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1.外汇(广义静态):广义静态外汇是指一国拥有的外币资产。具体而言,外汇是指外币以及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2.外汇(狭义静态):狭义静态外汇是国际支付的手段。具体地说,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直接用于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支付手段。3.自由外汇:自由外汇又称自由兑换外汇、多边外汇,是指不需要外汇管理当局批准,就可以自由兑换成其它货币,或者向第三者办理支付的外国货币及支付凭证。4.即期外汇:即期外汇又称为现汇,是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手续的外汇。5.远期外汇:远期外汇又称为期汇,是指外汇买卖双方按照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办理交割手续的外汇。6.汇率:汇率就是外汇的价格,也叫做外汇行市或兑换率,它是将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者说是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也可以说是两国货币进行兑换的比率。7.基本汇率:基本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基准货币之间的汇率,又称基础汇率、中心汇率或关键汇率。8.即期汇率:即期汇率又称现汇汇率,是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手续所使用的外汇汇率。9.实际汇率:实际汇率又称真实汇率,是用两国价格水平、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对名义汇率加以调整后的汇率。10.铸币平价:以两种金属铸币含金量之比得到的汇价被称为铸币平价。铸币平价是金币本位制度时期的汇率决定基础。11.法定平价:纸币所代表的金量之比就是法定平价。法定平价是金块本位与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12.国际收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其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13.国际借贷:指一国在一定时点上对外债权(或资产)与对外债务的总与。14.经常账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账户,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常账户又包括货物、服务、收益与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15.资本与金融账户: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帐户,它包括资本帐户与金融帐户两项。16.直接投资:指一经济体居民对另一经济体居民的企业以获得持久性利益为目的的投资,其主要特征是投资者对另一经济体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拥有有效的发言权,投资者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施加相当大的影响。17.证券投资:又被称为间接投资(IndirectInvestment),它是指一经济体居民对另一经济体各种有价证券的购买与售卖。18.储备资产:又称官方储备(OfficialReserve),它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与维持汇率稳定而持有的在国际间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对外资产。19.周期性失衡:指由于世界各国经济所处经济增长周期的阶段不同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20.货币性失衡:指因一国价格水平、利率、汇率等货币性原因的变动而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21.外汇缓冲政策:指一国货币当局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措资金来抵消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超额外汇需求或外汇供给。22.需求管理政策:指政府运用紧缩性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收入效应、利率效应与相对价格效应对国际收支失衡加以调节。23.外汇管制:(我国习惯上称外汇管理)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维持本币汇率与国内经济的稳定,授权国家货币金融管理当局或其他国家机关,对外汇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的结算、外汇汇率与外汇市场等实行的管制。24.汇率管制:就是一国采取一些限制性的政策措施干预汇率变动。汇率管制又有直接管制与间接管制两种方式。25.货币自由兑换:也叫货币的可兑换,是指在外汇市场上,能自由地用本国货币购买(兑换)某种外国货币,或用某种外国货币购买(兑换)本国货币。26.资本外逃:是指由于恐惧、怀疑或为规避某种风险与管制所引起的资本向其他国家的异常流动。27.货币替代: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内对本国货币的币值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外币在货币的各个职能上全面或部分地替代本币发挥作用的一种现象。28.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ExchangeRateArrangement),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29.固定汇率制度:是指政府用行政的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考物之间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30.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水平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政府没有义务对汇率进行干预的汇率制度。31.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CleanFloating),它是指政府或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不进行任何干预,完全听任外汇供求关系影响汇率变动的浮动汇率制度。