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2考点1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全国视野(2019广西北部湾)“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②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制作技艺也衍生出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多种形式。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③在各地年画中,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其中,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④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⑤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常见的胖娃娃。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是真正的农民画,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犷、奔放、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反映了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⑦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象征、富有寓意的造型,更有诙谐活泼的效果。⑧年画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更是一种看图识字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⑨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由郎世宁绘制的宫廷年画《乾隆帝岁朝行乐图》,反映的是皇宫正月里的热闹场景,如今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民间流传最广的则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画家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相结合,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⑩在收藏成为时尚的今天,年画以其浓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收藏者们的热门藏品。以下五类传统年画最值得收藏:一为神像,门神最为常见,还有财神、八仙等;二为吉祥图案,如状元及第、连生贵子等;三为历史人物故事,如桃园结义、昭君出塞等;四为戏曲故事,如空城计、群英会等;五为市井风俗,如春游图、赛龙舟等。这些年画题材丰富,画面或质朴,或可爱,或精致生动,或粗犷豪放,或雍容典雅,彰显着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者:采薇,选自《学生天地》,有删改)考点2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全国视野【一】(2020衡阳)口罩:隔离病毒的“武器”①1910年冬,肺鼠疫从俄国贝加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我国,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开来,短短4个月就扩散到5省6市,死亡人数达6万多人,仅哈尔滨市就有5272人丧生。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他切断了传播途径,给病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不到4个月时间就战胜了这场灾难。②同时,伍连德还设计发明了用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③设计之初,伍连德曾将口罩的绑带设计成两端各三条:上方两条沿耳上方系在脑后,中间的沿耳下系在颈后,下方的则向上系在头顶。为使用方便,不久后他将绑带简化成两对,而防护作用依旧。这样一款自制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被称为“伍氏口罩”。④口罩变成公众常备物品,则伴随着一场“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⑤1918年3月,流感在美国爆发。由于150万美军被陆续派往欧洲参战,流感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欧洲大陆,并造成全世界空前的灾难。一年多的时间里,这次流感共造成全世界5000万至1亿人死亡。⑥这种传染病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其实疫源地并不在西班牙,而是因为当时该国是中立国,未对疫情信息进行封锁,所以很多消息都来自西班牙。西班牙流感传播的后期,人们才普遍意识到防疫的重要性。口罩成为预防流感的重要工具。普通平民被要求戴上口罩。虽然只是简易款,以今天的防护标准来看,其抵御病毒侵袭的效果并不怎么样。但不可否认,口罩已变成全民用品。⑦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口罩继续发挥着更多防护作用。⑧1952年12月,持续了多天的严重空气污染造成英国伦敦上万人死亡,口罩成为在雾都生存的必需品。制作口罩的材料也在对抗污染的过程中不断进化。各国陆续颁布了职业健康法,通过各种措施推动现代口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⑨如今,口罩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成熟产业,贴合度、过滤效果和舒适性均在不断改善提升。近年来,口罩的技术含量逐渐增加,除了医用外科口罩,防尘、防花粉、防雾霾,甚至防紫外线、带清凉感等个性化品类也不断面市。【二】(2020襄阳)疫苗:阻遏病毒感染的终极武器董扬①每次疫情发生,人们首先总会想到疫苗。作为消灭疫病的终极武器,疫苗有最低的成本,更有先发制敌的优势,无疑成了公众的希望。②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怎样诞生的呢?据专家介绍,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用于防治天花的“人痘”,而且是我国首创。天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烈性传染病,至少在人类社会肆虐了3000年的时间,致死率高达30%。在18世纪末,每年大约有40万欧洲人被天花病毒夺走生命。天花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汉代,古人称之为“痘疮”。晋代的葛洪记载了天花的一次暴发:“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在与天花的长期斗争中,人们发现了一些规律:感染了天花的人,不一定都会死,一旦活下来,就不会再感染天花。在“以毒攻毒”的观念引导下,在宋代,人们就把沾有疤浆的患者衣物给健康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痂皮研磨成细粉,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后来称之为“人痘”。种过“人痘”,天花感染率显著下降。这也是人类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免疫疗法。③那么疫苗是靠什么开展工作的呢?专家认为,“狼来了”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当细菌或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它们会攻击细胞并试图无限繁殖。这种入侵被称为感染,而感染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当然,人体也不会对敌人的侵扰坐视不理,我们的免疫系统会调动多种武器来对抗感染。人体第一次接触到细菌或病毒时,也许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敌工具,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过抗体来克服感染。感染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如何保护身体免受这种疾病的侵害,如果身体再次遇到同样的敌人,免疫系统会迅速起作用。④如何在不让自己感染的情况下,又能让免疫系统记住那些可能会登门拜访的细菌和病毒?于是科学家设计出可以模拟细菌或病毒特征,但又去除了其致病性“硬核”的疫苗。将其注射到人体中,让人体免疫系统误以为大敌当前,展开战备动员,并且牢牢记住这种细菌或病毒的面目,下次如果真正的敌人来袭,免疫系统就可以立即被激活,并全力投入战斗。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疫苗对免疫系统喊了一声“狼来了”,免疫系统开始筹备弹药,下次狼真的来了,免疫系统就可以马上给予充分回击。