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原理(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化学反应与能量1,1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3,5,7,9,11,14,19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4,6,13,15,18电化学基础2,8,10综合16,17,20,21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合理利用燃料,减小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C)A.“可燃冰”是将水变为油的新型燃料B.通入大大过量的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热能的目的C.燃料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被人类利用D.硫的燃烧热为akJ·mol1,硫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S(s)+32O2(g)SO3(g)ΔH=akJ·mol1解析:“可燃冰”外观像冰,其化学组成是CH4·nH2O,根据元素守恒知,水不能变为油,A错误;氧气助燃,使燃料充分燃烧若通入大大过量的空气会使热量被空气带走,不利于热量的充分利用,B错误;根据燃烧热的定义,硫转化成气态的二氧化硫,D错误。2.《科学美国人》评出的2016年十大创新技术之一是“碳呼吸电池”,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2解析:A项,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B项,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D项,铝为负极。3.高温高压液态水具有接近常温下弱酸的c(H+)或弱碱的c(OH),油脂在其中能以较快的反应速率水解。与常温常压水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高温高压液态水中,体系温度升高,油脂水解反应速率加快B.高温高压液态水中,油脂与水的互溶能力增强,油脂水解反应速率加快C.高温高压液态水中,c(H+)增大,可催化油脂水解反应,且产生的酸进一步催化水解D.高温高压液态水中的油脂水解,相当于常温下在体系中加入了相同c(H+)的酸或相同c(OH)的碱的水解解析:对于任何化学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A项正确;由于高温高压液态水中,c(H+)和c(OH)增大,油脂水解向右移动的倾向变大,因而油脂与水的互溶能力增强,反应速率加快,B项正确;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以H+作催化剂,加快水解速率,因而高温高压液态水中,c(H+)增大,可催化油脂水解反应,且产生的酸进一步催化水解,C项正确;高温高压液态水中的油脂水解,其水环境仍呈中性,因而不能理解成相当于常温下在体系中加入了相同c(H+)的酸或相同c(OH)的碱的水解,而是以体系升温、增加水和油脂的互溶以及提高水中H+浓度的方式,促进油脂的水解,D项不正确。4.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H++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A.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醋酸的电离常数Ka增大B.0.10mol·L1的CH3CO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增大3COOH溶液中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D.25℃时,欲使醋酸溶液pH、电离常数Ka解析:醋酸的电离吸热,升高温度促进电离,导致电离常数增大,A项正确;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溶液中c(H+)减小,c(OH)增大,B项正确;向醋酸溶液中加入CH3COONa固体,c(CH3COO)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项正确;温度不变,电离常数不变,D项不正确。5.常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c(CO)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的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解析:恒容时,温度升高,反应物H2浓度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正确;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若加入不反应的气体使压强增大,则平衡不移动,氢气的浓度不变,B项错误;升高温度,无论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C项错误;根据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可知该反应中CO、H2O为生成物,CO2、H2是反应物,则化学方程式为CO2+H2CO+H2O,D项错误。6.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W间的关系:A=D<C<BB.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酸C.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D.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解析:KW只受温度的影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A、D点温度相同,B点温度>C点温度>A点温度,A正确;从A点到D点,温度不变,酸性增强,B、D正确;A、C点温度不同,C不正确。7.一定条件下,将3molA和1molB两种气体混合置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s)。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A.从开始到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1·s1B.从开始到平衡B的转化率为60%C.