32.管理浮动:又称肮脏浮动(DirtyFloating),它是指政府或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使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利益方向变化的浮动汇率制度。33.盯住浮动:是指一国货币与某一种外国货币或几种外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关系。因此,它又可以分为盯住单一货币浮动与盯住一揽子货币浮动。34.单独浮动:是指一国货币不同任何外国货币有固定比价关系,其汇率只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与政府干预的程度自行浮动。35.爬行盯住制:是指汇率可以作经常性地、小幅度地调整。这种汇率制度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该国有维持某种平价的义务;二是这一平价可以经常性地、小幅度地调整(例如调整2%-3%)。36.广义的汇率目标区制:泛指将汇率浮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内(例如中心汇率即平价上下各10%)的汇率制度。37.货币局制:是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种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交换率,并且对本国货币的发行作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义务的汇率制度。38.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交往或联系而发生的以货币表示的债权债务的清偿行为或资金转移行为。39.票据:广义的票据泛指一切有价证券与各种凭证,包括汇票、本票、支票、股票、仓单、提单、债券等等。狭义的票据是指以支付金钱为目的的债权有价证券,是由出票人签发的,无条件约定由自己或委托他人在一定日期支付确定金额的流通证券。40.汇票:英国票据法给汇票下的定义是:“汇票是由出票人向另一人签发的,要求即期、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时间,向某人或其指定人或来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命令”。41.本票:英国《票据法》关于本票的定义是:“本票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的,保证于见票时或定期或在一个可以确定的将来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人或来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书面承诺”。42.支票:英国《票据法》关于支票的定义是:支票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详细地说,支票是银行存款客户向其开立账户的银行发出的,授权该银行向某人或其指定的人或持票人即期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书面支付命令。43.汇款:是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转移资金,也就是说某一银行(汇出行)应其客户(汇款人)的委托,将一定货币额转移至其海外分行或代理行(解付行),指示其付款给某一指定人或公司(收款人或受益人)的一种结算方式。44.托收:是委托收款的简称。它是债权人(出口商)签发汇票及或单据,委托银行通过它的分行或代理行向国外债务人(进口商)代为收款的一种结算方式。45.信用证:系指一家银行(开证行)应客户(申请人)的要求与指示或以其自身的名义,在与信用证条款相符的条件下,凭规定的单据:①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人付款,或承兑并支付受益人出具的汇票,或②授权另一家银行付款,或③授权另一家银行议付”。46.背书:是指持票人在票据背面签字交付给受让人以实现票据权利转让的行为,使被背书人成为票据的持票人。47.承兑:指远期汇票的付款人在汇票上签字表示同意出票人的命令到期付款的行为。48.追索:是持票人在票据被拒付时,向其前手请求偿还票据金额及其他法定款项的行为。持票人的这种权利在法律上称为追索权,又称偿还请求权。49.即期外汇交易:又称现汇交易,指外汇交易双方按当天外汇市场的即期汇率成交,并在交易日以后第二个工作日(T+2)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50.远期外汇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按外汇合同约定的汇率,在约定的期限(成交日后第二个工作日以后的某一日期)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51.套汇交易:又称地点套汇,它是指利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两种货币间汇率的不一致,以低价买入,同时以高价卖出某种货币,以谋取利润的一种外汇交易。52.直接套汇:也称为双边套汇(BilateralArbitrage)或两地套汇(Two-PointArbitrage)、两角套汇,它是指利用同一时间两个外汇市场之间存在的汇率差异进行套汇。53.间接套汇:又称多边套汇(MultilateralArbitrage)或交叉套汇(CrossArbitrage),它是指利用同一时间至少三个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差异,进行贱买贵卖,从中赚取汇率差的行为。54.套利交易:又称利息套汇,它是利用两国市场的利率差异,把短期资金从利率低的市场调到利率高的市场投放,以赚取利息差额收入的外汇交易活动。55.非抛补套利:是指不采取套期保值措施的套利交易。56.抛补套利:套利者在把资金从甲地调入乙地以获取较高利息的同时,还通过在外汇市场上卖出远期的乙国货币以防范风险。57.掉期交易:又称调期交易,是指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一种货币的同时,卖出或买进同等金额的该种货币,但买进或卖出的交割日期不同。58.择期交易:是远期外汇交易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它是指买卖双方在订立合约时,事先确定了交易的价格、数量与期限,订约人可以在这一期限内的任何一个营业日,按照约定买进或卖出约定数量的外汇。59.外汇期货:也称货币期货,它是指在有形的交易市场,通过结算所的下属成员清算公司或经纪人,根据成交单位、交割时间标准化的原则,按约定价格购买与出卖远期外汇的一种业务。60.卖出套期保值:又称空头套期保值,是指利用卖出外汇期货合约的方式降低套期保值者在现汇市场上因外汇汇率下跌而带来的风险。