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券商业务模式分析研究1.金融机构化进程稳步推进,机构业务前景广阔机构客户需求日益增加,机构化进程稳步推进。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制度不断完善,养老金、银行、保险和各类资管机构的长期资金陆续涌入,A股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市值日益提高,由2018Q3季度的6.45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Q3季度的15万亿元,持股市值占比由2018Q3季度的13.29%增长至18.43%。机构投资者主要分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含社保、年金)和外资四类。按流通市值口径,公募基金持股市值由2019Q1的1.95万亿元增长至2022Q3的5.3万亿元,占比从4.3%增长至8.3%;保险(含社保、年金)持股市值由2019Q1的1.93万亿元增长至2022Q3的2.8万亿,占比从4.2%增长至4.4%;私募持股市值由2019Q1的0.8万亿元增长至2022Q3的2.4万亿元,占比从1.9%增长至3.8%;外资持股市值由2019Q1季度的1.68万亿元增长至2022Q3季度的3万亿元,占比从3.7%增长至4.8%。大资管行业蓬勃发展,有望持续推动机构投资者增长。1)财富管理规模持续扩大,公募及私募基金持股市值占比不断提高。近20年来,中国居民财富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人民币,2018-2020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3%。我们认为随着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居民非金融资产比重逐年下降,中国居民财富将更多转向金融资产。2019年以来基金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叠加资管新规下刚性兑付产品加速转型,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净值型产品占比稳步提升,公募基金及私募基金得到个人投资者的广泛认同。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7万亿元,2014-2022Q3达26%;2014-2022Q3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以33%的复合增速扩大至20万亿元。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进入‚稳增长,调结构‛的深度改革期,财富增量将会偏向存量财富的增值,同时资产价格的上涨速度或许会受到影响,因此预期未来居民对公募及私募基金等的需求将会长期旺盛,这类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市值也有望持续增长。2)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多类金融机构迎来发展机遇,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有望增加。2022年11月1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公布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地区)的通知‛,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先行城市或地区启动实施,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可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公募基金等各类型机构各自具备不同的优劣势,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消费选择。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在逐步推进,各类金融产品规模有望扩大,迎来发展机遇。3)跨境投融资渠道持续拓宽,吸引海外投资者入市。中国证监会2022年4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长期投资意愿的优质境外金融机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或扩大持股比例。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互联互通等跨境投资政策不断完善,外资持续流入境内金融市场。自沪深港通开通以来,截至2023年3月10日,北向累计净流入1.9万亿元。我们认为,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政策面持续优化外资的入市环境,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有望持续增强。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机构业务空间广阔。