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班科学教案影子的机要活动反思(4篇)_第1页
2023年中班科学教案影子的机要活动反思(4篇)_第2页
2023年中班科学教案影子的机要活动反思(4篇)_第3页
2023年中班科学教案影子的机要活动反思(4篇)_第4页
2023年中班科学教案影子的机要活动反思(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3年中班科学教案影子的机要活动反思(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终究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中班科学教案影子的机要活动反思篇一

科学、语言

这每日气晴朗,太阳暖洋洋地照着。体育活动课终止后,孩子们静静地在草地上休息,纤纤和小峰几个孩子在玩影子的游戏。“我的手变成蛇,吃掉你的鸟。〞“我的鸟飞走了……〞他们的笑声吸引了更多的师,我的影子还会变呢!〞“我的影子为什么会跟我走?〞听着一个个问题,面对一张张好奇的面孔,为此,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这一系列活动,共同探究影子的机要,体验探究的乐趣。

在找找、躲躲、玩玩中,亲身感受影子形成的原因,体验玩影子的乐趣。

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共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晴朗的天气;室外;纸张;笔。

1.找影子。

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影子?找一找,记录你看到有影子的物体。

师:影子是什么颜色的?影子像什么?

2.游戏: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

教师讲游戏的玩法。

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蹲成一团还有小小的影子?有的小朋友躲到树后面、屋子里就没有影子呢?

探讨得出:当物体被太阳等光线直接照射,就能产生影子。

3.游戏:踩影子。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通过游戏,幼儿知道影子是跟着自己动的,体验影子带来的乐趣。

幼儿与家长一起准备蜡烛、手电筒、台灯等。

孩子们寻觅、记录时都十分的认真,葛成甚至观测到在地上爬的西瓜虫也有小小的影子。

藏影子时,如星、源源几个孩子躺在地上,以为这样影子就会没有了,旁边的几个孩子叫了起来:“还有影子,影子变成了黑线了。〞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十分感兴趣,比较轻松自如。

感受影子在灯光下的变化,并学会用标记记录影子的变化状况。

人手一张表格,如下图:

1.老师和孩子一起商讨确定记录的标记。

如:影子大(),影子小();影子色淡模糊(),影子色浓明了();影子数量多(),影子数量少()。也可用自己能看懂的标记记录。

2.和家长一起记录观测的影子。

夜晚,孩子与家长一起在灯下观测记录,并填写表格。

3.共享记录的结果。

来园后,幼儿交流记录结果。教师操作灯具,一起检验观测记录的正确性

幼儿带来的记录可谓千姿百态,有的在一格里记录了一种标记,有的记录了几种标记;有的用商榷好的标记,有的自己画的图,还有的填好后在后面打了一个“?〞。来园后,孩子们都认真地将他们的发现讲给我听,在检验时,记录正确的孩子开心得很,为自己感到高傲有不同结果的孩子老师建议他们晚上回家再做一次试验。

1.初步了解黑夜、日食等形成的原因及一些自然现象,进一步了解影子的形成。

2.产生探究世界的好奇心。

请来教中学地理的苗苗爸爸,并带来太阳、地球、月亮的模型,日食、月食等图片。

各种动物影子图片若干。

1.看动物影子图片猜动物。

2.探讨:地球也有影子吗?

苗苗爸爸以交互式谈话方式边操作模型、边用生动、易懂的语言使孩子了解黑夜、月亮的变化和日食等自然现象的形成。

3.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

通过观测发现:影子的形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光线,光线通不过,所以在物体的后面光线较弱,形成了黑黑的影子。

4.交流共享。

幼儿与苗苗爸爸自由交流,请他解答一些问题。

家长与幼儿搜集一些有关影子的资料、图片等。

孩子们对苗苗爸爸的演示讲解感到很希奇,不知道原来地球也有影子。顽皮的超超把手放在地球仪前面:“我把地球遮黑了。〞苗苗爸爸说:“对,当你的手有足够大时,就能遮住地球。有时天上有云经过时,它的影子遮住了我们,是不是要凉快些?〞韩辰说:“我要造一把大伞,夏天时撑在天上,我们躲在它影子下面就不热了。〞……孩子们自由问答,不时传来哈哈的笑声。

1.在交流中,了解到影子有十分大的作用。

2.学习制作皮影戏道具。

多媒体课件、一盏台灯、纸、笔。

1.观看课件,了解古人对影子的利用。

观看古时候竖竹竿、量影子来计算时间的多媒体课件。

2.探讨:人们还利用影子来干什么?