61.买入套期保值:又称多头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利用买入外汇期货合约的方式降低套期保值者在现货市场上因外汇汇率上升而产生的风险。62.期权:也称选择权,是指在约定的期限内,按照事先确定的执行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货币或某种金融工具契约的权利。63.外汇期权交易:是指外汇期权合约购买者向出售方付出期权费后,即可在有效期内享有按执行价格(也称协定价格)与金额履行或放弃买卖某种外币权利的交易行为。64.看涨期权:也叫买权,指期权持有者(买方)向期权出售者(卖方)支付期权费后,在一定期间内有权利但不负义务按执行价格向期权出售者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货币。65.看跌期权:也叫卖权,指期权持有者向期权出售者支付期权费后,在一定期间内有权利但不负义务按执行价格向期权出售者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货币。66.双向期权:是买方同时买进了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购买这种期权可以使买方获得在未来一定期限内根据合同所确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某种外汇的权利。67.实值期权:又称有利价期权(对期权的买方而言),它是指看涨期权的执行价格低于即期市场汇率,或看跌期权的执行价格高于即期市场汇率。这种期权的买方若行使权利一定获利。68.平价期权:是指期权合约的执行价格等于即期汇率的期权。69.虚值期权:又称不利价期权(对期权的买方而言),对于看涨期权来说,是指合约执行价格高于即期汇率的期权;对于看跌期权来讲,是指合约执行价格低于即期汇率的期权。这种期权的买方若行使权利一定发生亏损。70.金融互换:指交易双方按照预先约定的汇率、利率等条件,在一定期限内,相互交换一组资金,以达到规避风险或投机的目的。71.货币互换:是指以一种货币表示的一定数量的资本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利息支付义务,与另一种货币表示的相应的资本额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利息支付义务进行相互交换。72.利率互换:是交易双方将同种货币资产或者债务按不同形式的利率进行交换,即在约定期限内,双方按不同的方式计算利息,互相交换。73.货币利率交叉互换:是指一种固定利率的货币与另一种浮动利率的货币互换的交易,或者说是不同货币的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互换。74.外汇风险:一般是指由于未曾预料的汇率变化而导致的资产、负债、收入与支出的本币价值的变化。75.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在以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国际经济交易中,在从合同签订到债权、债务得到清偿这段时间里,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外汇资产与应付外汇债务本币价值变动的可能性。76.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或转换风险,主要指企业在将资产负债表上以功能货币计值的项目折算成报告货币计值,或将记账货币折算成报告货币计值时,由于汇率变动而可能产生的损失或收益。77.经济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化对企业未来的收益或现金流量的本币价值产生影响的可能性。78.保付代理:简称保理,又称应收账款让售,它是出口商在以延期付款方式出口商品后,把外币应收账款卖断给专门承购应收账款的财务公司等保理机构,提前收进外汇货款,然后由保理机构负责向进口商索取货款。79.福费廷:又称仓买,它是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设备贸易中,出口商把经过进口商承兑的、期限在半年以上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向出口商所在地的银行或大金融公司贴现,以便提前获得资金。80.出口信贷:是一国为了支持与扩大本国大型机械设备、成套设备、大型工程项目等的出口,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或进口商银行)提供的利率较低的一种中长期优惠贷款。包括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81.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金融通、证券买卖及相关的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由经营国际间货币信用业务的一切金融机构所组成。它是国际货币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商品交易市场的总与,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与金融期、货期权市场等。82.狭义的国际金融市场:仅指从事国际资金借贷与融通的市场,仅包括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83.在岸国际金融市场:也称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是从事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国际借贷,并受市场所在国政府政策与法令管辖的金融市场。84.离岸国际金融市场:是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又称境外市场,它是指非居民的境外货币存贷市场。“离岸”不是地理意义上的概念,而是指不受任何国家国内金融法规的制约与管制。85.外汇市场:是指从事外汇买卖或兑换的交易场所,或是各种不同货币彼此进行交换的场所,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86.欧洲美元:是存放于美国境外的外国银行及美国银行的海外分行的美元存款;或是存储在美国以外银行以美元为面值并以美元支付的存款。87.欧洲货币:又称境外货币、离岸货币,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存储与借贷的各种货币的总称。88.欧洲货币市场:是一种以非居民参与为主的以欧洲银行为中介的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借贷或交易的市场,又称离岸金融市场。89.欧洲债券:是在某货币发行国以外,以该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90.