⑤是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可以设计出疫苗呢?理论上来说,所有的外界微生物入侵导致的疾病,无论是病毒还是细菌,都可以设计疫苗来抵御,但事实上有些感染很难设计疫苗。比如艾滋病,其病毒有极其特殊的逃避免疫系统机制,很难设计疫苗;有些病毒变异速度很快,广泛传播,也没有必要专门研发疫苗和大量免疫接种。(选自《科技日报》,有改动)【三】(2020青海)青海酸奶①酸奶作为一种饮品对于青海就如同烤鸭于北京、泡馍于西安一样,成了外地人到青海必品尝的一道“小吃”,不能不说这是青海酸奶的独特魅力所在。②青海酸奶体现着游牧文化,凝聚着高原群族历史,其体现不仅仅是味道独特,更为重要的是在青海民族饮食历史上,酸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经过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地进藏的民间故事中,就有关于酸奶的记述。在可称之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史诗《格萨尔》中,也有许多关于酸奶的记载。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③青海酸奶的魅力体现在当地独有的味道、饮尝、包装上。行走在青海的各个大城小镇的街头巷尾,你会时而发现坐在低矮的板凳或马扎上的大妈、大爷面前摆放着两个篮子,上面盖着纱布,层间玻璃隔开,一边放着一摞空的白瓷碗,配上一罐白砂糖。这也就是当地最常见的卖酸奶的小摊,两到三元一碗,完全是地道人家自制。浓度大到凝结在碗里,上面形成一层厚厚的奶皮,点滴金黄的菜籽油,必须用勺子之类舀起送入口中。这就是被称为最地道的青海酸奶,所以,青海人不说喝酸奶,而说“吃”酸奶。但品尝起来酸味有点大。从口感上讲,倒是成品卖的青海老酸奶的味道更适合外地人——一样的浓滑如丝,入口即化,醇香四溢,但少了酸味,却保留了独特的香气!到了青海你会发现当地人对酸奶的偏爱,作为在其他地方的普通饮品,在这里却成为了节日礼品的首选之一。在当地的街头,你会看到许多人手提礼品盒包装的酸奶走亲戚。④据业内专家介绍,酸奶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有胃病的人喝了它,可促进胃酸分泌,食后非但不胀气、腹泻,反而通气、消食。青海老酸奶不只是简单的酸奶,它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无污染的纯生态绿色食品,酿造过程都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属真正的绿色营养食品。⑤一碗老酸奶,化解千般思。到青海记得品尝酸奶,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味,体会高原人的浓浓情怀。考点3把握说明顺序全国视野【一】(2020荆门)鲸落——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①2020年4月,中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完成本年度的首次科考任务,并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②但你知道吗?鲸落其实是一个很残忍又很悲壮的过程。当一只鲸鱼预感到自己快死亡的时候,它会悄悄寻找一片深海域,然后孤独地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等到气息消绝之后,鲸鱼巨大的身体便会沉落到漆黑的深海。而此刻,那些聚集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便会蜂拥而至,疯狂吞食鲸尸。从鲸鱼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到巨大的身体被分食干净,大概需要4~24个月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早就守候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外,还会有成千上万只海洋生物被鲸鱼血肉的腥味吸引过来,等到它身上90%的皮肉被消解之后,这群嗅着味道来的海洋生物才慢慢散去。但这还只是开始,在这些海洋生物离开之后,一些体形较小的甲壳类动物便会在鲸尸上安家落户,接着啃食鲸尸上残余的软组织,它们会在鲸尸上停留大约两年的时间。尽管鲸尸的最后一丝血肉也被蚕食干净,但鲸落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等甲壳类动物离开之后,食腐蠕虫和厌氧细菌开始进入鲸骨中,分解并吸食其中丰富的脂类,它们要在鲸骨中生活50~100年。这样,在鲸骨中的养料被吸食殆尽后,鲸鱼的残骸便在海底逐渐化作礁岩,成为一些海洋生物的寄居场所,这场盛大且漫长的仪式才算画上了句号。③所以,鲸落不仅指死掉的鲸鱼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食、分解的漫长过程,还指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中所含的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据不完全统计,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的13490个生物体都是依靠鲸落而生的。鲸尸沉落至深海,然后在长达上百年的被分食、分解的过程中,成为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给贫瘠的深海带来了巨大的养分,就像《禅定荒野》里面说的那样,“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④一鲸落,万物生,这才是鲸落真正的样子,美丽又残忍,残忍却包容。生于天地,死于天地,最后赠予自然。它给漆黑冰冷的海底带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繁荣。它供养了深海上百种无脊椎生物,反哺这片养育了自己的海洋。鲸落,是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有删改)【二】(2020江西)地表形态的塑造①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②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③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而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④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碎块或沙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破坏地表,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的状况趋向于平缓。⑤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起作用,其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⑥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之中。⑦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⑧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⑨褶皱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作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为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也有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⑩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断块山规模大的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等,小的只有几十米。EQ\o\ac(○,11)火山是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运动的结果。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岩浆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EQ\o\ac(○,12)河流地貌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EQ\o\ac(○,13)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EQ\o\ac(○,14)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EQ\o\ac(○,15)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公路为主,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深远,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中下游,城市也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三】(2020广安)无现金社会现实吗?