(如伞的影子可以给人遮凉,观测影子知道物体,医学上的造影,皮影戏等。)

让幼儿感受到人类的创造力是非凡的。

3.初步学做皮影戏道具。

1.在操场上竖一根竹棒,观测早、中、晚影子的长短变化及影子的方向变化并记录。

2.继续学做皮影戏,并利用道具表演。

3.收集整理所有的记录资料。

通过几次活动,孩子们对影子有了基本的了解。有的孩子用硬纸剪成图形表演皮影戏,还有的直接用手表演;苗苗等几个孩子还在自己家门口竖了一根筷子来观测记录。孩子们都初步养成了细心观测、自己动手试一试的好习惯,并学会了用简单的标记记录自己的观测结果。

生活中四处有科学,浩瀚的大海捡捡起其中小小的浪花,都值得我们细细把玩,渐渐体会。影子,常见又易忽略,认真探研,却又是微妙无穷。活动中,孩子们在“找、玩、讲、用〞中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小问号紧紧地攒着孩子的眼球,引得他们一头钻到里面欲罢不能、兴致盎然。

对于幼儿来说,科学知识的获得必需在亲身活动中去尝试、去体验、去发现、去收获;而我们成人需要做的,是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观测、探究、经历、体验的机遇。

中班科学教案影子的机要活动反思篇二

《影子的机要》是通过教师讲故事《树荫》,激发孩子摸索影子活动的兴趣,在请孩子们动手操作进一步去了解影子的奥秘,有助于拓宽孩子的摸索思路,在反复操作和比较中,使孩子们的观测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1.知道产生影子的前提是要有光。

2.通过摸索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

3.激发幼儿对于“影子〞这一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知道影子产生必需有光的照射;影子会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

通过做影子小试验,发现影子变化的原因是光线来自不同方向。

小电筒每人一个、镜子一面、操作材料若干

一、故事导入主题,激发孩子摸索影子的兴趣。

1.教师陈述故事《树荫》

2.师:为什么太阳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树荫下却很凉快?

小熊后来被什么东西烫醒了,你们能告诉小熊它遇到的问题吗?

二、教师试验,孩子观测,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以及初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

1.教师用电筒从玩具的左边照射过去,让孩子知道影子产生必需要有光的照射。

2.将电筒的光线从左边移动到玩具的右边,顶部,请孩子们一边观测,一边探讨影子的变化过程。让孩子初步领会影子是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的。

3.教师小结:影子产生的前提是有光;影子会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

三、运用各种操作资料,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变化的特点。

1.分组请幼儿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

3.操作要求:

(1)用手电筒从不同方位照射桌子上的材料。

(2)注意观测影子的变化。

(3)交换操作材料。

四、帮小熊解决问题。

孩子通过小试验,帮助小熊想出了大量好方法(如叫小熊在树荫下睡觉时,要定时换位置,或搭个小帐篷等)

五、游戏:

捉影子带领孩子们到户外用镜子反射阳光,照在墙上、地上,幼儿用手捕获,用脚踩影子。

六、延伸活动:

布置孩子们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游戏,使孩子们能发现更多有关影子的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影子的机要活动反思篇三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会吃“土〞的瓶子娃娃

设计思路

动物需要空气.植物需要空气,但人们更离不开空气,空气四处存在,但孩子们感知不到,为此,我特设计本节活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空气的存在,从而培养幼儿摸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2.幼儿通过亲自试验,感知空气占有空间的现象。

活动准备

眼药瓶若干、彩色的沙土。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

2.想一想“瓶子娃娃〞能吃“土〞吗?

3.试一试

①幼儿手拿一个“眼药瓶娃娃〞用力捏瓶子,会看到什么现象?

②将手松开,你又会发现什么?