以美国为例,在美国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是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持有股票市值高、比重大。截至2022Q2季度末,美国股票市场总市值为63.3万亿美元,其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为24.7万亿美元,占比39%。近年来尽管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机构投资者占比已由2015年的9%提升至2022Q3的18%,但与美国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参与度尚有较大提升空间。2.他山之石:海外机构业务提升券商ROE美国的投资银行模式主要分成几类:1.综合券商模式:1975年证券法修正后,佣金自由化使得价格竞争加剧。随着大宗交易占比提升,大型投行顺势大力发展机构交易业务。此外,大型投行通过开发各类创新工具,通过并购重组类业务扩大投行业务收入,各类衍生品也在这个时期有了较快发展,大型投行业务呈现多元化。典型代表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等。2.折扣服务转型财富管理模式:佣金自由化后,零售客户初期并没有享受太多的佣金折扣,一批传统证券经纪商此时针对这些客户引入折扣经纪服务模式,为零售客户提供廉价的经纪交易服务。2000年后,行业竞争加剧,部分折扣券商开始探索财富管理模式。典型代表:嘉信理财、InteractiveBrokers。3、网络券商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电子交易技术的发展融合,美国出现了纯粹以网络为展业渠道的线上证券公司。凭借低廉的佣金价格和便捷的交易模式,线上券商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换手率持续增长。2015年后,网络券商纷纷推出‚零佣金‛策略,并通过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获取利润。这类券商的典型代表有E-Trade、InteractiveBrokers、Robinhond。2.1、摩根士丹利机构证券业务服务种类多元化,高ROE增厚集团整体收入。摩根士丹利业务主要分为机构证券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投资管理业务三大板块,其中机构证券业务净利润占比最大。2016-2021年,公司机构证券业务净利润占比在60%左右,而财富管理业务与投资管理业务占比分别在35%和5%左右。从ROE来看,摩根士丹利ROE逐年上升,由2016年的8%提升至2021年的15%。受益于毛利率的快速提升,机构证券业务表现最为优异,ROE由2016年的8%增长至2021年的20%。三大业务板块中,机构证券业务ROE最高,2021年机构证券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投资管理业务ROE分别为20%、16%和15%。具体来看,摩根士丹利机构证券业务中包含投资银行业务与机构业务,其中机构业务约贡献7成收入。2021年摩根士丹利实现机构业务收入195.6亿美元,占机构证券业务收入的66%,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33%。摩根士丹利机构业务涉猎产品齐全,形成了闭合的金融产品链,较大程度的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在机构业务中,摩根士丹利在权益市场与固收市场均有涉猎,主要包括金融衍生品业务、做市业务、场内外交易服务业务、托管业务、融资融券业务以及抵押贷款业务。在权益市场中,摩根士丹利主要有以下三种业务,分别为融资托管、场内外交易服务、做市衍生品业务;在固收市场中,摩根士丹利提供全球宏观产品、信贷产品和商品产品。摩根士丹利涉及的金融产品丰富、服务链条齐全,较大程度的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做市业务、衍生品业务为机构业务主要收入来源。摩根士丹利机构业务主要包含衍生品业务、做市业务、场内外交易服务、托管业务、融资融券业务、抵押贷款业务等,其中衍生品及做市业务合计收入占比超过60%,是机构业务的核心与重点。1)做市业务:摩根士丹利做市业务涉猎广泛,包括股票、利率、外汇、大宗商品等及其相关衍生品的做市业务。2021年做市业务总收入84.25亿美元,占机构业务收入的43%,占集团总收入的14%,是摩根士丹利机构业务中贡献最大的业务。2)衍生品业务:与做市业务相仿,摩根士丹利衍生品业务覆盖种类丰富,包括股票、利率、外汇、债券的相关衍生品的承做。得利于2021年市场的高度活跃与较高的户均结余,2021年衍生品业务总收入41.10亿美元,同比增长10%,占机构业务收入的21%,占集团总收入的7%。3)场内、场外交易服务:摩根士丹利的场内、场外交易业务覆盖股票、外汇、利率产品及其相关衍生品的交易。2021年场内、场外交易业务收入29.55亿美元,占机构业务收入的15%,占集团总收入的5%。整体趋势上,摩根士丹利场内、场外交易业务收入占比有所收窄,占机构业务收入比重由2016年的19%下降至15%。2.2、高盛机构业务占据高盛集团重要地位。