①放眼全球,无现金的电子支付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技术改变生活的一种趋势,也成为“互联网+”的一种模式。但是,无现金社会是否能成为现实?②无现金社会的两种技术催生的信息文明不但可以促成无现金社会的到来,而且将从各个方面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约5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代替,其中金融行业就首当其冲,因为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简捷,能节省大量人力。仅仅是在节省劳动力上,实现无现金社会就有最大的理由。③电子支付其实是弱人工智能的体现,在互联网的支撑下,手机银行正大行其道,每个银行只要有一款通用软件,就可以让手机使用者无须现金即可完成日常的所有消费和交易。手机银行软件的功能相当于一个个人电子银行,包括个人开户、个人贷款、转账汇款等19大类100余项个人非现金业务,用户可根据需求,按照提示操作。④这些不用现金的金融业务,在方便公众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节省了金融业的劳动力。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工行、农行、建行减少柜员近6万人,而且在过去4年,33家大中型银行减员超过32万人,占全国银行业全体从业者的近1/10。在这些减掉的人员中,大部分是过去银行中传统的柜台操作员。⑤金融业另一个需要较强的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领域是股票证券交易。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提供的信息是,在2000年顶峰时期,高盛在总部的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用了600名交易员,但今天只需两名交易员就可以照管所有柜台。其实,股票交易最能体现从有纸化到无纸化,从过去交易市场的万头攒动、人声鼎沸到今天交易市场的缩小,电子交易快捷安静运行,都依赖的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⑥今天,中国人的无现金支付主要依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95%的网友选择这两种电子支付方式。现在,支付宝有超过45亿实名用户,排名无现金支付第一位;其次是微信支付,用户达4亿。采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金融交易和流通,当然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益处和方便。⑦无现金社会能节约社会资源,降低成本。货币作为交换的等价物,其本身也和制作,无论是古代的全锭、银锭、铜板,还是今日的硬币和纸币,都需要资源、行料材料作手段及技术。如果实现无现全社会,则印制钞票的成本和资源就会大大节约。⑧无现金社会还能减少疾病传播。纸币上的微生物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繁杂,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有上百种。钞票上的细菌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⑨此外,没有现金的社会让那些抢劫现金的不法分子无从下手,相应的犯罪将消除。而且,无现金社会还能杜绝假币坑人的事情发生。⑩当然,电子支付也存在很多问题。电子支付并非对所有人都是便捷的,例如,没有联网的地区,不会使用电子支付的老人,等等。即便是基本可以实现无现金的丹麦,很多村地区的退休老人不使用银行卡,更无法使用电子支付,无现金社会可能让老年人感觉自己被排除在社会体系之外。eq\o\ac(○,11)当然,电子支付在解决现金遗失、被抢盗等安全问题之外,又产生了另一方面的安全问题。电子支付和流通的安全常常遭遇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人为的漏洞和恶意诈骗。黑客攻击和技术诈骗已经让电子金融的支付和流通遭受很大损失,并且催生了无数电子诈骗案。电子金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可能遭遇系统崩盘而无法进行金融支付和流通。例如,在突害发生时(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人为灾害如战争),光纤和终端设施遭到破坏,电子支付就会陷入瘫痪,一个社会的正常生活也随之瘫痪。同样,黑客攻击也会让网络瘫痪,从而让消费和支付无法进行。即便这样的事情很极端,也可能多年不遇,但是从安全的角度,即从信息技术确保安全和灾难控制与救接的思维来看,人类也很难只实行一种没有备份的系统,在生活和金融领域全部取消钞票。(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变式探究一文中几个段落或内容能否调换顺序?请简要分析。全国视野(2020恩施州)筷子小传施芳①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年。②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jiā)”,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③“纣为象箸”的典故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④到了明清时期,箸的称呼被“筷子”取代。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意思是说,船家期盼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字,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用竹木制成。久而久之,后人就给“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⑤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⑥筷子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⑦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国潮筷子、古风筷子、卡通筷子,配以富有设计感的包装盒,筷子成了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⑧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子,还有彩漆筷子、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⑨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族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接受。⑩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5月9日,有删改)变式探究二文中第X段能否删去?为什么?全国视野(2020东营)解构青春期大脑尹杰·N·吉德①与儿童和成年人相比,青春期大脑特定脑区或神经元集群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变强或增多,这造就了青少年大脑的显著特征和行为方式。②在磁共振成像扫描中,青春期大脑中白质体积在不断增加。白质的“白”,来自于一种称为髓鞘质的脂质,神经元胞体伸出的轴突被髓鞘包裹。脂质髓鞘的形成贯穿整个大脑发育期,它大大加快神经元间信息的传导速度——是无髓鞘轴突的100倍。③轴突髓鞘化,加快了大脑信息处理的速度,且髓鞘可帮助轴突在放电后迅速复原待用。两者结合,结果可使脑数据带宽较婴儿期提高3000倍,从而在脑区间建立起广泛而精密的网络。髓鞘化又能管近代信息传递,它能让神经元接收的充足信号通过放电传输出去,使一系列分子反应迅速启动,加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进入青春期以后,髓鞘的快速扩张,能加速参与协调处于不同认知任务中的各个脑区。④此时灰质也加速增长。不过,大脑发育过程和其他复杂自然过程一样,都会经历一个先过量生产再选择性消除的过程,就像米开期基罗的大卫像从一整换大理石中慢慢凸显出来一样,认知的发展也是在弃除无用和适应性不好的脑细胞神经元连接后,逐渐成型,且常用的连接会被强化。此阶段灰质重心偏向消除过程,大脑会按环境常要自行重塑。随着神经元间无用连接的消除,大脑灰质开始减少。灰质包括大量无髓鞘结构,如神经元胞体、树突。进入青春期灰质达到峰值后又逐渐减少;虽然在青春期灰质总量达到最大,但在各脑区达到峰值的步调并不一致。灰质最早达到峰值的脑区是初级感觉皮层,该区负责知、视、触觉的刺激,而最晚达到峰值的脑区则是前额叶皮层。⑤前领叶皮层不但具有执行功能,如组织、决策、计划以及情感调节等,而且具有根据经验进行假设性预判未来结果的能力,令人不需要“亲身犯险”,正如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所说,““预见’会代替我们去死”。⑥在激素的作用下,大脑的边缘系统从10周岁开始变化,15岁左右成熟。