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与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91.票据发行便利:即短期票据包销,它是贷款承诺的一种形式,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循环融资保证协议。92.远期利率协议:是利率的远期合同,这是双方当事人为避免利率波动风险而签订的特别协定。在协定中双方当事人同意在一个特定的未来日期中以参考利率与名义本金额为基础交换一定金额的货币。93.金融衍生工具:一些由基础金融资产价值、金融指数、汇率或利率衍生出来的合约被称为金融衍生工具,或称为金融衍生产品。94.金融工程:是将工程思维引入到金融领域,综合地利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包括设计、开发与实施具有创新意义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并且对金融问题构造创造性的解决方案。95.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是经营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资金借贷业务的市场。96.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经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及其信用工具的资金借贷场所。97.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98.直接投资:指一国企业或个人将资金投入另一国的企业或在另一国新建生产经营实体的行为。99.间接投资:也称为证券投资指投资者通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以购买外国政府与企业发行的中长期债券或购买外国企业发行的仅参加分红的股票方式进行的投资。100.外债:一国的国际债务或外债是指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所欠非居民的以外国货币或本国货币为核算单位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101.投机性冲击:国际投机性资本在较短时间内突然进行大规模买空、卖空等交易,并通过影响其他资产持有人的信心,导致市场价格高度不稳定,以创造获取高额利润的机会,这种突发性的扰动市场的行为即投机性冲击。102.货币危机:从广义上看,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就可以称之为货币危机。就狭义来说,货币危机是指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时候,通过外汇市场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103.跨国公司:又称国际公司或多国公司,它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与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104.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为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紧急需要而持有的在国际间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可自由兑换的资产。105.外汇储备:是指成员国货币当局持有的流动性较高的自由外汇资产,而不是政府持有的一切外币资产。106.特别提款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成员国的一种用来补充现有储备资产的手段,是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账面资产。107.国际清偿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不影响本国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平衡国际收支逆差及维持汇率稳定的总体能力。108.国际货币制度:又称国际货币体系,它是对国际间各种交易支付所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对此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与建立的机构。概括地说,它是使国际本位货币在国际间得以顺利流通的一种规范。109.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在1752年提出的,即当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会引起该国汇率的变化,进而引起黄金的输出入,而黄金的流动又会使该国银行准备金发生变动,而银行准备金的变动将引起国内货币数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国内物价,物价的变动又会导致进出口变动,最后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110.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年7月,44个同盟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镇召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主要框架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建立起了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111.“特里芬难题”: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认为美元—黄金本位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自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即美元供应与美元信用的矛盾。美国作为储备货币发行国而面临的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地,被称为“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可以看成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内在原因。112.“美元荒”:战后初期的“美元荒”是指资本主义各国普遍缺乏美元用以支付大量的对美贸易逆差的状况。113.“美元泛滥”: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美元泛滥”是指资本主义各国的美元储备不断增加而出现的美元过多的现象。