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c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解析: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1,生成C为0.2mol·L1×2L=0.4mol,则0.4mol03A(g)+B(g)C(g)+2D(s)开始/mol 3 1 0 0转化/mol 1.2 0.4 平衡/mol 1.8 0.6 0.4 从开始到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2mol2L×2min=0.3mol·L1·min1,A项错误;从开始到平衡B的转化率为0.8.微生物电解池(MEC)是一项潜在的有吸引力的绿色电解池,其制取氢气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MEC在高温下工作速率更快,效果更好B.电解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3COO+4H2O8e2HCO3-+9H解析:由于微生物的蛋白质在高温下变性失去活性,A错误;该装置是在外接电源供电下进行的,故电能转变为化学能,B错误;微生物作催化剂促进反应中电子的转移,C错误;阳极上醋酸根离子被氧化为碳酸氢根离子,D正确。9.下列内容与结论不对应的是(A)选项内容结论AH2O(g)变成H2O(l)该过程的ΔS>0B硝酸铵溶于水可自发进行因为ΔS>0C一个反应的ΔH>0、ΔS<0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DH2(g)+F2(g)2HF(g)的ΔH=271kJ·mol1、ΔS=8J·mol1·K1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自发进行解析:H2O(g)变成H2O(l),气体总分子数减小,ΔS<0,A符合题意;硝酸铵溶于水是一个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硝酸铵发生电离:NH4NO3NH4++NO3-,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增多,则有ΔS>0,B不符合题意;若一个反应的ΔH>0、ΔS<0,则有ΔHTΔS>0,则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C不符合题意;反应H2(g)+F2(g)2HF(g)的ΔH<0、ΔS>0,则有ΔHT10.铁碳微电解技术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一种工艺,装置如图。若上端开口关闭,可得到强还原性的H·(氢原子);若上端开口打开,并鼓入空气,可得到强氧化性的·OH(羟基自由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无论是否鼓入空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Fe2eFe2+B.不鼓入空气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eH·C.鼓入空气时,每生成1mol·OH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D.处理含有草酸(H2C2O4解析:根据铁碳微电解装置示意图可知,Fe为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Fe2eFe2+,则不鼓入空气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eH·;鼓入空气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e2·OH,每生成1mol·OH有1mol电子发生转移,C错误;处理含有草酸(H2C2O4)的污水时,因C2O4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与氧化剂作用易被氧化为CO2和H2O,则上端开口应打开并鼓入空气生成强氧化性的·OH,以氧化H2C2O11.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ΔH<0。测得v正(SO2)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2时改变的条件:只加入一定量的SO21时平衡常数K1大于t3时平衡常数K31时平衡混合气的M1大于t3时平衡混合气的1时平衡混合气中SO3的体积分数等于t3时平衡混合气中SO3的体积分数解析:t2时,v正(SO2)突然增大,且达到平衡后速率恢复至原来的速率,如果只加入一定量的SO2,达到新的平衡后,速率大于原来的速率,A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一定温度下,K值不变,B错误;平衡状态相同,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平均摩尔质量相同,故C错误、D正确。12.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化合物燃烧热/(kJ·mol1)化合物燃烧热/(kJ·mol1)甲烷正丁烷乙烷异丁烷丙烷2甲基丁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2C2H6(g)+7O2(g)4CO2(g)+6H2O(g)ΔH=1560.8kJ·mol1B.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C.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531.3kJ·mol1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解析:表示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中,H2O应为液态,且ΔH数值为燃烧热数值的2倍,A错误;由表中燃烧热数据可知,完全燃烧时,正丁烷放出的热量多,说明正丁烷具有的能量高于异丁烷,则异丁烷更稳定,B错误;2甲基丁烷的稳定性强于正戊烷,由于2甲基丁烷的燃烧热为3531.3kJ·mol1,故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531.3kJ·mol1,C正确;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D错误。13.某温度下,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盛有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pH传感器和浊度传感器监测溶液中的pH和浊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溶液pH随时间的变化)。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A.