4.做一做:会吃土的“瓶子娃娃〞

①瓶向下,对着彩沙用力捏瓶子,手松开,沙子自动跑到瓶子口,再一捏.沙子就出来了。

②当瓶子口中进沙子时,手松开,瓶口再向上。

③这样反复几次,渐渐地瓶子中就装满了彩色的沙子。

④当塑料瓶恢复原状时,瓶内空气稀疏、压力小,所以沙子被吸起来了。

5.说一说

①手不捏“瓶子娃娃〞,瓶子充满了空气,幼儿感知不到。

②手捏紧瓶子娃娃,把瓶子中的空气赶走了。

③这样一捏一松反复屡屡,“瓶子娃娃〞就吃饱了。

活动延伸

当“瓶子娃娃〞吃饱彩色沙土以后,孩子们可以进行彩色画粘贴或喷画,揭开一点,喷一点,注意不要全部揭开。

本节活动知识点:空气占有空间。

总结:空气四处存在,但空间一词比较抽象,教师用空气和彩沙的对话试验的原理表达出来。如:手不捏瓶子,空气就充满了瓶子,当彩色沙子进入瓶子中,彩色的沙子就把空气挤走了,这样就把“空间〞这个词形象化地解释出来,幼儿也便于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色调谣

一、活动目标:

1、在玩色中感受颜色的变化现象,学编诗歌――色调谣。

2、培养观测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由摸索的乐趣。

3、学习词:绿、橙、紫。

二、活动准备:

1、幻灯机一部,画有红、黄、蓝三色花的明胶片一套,装有红、黄、蓝三色的滴瓶小试管三根。

2、每张桌上放两份装有红、黄、蓝三色水的滴瓶,每个幼儿三个小玻璃瓶、三根棉签、两张纸。

三、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1、出示有三色花的明胶片,让幼儿观测并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提问:你看到了哪几种颜色?(学习词:红、黄、蓝)

2、以变魔术的形式叠合或分开两种颜色的明胶片,让幼儿感知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好奇。

(二)、试一试

1、让幼儿人人都来做“魔术师〞,利用桌上的材料,把两种或三种颜色自由混合,观测颜色的变化。

2、教师巡回指导,勉励幼儿大胆尝试。如将红、黄两种颜色水分别滴人空瓶,轻轻摇动,就会变成橙色;将蓝、黄两种颜色水分别滴人空瓶,轻轻摇动,就会变成绿色;将红、蓝两种颜色水分别滴人空瓶,轻轻摇动,就会变成紫色;将红、黄、蓝三种颜色水分别滴人空瓶,轻轻摇动,就会变成黑色。

(三)、画一画

1、你变出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学习词:橙、绿、紫、黑)

2、你能用变出来的颜色画什么呢?(让幼儿用棉签分别蘸变出的橙色、绿色、紫色和黑色自由画面)。

(四)、编一编

1、探讨:’方才,你们在玩色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现象?你们变出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是怎样变来的?你们用变出来的颜色画了什么?

2、请你把变颜色和画画的过程编成一首儿歌。红、黄两种颜色水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

你们用变出的橙色画了什么?

(启发幼儿编出诗句“红黄两个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橙子。〞)黄、蓝两种颜色水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你们用变出的绿色画了什么?(启发幼儿编出诗句“黄蓝两个手拉手,变出绿色画竹子。〞)

红、蓝两种颜色水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你们用变出的'紫色画了什么?

(启发幼儿编出诗句“红蓝两个手拉手,变出紫色画茄子。〞)红、黄、蓝三种颜色水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你们用变出的黑色画了什么?(启发幼儿编出诗句“红黄蓝色手拉手,变出黑色画珠子。〞)

(五)、念一念

1、请幼儿朗读自编的儿歌。

2、勉励幼儿为自编的儿歌取名字。

3、教幼儿学念儿歌,可以集体、分组或请个别幼儿学习朗读。

四、活动延伸:

将活动材料放在科学角里,让幼儿摸索用其他颜色的颜料变出更多的颜色。

附:色调谣(幼儿自编的儿歌)