114.一价定律:是指当贸易是开放的,并且交易费用为零时,同样的货物无论在何地销售,其价格必然相同。115.开放经济条件中的一价定律:是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世界各国以同一货币表示,其价格是一样的。简言之,就是同一种商品在世界范围内卖同样的价格。用公式表示为:=e116.购买力平价:是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117.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某一时点上,两国的一般价格水平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又称绝对购买力平价。118.相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的相对形式说明的汇率变动的根据。它将汇率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动归因于两个国家在这一段时期中的物价水平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换言之,在一段时期内,汇率的变化是与同一时期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正比的。119.资本套利:当各国利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为了获取较高的收益,愿意将低利率货币投向利率较高的国家,以套取利差收益,这就是国际间的资本套利。很显然,这种由于套利而引起的资本流动必然会对汇率产生影响。120.抛补套利:在套利活动中,如果投资者为了避免汇率对自己的不利变动,利用远期外汇合同进行套期保值,这就是所谓的抛补套利。121.非抛补套利:如果投资者在套利活动中相信汇率的变动会对自己有利,不采取套期保值措施,这就是所谓的非抛补套利。122.固定借贷与流动借贷: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与流动借贷两种,前者指借贷关系已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123.粘性价格:是指短期内商品价格粘住不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其新的长期均衡值。124.汇率超调:汇率对外部冲击做出的过度调整,即汇率预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125.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也称“休谟机制”。其基本思想是: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均衡的恢复,完全用不着人为的政策干预,在价格机制与黄金(铸币)流动机制的自发作用下,国际收支会自动趋于均衡。126.马歇尔——勒纳条件:公式|ex︱+|em︱>1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它说明当进出口的供给弹性都趋于无穷大时,只要一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之与大于1,本币贬值就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状况。127.J曲线效应:一般而言,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改善之间也存在一个时滞,这种现象被命名为J曲线效应。128.商品贸易条件:所谓商品贸易条件(用“π”表示)是指以同种货币表示的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用公式表示为:129.外贸乘数:公式中的就是开放经济下的外贸乘数,它表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有效需求的变动使国民收入成倍变动的倍数。130.哈伯格条件:|ex︱+|em︱>1+m就是哈伯格条件。它说明当进出口的供给弹性都趋于无穷大时,只要一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之与大于1加边际进口倾向,本币贬值才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状况。131.内部均衡:内部均衡要求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国内价格水平的稳定,即实现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在实践中,有些国家的政府也将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纳入内部均衡目标。132.外部均衡:是指一国既没有陷入国际收支逆差危机而使得将来无法清偿外债,也没有由于过度的国际收支顺差而使他国陷入这种境地,简言之,就是实现国际收支均衡。133.米德冲突: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在1951年指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由于放弃了汇率政策工具,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部均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部均衡难于兼顾的情形即内外部均衡目标的冲突,这一冲突被称为“米德冲突”。134.支出变更政策:又称支出调整型政策、支出增减政策或需求调整政策、需求变更政策、需求增减政策,它是指政府通过实施紧缩性或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来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与国民经济总水平,进而实现内外部均衡。135.支出转换政策:又称需求转换政策或支出转移政策,它是指在不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的前提下,通过改变需求或支出的方向,即对外国商品与服务与本国商品与服务的需求结构或支出结构,以实现内外部的均衡。支出转换型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与直接管制政策。136.直接管制政策:是指政府对经济交易实施的直接行政控制。直接管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支出转换型政策中的直接管制属狭义的直接管制,它包括外汇管制与贸易管制,是通过关税、配额、许可证制度来控制进出口。137.丁伯根法则:荷兰计量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52年提出的关于经济政策目标与经济政策工具之间关系的“经济政策理论”被称为“丁伯根原则或法则”。