该温度下Mg(OH)2的Ksp的数量级约为1010C.50s时向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D.150s后溶液浊度下降是因为生成的Mg(OH)2逐渐溶解解析:该温度下,当氢氧化镁达到饱和时,pH不变,此时pH=10.00,该温度下Mg(OH)2的Ksp=c(Mg2+)·c2(OH)=12c(OH)·c2(OH)=12c3(OH),由图可知,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10×10=1013,故c(OH)=103mol/L,故Ksp=12c3(OH)=12×(103)3=12×109=5×1010,即该温度下Mg(OH)2的Ksp的数量级约为1010,A正确;常温下蒸馏水的pH=7,而图象中蒸馏水的pH=6.5<7,说明该实验不是在常温下进行的,B错误;50s时溶液的pH小于8,滴入酚酞后溶液为无色,C错误;Mg(OH)2为难溶物,随着Mg(OH)214.HI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2HI(g)H2(g)+I2(g)ΔH,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I(g),反应物的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min)变化的数据如下:实验序号ttnnTT0102030405018002800a3820根据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实验1中,反应在0至10min内,v(HI)=0.02mol·L1·min1B.800C.根据实验1和实验2可说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ΔH<0解析:实验1中,反应在0至10min内,v(HI)=ΔcΔt=0.2molmin1,A错误;800℃实验1反应达到平衡时,c(HI)=0.25mol·L1,c(H2)=0.125mol·L1,c(I2)=0.125mol·L1,故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H2)15.25℃时,向一定浓度的Na2已知:H2X是二元弱酸,Y表示c(X2c(a2(H2×10溶液中c(H+)>c(OH)D.当溶液呈中性时,c(Na+)=c(HX)+2c(X2)+c(Cl)解析:H2X为二元弱酸,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则Ka1(H2X)>Ka2(H2X),则pH相同时c(X2-)c(HX-)<c(HX-)c(H2X),pY=lgY,则pc(X2-)c(HX-)>pc(HX-)c(H2X),则m、n分别表示pH与pc(X2-)c(HX-)、pc(HX-)c(H2X)的变化关系,A项正确;M点pH=9.3,c(H+)=10mol/L,pc(X2-)c(HX-)=lgc(X2-)c(HX-)=1,则c16.利用如下实验探究铁钉在不同溶液中的吸氧腐蚀。实验装置实验编号浸泡液pH①1.0mol/LNH4Cl5②0.5mol/L(NH4)2SO45③1.0mol/LNaCl7④0.5mol/LNa2SO47氧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2+2H2O+4e4OHB.在不同溶液中,Cl是影响吸氧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④中加入少量(NH4)2SO4固体,吸氧腐蚀速率加快D.在300min内,铁钉的平均吸氧腐蚀速率酸性溶液大于中性溶液解析:铁钉发生电化学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故A正确;通过图象中曲线对比可以看出,NH4+的存在是影响吸氧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氯离子对吸氧腐蚀速率影响不大,故B不正确;根据图象,NH4+存在会加快吸氧腐蚀速率,所以向实验④中加入少量(NH4)2SO4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2分)多晶硅是制作光伏电池的关键材料。以下是由粗硅制备多晶硅的简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将SiCl4氢化为SiHCl3有三种方法,对应的反应依次为:①SiCl4(g)+H2(g)SiHCl3(g)+HCl(g)ΔH1>0②3SiCl4(g)+2H2(g)+Si(s)4SiHCl3(g)ΔH2<0③2SiCl4(g)+H2(g)+Si(s)+HCl(g)3SiHCl3(g)ΔH3(1)氢化过程中所需的高纯度H2可用惰性电极电解KOH溶液制备,写出产生H2的电极名称(填“阳极”或“阴极”),该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2)已知体系自由能变ΔG=ΔHTΔS,ΔG<0时反应自发进行。三个氢化反应的ΔG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可知:反应①能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是;相同温度下,反应②比反应①的ΔG小,主要原因是
。
(3)不同温度下反应②中SiCl4转化率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字母)。
a.B点:v正>v逆正:A点>E点c.反应适宜温度:480~520(4)反应③的ΔH3=(用ΔH1、ΔH2表示)。温度升高,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由粗硅制备多晶硅过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除SiCl4、SiHCl3和Si外,还有(填分子式)。
解析:(1)电解KOH溶液,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O2、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而产生H2;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或2H2O+2eH2↑+2OH。(2)由题目所给的图1可以看出,反应①(最上面那条线)当ΔG=0时,对应的横坐标温度是1000℃;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的变化来看,反应①的熵变化不大,而反应②中熵是减小的,可见熵变对反应②的自发更不利,而结果反应②的ΔG更小,说明显然是焓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即ΔH2<ΔH1导致反应②的Δ(3)图2给的是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注意依据控制变量法,此时所用的时间一定是相同的,所以图示中A、B、C点反应均正向进行,D点刚好达到平衡,D点到E点才涉及平衡的移动。