高盛集团共有四个业务部门,分别为投资银行业务、全球市场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其中全球市场业务通过做市、提供全球市场专业知识等方式为客户提供交易各类金融资产、融资及风险管理等服务,与国内券商机构业务的产品及服务种类相似。高盛集团近几年利润波动较大,2021年集团净利润为216亿美元,同比增长129%,主要得力于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净利润的大幅提升。高盛集团全球市场业务自2018年以来,始终占据重要地位,营业收入由2017年的123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221亿美元;税前净利润由2017年的21.36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90.63亿美元,占比由2017年的19%增长至2021年的34%;毛利润率由2017年的17%增长至2021年的41%。在2020年全球市场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处于下行时,全球市场业务税前利润占比一度高达65%。公司全球市场业务的ROE始终高于财富管理业务,但低于投资银行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等轻资产业务。2021年高盛集团ROE为23%,投资银行业务、全球市场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ROE分别为65%、15%、28%、4%。高盛集团全球市场业务产品种类丰富,覆盖金融产品齐全,各类业务均衡发展。高盛集团全球市场业务主要分两大板块,分别为FICC、权益市场服务板块。并且每个服务板块根据集团提供服务产品的不同,分为了中介服务产品与金融服务产品。1)FICC中介服务产品包括六类,分别为利率产品、信贷产品、抵押贷款、货币产品、大宗商品产品和做市业务;FICC金融服务产品包括住宅抵押贷款、商业抵押贷款、公司贷款和消费贷款(如汽车贷款和私人学生贷款),其中高盛集团还通过结构性信贷产品、资产抵押贷款以及根据转售协议购买的证券向客户提供融资。2)权益市场中介服务产品包括做市业务和金融信息产品;权益市场金融服务产品包括四种业务,分别为投研业务、融资融券业务、证券抵押贷款和掉期。做市业务是高盛集团最重要的收入来源。高盛集团在会计处理上,将FICC和权益市场产品与服务归纳为四类,分别为做市业务收入、场内外交易收入、其他交易收入与融资贷款服务收入。做市业务是高盛集团全球市场业务中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收入远高于其他三类业务。2021年高盛集团做市业务收入153.5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业务收入的69.5%,远高于场内外交易业务的16%,其他交易收入的1.9%和融资贷款服务的12.5%。3.国内券商机构业务:多方位服务资本市场国内券商的机构业务大致包含机构经纪业务(包括提供交易席位、托管与运营外包、研究等)、场内外衍生品、做市业务等。3.1、机构经纪业务:围绕客户需求,打造综合服务模式交易席位租赁收入快速提升,行业格局稳定行业交易席位租赁收入快速提升。交易席位是券商取得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后参与证券交易的通道,其它机构投资者则需向券商租赁交易席位参与交易。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租赁交易席位后,券商会提供相应投研服务,当公募基金公司进行交易佣金分仓时,会根据券商的服务能力进行分配,形成券商席位租赁收入的主要部分。因此,席位租赁收入是考察券商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受益于大资管及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2020年行业交易席位租赁收入步入增长快车道,2020年及2021年分别实现收入168亿元及253亿元,同比增长69%及51%,占经纪收入比由2017年的13%提升至2021年的18%。行业集中度高。2016年以来Top10券商合计市场份额在50%左右,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在高集中度及高基数下,Top10券商仍保持不俗增速,2020年及2021年Top10券商分别实现交易席位租赁收入83亿元及1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和46%。其中,中金公司表现亮眼,2021年同比增速达114%,从2020年的第13名一举跃入2021年的第5名;中信证券多年深耕机构业务,2016年以来稳居第1名。3.1.2、PB业务:覆盖基金运营周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容为机构或高净值客户提供的一站式综合性金融服务。PB业务主要指主经纪商业务,亦称主券商业务、大宗经纪业务。具体而言,PB业务是指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等大型证券经纪商为专业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客户提供的包括交易、托管、清算、杠杆融资、资产管理、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目前PB业务客户主要为私募及对冲基金。