他指出,要实现几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几种有效的政策工具。也就是说,一国所必须使用的有效政策工具数目至少要与所想要达到的独立的政策目标数目一样多。如果目标多于工具,只有在偶然的机会下才能同时达到所有目标。138.蒙代尔分配法则:蒙代尔提出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以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的政策指派方案,被称为蒙代尔的政策分配法则。139.不可能三角:在20世纪60年代初,弗莱明与蒙代尔认为: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与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兼得,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同时实现其中的两个目标。这一结论被后人称为蒙代尔“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Triangle),又称“三元悖论”,或开放经济的“三难选择”。140.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又称IS-LM-BP模型或MF模型。该模型说明,由于实行浮动汇率制,货币政策在改变实际产出上极为有力,而财政政策是完全软弱无力的。141.斯旺曲线:或称“斯旺图形”(SwanDiagram),由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于1955年提出。按照斯旺对“丁伯根原则”,将政策工具分为支出变更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并试图通过这两个政策工具的相互配合,以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的目标。斯旺用二维图形的方式对一国如何通过支出变更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配合来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进行了分析,“斯旺图形”也由此而得名。购买力平价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于1922年《1914年后的货币与汇率理论》中提出,又称3P理论。该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交换实质上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的交换,即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中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该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一价法则”(同一种商品在统一的市场中应当有相同的价格)。其假设条件是:两国只生产贸易商品,且两国生产的同类产品同质、不存在任何国际贸易障碍、不存在资本流动、充分就业。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内容:两国货币汇率等于两国一般价格水平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内容:汇率的变化与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正比,或两种货币汇率变化百分比等于同一时期两国国内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差,即汇率的变动率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评价:一、贡献:1它是从货币的基本功能角度分析货币的交换问题,符合逻辑、易于理解;2购买力平价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都是汇率决定中非常基本的问题,是汇率理论的核心问题;3购买力平价被普遍作为汇率的长期均衡标准而被应用于其他汇率利率分析中。二、不足:1、假设前提与实际不符。导致理论与实际存在偏差。2、忽视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存在及其对汇率的影响;3、忽视了非贸易品的存在及其影响;4、忽视了贸易成本与贸易壁垒对国际商品套购所产生的制约;5、在计算购买力平价时,编制各国物价指数在方法、范围、基期选择等方面存在诸多技术问题。利率平价理论该理论阐释了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密切关系,凯恩斯在1923年的《货币改革轮》中首次系统提出了远期差价决定的利率平价理论。后来,艾因齐格进一步提出动态利率平价的“交互原理”该理论认为:当本国利率低于他国时,投资者为获得较高收益会将其资本从本国转移到他国,以套取利息差额。但能否达到目的,必须以两国货币汇率保持不变为前提条件,如果汇率发生对其不利的变动,则不仅不能获得收益,还会遭受损失。投资者为避免损失而在远期外汇市场上按远期汇率将其在他国所得收益卖为本国货币,并将此收益同在本国投资所得收益进行比较。这种对比的结果,便是投资者确定投资方向的依据。两国投资收益存在差异,形成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直到通过利率的调整,两国的投资收益相等时,这种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才会结束。评价:一、贡献:利率平价理论坚持了汇率与利率间的必然联系,对远期外汇市场实践作出了较完整的理论总结二、不足:1、没有将交易成本估算在内2、是以外汇市场必须高度发达完善为前提的3、套汇套利资金的供给弹性并不是无限大的4、市场参与者全是套汇套利者,与实际不符5、只解释了某些特定条件下汇率变动的原因,而未能说明汇率的决定的基础6、忽略了利率结构的影响。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弹性论是一种纸币流通制度下的国际收支理论。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经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与美国经济学家勒纳等的发展而形成。它研究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于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它假定没有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被简化为贸易收支。