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历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历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历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历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标要求】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学习目标】1、时空观念:能利用地图说出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的变动情况,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2、唯物史观:能从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中,认识各国进行变法的必然性。3、史料实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商鞅变法的内容、百家争鸣的内容。4、历史解释:理解变法运动的影响、百家争鸣的意义。5、家国情怀:理解华夏认同、应时而变,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评价任务】完成任务1。能够与老师合作,正确提取地图信息,得出战国时期的政局较春秋有何不同;能够参与小组讨论,与老师合作,得出民族关系发生变化及原因。完成任务2。能够自主分析教材,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正确分析战国变法运动的背景;能够参与小组讨论,与老师合作,学会用学科思维认识各国进行变法的必然性。完成任务3。能够自主阅读材料,评价诸子百家的社会治理主张;能够参与小组讨论,与老师合作,学会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核心概念】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华夏认同;商鞅变法;百家争鸣【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思想家孔子老子地位主张及成就提示:百家争鸣背景含义内容儒家道家阴阳家墨家法家影响二、课堂学习: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任务一、阅读课文“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自主思考以下问题:BC256年,周王室被秦国吞并BC256年,周王室被秦国吞并1、探究:结合地图,分析战国时期的政局较春秋有何不同。(差异)(检测目标1)2、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检测目标1)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任务二、阅读课文“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思考以下问题:1、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工商业等方面)(检测目标3)2、合作探究:从经济发展、政治变动和军事方面探究战国变法运动的背景。(检测目标3)3、思考:商鞅变法中“富国”“强兵”“集权”之策分别有哪些?填入表格。(检测目标3)人物内容核心目标(意义)商鞅(秦)富国强兵集权①“废井田,开阡陌。”②“内务耕稼……之赏罚。”③“集小都、乡、邑聚为县。”④“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⑤“民有二男而不分异者,倍其赋税。”⑥“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4、探究:结合表格,从变法的角度说明秦最终统一六国的历史必然性。(检测目标2)三、孔子和老子、百家争鸣任务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从“社会治理”角度认识诸子百家思想材料: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摘编自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材料中司马谈如何评价三家思想?(检测目标5)提示:儒家注重社会人伦秩序,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墨家倡导节俭,注重农业发展,不可废;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2、诸子百家代表着春秋战国是时期的各个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思想主张的不同体现出了不同阶级阶层的社会诉求,请按照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归类:(检测目标3)在治国理念上墨家提倡“非命”,即不从命;墨家提倡“非命”,即不从命;儒家主张尊卑有序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老子和庄子则主张顺应自然;在社会伦理观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人生态度上在社会成员关系上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道家的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人性的转变;孟子主张“人无有不善”,而荀子、韩非子主张“人之性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11.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12.墨家主张“兼爱”“非攻”;3、争与不争材料:“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系辞下》先秦诸子争鸣,当然不乏党同伐异的激昂和偏执,但那一时代的文化主导精神是“和而不同”,共同构筑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流。提示:承认差异,既不封闭,也不盲从,对前人和外人的思想加以扬弃、综合。诸子并非各不相及,互相广采博纳,在通融的基础上攀登新的学术高度。4、文化源流(检测目标5)材料一:“儒家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游文于六艺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其学本六经,无待论矣;道家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则其学本于《周易》;阴阳家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则其学本于《尚书》;法家信赏必罚,名家正名辨物,其学本于《礼》《春秋》;墨家贵节俭,右鬼神,《礼经》恭俭庄敬之学也。”——陈钟凡《中国韵文通论》材料二:“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这一时期文化元典众多,初步建立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公理体系和思维模式,你能说出几个?提示:“天人之辨”方面:循天道、尚人文、远鬼神、近世俗的特征;“发展观”方面:通变易、守圜道的特征;“伦理——政治论”方面:崇教化、求经世的特征;“君民之辨”方面:民本与尊君两翼一体的特征。“重民轻神”与“尊君重民”构筑中国了古代民本思想的核心内涵,泽及后世,成为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和检测】1.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西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了 ()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4.以下有关孔子的历史常识,你认为正确的是()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B.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C.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D.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5.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6.“儒墨争雄储道争锋”,“这也是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