第251页。[16][17][18]庞天佑,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朱东润, 《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第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第230页。2007,第369页。73页。[19]张庆岩, 《〈古诗十九首〉的“悲情”主题探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月。[20]年[21][22][23][24]李晓霞 张丽文,《无根的漂泊——论 〈古诗十九首〉 中“游子” 的存在状态》6月。章培恒、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上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第刘勰,《文心雕龙》 ,中华书局, 1986,第329页。同[15]。同[14]。,榆林学院学报,260页。2006

[25]陈向春,《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128页。[26]钱春绮,《歌德抒情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第133页[27]朱晓慧,《诗学视野中的宋词意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第104页。[28][29]童庆炳,朱晓慧,《中国古代心理学与美学》《诗学视野中的宋词意象》,中华书局,,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第154页。2005,第105页。[30]朱晓慧,《诗学视野中的宋词意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第109页。[31][32][33]同[17]。朱光潜,朱晓慧,《诗论》,北京出版社,《诗学视野中的宋词意象》2005,第61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第113页。[34]左克厚,《中国美学》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第172页。[35]朱晓慧,《诗学视野中的宋词意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第96页。[36]祁志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第61页。[37]朱晓慧,《诗学视野中的宋词意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第99页。[38][39]钱钟书,左克厚,《谈艺录》,中华书局,《中国美学》 ,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第53页。2007,第177页。[40]朱晓慧,《诗学视野中的宋词意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第33页。[41]朱晓慧,《诗学视野中的宋词意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第215页[42]王国维,《人间词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16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参考文献: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 .1977.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 .1986.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刘艳.中国现代作家的孤独体验 [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7.朱晓慧.诗学视野中的宋词意象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箱口口一.孤独心理学[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88.箱崎总一.论孤独[M].南京:译林出版社 .1988.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孟修祥.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M].哈尔滨:黑龙会人民出版社 .2007.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钟嵘.诗品[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1997.口复观.中国文学精神 [M].上海:上书店出版社 .2004.吴蠡甫.现代西方文论选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祁志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8.高宏存、李正堂 .诗经解读 [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庞天佑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李泉.屈原诗歌释读 [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8.张庆岩.《古诗十九首》的“悲情”主题探析 [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李晓霞张丽文.无根的漂泊——论《古诗十九首》中“游子”的存在状态 [J].榆林学院学报.2006.陈向春.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朱光潜 .诗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5.赵国乾 .论中国古典意象的美学意蕴 [J].东岳论丛 .2005.左克厚.0000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26]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27]张燕玲.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境”、“境界”、“意象”辨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28]冷成金.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答谢辞大学毕业之际,写下这篇论文,主要研究《古诗十九首》的孤独意象,这是中国古典诗词特有的文化意蕴。研究这一课题使我对古典文学与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把握。在此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朱晓慧教授,在论文中给予我极大的帮助,这篇论文得到了她的悉心指导和耐心点拨。从确定题目到完稿朱老师都以严格的学术态度引导我,让我从中学到很多关于古代诗词的知识。此外,朱老师学识渊博,为人和蔼可亲,让我在学习怎么写论文的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