国内市场,主要客户为私募基金;国际市场,主要客户为对冲基金。根据业务的性质与内容,PB业务可划分为三类:1)基础服务:资产托管和运营外包层面的服务,是开展PB业务的基础和前提。1)核心服务:交易和杠杆层面的服务,是PB业务的核心。2)附加服务:咨询和行政层面的服务,为PB业务提供附加增值。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公募及私募管理规模迅速发展,托管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公募基金方面,全市场公募基金只数由2014末的1897支增长到2022年末的10263只;总资产由2014年末的4.5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末的26.0万亿元;全市场托管费收入也由2017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53亿元。私募基金方面,私募基金备案数量由2015年1月末的4383只增长到2022年末的92604只;截至2022年末,私募管理规模为5.6万亿元。PB业务可以看作是券商经纪业务转型探索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尤其是在服务私募客户方面尤为重要。综合来看,PB业务对于证券公司转型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PB业务有利于证券公司拓展机构客户,促进证券公司业务机构化、产品化的发展。据上交所2022年统计年鉴数据,截至2021年,我国投资者累计开户数为2.99亿户,其中自然人投资者为2.99亿户,占比99.69%;自然人持股市值10.6万亿元,占比24.5%。而在较为成熟的中国香港市场,2020年中国香港本地个人投资者及外地个人投资者在现货市场成交额分别占比10.2%及5.3%。未来随着国内金融市场逐渐成熟,国内市场去散户化、机构投资者占比上升将成为必然趋势。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PB业务,有利于券商顺应市场长期发展趋势,优化客户层次和收入结构。2)PB业务将推动证券公司整合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综合性服务体系。PB业务作为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客户需求较为多元化,需要整合证券公司整个平台上的资源,增强各部门间的协同能力,如资本引介、资源对接、业务撮合等。这将有利于促进证券公司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综合性服务体系的构建。3)PB业务能够为证券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利于改变‚靠天吃饭‛现状。PB业务对证券公司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能力具有更高要求,客户粘性也是较强的,有利于证券公司与客户建立更为稳定的、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关系。相较于零售业务的佣金进一步触底以及利润率大幅压缩,PB业务带来的两融息差、交易佣金、清算托管等收入更为可观。大型券商的PB业务规模相对较大,市场集中度较高。PB业务作为机构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券商的机构服务实力高度相关。2021年,交易单元席位租赁收入最高的十家券商合计收入达121.9亿元,占全行业的48%;前五大占比27%,分别为中信证券、长江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中金公司。在托管外包方面,招商证券、国泰君安等大型券商领先同业。截至2022年6月末,招商证券(含资管子公司)的托管外包产品规模高达3.37万亿元。我们认为PB业务市场集中度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PB业务本身对证券公司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中小证券公司的业务和资源相对单一,很难满足基金多样化的需求,故只有少数大型证券公司拥有足够的资源支持,能够提供较为完善的PB业务;另一方面,PB业务尤其是面向公募基金的PB业务的准入门槛还是较高的。交易系统将成为券商PB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国内PB业务定位于托管、清算、交易,在PB系统方面的竞争点主要体现在交易环节。机构客户也越来越看重券商在提供高速、专业化、个性化的交易系统方面的能力。目前国内主流的PB交易环节的技术主要由恒生、讯投、金证、同花顺等提供,我们认为未来PB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将由技术革新驱动。部分PB业务具有竞争优势的券商,已全力推动自主研发的PB系统:招商证券2017年在完善五大PB系统——招证金证、招证迅投、招证恒生、招证通联及招证名策的基础上,全力推动自主研发的‚招证交易大师‛系统,提供高品质综合金融服务;国泰君安也对多层次PB交易系统进行了优化;兴业证券的PB交易系统采用独立席位、直连报盘方式,大幅度提升了委托交易的报盘速度。