它是包裹在丘脑外围的一组皮层下脑组织,主要负责情绪驱动,包括往事记忆、情绪激发和对回报的反应,其发育过程很短促。而前额叶皮层从12岁开始到25岁才发育成热。思维和行为受到这两者协同作用的制约,致力于行为调控的前额叶皮层对边缘系统驱动的情感进行判断和审核,然后确定是可实施还是需“控制”。⑦显然,青春期大脑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形成及其协调上出现了不同步、不平衡的现象,当过激不当情绪或意念被驱动或产生后,发育中的前额叶皮层由于功能因素不能加以“抑制”,冲动和冒险便成为青少年成长的“自然天性”,并非发育出现问题或存在缺陷所致。这令人浮想联翩,“初生牛犊不怕虎”,雏鸟敢于与猫“格斗”,不到六个月的猴子敢于从毒蛇口里抢救老鼠。前额叶皮层参与社会认知的功能是逐渐增强的,此时它的确也参与了各种行为调控,只是功能尚未到达最佳状态,其实是产生了调控功能与冲动行为不匹配,冲动和成熟失衡问题。⑧青春期大脑在白质、灰质和神经网络的发育过程中,共性是广泛的变化,即通过调整脑区的网络连接来适应环境变化,而这种可变性即可塑性在成年后会不断降低,但我们人类保持可塑性的时间比其他物种都要长。⑨漫长的成熟期和大脑可塑期的延长,让我们在成长中始终保有选择的余地,使得今天的人类才能在地球上繁荣生存,包括在寒冷的北极和赤道上的热带岛屿,甚至能待在太空舱里绕地球飞行。回想万年之前,人类还得每天花大量时间在觅食和寻找安身之所上。但可塑性时间的延长给人类也带来一些弊病。青春期最容易发生精神疾病,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种错乱等。50%的精神病症从14岁开始出现苗头,75%在24岁首次发病。而且白质、灰质和神经网络的广泛变化增加了大脑出错的可能性。几乎所有成年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部病理改变,都类似于青春期大脑发育过程中的典型变化,只是程度更甚。⑩青少年大脑也因广泛变化表现出充满热情、创造性思维活跃的同时,更有追求刺激、喜欢冒险、产生暴力倾向以及结交朋友的显著特征,致使发生自杀、他杀、车祸以及违法入狱的比率比儿童和成人高2到3倍。这些都会带来严重的终身后果、⑪把握了青春期大脑显著特征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优势和产生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领悟探索出某些科学应对的思路。比如学校和社会应因势利导,帮助青少年打磨激情、创造和个人才艺,尽量避免让他们变成好斗者、激进派甚至恐怖分子。考点4信息提取与概括全国视野【一】(2020株洲)提到饮食方式,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群人围坐一桌,亲密无间,筷来箸往:晚辈或主人用自己的筷子夹菜敬菜,是餐桌上公认的礼仪,欣然笑纳则是相互之间毫无嫌隙的体现。这种合食的饮食方式并不十分古老。在合食制出现前,我们的祖先一直都采用分食的饮食方式。分食制起源悠远,到西周时期已基本定型规范。人们席地而坐,食物放在食案上,一人一份,分而食之,类似于现在的自助餐。上层社会使用贵重金属、美玉制作的食具或制作精美的漆器,下层社会则使用陶或木制品。在分食制下,统治者通过制定食礼来规定食器的使用规则,严格等级秩序,以此达到表现尊荣与亲疏关系的目的。在周代,青铜器是统治阶层所专用的,被广泛用于祭祀、饮食活动之中。即使在统治阶层内部,以鼎为核心,不同等级所使用的饮食器在数量上也有着严格的等差原则,其组配制度是周人政治等级观念在饮食上的反映。青铜时代的青铜器是政治权利的象征,通过制定食器和食物类别的规制来表达礼义,区别尊卑贵贱,保证上下有序,贵贱不逾,让贵族获得身份认同。周代的分食还体现在男女不同席进食。尤其是社交场合,关中、中原地区的男女在进食时都要分开,遵循男女有别之礼。不过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南地楚国男女却可以在一起进食。汉代依旧承袭了周时的分餐饮食风格,成语“举案齐眉”中妻子孟光为表达对丈夫梁鸿的尊敬,在侍奉夫君进食时将食案举至与眉毛平齐,就是汉代实行分食制的例证。汉代的许多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汉代人宴饮时非常重视座次安排,一般情况下主人居中,客人分坐两边。室内宾主宴席,以东向最尊贵,其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再次为西向。这种礼制方面的等级限制,是辨别分层生活方式的最有效要素。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饮食这一活动成为一种礼制活动,它要求参与者严格按照礼制的规定进行。从食具的选择、食物的类别到饮食中座次的安排,无一不受礼的制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中,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是分食到合食的过渡阶段。总的来说,魏晋时期多为分餐,南北朝尤其是北朝合食较多,但仍以分食制为主流进食方式。饮食方式由分食制到合食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唐朝时,合食制已基本普及,到宋朝则最终定型。不过,宋以后分食的习惯也没有完全消失,如《红楼梦》描写了大量围坐合食的场景后,在第四十回里写到,贾母等人商议给史湘云还席,贾宝玉说:“既没有外客,也不要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东西一两样,再一个什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可见,在出现合食制千年后的清代,某些场合(如家宴),依然有分食的习惯。由于朱元璋出身贫民,明朝的一些餐具则有比较鲜明的从下层影响上层的特点。如筷子就是从平民下层普及上层的。明初到中国来的朝鲜人曾非常讶异:“你们怎么不用勺子吃饭了?”饮食方式的转变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新型家具的使用、餐具的改进、烹饪技术的丰富以及社会心理、家庭伦理等的变化,都会使饮食方式发生改变,并与社会变化相呼应。【二】(2020江西)地表形态的塑造①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②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③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而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④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碎块或沙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破坏地表,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的状况趋向于平缓。⑤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起作用,其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⑥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之中。⑦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⑧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⑨褶皱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作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为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也有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⑩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断块山规模大的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等,小的只有几十米。EQ\o\ac(○,11)火山是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运动的结果。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岩浆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EQ\o\ac(○,12)河流地貌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EQ\o\ac(○,13)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EQ\o\ac(○,14)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EQ\o\ac(○,15)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公路为主,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深远,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中下游,城市也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三】(2020哈尔滨)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①中原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享誉中外的中华太极拳相传发祥于太行山下、黄河腹地的河南省温县陈家沟。