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毕业硕士论文_第1页
2011年毕业硕士论文_第2页
2011年毕业硕士论文_第3页
2011年毕业硕士论文_第4页
2011年毕业硕士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毕业硕士论文序号论文题目学科专业导师硕士生1.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对不同灌水条件的反应生态学张岁岐田海燕2.不同栽培模式对旱作春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生态学张岁岐刘镜波3.干旱胁迫及复水对高粱水分传导特性的影响植物学张岁岐柴玉琳4.小麦灌浆期蔗糖代谢和淀粉积累的水分调控机制研究生态学邓西平张翠翠5.转基因甘薯旱后复水的修复机制和叶片喷施 H202的效果植物学邓西平董永会6.不同栽培模式下黄土嫄区灌浆期冬小麦物质转运特性的研究植物学邓西平郝启飞7.神东煤田不同下垫面侵蚀产沙规律及水动力参数特征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王文龙王贞8.神府东胜煤田不同下垫面侵蚀动力过程及新增水土流失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王文龙罗婷9.水蚀风蚀交错带人工豆科草地生源要素的水分和密度响应特征环境科学邵明安李学章10.不同土石混合介质水分运动的试验研究土壤学邵明安温明霞11.温度对土壤水分运动及参数的影响研究环境科学邵明安高红贝12.利用坝地沉积旋廻研究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演变规律土壤学杨明义薛凯13.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影响土壤学安韶山成毅14.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天然辽东栋林蒸腾耗水研究土壤学杜盛张建国15.不同水肥条件下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根冠生长与种间作用研究植物学徐炳成徐伟洲16.基于GIS的长武县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张晓萍吴艳17.黄土高原地区53年来降水量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张晓萍万龙18.近50年来黄河中游典型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分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张晓萍付艳玲19.近30年来长武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张晓萍陈凤娟20.黄土高嫄沟壑区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响应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张晓萍张建军21.黄土坡面细沟水流输沙能力试验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王占礼袁殷22.土壤有效氮对油松幼苗地上及地下特征的影响水土保持与荒刘国彬王刘莹

漠化防治国梁23.黄土丘陵区流域生态恢复环境响应及其评价生态学刘国彬王国梁王兵24.黄土高原天然辽东栋群落特征及林窗对林下更新的影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刘国彬周东25.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生态学刘国彬许明祥王征26.黄土高原引种柳枝稷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资源坏境生物学马永清安雨27.长武县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土壤学王力张青峰何锋28.王东沟小流域不同坡面条件下土壤水分和径流动态特征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王力张晶晶29.神木矿区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状况研究土壤学王力石占飞30.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王力王建国31.草本植物生长发育对土壤团聚体和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郑粉莉秦瑞杰32.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过程的试验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郑粉莉杨青森33.近50年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和泥沙的影响研究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郑粉莉俞方圆34.LIDAR技术动态监测沟蚀发育过程研究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郑粉莉张姣35.水分胁迫下施肥深度对冬小麦生长及根系提水作用的影响生态学李世清沈玉芳郭宁36.黄土高原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蓄积研究生态学程积民刘伟37.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许明祥李强38.黄土嫄区麦田降水生产潜力研究生态学刘文兆李婷39.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刺槐、侧柏人工林耗水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陈云明吴芳40.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陈云明黄琳琳41.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生长及凋落动态研究生态学陈云明高俊芳2010年毕业硕士论文序号论文题目学科专业导师硕士生42.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坡面土壤侵蚀动力学过程试验研究环境科学黄明斌王占礼高素娟