红黄两个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橙子。

黄蓝两个手拉手,变出绿色画竹子。

红蓝两个手拉手,变出紫色画茄子。

红黄蓝色手拉手,变出黑色画珠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奇妙的连接大师:螺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连接大师:螺丝

活动一:拧一拧

活动目标

1.认识螺丝,知道螺丝由螺杆和螺帽组成;

2.了解螺丝螺旋上升的特性;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及观测分析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口径的饮料瓶、灯泡、螺口;

2.不同自径的螺丝;

3.钢笔、圆珠笔。

活动过程

1.投放材料,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可做适当的指导)

2.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好玩儿吗?〞

3.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这些材料有什么一致的地方?〞(能拧在一块儿。都能扣紧……)

4.为什么能拧到一块儿?瓶口上有一道一道的;瓶盖上也有一道道的;灯泡上有圈一圈的纹,转着转着就上去了;这个圈套在螺丝上,一拧就拧上去了;教师向幼儿讲解螺丝的构造一由螺杆和螺帽组成。

5.幼儿探讨,总结答案。生活中有大量的物品都是利用螺丝的原理设计的,这些物品接口的地方像盘山马路一样,是旋转上升的。

活动二:奇妙的螺丝

活动目标

1.知道螺杆和螺帽在匹配的状况下,可以连接、固定物体;

2.了解螺丝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准备

1.不同直径的螺丝;

2.绳子,便利胶,透明胶,细铁丝等;

3.需用螺丝连接的玩具。

活动过程

1.“你能把玩具连接在一起吗?〞勉励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

2.幼儿相互交换玩具材料。体验各种连接效果。

3.探究比较哪一种材料使用起来最便利,厚实?

幼儿分组操作,比赛验证。(用螺丝连接材料,是最便利、厚实的。)

4.教师提供匹配和不匹配的螺丝若干。幼儿操作发现:(帽太大了,拧不紧;帽小了,拧不上去。有的却能拧上去。)

5.引导幼儿分析比较,为什么有的螺丝能拧上去?

6.幼儿探讨,得出结论,螺丝在匹配的状况下可以很便利的连接,固定物体。

7.幼儿相互合作用螺丝连接材料,制作玩具。

8.教师小结。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油和水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油和水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勇于创新的意识。

2.使幼儿感知油水分开现象及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3.初步学习记录试验结果,并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凉白开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粮食(玉米、大米、芝麻、花生、黄豆)分装在盘子里,筷子、画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摸索欲望

1.猜一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导语:“你们面前都有两个杯子,请你猜一猜杯子里是什么?〞

2.试一试:想方法分辩杯子里是什么?

导语:“我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们是无毒的,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它们是什么呢?你来试一试。〞

3.说一说:杯子里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试验、观测油水分开现象

1.猜一猜:油和水倒进一个杯子中,会发生什么事情?

导语:“请你们猜一猜,假使把油和水倒人一个杯子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试验、观测。

(1)把“水和油倒人一个杯中观测〞你发现了什么机要?〞

(2)用筷子搅一搅,再次观测“你又发现了什么?〞

(三)试验并记录各种粮食放在水、油中的沉浮现象

1.做一做:把各种粮食放在水、油中,并记录观测结果。导语:“今天,来了大量粮食朋友,你们看看都有谁?〞“它们想在油、水中游泳,请你把它们一个一个放进杯中,每一种都要试一试,看看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然后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2.幼儿试验、观测(当粮食是单个时,芝麻会浮在油面上,花生、大米停在油、水中间,黄豆、玉米会沉入水底。当粮食相互粘连到一定程度时,会一起沉入水底。)

提醒:教师引导幼儿把观测到的现象用自己设计的记录方式记录下来。

3.交流试验结果。

(1)同伴间相互交流试验结果。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3)活动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影子的机要活动反思篇四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开心。

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摸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此活动必需在晴朗的天气里进行。

2、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最喜欢玩勺子了,几天没玩了,想不想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镜子吧!

二、幼儿玩镜子。(各种平面镜,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等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教师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有选择的、由易到难的与幼儿交流,,最终集体共享探究结果,并进行验证性探究。)

教师引导一:问在座位上玩镜子的幼儿。

1、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2、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找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教师引导二:有的小朋友在阳光下玩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