17世纪,陈王廷在秉承家传长拳的基础上,参考明代军事家戚继光的《拳经》、道家的《黄庭经》、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创编了太极拳。其拳法以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快慢相兼的特点著称。②此后的200多年中,太极拳在陈氏传人的不断改进下,日益完善。陈王廷后代陈长兴将太极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陈长兴还打破了“太极拳不传异姓”的家规,教出了第一个异姓徒弟河北的杨露禅。之后杨露禅开创了河北杨式太极拳,从此太极拳开始走向全国,并逐渐演化成中华武术一大门派。1978年,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③不同于少林拳的内静外猛,太极拳一招一式外柔内刚。其招式丰富,名称也极具特色,常常以身边的动物、事物命名,例如金鸡独立、野马分鬃、双峰贯耳等,形意结合,生动形象。④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功,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太极文化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深受道家、儒家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太极”命名的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道法自然,人们习练时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治疗疾病,还可以通过生命与大自然静静交流,在喧嚣的世界里,体会一份独特的恬淡与宁静。⑤几百年来,极具丰厚文化底蕴的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太极拳也正用它那特有的艺术性的语言,把我们的生活演绎得更精彩、更富有诗意。(选文有改动)考点5分析句段作用全国视野【一】(2020青海)青海酸奶①酸奶作为一种饮品对于青海就如同烤鸭于北京、泡馍于西安一样,成了外地人到青海必品尝的一道“小吃”,不能不说这是青海酸奶的独特魅力所在。②青海酸奶体现着游牧文化,凝聚着高原群族历史,其体现不仅仅是味道独特,更为重要的是在青海民族饮食历史上,酸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经过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地进藏的民间故事中,就有关于酸奶的记述。在可称之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史诗《格萨尔》中,也有许多关于酸奶的记载。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③青海酸奶的魅力体现在当地独有的味道、饮尝、包装上。行走在青海的各个大城小镇的街头巷尾,你会时而发现坐在低矮的板凳或马扎上的大妈、大爷面前摆放着两个篮子,上面盖着纱布,层间玻璃隔开,一边放着一摞空的白瓷碗,配上一罐白砂糖。这也就是当地最常见的卖酸奶的小摊,两到三元一碗,完全是地道人家自制。浓度大到凝结在碗里,上面形成一层厚厚的奶皮,点滴金黄的菜籽油,必须用勺子之类舀起送入口中。这就是被称为最地道的青海酸奶,所以,青海人不说喝酸奶,而说“吃”酸奶。但品尝起来酸味有点大。从口感上讲,倒是成品卖的青海老酸奶的味道更适合外地人——一样的浓滑如丝,入口即化,醇香四溢,但少了酸味,却保留了独特的香气!到了青海你会发现当地人对酸奶的偏爱,作为在其他地方的普通饮品,在这里却成为了节日礼品的首选之一。在当地的街头,你会看到许多人手提礼品盒包装的酸奶走亲戚。④据业内专家介绍,酸奶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有胃病的人喝了它,可促进胃酸分泌,食后非但不胀气、腹泻,反而通气、消食。青海老酸奶不只是简单的酸奶,它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无污染的纯生态绿色食品,酿造过程都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属真正的绿色营养食品。⑤一碗老酸奶,化解千般思。到青海记得品尝酸奶,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味,体会高原人的浓浓情怀。【二】(2020济宁)世界上是否存在另一个你?①借助发达的社交网络,跨越多个国家,摄影师弗朗索瓦·布鲁内尔找到了不少陌生人“双胞胎”,并为他们拍下照片。这些人并非双胞胎,也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却拥有如同复刻的脸庞。看到这里,你是否也产生了找到另一个自己的冲动?或者开始担心有人会利用自己的“替身”行不轨之事?先别着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②如今的面部识别技术已经日渐普及各个领域,从解锁手机到电子支付,全都可以靠刷脸完成,十分方便快捷。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每张脸都是独一无二的基础上,即使是双胞胎的脸也会存在细微差异,更别说两个只是看起来相似的陌生人。那么,存在与自己大体相似的另一张面孔的概率有多大?③在获得了来自美国军方数据库的4000张不同面孔后,科学家泰根·卢卡斯测量了他们的8项关键面部识别特征,例如双眼或双耳间的距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8个面部特征在两个人脸上完全匹配的概率小于一万亿分之一。而且一张脸上的特征远不止8个,要找到你“完美分身”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④虽然完全“复制粘贴”的长相难以出现,但实际上,在全球70多亿人口中,我们不时就能发现两个长相雷同的人,网上也流传着不少和名人撞脸的面孔。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往往只是在整体上给人相像的感觉,如果把细节逐个拆开对比,又会发现不少差异。这是因为大脑在进行面部识别时,并非逐一分开判断细节(比如眉毛的弧度、瞳孔的颜色),而是首先从整体出发,比如发际线轮廓、肤色和五官排布方式,只要大体相近,就能让我们产生“这两个人长得好像”的感觉。然后大脑才会关注眼睛、嘴巴和鼻子这些局部特征。我们的大脑主要通过梭状回面孔区将各个面部特征联系成一个整体,这样一来,即使一张脸的局部细节发生改变也能被认出来。⑤从遗传学角度分析,目前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了超过50种可能与面部特征有关的基因,比如从眼睛到鼻根的距离等。在有限的基因数量下,理论上只要组合次数足够多,就有可能出现相似的情况。但是一张脸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从五官、肤色到毛发在人群中都有着高度多样性,许多特征的形成也并非由单个基因决定,不仅可能有复杂的基因间相互作用,而且还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⑥总体而言,人脸出现重复的概率是很低的。2014年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显示,我们人类的面部特征相比其他动物具有更高的多样性,而这样的演化结果与“看脸”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紧密相关。⑦比如企鹅在我们看来都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那如果一只企鹅宝宝混入一大群企鹅中,企鹅爸妈又是如何找到它们的呢?如靠逐一认脸,估计还没找到宝宝,企鹅爸妈就累坏了,好在它们其实是通过声音来识别彼此的,所以在面部特征上并没有发展得多样化。但人类就不同,面部特征是一般人识别彼此最重要的方式,孩子认爸妈、成年人找伴侣,都离不开“看脸”。由于面部特征具有遗传性,“看脸”也让我们的祖先能更准确地识别出自己的亲人或同宗族的成员,对生存更有利。有研究表明,我们对和自己长相相似的人更有好感,认为对方更值得信任,也更具吸引力。【三】(2020齐齐哈尔)华为领跑5G时代①跨国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前不久在西班牙开通该国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华为成为核心供应商。至此,华为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②在西班牙开通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后,记者在马德里市中心走访时,在太阳门广场的一家沃达丰门店了解到,5G业务已经可以在门店办理,顾客可以签约,网页上显示价格为每月49.99欧元起,不限流量。③5G网络基站目前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随后网络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大。