43.黄土高嫄沟壑区沟坡道路侵蚀特征及植物路防蚀机理研究土壤学王文龙王浩44.ZmPIPs在玉米幼苗短期水分胁迫及复水中的生理作用植物学张岁岐王卫锋45.水分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外源 Ca?+对玉米幼苗根系吸水能力的影响植物营养学张岁岐吴妍46.不同栽培模式对旱作冬小麦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生态学张岁岐陈玉华47.花后水分亏缺对不同生态型小麦光合特性和蔗糖代谢的影响生态学邓西平聂朝娟48.不同栽培模式下旱地小麦灌浆过程中同化物转运的研究植物学邓西平陈炜49.H202对甘薯幼苗不定根的生长和植株抗冷性的影响植物学邓西平伍小兵50.栽培条件对作物生长及根系提水作用的影响生态学李世清黄洁51.不同供氮水平小麦/玉米幼苗生理特性对C02浓度倍增的响应植物营养学李世清宋淑英52.控制灌溉的土壤水分探头合理埋设深度研究植物营养学李世清汪羽宁53.C02浓度倍增与介质施氮对冬小麦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生态学李世清王佩玲54.青藏咼原与黄土咼原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对温度变化响应的比较研究生态学李世清邢顺林55.栽培模式对黄土高原南部旱作春玉米干物质累积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植物营养学李世清徐洪敏56.,3?CS和21°Pbex复合示踪研究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土壤学杨明义王禹57.WEPP型(坡面版)在东北黑土区的适用性评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郑粉莉刘远利58.黄土丘陵区坡沟系统沟蚀发育过程模拟与可视化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郑粉莉余叔同59.陕西省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及其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郑粉莉郭晓清60.黄土坡面沟蚀发育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郑粉莉陈吉强61.黄土丘陵区典型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性质差异的比较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安韶山郑粉莉李国辉62.原油在土壤中入渗的试验研究环境科学邵明安张博闻63.黄土区土石混合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土壤学邵明安赵梅64.黄土丘陵区扌畧荒演替中根际微生物特性演变特征生态学刘国彬薛董张超65.子午岭天然柴松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生态学程积民杨晓梅66.子午岭辽东栋林碳储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草业科学程积民韩娟娟

67.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草业科学程积民xtn.田68.子午岭辽东栋、油松、柴松群落生长特征研究生态学程积民胡秀娟69.子午岭森林群落草本植物的结构特征研究植物学张继敏程积民范文娟70.不同年份早酥梨叶片浸提液对几种套种作物的影响植物化感马永清夏晓娟71.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尺度效应生态学许明祥齐治军72.黄土高嫄沟壑区砚瓦川流域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刘文兆方磊73.GCMs在黄土高原的适用性评估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刘文兆沈红74.长武嫄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剖面分布的影响土壤学刘文兆武阿锋75.黄土嫄区苹果树烝腾及果园烝散特征研究生态学刘文兆于金凤76.长武嫄区地下水位变化特征研究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刘文兆张盼2009年毕业硕士生情况序号论文题目学科专业导师硕士生1.黄土坡面细沟侵蚀动力学过程组合小区模拟试验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王占礼谭贞学2.黄河班多水电站工程区主要地类坡面侵蚀动力学过程试验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王占礼马春艳3.高嫄沟壑区溯源侵蚀发生发育规律研究一以董志嫄为例土壤学王文龙陈绍宇4.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土壤抗冲性试验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赵允格冉茂勇5.黄土丘陵区薛结皮人工培养方法试验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赵允格陈彦芹6.不同倍性冬小麦对水分和密度的响应生态学张岁岐刘P牛7.灌浆期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光合和糖代谢的影响生态学邓西平赵紫平8.扰动土与原状土间歇淋洗长期通气培养法反映黄土高原土壤供氮能力比较研究生态学李世清赵坤9.施肥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植物产量及土壤矿质氮、水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植物营养学李世清陶武辉10.栽培模式对黄土高原旱地春玉米养分累积规律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植物营养学李世清朱琳11.大气氨营养对小麦和玉米根冠特征及氮效率的影响生态学李世清李静12.干旱胁迫及施肥对作物根系提水作用的影响生态学李世清张扬

沈玉方13.黄土高原137Cs背景值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土壤学杨明义刘志强14.东北典型薄层黑土区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分析与土壤可蚀性计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郑粉莉王彬15.基于GIS的坡面水文一侵蚀预报模型初步研究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郑粉莉丁晓斌16.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对坡面土壤侵蚀和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郑粉莉崔艳平17.红壤坡面与黄土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对比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郑粉莉张会茹18.水蚀风蚀交错带坡面土壤水分特性研究环境科学邵明安白一茹2008年毕业硕士论文序号论文题目导师硕士生1.黄土坡面浅沟侵蚀影响因素及水动力过程模拟试验研究王文龙龚家国2.黄土高原小流域洪水泥沙来源的复合指纹分析法研究杨明义徐龙江3.径流曲线法(SCS-CN)的改进及其在黄土高原的应用黄明斌王英4.子午岭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上官周平王凯博5.子午岭人工油松林自然发育过程及其特征研究上官周平邓娟6.外源N0对水分亏缺下小麦叶片光合能力的调控效应上官周平邵瑞鑫7.子午岭林区植被群落植物优势种能量和养分特征研究上官周平陈美玲8.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预测与景观虚拟研究上官周平段军彪9.黄土坡面水蚀模拟的关键技术研究上官周平李静10.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植被恢复减沙效益研究刘普灵连振龙11.玉米根系生长、功能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张岁岐周小平12.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胀缩特征的试验研究邵明安黄传琴13.水蚀风蚀交错带典型植被蒸散特征研究邵明安樊军王幼奇14.黄土水力参数的测定与间接推求方法研究黄明斌赵爱辉15.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郑粉莉安韶山刘雨16.沟蚀发育过程动态监测研究郑粉莉张鹏17.黄土坡面土壤侵蚀一搬运过程试验研究郑粉莉汪晓勇18.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土壤养分迁移特征试验研究李世清樊军张长保19.黄土旱嫄冬小麦产量与水氮及其耦合关系模型的研究李世清宋翔

