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病(IFD)真菌_第1页
侵袭性真菌病(IFD)真菌_第2页
侵袭性真菌病(IFD)真菌_第3页
侵袭性真菌病(IFD)真菌_第4页
侵袭性真菌病(IFD)真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侵袭性真菌病(IFD)真菌检测与临床治疗链接

基础知识真菌分类形态与结构单细胞真菌圆形卵圆形酵母菌(yeast)双相真菌

(dimorphic)

多细胞真菌菌丝孢子丝状(filamentous)

霉菌(mold)形态与结构

念珠菌假菌丝新型隐球菌的厚夹膜形态与结构毛霉菌无顶囊曲霉菌有顶囊真菌细胞壁结构示意图葡聚糖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中,占其干燥重量的80%~90%。其中1-3-β-D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残基骨架作为主链,分支状1-6--β-D葡糖糖残基作为侧链。

不同真菌感染用不同抗真菌药真菌白色念珠菌克柔、光滑曲霉菌毛霉菌G-染色、显色培养基显色培养基(白、兰色)显色培养基(红色)G-染色、GM实验(+)G-染色(无顶囊)氟康唑伏立、伊曲康唑AMB、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感染源导向性实验治疗方案抗真菌药天然耐药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白吉利毛孢子菌杜伯林念珠菌白念珠菌土曲霉克柔念珠曲霉菌帚霉菌光滑念珠菌双相型真菌(马尔尼非青霉菌)镰孢菌属葡萄牙念珠菌曲霉菌/挪崴念珠菌抗真菌药物进展

现有药物制剂改变:两性霉素B脂制剂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液、注射液新型药物研究:唑类:伏利康唑、posaconazole、(泊沙)genaconazole、ravuconazole、saperconazole、fosfluconazole

棘白霉素类:卡泊芳净、阿尼芳净、米卡芳净

liranaftate真菌诊断InvitrosusceptibilitytestingofAspergillus

spp.againstvoriconazole,itraconazole,posaconazole,amphotericinBandcaspofungin

曲霉菌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的体外敏感性研究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徐英春教授ChinMedJ2010;123(19):2706-2709

ChinMedJ2010;123(19):2706-2709文献一目的:研究临床常见致病曲霉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研究时间与地点:2005年-2008年,来自8家医院的107株曲霉分离株。

协和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沈阳盛京医院江苏省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研究介绍ChinMedJ2010;123(19):2706-2709研究介绍样本要求:

1、深部呼吸道标本的分离株,(如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保护性毛刷、支气管吸取物、纤维支气管镜痰以及肺活检组织标本);

2、标本反复培养均培养出同一种菌的分离株(只选首次分离株)药物: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AMB、卡泊芬净ChinMedJ2010;123(19):2706-2709研究结论1、卡泊芬净对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和构巢曲霉菌显示了最低的MIC90。(0.094-0.19)2、唑类药物较AMB的MIC低。3、在研究的3个唑类药物中,泊沙康唑对烟曲霉、黄曲霉和土曲霉的体外活性最好。4、伏立康唑的体外活性优于伊曲康唑。伊曲康唑耐药曲霉菌开始出现。ChinMedJ2010;123(19):2706-2709ResultsfromtheARTEMISDISKGlobalAntifungalSurveillanceStudy,1997to2007ARTEMIS全球抗真菌监测研究结果(1997-2007年)----非念珠酵母菌

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Jan.2009,117–123文献二文献二历时10.5年,采用CLSI标准进行非念珠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敏感性分析10.5-YearAnalysisofSusceptibilitiesofNoncandidalYeastSpeciestoFluconazoleandVoriconazoleDeterminedbyCLSIStandardizedDiskDiffusionTesting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Jan.2009,117–123

M.A.Pfaller,etal.美国爱荷华大学病原生物学系研究介绍ARTEMIS:(念珠菌耐药性监测协作组),其数据来源于全球105家医院,包括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中国包括5家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上海中山医院临床微生物中心上海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检验科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Jan.2009,117–123研究目的:非念珠酵母菌的发病开始增多,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依据。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从1997年-2007年,收集了全球11,240株非念珠菌酵母菌进行研究。样本来源:包括身体所有部位的分离株---血液、胃肠道、呼吸道、生殖道、皮肤软组织。研究结果:总体情况研究结果:非念珠酵母菌分离率PfallerMA,etal.JCM.09:1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