西班牙沃达丰的5G网络由华为和瑞典电信企业爱立信提供技术支持。先期开通5G网络的15个西班牙城市中,有12个安装的是华为的基站。④5G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特点。为能实地体验5G的网速,华为的工作人员用5G手机进行测试,网络测速软件显示,下载速度最快高达800多兆每秒,上传速度高达70兆每秒左右。而在4G环境下,同样条件的终端上传和下载速度只有十几兆每秒。同时,5G网络的时延测试结果仅为几毫秒,4G网络则是几十毫秒。⑤对于沃达丰与华为的合作,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副校长特里卡斯认为,很少有网络供应商能像华为那样做到“前卫”。除了西班牙,此前,英国和瑞士在一些城市开通了5G网络,也都使用了华为技术。包括西班牙在内的欧洲5G市场拥抱华为,市场最终还是作出了理性选择。⑥目前,华为在5G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性价比高,可靠性强,且与各个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西班牙《世界报》近日刊文说,比起其他竞争者,华为的5G领先两三年。⑦毋庸置疑,5G时代华为成为领跑者。【四】(2020海南)我们为什么要睡觉袁越①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但动物们为什么非得睡觉呢?睡眠的功能到底是什么?②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似乎对动物的生存很不利。你想啊,动物睡觉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很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觉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惜这样的事例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③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是由阳光周期决定的,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这说明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④不管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硬挺着不睡觉的感觉是很糟糕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位名叫兰迪·加德纳的高中生决定挑战一下不睡眠极限,在几位科学家的轮番监督下保持不睡眠长达7天零25分钟,创下了人类不睡觉最长的世界纪录。据说最后那几天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具体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失控和短期记忆力丧失等等,甚至还出现了幻觉。但是,结束试验之后他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此后好像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⑤按照这个思路,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废物堆积过多当然不好,但如果堆积时间不长的话,只要通过补觉来清理一下,就能完全恢复原状。所以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眠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⑥那么,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呢?答案是脑脊液。这是一种像水一样清亮的液体,可以在脑组织和脊髓之间自由流动,其功能有点像清洁液,可以通过反复地冲洗将神经细胞产生的废物清理出去。脑脊液是如何冲进大脑开始“干活”的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深度睡眠,脑脊液就会大量涌入脑组织,开始打扫卫生。⑦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呢?原来,脑神经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这些氧气是被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在非深度睡眠时)脑神经一直持续放电,耗氧量居高不下,血液必须保持高速流动,并充满整个脑组织,这样才能保证脑神经的氧气供应。处于深度睡眼阶段时,脑神经元放电模式趋向一致,要么大家一起放电,要么集体同时休眠。当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速下降,血液流速降低25%左右,空出的部分则由脑脊液来填补。换句话说,人类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放慢了脑神经放电的频率,从而减少了对血液的依赖,脑脊液便可趁机进入大脑,开始清理工作。睡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大脑打扫卫生的。⑧路易斯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9年1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她相信,如果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够掌握控制脑脊液流动的方法,就能动员起人体自身的清洁工,把脑部产生的所有废物全部清理出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⑨当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也可以自救,方法就是好好睡觉,别老熬夜了。考点6品析说明文语言全国视野【一】(2020青海)青海酸奶①酸奶作为一种饮品对于青海就如同烤鸭于北京、泡馍于西安一样,成了外地人到青海必品尝的一道“小吃”,不能不说这是青海酸奶的独特魅力所在。②青海酸奶体现着游牧文化,凝聚着高原群族历史,其体现不仅仅是味道独特,更为重要的是在青海民族饮食历史上,酸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经过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地进藏的民间故事中,就有关于酸奶的记述。在可称之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史诗《格萨尔》中,也有许多关于酸奶的记载。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③青海酸奶的魅力体现在当地独有的味道、饮尝、包装上。行走在青海的各个大城小镇的街头巷尾,你会时而发现坐在低矮的板凳或马扎上的大妈、大爷面前摆放着两个篮子,上面盖着纱布,层间玻璃隔开,一边放着一摞空的白瓷碗,配上一罐白砂糖。这也就是当地最常见的卖酸奶的小摊,两到三元一碗,完全是地道人家自制。浓度大到凝结在碗里,上面形成一层厚厚的奶皮,点滴金黄的菜籽油,必须用勺子之类舀起送入口中。这就是被称为最地道的青海酸奶,所以,青海人不说喝酸奶,而说“吃”酸奶。但品尝起来酸味有点大。从口感上讲,倒是成品卖的青海老酸奶的味道更适合外地人——一样的浓滑如丝,入口即化,醇香四溢,但少了酸味,却保留了独特的香气!到了青海你会发现当地人对酸奶的偏爱,作为在其他地方的普通饮品,在这里却成为了节日礼品的首选之一。在当地的街头,你会看到许多人手提礼品盒包装的酸奶走亲戚。④据业内专家介绍,酸奶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有胃病的人喝了它,可促进胃酸分泌,食后非但不胀气、腹泻,反而通气、消食。青海老酸奶不只是简单的酸奶,它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无污染的纯生态绿色食品,酿造过程都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属真正的绿色营养食品。⑤一碗老酸奶,化解千般思。到青海记得品尝酸奶,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味,体会高原人的浓浓情怀。【二】(2020海南)我们为什么要睡觉袁越①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但动物们为什么非得睡觉呢?睡眠的功能到底是什么?②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似乎对动物的生存很不利。你想啊,动物睡觉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很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觉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惜这样的事例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③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是由阳光周期决定的,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这说明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④不管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硬挺着不睡觉的感觉是很糟糕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位名叫兰迪·加德纳的高中生决定挑战一下不睡眠极限,在几位科学家的轮番监督下保持不睡眠长达7天零25分钟,创下了人类不睡觉最长的世界纪录。