基本思想:汇率变动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出口品与进口替代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相对价格变动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供给与需求,从而作用于国际收支。假设:只考虑在进出口市场上汇率变化的影响而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所有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为无穷大;没有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最初贸易是平衡的,汇率变化很小。结论:弹性分析法认为,只有当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与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绝对值之与大于1,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这就是马歇尔勒拿条件。如果等于1,则国际收支状况不受影响,如果小于1,这汇率贬值反而会使本国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评价:一、利:弹性论纠正了本币贬值一定会改善本国的贸易收支的看法,指出了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弹性的条件下,本币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二、缺陷:1弹性理论的滞后---“J曲线”效应2它把国际收支简化为贸易收支,不考虑资本流动因素,这与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收支相距甚远。3它假定收入不变,供给弹性无穷大,经济保持充分就业,这与经济运行的实际不符。4它是一种局部均衡的静态分析。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吸收分析法又称吸收论,它是由西德尼·亚历山大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于1952年提出的。从国民收入与总需求的角度,系统研究货币贬值政策效应的宏观均衡分析。该理论建立的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分析。吸收分析法把一国的出口与进口分别列为该国收入与支出总流量的组成部分,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就是该国的总收入与总支出之差,即总收入与相等,表现为国际收支平衡;总收入大于总支出表现为国际收支逆差;总收入小于总支出表现为国际收支顺差。吸收分析论认为,通过贬值调节贸易收支,在非充分就业与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其作用是不同的,在非充分就业时,货币贬值将使该国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下跌,出口增加,使闲散资源流向出口产品生产部门,进一步扩大出口,从而改善国际收支。在充分就业时,意味着没有闲置资源可供出口产品增产,因而不可能通过扩大出口来改善贸易收支逆差。课件,吸收分析论侧重汇率变更的收入效应。即货币贬值只有在促使出口收入增加或支出减少时,才能发挥其积极效应。评价:一、贡献:吸收论运用一般均衡方法从宏观角度把国际收支同国内经济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为实施通过国内经济的调整来调节国际收支奠定了理论基础。二、缺陷:1、没有考虑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2、收入、吸收与贸易收支是相互影响的,吸收论只考虑了一个方面,忽视了另外一个方面;3、吸收论假定生产要素转移没有限制,也没有考虑相对价格的影响,而在事实上,贬值后,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会发生变化,导致资源的重新分配;4、吸收论没有考虑其他国家对本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货币主义学派的兴起而提出的,其代表人物为约翰逊、弗朗克尔等。主要内容:当货币供给由于国内信贷总量D的紧缩与扩张而小于或大于货币需求时,国际储备量R就显然会出现增加或减少,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结论:1、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是一国货币市场供求存量失衡的反映,国际收支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2、对于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来讲,货币当局无法控制本国的货币供给;3、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源在于国内信贷扩张过大,故调节国际收支的对策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4、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实际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需经由货币需求来产生影响。收入增长与价格上升通过提高货币需求造成国际收支盈余,利率上升通过降低货币需求造成国际收支赤字。评价:一、优点:为政府通过调整货币供给调节国际收支提供了理论基础。二、缺点:1、把货币因素列为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定制化客户合作协议
- 厂区园林景观养护服务协议模板2024
- 2024年度高品质铝单板购销协议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重点中学第二学期高三数学试题统练(一)
- 2024年专业吊车租赁服务协议范本
- 2024跨境航空货物运输协议范本
- 2024年度高级店长任职协议
- 2024种苗行业购销协议样本
- 城市水沟2024年清理维护协议样式
- 2024年个人经营店铺租赁协议
- 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 难忍之隐-肩颈疼课件
- 脑梗死的患者的心理护理
- 酒店业政策法规解读与合规管理
- 中华律师协会 风险代理合同
- 急性肺栓塞的个案护理
- 20s206自动喷水与水喷雾灭火设施安装
- 《行政复议法》培训课件资料
- 高三英语how-we-learn-浙教版
- 阴道助产并发症的处理
- 幼儿园公开课:中班语言《跑跑镇》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