a项正确,B点反应正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项错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E点的正(或逆)反应速率均大于A点;c项正确,C点到D点,SiHCl3的转化率较高,选择此温度范围比较合适,在实际工业生产中还要综合考虑催化剂的活性温度。(4)由②①得ΔH3=ΔH2ΔH1,因ΔH2<0、ΔH1>0,所以ΔH3必小于0,即反应③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而放热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5)反应①生成的HCl可用于流程中粗硅提纯的第1步,三个可逆反应中剩余的H2也可循环使用。答案:(1)阴极2H2O+2eH2↑+2OH(或2H++2eH2↑)(2)1000℃ΔH2<ΔH1导致反应②的Δ(3)ac(4)ΔH2ΔH1减小(5)HCl、H218.(10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与对应酸根的水解平衡常数存在某种定量关系。(1)NO2可用氨水吸收生成NH4NO3。25℃时,将amolNH4NO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向该溶液滴加b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填“正向”“不”或“逆向”)移动,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mol·L1(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取Kb=2×105)。(2)已知常温下CN的水解常数Kh×105。①含等物质的量浓度HCN与NaCN的混合溶液显(填“酸”“碱”或“中”)性,c(CN)(填“>”“<”或“=”)c(HCN)。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常温下,若将cmol·L1的盐酸与0.62mol·L1的KCN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得到中性溶液,则c=(小数点后保留4位数字)。
解析:(1)NH4NO3溶液中由于NH4+发生水解:NH4++H2ONH3·H2O+H+,使溶液显酸性。加入氨水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从而使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将amolNH4NO3溶于水,滴加b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c(H+)=c(NO3-)+c(OH),由于溶液呈中性,则c(NH4+)=c(NO3-)。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105,设混合后溶液体积为VL,滴加氨水的浓度为c′(NH3·H2O),c(NH4+)=c(NO3-)=aVmol·L1,根据一水合氨电离平衡:NH3·H计算得到c′(NH3·H2O)=a200bmol·L(2)①CN水解方程式为CN+H2OHCN+OH,其水解常数Kh(CN)=c(HCN)·c(OH-)c(CN-)×105,由此可求出HCN的电离平衡常数Ka(HCN)=c(CN-)·c(H+)c(HCN)=c(CN-)·c(H+)·c(OH-)c(HCN)·c(OH-)=KWKh(CN-)=1.0×10-141.答案:(1)NH4++H2ONH3·H2O+H+a(2)①碱<c(Na+)>c(CN)>c(OH)>c(H+)②0.616219.(8分)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1)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TaS2晶体,发生如下反应:TaS2(s)+2I2(g)TaI4(g)+S2(g)ΔH>0(Ⅰ)如图所示,反应(Ⅰ)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温度为T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2粉末和少量I2(g),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T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TaS2晶体,则温度T1(填“>”“<”或“=”)T2。上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2)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ΔH(填“>”或“<”)0。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
。
解析:(1)由题意知,未提纯的TaS2粉末变成纯净TaS2晶体,要经过两步转化:①TaS2+2I2TaI4+S2,②TaI4+S2TaS2+2I2,即反应(Ⅰ)先在温度T2端正向进行,后在温度T1端逆向进行,反应(Ⅰ)的ΔH大于0,因此温度T1小于T2,该过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I2。(2)从图象来看,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变小,则ΔH<0,综合温度、压强对CO转化率的影响来看,在题给压强下,CO的转化率已经很大,不必再增大压强。答案:(1)<I2×104kPa下,CO的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转化率提高不大,同时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低20.(10分)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1)用于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火箭的燃料是液态偏二甲肼(CH3)2N—NH2,氧化剂是液态四氧化二氮。两者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能量,同时生成无毒、无污染的气体。已知室温下,1g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为42.5kJ,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依据原电池构成原理,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填字母)。你选择的理由是
。
A.C(s)+CO2(g)2CO(g)B.NaOH(aq)+HCl(aq)NaCl(aq)+H2O(l)C.2CO(g)+O2(g)2CO2(g)2O(l)2H2(g)+O2(g)(3)若以熔融的K2CO3与CO2为反应的环境,依据所选反应设计成一个原电池,请写出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