据说最后那几天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具体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失控和短期记忆力丧失等等,甚至还出现了幻觉。但是,结束试验之后他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此后好像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⑤按照这个思路,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废物堆积过多当然不好,但如果堆积时间不长的话,只要通过补觉来清理一下,就能完全恢复原状。所以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眠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⑥那么,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呢?答案是脑脊液。这是一种像水一样清亮的液体,可以在脑组织和脊髓之间自由流动,其功能有点像清洁液,可以通过反复地冲洗将神经细胞产生的废物清理出去。脑脊液是如何冲进大脑开始“干活”的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深度睡眠,脑脊液就会大量涌入脑组织,开始打扫卫生。⑦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呢?原来,脑神经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这些氧气是被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在非深度睡眠时)脑神经一直持续放电,耗氧量居高不下,血液必须保持高速流动,并充满整个脑组织,这样才能保证脑神经的氧气供应。处于深度睡眼阶段时,脑神经元放电模式趋向一致,要么大家一起放电,要么集体同时休眠。当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速下降,血液流速降低25%左右,空出的部分则由脑脊液来填补。换句话说,人类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放慢了脑神经放电的频率,从而减少了对血液的依赖,脑脊液便可趁机进入大脑,开始清理工作。睡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大脑打扫卫生的。⑧路易斯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9年1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她相信,如果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够掌握控制脑脊液流动的方法,就能动员起人体自身的清洁工,把脑部产生的所有废物全部清理出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⑨当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也可以自救,方法就是好好睡觉,别老熬夜了。【三】(2020济宁)世界上是否存在另一个你?①借助发达的社交网络,跨越多个国家,摄影师弗朗索瓦·布鲁内尔找到了不少陌生人“双胞胎”,并为他们拍下照片。这些人并非双胞胎,也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却拥有如同复刻的脸庞。看到这里,你是否也产生了找到另一个自己的冲动?或者开始担心有人会利用自己的“替身”行不轨之事?先别着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②如今的面部识别技术已经日渐普及各个领域,从解锁手机到电子支付,全都可以靠刷脸完成,十分方便快捷。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每张脸都是独一无二的基础上,即使是双胞胎的脸也会存在细微差异,更别说两个只是看起来相似的陌生人。那么,存在与自己大体相似的另一张面孔的概率有多大?③在获得了来自美国军方数据库的4000张不同面孔后,科学家泰根·卢卡斯测量了他们的8项关键面部识别特征,例如双眼或双耳间的距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8个面部特征在两个人脸上完全匹配的概率小于一万亿分之一。而且一张脸上的特征远不止8个,要找到你“完美分身”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④虽然完全“复制粘贴”的长相难以出现,但实际上,在全球70多亿人口中,我们不时就能发现两个长相雷同的人,网上也流传着不少和名人撞脸的面孔。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往往只是在整体上给人相像的感觉,如果把细节逐个拆开对比,又会发现不少差异。这是因为大脑在进行面部识别时,并非逐一分开判断细节(比如眉毛的弧度、瞳孔的颜色),而是首先从整体出发,比如发际线轮廓、肤色和五官排布方式,只要大体相近,就能让我们产生“这两个人长得好像”的感觉。然后大脑才会关注眼睛、嘴巴和鼻子这些局部特征。我们的大脑主要通过梭状回面孔区将各个面部特征联系成一个整体,这样一来,即使一张脸的局部细节发生改变也能被认出来。⑤从遗传学角度分析,目前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了超过50种可能与面部特征有关的基因,比如从眼睛到鼻根的距离等。在有限的基因数量下,理论上只要组合次数足够多,就有可能出现相似的情况。但是一张脸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从五官、肤色到毛发在人群中都有着高度多样性,许多特征的形成也并非由单个基因决定,不仅可能有复杂的基因间相互作用,而且还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⑥总体而言,人脸出现重复的概率是很低的。2014年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显示,我们人类的面部特征相比其他动物具有更高的多样性,而这样的演化结果与“看脸”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紧密相关。⑦比如企鹅在我们看来都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那如果一只企鹅宝宝混入一大群企鹅中,企鹅爸妈又是如何找到它们的呢?如靠逐一认脸,估计还没找到宝宝,企鹅爸妈就累坏了,好在它们其实是通过声音来识别彼此的,所以在面部特征上并没有发展得多样化。但人类就不同,面部特征是一般人识别彼此最重要的方式,孩子认爸妈、成年人找伴侣,都离不开“看脸”。由于面部特征具有遗传性,“看脸”也让我们的祖先能更准确地识别出自己的亲人或同宗族的成员,对生存更有利。有研究表明,我们对和自己长相相似的人更有好感,认为对方更值得信任,也更具吸引力。考点7把握说明对象特点全国视野【一】(2020呼和浩特)赵州桥①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②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③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④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⑤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二】(2020哈尔滨)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①中原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享誉中外的中华太极拳相传发祥于太行山下、黄河腹地的河南省温县陈家沟。17世纪,陈王廷在秉承家传长拳的基础上,参考明代军事家戚继光的《拳经》、道家的《黄庭经》、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创编了太极拳。其拳法以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快慢相兼的特点著称。②此后的200多年中,太极拳在陈氏传人的不断改进下,日益完善。陈王廷后代陈长兴将太极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陈长兴还打破了“太极拳不传异姓”的家规,教出了第一个异姓徒弟河北的杨露禅。之后杨露禅开创了河北杨式太极拳,从此太极拳开始走向全国,并逐渐演化成中华武术一大门派。1978年,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③不同于少林拳的内静外猛,太极拳一招一式外柔内刚。