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鸦片战争_第1页
第12课 鸦片战争_第2页
第12课 鸦片战争_第3页
第12课 鸦片战争_第4页
第12课 鸦片战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英国)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自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经济维多利亚女王英国议会大厦道光清军机处君主立宪君主专制政治清朝的木军舰和竹枪英国的铁管枪支和铁甲舰装备落后船坚炮利军事对外扩张和世界贸易闭关锁国外交思想解放文化专制文化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封建君主专制资本主义制度落后的自然经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装备陈旧船坚炮利闭关自守殖民扩张落后衰弱国力强盛思想解放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想想看虎门销烟广场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从以下资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英国发动战争借口一、两个国家两个世界

——鸦片战争的背景3、直接原因: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2、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两场战争两个思考鸦片战争两场战争鸦片战争1、爆发原因1840年6月——1842年8月3、结果及影响2、时间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⑤附件内容: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英人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结果:南京条约及附件结果及影响影响:

①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

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

不必更多,那英格兰

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

不应求了”。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3.6亿人均0.75便士探究二英国商品难以销售,没有达到立即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自然经济的抵制材料二:英国下院的一个调查中英贸易的委员会的报告承认:“近年来同这个国家(中国)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1846年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开始大幅度下降。3、为此英国采取了什么措施?企图通过修约继续扩大中国市场二、两场战争两个思考鸦片战争两场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南京条约》及其附件领土主权遭破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修约失败1、原因1856年10月——1860年10月4、结果及影响2、时间3、侵略国家英法是主力,美俄是帮凶3、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果及影响◆《天津条约》1858年

◆《北京条约》1860年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十口通商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向英法两国赔款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①《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清政府被迫应对变局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利益权力结构的变化国家机构的变化设置总理衙门设置总税务司洋务派顽固派中国现代化运动开始起步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中国领土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的中国领土7万多平方公里●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共侵吞了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边界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可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思想等角度分析)(2)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两个思考——战争的反思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如果道光皇帝不查办林则徐,中国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吗?思考一:营口烟台南京镇江汉口九江汕头琼州淡水台湾天津宁波上海福州厦门广州

思考二:

观察右图,并结合史实分析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相同根本原因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侵略的非正义的掠夺战争不同侵略国家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侵略时间两年→四年侵略区域长江以南沿海→深入到内地危害和影响开放的口岸增多(5个→11个),

领土、主权更多地遭到破坏,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继续扩大比一比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占地面积约5200亩,有150余景。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被西方人誉为“万园之园”。★圆明园大水法和远瀛观残迹营口烟台南京镇江汉口九江汕头琼州淡水台湾天津

第二次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1.鸦片战争前,道光帝曾要求粤东夷船“出具永不售卖鸦片烟土”。道光帝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A.鸦片走私危害了清朝统治B.林则徐等人上书请求禁烟C.鸦片流入有损人民的健康D.人民强烈要求政府禁烟【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鸦片走私使白银大量外流,官吏士兵吸食鸦片,导致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不强,不利于清朝的统治。课堂练习题2.纪念碑是后人缅怀先烈的载体。下图浮雕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之处是()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B.反对外来侵略C.反对封建统治D.维护封建经济【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3.《南京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当时列强侵略特征的条款是()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银元C.领事裁判权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急于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条款,体现了这一侵略特征。4.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从此改变。5.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19世纪中叶“内部事务万分火急”指太平天国运动,“西方的挑战”指列强不满鸦片战争后获得的侵略权益,提出“修约”要求,扩大中国市场。6.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右图)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1856年英法组成联军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1860年攻入北京抢劫并火烧圆明园。7.法国佳士得公司拍卖圆明园(如右图)兽首,中国外长杨洁箎认为这是很不道德的,下面不能为杨外长的观点提供支持的是()A.十二生肖兽首是圆明园大水法的装饰品B.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挑起侵华战争C.十二生肖兽首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劫掠的中国文物,中国有权追索D.佳士得公司强行拍卖中国圆明园兽首,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抢劫并火烧圆明园,所以C项错误。8.190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初依据是()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公约》【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南京条约》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通过附件,英国又获得领事裁判权等特权,此后才出现题干材料中的现象。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鸦片烟)来自英吉利,洋人严禁其国人吸食,……而专诱他国,以耗其财,弱其人。”——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材料二乾隆三十年(1765年)以前,每年多不过二百箱。及嘉庆元年(1796年),因嗜者日众,始禁其入口。嘉庆末,每年私鬻至三、四千箱。道光六年(1826年)“设巡船之后,巡船每月受规银三万六千两,放私入口(每年二万箱)”到1837年,鸦片走私“遂至四、五万箱矣。”材料三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不是为了维持鸦片箱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将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请回答:(1)就材料一、二来说,你认为鸦片烟毒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三中“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3)材料三中认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目的”的实质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二可归纳鸦片烟毒泛滥在于英国的走私和清政府的腐败;第(2)题“危机”指英国破坏中国的禁烟运动;第(3)题,材料三歪曲鸦片战争的实质,要正确分析。答案:(1)英国(或洋人、外国)为掠夺财富,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朝巡海缉私船(或水师、官吏)受贿,庇护鸦片走私。(2)不是。“危机加剧”的原因是英国坚持鸦片贸易,破坏中国禁烟运动,蓄意打开中国市场。(3)认为鸦片战争是“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实质:英国要侵略和掠夺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据载19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有时高达98%的贵金属,只有极少的货物。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A.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B.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C.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D.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课后强化题【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长期以来中国的茶、丝、瓷器等货物广受欧洲各国欢迎,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大量货币流入中国。2.柏杨写道:“一些中国人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的特权。”中国受此辱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西矛盾C.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极端落后D.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被西方否认【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9世纪上半期,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实力大增,为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侵略扩张,把矛头指向落后的中国。3.一些西方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这种观点的正确评价是()A.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B.指出了战争的实质C.解释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D.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能力。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是一场侵略战争,而不是所谓的“通商战争”。4.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B.广东人民抵制洋货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从时间可判断出上述现象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广州失去作为唯一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的优势,因此导致这一城市对外贸易绝对值下降。故选A项。5.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确立。”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表明()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在华利益【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材料中“新的贸易市场尚待确立”及“商业关系的推广”以及时间可知英法两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满足其商品输出的需要。6.法国对华远征军的一名翻译官曾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该行径发生于()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英国人和法国人联合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只有第二次鸦片战争。7.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的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对咸丰皇帝这一认识分析正确的是()A.把维护国家的尊严放在第一位B.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C.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D.认识到列强派员驻京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最大【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允许列强派公使进驻北京,这对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产生巨大影响,咸丰皇帝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所以认为这一规定“最为中国之害”。8.鸦片战争后,李鸿章对中国时局的看法是:“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此三千年一大变局也”。这里的“大变局”应指()A.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历史潮流B.列强侵略中国,导致中国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