(4)工业上常采用如图所示电解装置,利用铁的化合物将气态废弃物中的硫化氢转化为可利用的硫。通电电解,然后通入H2S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CN)6]3-+2CO32-+H2S2[Fe(CN)6]4+2HCO3-+S↓。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电解过程中阴极区溶液的pH解析:(1)1g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为42.5kJ,则1mol偏二甲肼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为42.5kJ×60=2550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8N2(l)+2N2O4(l)2CO2(g)+3N2(g)+4H2O(l)ΔH=2550kJ·mol1。(2)C(s)+CO2(g)2CO(g)为氧化还原反应,但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不能设计为原电池,故A项错误;NaOH(aq)+HCl(aq)NaCl(aq)+H2O(l)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为原电池,故B项错误;2CO(g)+O2(g)2CO2(g)为放热反应,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故C项正确;2H2O(l)2H2(g)+O2(g)为吸热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D项错误。(3)若为一氧化碳燃料电池,在熔融的K2CO3与CO2反应的环境中,传导离子为碳酸根离子,负极是一氧化碳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则电极反应为CO2e+CO32-2CO2。(4)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CN)6]4e[Fe(CN)6]3,电解时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OH+HCO3-H2O+CO32-,由于CO32-的水解程度大于HC答案:(1)C2H8N2(l)+2N2O4(l)2CO2(g)+3N2(g)+4H2O(l)ΔH=2550kJ·mol1(2)C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3)CO2e+CO32-(4)[Fe(CN)6]4e[Fe(CN)6]3变大21.(12分)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发出号召:“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消除含氮、硫、氯等化合物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对建设美丽家乡、打造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以HCl为原料,用O2氧化制取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反应为4HCl(g)+O2(g)2Cl2(g)+2H2O(g)ΔH=115.4kJ·mol1,通过控制合适条件,分两步循环进行,可使HCl转化率接近100%。原理如图所示:过程Ⅰ的反应为2HCl(g)+CuO(s)CuCl2(s)+H2O(g)ΔH1=120.4kJ·mol1,过程Ⅱ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容积均为1L的甲、乙两个容器,其中甲为绝热容器,乙为恒温容器,相同温度下,分别充入0.2mol的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ΔH<0,甲中NO2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①0~3s内,甲容器中NO2的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②甲达平衡时,温度若为T℃,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③平衡时,K甲(填“>”“<”或“=”,下同)K乙,p甲p乙。(3)水体中过量氨氮(以NH3表示)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①可用次氯酸钠除去氨氮,同时产生一种大气组成的气体。写出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②EFH2O2FeOx法可用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则阴极附近Fe2+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工业上可用Na2SO3溶液吸收法处理SO2,25℃时用1mol·L1的Na2SO3溶液吸收SO2,当溶液p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力安装合同范本助力行业发展
- 2025年双边贸易合同标准样式
- 社区信息化建设项目合同服务协议
- 快递公司收购合同书
- 2025年集体所有制企业流动资金借款合同
- 工业品采购与销售合同范本政策
- 探讨国际铁矿石贸易合同执行关键环节
- 办公楼租用合同范文
- 租赁合同协议书范本大全
- 2025年化妆品原料及辅料生产设备租赁合同
- 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课件)
- TCASWSS 025-2024 老年大学课程设置规范
- 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提升
- 两办意见八硬措施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宣贯学习课件
-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技能范例课件
- 《体育与健康说课》课件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九单元 溶液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招聘教师笔试真题2022
- 山东女子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2020年中国人身保险产品研究报告
- 常见织带花链的排法和穿棕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