其招式丰富,名称也极具特色,常常以身边的动物、事物命名,例如金鸡独立、野马分鬃、双峰贯耳等,形意结合,生动形象。④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功,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太极文化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深受道家、儒家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太极”命名的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道法自然,人们习练时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治疗疾病,还可以通过生命与大自然静静交流,在喧嚣的世界里,体会一份独特的恬淡与宁静。⑤几百年来,极具丰厚文化底蕴的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太极拳也正用它那特有的艺术性的语言,把我们的生活演绎得更精彩、更富有诗意。(选文有改动)【三】(2020东营)解构青春期大脑尹杰·N·吉德①与儿童和成年人相比,青春期大脑特定脑区或神经元集群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变强或增多,这造就了青少年大脑的显著特征和行为方式。②在磁共振成像扫描中,青春期大脑中白质体积在不断增加。白质的“白”,来自于一种称为髓鞘质的脂质,神经元胞体伸出的轴突被髓鞘包裹。脂质髓鞘的形成贯穿整个大脑发育期,它大大加快神经元间信息的传导速度——是无髓鞘轴突的100倍。③轴突髓鞘化,加快了大脑信息处理的速度,且髓鞘可帮助轴突在放电后迅速复原待用。两者结合,结果可使脑数据带宽较婴儿期提高3000倍,从而在脑区间建立起广泛而精密的网络。髓鞘化又能管近代信息传递,它能让神经元接收的充足信号通过放电传输出去,使一系列分子反应迅速启动,加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进入青春期以后,髓鞘的快速扩张,能加速参与协调处于不同认知任务中的各个脑区。④此时灰质也加速增长。不过,大脑发育过程和其他复杂自然过程一样,都会经历一个先过量生产再选择性消除的过程,就像米开期基罗的大卫像从一整换大理石中慢慢凸显出来一样,认知的发展也是在弃除无用和适应性不好的脑细胞神经元连接后,逐渐成型,且常用的连接会被强化。此阶段灰质重心偏向消除过程,大脑会按环境常要自行重塑。随着神经元间无用连接的消除,大脑灰质开始减少。灰质包括大量无髓鞘结构,如神经元胞体、树突。进入青春期灰质达到峰值后又逐渐减少;虽然在青春期灰质总量达到最大,但在各脑区达到峰值的步调并不一致。灰质最早达到峰值的脑区是初级感觉皮层,该区负责知、视、触觉的刺激,而最晚达到峰值的脑区则是前额叶皮层。⑤前领叶皮层不但具有执行功能,如组织、决策、计划以及情感调节等,而且具有根据经验进行假设性预判未来结果的能力,令人不需要“亲身犯险”,正如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所说,““预见’会代替我们去死”。⑥在激素的作用下,大脑的边缘系统从10周岁开始变化,15岁左右成熟。它是包裹在丘脑外围的一组皮层下脑组织,主要负责情绪驱动,包括往事记忆、情绪激发和对回报的反应,其发育过程很短促。而前额叶皮层从12岁开始到25岁才发育成热。思维和行为受到这两者协同作用的制约,致力于行为调控的前额叶皮层对边缘系统驱动的情感进行判断和审核,然后确定是可实施还是需“控制”。⑦显然,青春期大脑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形成及其协调上出现了不同步、不平衡的现象,当过激不当情绪或意念被驱动或产生后,发育中的前额叶皮层由于功能因素不能加以“抑制”,冲动和冒险便成为青少年成长的“自然天性”,并非发育出现问题或存在缺陷所致。这令人浮想联翩,“初生牛犊不怕虎”,雏鸟敢于与猫“格斗”,不到六个月的猴子敢于从毒蛇口里抢救老鼠。前额叶皮层参与社会认知的功能是逐渐增强的,此时它的确也参与了各种行为调控,只是功能尚未到达最佳状态,其实是产生了调控功能与冲动行为不匹配,冲动和成熟失衡问题。⑧青春期大脑在白质、灰质和神经网络的发育过程中,共性是广泛的变化,即通过调整脑区的网络连接来适应环境变化,而这种可变性即可塑性在成年后会不断降低,但我们人类保持可塑性的时间比其他物种都要长。⑨漫长的成熟期和大脑可塑期的延长,让我们在成长中始终保有选择的余地,使得今天的人类才能在地球上繁荣生存,包括在寒冷的北极和赤道上的热带岛屿,甚至能待在太空舱里绕地球飞行。回想万年之前,人类还得每天花大量时间在觅食和寻找安身之所上。但可塑性时间的延长给人类也带来一些弊病。青春期最容易发生精神疾病,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种错乱等。50%的精神病症从14岁开始出现苗头,75%在24岁首次发病。而且白质、灰质和神经网络的广泛变化增加了大脑出错的可能性。几乎所有成年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部病理改变,都类似于青春期大脑发育过程中的典型变化,只是程度更甚。⑩青少年大脑也因广泛变化表现出充满热情、创造性思维活跃的同时,更有追求刺激、喜欢冒险、产生暴力倾向以及结交朋友的显著特征,致使发生自杀、他杀、车祸以及违法入狱的比率比儿童和成人高2到3倍。这些都会带来严重的终身后果、⑪把握了青春期大脑显著特征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优势和产生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领悟探索出某些科学应对的思路。比如学校和社会应因势利导,帮助青少年打磨激情、创造和个人才艺,尽量避免让他们变成好斗者、激进派甚至恐怖分子。【四】(2020恩施州)筷子小传施芳①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年。②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jiā)”,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③“纣为象箸”的典故说明,在商王纣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④到了明清时期,箸的称呼被“筷子”取代。明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意思是说,船家期盼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字,故将“箸”称为“快儿”。此名迅速传开,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因筷子多用竹木制成。久而久之,后人就给“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⑤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⑥筷子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⑦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国潮筷子、古风筷子、卡通筷子,配以富有设计感的包装盒,筷子成了一份实用性与美感兼备的礼物。⑧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子,还有彩漆筷子、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⑨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族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接受。⑩小小筷子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5月9日,有删改)考点8理解词语含义全国视野【一】(2020哈尔滨)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①中原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享誉中外的中华太极拳相传发祥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学习保证书模板集合9篇
- 宠物服饰健康保健费用分期付款合同
- 家庭聚会陪餐安排制度
- 2024年公司与私人租车服务合同
- 代理商代购合同
- 2024年工业用途燃气安装施工合同
- 公寓房源买卖合同
- 2024年商务酒店住宿服务合同
- 2024年入园企业环保责任合同
- 2024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GRC构件供应合同
- 船舶触碰桥梁应急预案
- 护理礼仪演示课件
- 2023-2024年湖北省鄂东南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 奖牌施工方案
- 加油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 物理化学二氧化碳和硫的相图
- 接地装置及接地电阻检测记录表
- 六年级小学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 新型研发机构备案申请表
- Unit1第1课时(SectionA1a2d)(教学设计)九年级英语全一册(人教版)
- 血液透析患者水分控制的健康宣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