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言行分析_第1页
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言行分析_第2页
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言行分析_第3页
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言行分析_第4页
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言行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第第页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言行分析一、关注

关注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表达的就是一种全神贯注。老师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要仔细倾听同学的表达,观看同学的心情反应,关注同学的心灵感受。老师往往以为,关注感受就是常常问同学,“你感觉怎么样”或“你有什么感受”,在通常状况下,适当地做这样的提问并没有错,但有时老师只是在做外表文章,并没有真正关注同学的感受。例如,在一堂主题为“集体的力气”的学校二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老师让同学进行一个“钓鱼”竞赛,分8个组,结果只有一组没有胜利,看着其他小组相继消失兴高采烈的场面,这一组的同学特别地懊丧,他们正是最需要关注的一组。但是一堂课中,老师始终没有留意到这一组同学的心情表现,却总是在问其它组“有什么感受?”,导致这一组同学在接下去的全部活动中都显得胆小、自卑、消极。很明显,他们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自信念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上述这位老师是由于关注对象的偏差而造成的失误。而有的时候关注不当也会造成损害。例如,在一堂以“长大的感觉”为主题的初二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老师事先给同学家长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他们给子女写一封信。第一次上这堂课的时候,老师随便地选读了几封,其中有一封信表达了家长对孩子的很多地方的不满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随着老师读信声音的连续,可想而知,这位同学的脸是如何地由红变白,表情由尴尬的笑变得僵硬得想哭……老师这种不恰当的“关注”深深刺伤了同学的心。同样,老师假如有意选择对孩子布满确定性语言的信件读给大家听,并让被选的同学谈听了家长对自己的评价以后的感受,这样就做到了正确关注同学的感受。

其实,在课前设计的时候,就要预先估量、尽量避开可能会发生的对同学造成心灵损害的大事。例如,设计一堂以“学会赞扬”为主题的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时,老师事先为每位同学做好表示赞扬同学的道具苹果,上课时,根据老师的要求,同学们在开快乐心地互送着“苹果”。当活动结束时,老师问,有没有同学没有收到苹果的?一位同学举起了小手。此时,老师拿出自己制作的一个大苹果送给了他,说:“这位同学学会了赞扬别人,这就是一个优点,老师把这个大苹果送给他!”

二、聚焦

聚焦是心理辅导的一种专业技术,它最大的成效就是可以抓住关键问题和问题的关键重点突破,因此可以提高商量的效率。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运用这一技术,需要作一些拓展和延长。在此,笔者将之分为议前聚焦和议中聚焦。议前聚焦是指为使课堂商量尽快进入状态,能够围绕商量主题而实行的聚焦技术。比方在商量前,老师往往要先确定商量形式,使同学明确自己交谈的对象;在提出一个商量的问题时,会让同学静思几分钟,使其思维能够围绕主题而绽开。另外,对于某一情境的商量,老师要根据辅导目标来提问,以使同学回答的范围不会太宽泛,从而可以节约时间,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一堂学校三班级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学会赞扬”的小品表演中有这么一个情景:小明考100分,爸爸没有表扬他,还对他说:“是偷看的吧。”之后,老师让同学谈一谈。在这里,老师可以问“对这样一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假如你是小明,你怎么想?”、“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有什么心情反应?”等等。本课此处的辅导目标是让同学体会当一个人很想得到表扬但却得不到时的负性心情反应,因此,我认为还是用后两句问法比较能够突出重点,起到聚焦的效果,能较快地到达辅导目标。

议中聚焦是指在商量的`过程中而实行的聚焦技术,相对于议前聚焦来说更需要老师的敏捷应变力量。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商量的内容一般都来源于同学自身、身边、或当前社会热点,这样在商量过程中就有可能会消失个别同学发言抓不住要害、内容许多、涉及方方面面、语句冗长甚至离题等现象,此时老师就要设法找出关键问题,缩小商量的范围,以到达重点突破的目的。例如,某同学说:“我妈在学习上对我要求很高,在生活上照看很周到,为了每时每刻都能了解我,还给我配上了手机,但她对我也管得太多了。那天我跟同学出去参与社区活动,她几乎是每隔5分钟一个电话,平常同学往我家里打电话,她都要问个明白,是谁?哪个班级的?这个人怎么样?等等,有时甚至还要回拨‘审问’对方。她对我也太不信任了……”。对此,老师可以这样引导,“看来你和你妈之间还有不少冲突。那么,在你看来,最主要的冲突是什么?哪一点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冲突?”“针对这一点,你们之间是怎么发生冲突的?”以此缩小问题商量的范围,抓住要害,找到问题的根源。此外,在向同学征求看法的时候,老师假如只是提问“还有吗?”则同学的回答往往会消失重复内容,不妨改为“还有不同的看法吗?”这里加了一个“不同”,就可避开重复,起到聚焦的作用。

三、接纳

老师要接纳同学的不同观点,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不用集体的力气去否认个别同学的不同观点。但是,在生活当中,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生活观念去推断和理解别人的观念,这种现象是常常会消失的。例如,在一堂学校“学会说不”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老师提出情境让同学商量:“有一异性同学约我到江边漫步     谈心,我要不要去?”他的主观愿望是盼望全班同学都会说“不去”,然后,他就可以提问:“你将怎么拒绝,才能到达既不损害同学感情,又到达拒绝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到达他的辅导目标。但有一位女同学却偏偏说:“我会去的,只要心里没鬼,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对于这样的回答,老师没有一点思想预备,他还在固执地认为,通过我的引导,她会说“不”的!于是他穷追不舍,用问话“假犹如学们谈论呢?”“假如他对你非礼呢?”并问其他同学“你们认为呢?”试图用集体的力气,硬要把这位同学逼得非得拒绝不行。其实,在设置这个情境的时候,这位老师只是以自己的价值观来推断和估量同学的生活观念,他根本没有想到同学会这样回答;当不同观念消失之后,他仍旧不愿放下自己的价值标准,还对同学穷追不舍。很明显,他在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同学,并试图用集体的力气来证明个别同学的“错误”。这种不接纳的言行是心理辅导老师应当避开的。

四、迁移

向现实生活迁移。一般在情境商量之后,往往都要涉及同学的实际生活,老师可以用问话“在你的生活当中,或你的身边有什么类似的事情发生?当时,你〔他〕是怎么处理的?”来引发同学思索和商量。向现实生活迁移也表达在结束语上。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结束语不同于学科的结束语,辅导老师一般不说“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大家回去复习一下”之类的话,而说一些意味深长的能引起同学反思或能激发同学情感的话,如格言、名人名言等。使同学能够将领悟到的理念,和学到的技能运用于生活实践,处理现实问题。例如,心理辅导活动课《交一个好伴侣》的结束语是这样的:“是呀,伴侣是夏天的凉风,是严冬的阳光,是春天的春雨。一个真正的伴侣,能够在你最困难的时候给你关心,给你暖和;能够在你最快乐的时候共享你的欢乐。能够在你犯错的时候,准时提示你,鼓舞你改正缺点。祝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好伴侣!

心理辅导活动是一种促进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