充分整合资源优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证券公司要紧跟行业发展潮流,在关键性业务能力上紧跟同业,例如PB交易系统的技术支持等;另一方面,券商要结合自身的资源及能力状况,针对客户需求进行差异化,形成自身的独特竞争优势,增大吸引力与客户粘性。我们认为同质化服务下的价格战虽然可以作为一时的竞争手段,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而且,越来越多的基金尤其是大型基金,在考虑费用因素外,更加注重主经纪商的综合能力与所提供服务的质量。3.1.3、券结业务:券结基金发行加速但规模有限,促进机构业务协同公募基金场内交易资金采用的两种结算模式包括托管人结算模式和券商交易结算模式。托管人结算模式下,公募基金管理人租用券商交易单元、使用券商在交易所的席位参与交易,交易指令直接发送至交易所,托管与结算都是由托管银行来承担,长久以来形成最为普遍的基金公司-托管行的基金发行模式。券商结算模式下,交易指令由基金公司首先传至券商系统,券商对产品的交易行为实时验资验券,并承担起对公募基金异常交易行为的监控职责,随后交易指令才从券商端到达交易所。这种模式下,券商不再是只承担‚通道‛的角色,券商为结算交收主体,可全程参与基金的交易、托管及结算。豁免佣金分仓30%限额规定,单家券商可获得100%交易佣金。根据《关于完善证券投资基金交易席位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基金交易产生的佣金须多个券商切分,一家券商所得佣金占比不超过30%。而券结模式下,佣金分仓可豁免30%上限的规定,单个券商可获得100%的交易佣金,且交易佣金不得与保有量等因素挂钩,须按照交易量即时支付到营业部。券结模式下结算券商交易佣金的激励增加,推动了基金与券商的深度绑定,券商的渠道资源向该产品倾斜,比如高强度宣传造势、对产品单独考核等;持续营销过程中则更加注重保有量的提升,以获得持续的佣金收入。当前券商结算基金发行加速,但展业仍集中在小规模基金。2022年全年市场发行券结基金204支,发行总规模1354亿元;截止2022年末,存量券结基金564支,总规模5997亿元,平均资产规模为10.6亿元,当前券结业务开展仍以规模较小的基金为主。券结模式有利于机构间业务协同,发挥券商优势。对于采用‘券结模式’的基金,券商可获得持续的佣金收入,因此,券商在发售这类基金时就比普通代销更获重视,持续营销过程中也有动力维护、做大基金保有规模,这和基金公司发展目标一致。券商结算模式基金的推动,在带来传统代销金融产品收入、促进‚散户机构化‛、优化资产收益结构的同时,还能撬动外部渠道的第三方杠杆,有效改善资产贡献率,提高佣金收入。相比于此前的结算模式,券商交易模式可以充分落实中介机构管控交易、结算风险,有利于防范机构投资者交易结算风险。银行优势在资金保管,券商优势在交易、结算,管理人优势在投研,该模式有利于发挥各自核心优势,形成各有侧重、发挥优势的多赢格局。3.2、场外衍生品业务:名义本金规模快速增长,头部券商具有优势场外衍生品为客户提供客需服务,扩展券商盈利模式。场外衍生品业务在非集中交易场所进行,通过双边磋商、询价报价等交易方式,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内容的非标准化合约,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帮助企业化解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价格不确定性等问题。同时发行方可以通过收取期权费等交易费用,拓展公司盈利模式,摆脱传统业务对于市场行情等因素的依赖,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定价和做市能力,丰富利润来源。场外衍生品业务名义本金新增及存量规模总体呈较快增长趋势。近年来场外衍生品存量规模逐步上升,2018年-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2.69%。场外衍生品名义本金期末存量自2021年11月后稳定在2万亿以上,2022年12月新增初始名义本金7911亿元,达到历史新高。我们认为,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基金、券商、资管机构等对风险对冲的需求都在不断加强,尤其在当前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市场不确定陡升、波动性显著放大的背景下,机构客户需要更多定制化的风险对冲工具,场外衍生品规模将继续提升。衍生品业务经营门槛高,龙头券商持续受益。经营衍生品业务对券商资本规模、风险管理、衍生品定价能力等多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资本规模方面,如场内衍生品做市、场外收益互换和场外期权等业务需要持有一定规模的衍生品及基础资产头寸,需要证券公司以雄厚的资本实力支撑。风险管理方面,衍生品业务具有高杠杆、高风险的特点,需要证券公司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配套的组织结构,从组织结构,风险管理过程和内部控制程序等多方面加以管理。考虑到大券商资本实力强,客户基础、风控能力、投资和定价能力均远胜中小券商,我们认为在高经营门槛下,龙头券商将持续受益。券商场外衍生品交易CR5集中度高,龙头优势明显。券商场外衍生品交易长期保持较高集中度。