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中的芦苇景观_第1页
城市湿地中的芦苇景观_第2页
城市湿地中的芦苇景观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湿地中的芦苇景观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城市湿地公园,每个城市的湿地公园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在植物景观营造时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营造出一个真正属于该地区的城市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就十分注重当地特色景观的营造,具体包括传统植物景观和农家植物景观两大类。传统植物包括芦苇、柳、柿、竹、梅等,而其中芦苇、柿树和梅花更是西溪湿地的特色,成为历代文人雅士在游览时赞赏的对象,构成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重要的自然、人文景观。1湿地其他区块的散生配置芦苇荡是西溪湿地最典型的植物景观之一,“河渚芦花”是西溪水景之最。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就是对滨水湿地景观的真实写照。西溪湿地的芦花景观是芦苇和芦荻开花时的盛景,目前尚存芦苇、芦荻约300亩,主要分布在秋雪庵附近的河渚上。为了突出西溪湿地的芦花特色,规划建设时新增芦苇、芦荻总面积约700亩,主要片植于秋雪庵景区。此外,在西溪湿地其他区块的河港两岸、小岛以及陆上区域,也有少量散生配置。对于西溪湿地中芦花景观的营建,笔者认为总体上不错,尤其是秋雪庵附近的河渚上,以突出秋雪庵的风格,集中展现“西溪河渚”的芦花秋景(图1),使游人泛舟其间时,能够充分领略到类似于自然湿地中的芦花景观,体现一种湿地的气势(图2)。在河港两岸、小岛以及面积较大的陆上区域,芦苇、芦荻主要用作中下层栽植,以丰富空间层次,增加植物景观的色彩和质感,体现湿地的野趣(图3)。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陆上区域芦苇景观的营建,因芦苇栽植密度不够,或上层乔、灌木过多,整体景观比较散乱(图4)。为此,可以借鉴浙江省德清县下渚湖自然湿地的芦苇景观,以大片的芦苇作为背景、上层没有乔木,前景以低矮的草本植物为主,局部因地势低洼而形成的积水更增添了该景观的自然、野趣(图5)。当然,若将芦苇少量多点群植,也有不同的意境(图6)。在园路两侧或服务区周围,芦苇、芦荻有少量、小规模散生配置。通过转换视距,使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芦苇和芦荻,仔细观察其生物学特征,增强趣味性。因为芦苇、芦荻、芦竹的形态特征相似,将它们一起栽植,并附以简要的说明,则可以使游客在近距离欣赏芦苇的同时,接受科普教育(图7)。2植物主景树景观设计柿树虽然不属于湿地植物,但经过附近居民多年来对西溪湿地的改造,如挖塘填基、渚,并在基、渚上种植植物,该树种已成为西溪湿地中的适生种类,并成为西溪湿地有别于自然湿地的特色,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产物。柿树是西溪湿地中民众创造的人工与自然协调的美。西溪蒋村乡旧时就以“古荡方柿”闻名于世。据记载,西溪栽培柿树已有2000年历史,主要有火珠和方顶两种,其中方柿果实方圆,橙红色,味甜汁多,无核或少核,宜半熟时采摘,因为完全成熟后摇枝即落。柿树的果实观赏价值高,每年9月中旬以后,果实渐变橙黄或橙红色,且不易脱落,11月落叶后仍悬挂于树上,极大地丰富了秋季植物景观(图8)。此外,柿子有很好的食用价值,游客通过自己采摘,不仅可以品尝西溪的柿子,还可以享受丰收的喜悦,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性(图9)。西溪湿地现有百年以上的老柿树约4000株。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一期工程建设中,基于生态、景观上的考虑,对原有的柿树进行了很好的保留,并编号挂牌。柿树主要分布于蒋村水网的塘基上,形成了柿基鱼塘的农耕文化。对于柿树特色景观的营造,主要是利用地形改造,使原有塘基上的柿树,分布于水港、水塘、塘基、小岛以及较大面积的陆上区域,形成多样的以柿树为主体的植物景观(图10)。其中,位于塘基上的柿树已生长多年,与景观十分协调,加上部分坍塌的塘基,不仅增强了景观的立面效果,而且扩大了水塘的纵深感(图11)。而在渚上散植柿树,待冬季柿树落叶后,裸露的枝干展现出遒劲的姿态,丰富了天际线,同时,柿树的倒影也使得冬季平静的水面颇有韵味(图12~图13)。此外,在疏林草地中栽植树形优美的柿树一两棵,作为主景,能有效增添西溪湿地的秋色叶景观(14)。