樊军20.降雨对玉米冠层磷素淋洗的研究李世清冯宏昭21.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光合调控的研究李世清党蕊娟22.介质供磷水平对冬小麦/玉米苗期生长过程的调控作用李世清华瑞23.氮素形态和铁营养对几种作物同化过程及体内铁分布的影响李世清闫登明24.黄土高原农田土壤Cd和P形态分级及生物有效性研究李世清穆晓慧2007年毕业硕士论文序号论文题目导师硕士生1.单根和细胞水平玉米根系吸水的杂种优张岁岐刘小芳2.黄土山坡植物路防蚀效应模拟试验研究王占礼田风霞3.黄土丘陵区几种主要树木径向生长、液流及其弓环境条件的关系李秧秧谭红朝4.不同倍性小麦对旱后复水的生理生态响应邓西平周雪英5.转Cu/Zn-SOD、APX基因甘薯对水分胁迫及复水的生理生化响应邓西平李建梅6.黄土咼原不同演替阶段草地植被细根分布及其生态特征研究上官周平韦兰英7.子午岭典型森林群落生物量与土壤水分、养分的关系上官周平刘勇8.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过程中的压实效应研究邵明安付晓莉9.重金属Se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研究张兴昌丛伟10.黄土咼原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性质的时空变异特征张兴昌张晋爱11.田间杂草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李世清南维鸽12.黄土高原土壤供氮能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李世清金发会13.冬小麦-杂草氮素营养竞争研究李世清侯红乾14.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形成的影响李世清王锦峰15.石灰性土壤硝化作用模型的研究李世清张国桢16.栽培模式、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冬小麦冠层及产量构成特征的影响李世清李小霞17.WEPP模型(坡面版)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适用性评价郑粉莉王建勋18.不同近地表水文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研究郑粉莉王志冈U2006年毕业硕士论文序号论文题目导师硕士生1.子午岭林区山杨-辽东栋混交林生理生态效应研究上官周平秦娟

2.玉米根系AQP表达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弓抗旱性的关系张岁岐吴安慧3.水分胁迫对转Cu/ZnSOD和APX基因甘薯抗氧化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邓西平李筠4.黄土坡面土壤水分时空变异性研究邵明安王全九胡伟5.坡面土壤侵蚀物理模型及其率定与验证王占礼牛振华6.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尺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张兴昌韩凤朋7.云雾山草地小尺度植物多样性及土壤-植物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李世清范亚宁8.黄土咼原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结构体分形及碳、氮分布李世清刘毅9.品种、种子大小和施肥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光合 -荧光特征和氮磷养分效率的影响李世清吉春容10.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有机氮矿化及钱态氮对土壤氮素激发效应的研究李世清李紫燕11.保水剂对马铃薯生长效应及其机理研究黄占斌刘殿红12.小麦进化过程中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黄占斌迟永刚13.水蚀风蚀交错带坡地土壤物理特性时空变异性研究邵明安刘春利14.多功能保水剂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WUE)影响研究黄占斌李建玲15.水分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邓西平史磊16.REE乔踪研究坡面侵蚀过程及不同下垫面摺荒地的减沙效益刘普灵申震洲17.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植被覆盖条件坡面土壤水分循环的实验研究邵明安曾辰18.紫色土和黄土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对比研究郑粉莉刘力19.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郑粉莉吕春花20.子午岭地区植被破坏加速侵蚀对土壤质量退化过程的影响郑粉莉张锋2005年毕业硕士论文序号论文题目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