2021年12月CR5新增交易规模合计占全市场交易规模的73.6%,其中收益互换、场外期权新增交易集中度分别为89.40%、63.79%。从近两年数据来看,收益互换、场外期权集中度虽有一定下滑,CR5占比由2018年8月最高88%下滑至2021年12月最低74%,但仍保持高位。我们认为场外衍生品业务对券商的客户基础、风控能力、投资和定价能力均有较高要求,起步较早的龙头券商优势明显。交易对手多元化,交易对手方以私募基金、商业银行为主。券商收益互换合约交易对手中交易规模占比最多的是私募基金,2022年12月交易规模占比51.75%,排名第二的证券公司及子公司占比23.25%。场外期权交易对手方主要是商业银行,2022年12月交易规模排名前三的交易对手为证券公司及子公司、商业银行、私募基金,分别占比42.52%、31.09%、17.42%。近一年来交易对手交易规模排名有所变动,但基本保持相对稳定。4.投资分析:机构业务依赖于三大核心能力建设面向未来,券商发展机构业务的制胜关键离不开专业化、定制化、数字化三大核心能力的建设。BCG《券商数字化转型破局之道》中提到,以专业化为核心,提升面向机构客户的投资研究、做市交易、投资管理等服务能力和水准,锻造立身之本;以定制化为指引,依靠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提升对机构客户的服务深度,最大程度为客户创造关键价值;以数字化为突破,作为与同业拉开竞争优势、形成自身品牌特色的有力武器。提升做市交易和投资管理能力。随着场外交易与做市的发展、机构客户的交易资产类型日益丰富、交易结构更加复杂、覆盖市场越发多元化,对券商交易执行能力的高效、顺畅、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保险与社保、企业年金、银行/理财子等多元化类型的机构成为券商的机构客户,其对券商的投资管理能力也提出了考验。券商应大力通过数字手段,增强在交易分析、价格发现、交易策略提供、执行能力、流动性提供方面的综合能力,力争成为机构客户的优选做市交易商。同时,券商也需提升在产品创设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衍生品等场外个性化产品创设方面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夯实资本金实力基础、联动强大的客户网络基础、打造基于数据模型的定价与风控能力等。以定制化为指引。与标准化的零售业务不同的是,机构客户因为自身业务模式、经营策略、发展阶段、管理体系差异显著,为其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对券商而言不再是加分项,而逐渐成为一道必答题。打造定制化服务能力不仅体现在业务层面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上,也同样体现在数字工具与系统解决方案上。该能力应覆盖机构业务的全价值链条,包括但不限于:根据客户类型、发展阶段与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研究分析;在交易层面以敏捷开发的手段满足客户的定制化操作需求;基于对客户综合需求的挖掘,针对融资融券、清算托管、报表分析等其他潜在服务方案进行定制化的组合打包,为客户充分创造附加价值。以数字化为突破。券商机构业务由于业务策略变化快、交易体量大、业务复杂性高等因素,本质上是一项高度依赖数字化能力驱动的业务。从海外市场的实践经验不难看出,券商如果想在机构业务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在数字化领域的持续大力投入不可或缺。数字化能力体现在机构业务的各个领域环节,无论是智能投研、基于各资产的交易平台及算法支持、作为主经纪商提供托管外包等综合服务、甚至是为机构客户打造一体化服务门户、在券商内部对机构客户的经营管理分析等各方面,都离不开数字化的赋能支持。4.1、中信证券:多种业务全面发展,树立行业机构业务发展标杆公司机构业务发展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对国内券商机构业务发展路径的规划具有参考意义。中信证券机构业务种类齐全,包含机构经纪业务、衍生品业务、大宗商品业务、托管业务和投研等业务线,覆盖机构投资的全生命周期。公司境内机构股票经纪业务保持整体领先地位。2022年上半年,公司增加覆盖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机构、银行、信托等财富管理机构的展业,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截至2021年,公司代理机构客户买卖证券交易额为66.68万亿,同业排行第一。此外,在全球市场波动的环境中,公司境外机构股票经纪业务在全球占有可观的市场份额并在亚太地区保持排名前列的市场地位。公司稳步提升在核心客户及核心细分市场的竞争力,持续夯实并强化全球一体化的交易平台,为全球客户提供综合性交易解决方案。不断贴近市场需求,丰富应用场景;柜台产品进一步丰富标的和产品结构;做市业务持续排名市场前列。公司衍生品业务客户群体广泛、产品供给丰富、交易能力突出、收益稳定。公司境外股权衍生品业务交易覆盖国际主流市场,为客户提供跨时区的全球市场衍生品交易服务。持续投入研发力量,托管证券市值连续六年排名第一。近四年来,公司证券托管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底,公司托管证券市值合计8.2万亿元,同比增长18%。