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某些地方本意是以柿树为主景,却因受到其他植物的干扰,景观质量大大下降。例如,在没有其他植物的干扰时,柿树作为主景,显得十分突出、醒目(图15)。而在柿树旁人工种植了早园竹,柿树主景就不突出,景观也显得杂乱(图16)。因此,在营造以柿树为主景的植物景观时,应避免在其周围配植过于高大的植物,降低景观质量,而应该尽量突出柿树的主景效果。此外,当柿树周围自然生长出一些其他较为高大的树种,如构树,也应当及时加以清除,保证景观质量。3“错时开放”之妙自古以来,西溪便以赏梅为特色。梅树也是西溪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观赏树种。清代龚自珍曾称西溪为全国三大梅区之一。《西溪杂咏》中也有记载:“居民以梅为主,种梅处不事杂种,且勤加修护,本极大而有致,又多邻水,早春花时,舟从梅树下入,弥漫如雪,更有红英绿萼、花种不一”。由于西溪特定的小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该地域的梅花花期比杭州城区的稍晚,与孤山等地的梅花形成“错时开放”之妙,从而满足游人惜春赏梅、挽春留春之愿。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有梅花3万多株,梅林近千亩,品种繁多,主要有朱砂、宫粉、绿萼、玉蝶、江梅、美人梅、南京红、长兴红等。基于历史因素,在营造西溪湿地梅花特色景观时,将西溪梅墅、梅竹山庄、西溪草堂、西溪水阁作为主要赏梅区。重点恢复滨水梅花的景观,营造“船从梅下过”之景(图17)。在建筑周围,通过整理地形,片植各种梅花,以量取胜,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感(图4-78),或绕屋栽梅,使得身处室内的游人透窗赏梅(图4-19)。而在建筑内的庭院中,则选取株形优美的梅花孤植点景。园路两侧栽植梅花或摆放大型梅桩盆景,不仅有引导作用,而且适于近距离观赏梅花。与此同时,西溪梅竹休闲区的水域曲折,河道迂回,犹如梅枝,与河岸栽植的梅花相映成趣,形成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特有的赏梅方式-水上探梅(或称摇舟探梅),河道蜿蜒曲折,姿态优美的梅枝弯曲于水上,造成迎客之势,船从梅树下经过,梅花触手可及,其开花胜景倒影于水中,乘舟寻梅之意趣盎然。为了营造良好的赏梅氛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还举办了水上探梅、西溪探梅摄影大赛、梅花小姐评选更颇具特色的活动,通过提高广大游客的参与性,使得赏梅氛围更加浓郁,人文、自然景象浑然一体。4种植桑基、种植农业西溪湿地不同于自然湿地,农耕文化也是其特色之一。建设单位在详尽了解水草、本草、竹、木等野生植物和鱼、鸟等动物资源分布和农田耕作、灌溉的基础上,努力营造出一幅大自然生态的情景和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图像。用桑树、桃树、柳树,体现“千条弱柳垂青琐”,“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落叶时”。恢复了桑基鱼塘,在田埂地角,阡陌纵横之处种植了各种蔬菜瓜果。尤其是在桑树的种植上,采用老桑与新桑夹杂种植的方式,既体现了植物景观多样性,又集中体现了采桑文化,使得古时罗敷女采桑忙的农家情怀尽情彰显。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日益向往田园生活,结合游人的这种心理需求和西溪本身的农耕文化,建设单位在农家小院周围栽植了一些常见的农作物,比如茶、金橘、葫芦、南瓜、番茄、葡萄、石榴等,在一些水塘和水田种植莲、菱、慈姑、茭白、荸荠、水芹等(图20-图23)。而在一些面积较大的渚上片植果林,包括梅、桃、杏、樱桃、桑、蚕豆等,而其林下也尽量不用园林式地被,采用乡野植物(图24-图25)。此外,每年的端午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还会举办龙舟盛会,该盛会历史悠久,民风独特,充分展现了淳厚质朴的西溪民风。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了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和劳动场景,使游人更好地了解了江南水乡的典型民俗。5挖掘公园特色,体现人文特色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区域性特色,尤其是把握其最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营建。充分发挥景观设计师的想象力,深入挖掘公园中的特色植物景观,并通过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