2022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陆续推出了iService移动手机版和全新场景化视图模式的门户体验版、上线了海外FA版GFUNDService基金服务平台、研发并上线了信e+私募基金管理人平台。公司在行业内首家推出的日间多批次清算机制获得创新奖项,此外公司成功获批香港信托或公司服务提供者TCSP牌照。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资产托管及基金运营外包服务业务持续增长,由公司提供资产托管服务的产品数量为1.2万只,提供基金运营外包服务的产品数量为1.3万只。研究业务全面战略转型成效显著。公司研究深度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研究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中英文研究报告数量保持高位,全球客户认可度不断提升。2022年上半年公司举办多场论坛活动,春季资本市场论坛等活动广受客户认可,拓展了客户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加大网络会议和线上服务力度,在线上成功举办了15场大中型产业论坛及中期资本市场论坛,提升了公司的社会声誉度和市场影响力。研究综合服务与业务协同相结合,为公司创造了显著的业务价值。4.2、国泰君安: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稳定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国泰君安机构与交易业务坚定向客需转型、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公司机构业务覆盖范围广泛,特别在机构经纪、托管外包与衍生品业务上,公司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公司聚焦公私募、银行理财子公司及海外机构等重点客户的综合化需求,完善机构客户综合服务体系。公司不断优化客户管理、组织架构和绩效考核机制,加快落地‚1+N‛综合销售服务模式,加强道合—销售通平台以及专业化交易系统建设,发挥销售联盟、产品联盟、数字化联盟的协同作用,对重点机构客户的综合服务覆盖能力不断增强,量化交易、QFII、券商结算等业务快速增长,机构客户股基交易份额显著提升,托管外包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2022年上半年,公司PB交易系统交易量2.71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客户资产规模4442亿元、与2021年末基本持平。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公司托管各类产品1.7万只,较2021年末增长10.5%;外包各类产品1.65万只,较2021年末增长12.2%;托管外包规模2.98万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6.0%,其中,托管私募基金数量继续排名行业第2位,托管公募基金规模1897亿元,继续排名行业第1位。场外衍生品业务上,公司开展客需驱动的交易类和产品类业务、重点提升跨境客需综合化服务能力,业务规模稳步提升,定增领域场外衍生品交易规模行业领先。2022年上半年,公司权益类场外衍生品累计新增名义本金1837亿元,同比增长34.6%,其中,场外期权累计新增846亿元、收益互换累计新增991亿元。2022年上半年末存续名义本金1707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1.7%,其中,场外期权期末存续848亿元、收益互换期末存续859亿元。跨境业务累计新增名义本金896亿元,名义本金余额467亿元。固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采购合同纠纷解决
- 软件优化维护合同
- 2024安全生产责任合同书安全生产合同
- 2024山林买卖合同范本书
- 不同地区的白酒文化差异考核试卷
- 家居纺织品的材料创新与绿色环保考核试卷
- 烤面筋加盟合同范例
- 样机展示租赁合同范例
- 搪瓷制品的食品安全与卫生认证考核试卷
- 法语劳动合同模板
- 2024年秋季新外研版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Unit 5 第1课时(Get ready)
- 2025届新高考语文热点冲刺复习议论文开头结尾
- 中航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文史研究馆办公室招聘6人历年(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野生菌订购合同范本
- 代持股权质押协议
- (正式版)QC∕T 625-2024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 公路桥梁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 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
- 合作分润合同范本
- 基于智能巡检机器人与PLC系统联动控制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